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数据 -> 正文
优化投资结构 激活内生动力 ——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查
索 引 号 szfb/2023-00212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目录 统计数据 发布日期 2023-02-14 09:07
名  称 优化投资结构 激活内生动力 ——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查

近年来,我市以投资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逐渐形成“三、二、一”的产业投资结构、主体多元化的投资结构、门类齐全的行业投资结构等,带动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但也存在投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民间投资结构不优等问题,需要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持续调整投资结构来解决。日前,我们通过对全市2018年至2022年5年间的投资结构进行调研,就投资结构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

投资增速加快

投资结构是指投资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间的分配比例以及投资内部的各种比例关系,主要包括投资产业结构、投资主体结构、投资区域结构、行业门类结构等,投资结构直接影响着经济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化发展,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投资产业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投资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数量及关系。

2018年至2022年,我市一产投资所占比重基本平稳,均保持在9%左右,一产投资增速除了2019年和2020年受疫情影响负增长外,其余各年份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带动下,均保持高速增长;二产投资在疫情期间表现出非常强的韧性,充当了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逆势高速增长,2020年和2021年均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所占比重逐年提升,5年间比重提升了4.2个百分点;三产投资比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占比在55%以上,投资增速快速回升,5年回升了16.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2018年至2022年,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结构呈现“三、二、一”格局。

投资主体通过筹资形成投资,运用投资实现增值,投资主体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是否发挥了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对保证经济协调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投资主体分为国有投资、民间投资及外商投资。2018年至2022年,我市受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等因素影响,国有投资占比持续下滑;随着疫情渐去、市场主体信心恢复,民间投资占比持续上升,2020年前国有投资占主导,2021年后民间投资反超国有投资占据主导地位。

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三大领域。2018年至2022年,我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呈波浪式上升,2020年由于财政清理整顿、政府债务管控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市基础设施投资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当年投资同比下降22.4%,占比下降到33.7%,到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7%,超过工业投资成为我市第一大投资领域;工业投资占比总体呈渐进上升态势,2021年当年超过基础设施投资,成为第一大投资领域,占比35.7%,随后回落;房地产业投资比重呈现直线下滑态势,增速连续4年出现负增长,主要是由于陕南移民大搬迁及保障房建设基本接近尾声及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所致。

2018年至2022年,我市投资主要集中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上,这两个行业的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左右;其次是农林牧渔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两个行业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20%左右。建筑业、金融业及国际组织三个门类投资目前为空白。

期待更加优化

当前,我市投资结构调整整体趋势向好,但在产业结构及民间投资主体结构上仍存在诸多问题,期待更加优化。

产业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我市产业投资结构存在二产投资结构失衡、工业有效投资转化率低、制造业投资持续低迷、现代服务业投入不足等问题。

二产投资结构失衡。从2018年至2022年GDP的构成比重看,第一产业占比趋稳,第二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第一、三产业趋势和投资结构基本吻合;第二产业增加值与投资相背离,二产投资的持续加大没有带来二产经济的加速发展,一方面说明投资到产出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说明第二产业投资效益相对低下。

工业有效投资转化率低。工业投资通过转化成工业企业,从而形成产值来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拉动经济增长。2018年至2022年,我市累计竣工工业项目1168个,转化为规上工业企业累计156个,规上转化率为13%,说明工业投资项目规模小,优质项目少,投资效益不高,部分竣工项目未能达产达效。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持续低迷。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是推动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2018年至2022年,我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比呈明显下滑态势,增速也处于深度调整。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7.2%,比2018年降低了16.9个百分点,增速在2019年至2022年也连续4年出现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入不足,限制了制造业技术开发,增加了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现代服务业投入不足。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至关重要。我市服务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交通运输、房地产业这些传统行业上,这三个行业投资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75%,而信息传输、金融业、现代物流等知识、信息、技术相对密集的现代服务业只占2.5%左右,这会制约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

民间投资结构不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提升民营企业营商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民间投资活力得到一定的激发,但民间投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民间投资占比仍然偏低。近几年,我市民间投资活力不断激发,投资规模和增速不断上升,但与发达地市相比,我市民间投资总体规模较小,占比仍然偏低。2022年,我市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低于兄弟市汉中、安康10.5、4.2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行业过于集中。我市民间投资一半以上集中在制造业和农林牧渔业两个行业上,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尤其是受市场、成本、政策等影响较大,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

民间投资融资渠道单一。我市民间投资80%的资金来源于企业自筹,而民间融资借贷萎缩,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任度低、融资手续繁杂、利率过高、周期长等问题仍然存在,民营企业很难通过银行融资获得所需发展资金。

提高投资效率

投资结构的调整领先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为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先行调整投资结构,才能奠定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当前,我市投资规模、投资效益上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率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今后投资的重点应持续在优化产业结构、激发民间主体活力、提高投资效率上下功夫。

持续优化产业投资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最主要是二产内部结构,加大先进制造业投资,特别是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投入。在先进制造业投资方面,结合商洛实际,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在太阳能光伏、抽水蓄能电站集群、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等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矿业“五化”转型,围绕“3+N”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促进结构转型升级。同时要加快项目投产达效,推动工业投资项目及时转化为规上工业企业,并尽快形成产能效益。一产投资结构的优化主要是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产投资优化主要在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新型服务业上,主要围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壮大中介社区服务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内生动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首先要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提高企业对于投资收益率的预期,增强企业投资意愿,增强内生动力;其次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体制创新,有效承接省级下放核准事项,完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度,进一步下放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再次是坚持“育小、扶中、抓大”的原则,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培育行动计划,对新进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要加大奖励力度,促民营企业梯队成长,集群发展,做大做强,上规模,上水平。拓宽融资渠道,多元保障投资供给。大力推进PPP项目,优选一批适合民间资本进入的优质项目,采取更优惠的政策,吸引民营企业投资。降低征信、降低审批门槛,继续给予项目贷款贴息扶持;同时要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贷款展期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展期贷款的审批效率。要积极支持政府融资担保机构做大做强,建立融资风险政府和担保机构共担机制。对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的民营企业,应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和金融机构支持力度,通过债权、股权、资产支持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持续减轻企业税负,打破企业投融资困境。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