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数据 -> 正文
勠力同心敢作善为 不断突破硕果累累 ——“十三五”商洛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
索 引 号 01606072-9-02_Z/2021-0422001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目录 统计数据 发布日期 2021-04-22 00:00
名  称 勠力同心敢作善为 不断突破硕果累累 ——“十三五”商洛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

“十三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疫情防控和艰巨繁重脱贫攻坚任务,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创新动能,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五年来,全市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逐渐趋优

经济总量提升。“十三五”期间,生产总值累计实现3650.6亿元,2020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当年经济出现负增长,实现生产总值739.46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3倍。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14.49亿元、265.94亿元、359.02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3倍、1.1倍、1. 5倍。五年来经济总量实现了较快增长。

产业结构趋优。“十三五”末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5︰36.0︰48.5,“十二五”末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8︰52.0︰33.2 。五年来,脱贫攻坚和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一产占比提升,二产逐年降低,三产年年攀升,一产和三产占比分别比“十二五”末提升0.7和15.3个百分点,二产占比回落16个百分点。

二、规模企业持续壮大,发展条件不断改善

产业扶贫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农业总产值累计达到942.70亿元, 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15.07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3倍,年均增长4.1%。培育形成菌果药畜特色产业、新兴产业、乡村旅游、加工业四大支柱扶贫产业体系。全市153171户531041名贫困群众实现产业脱贫,分别占脱贫总户数、总人数的89%和93%。 701个贫困退出村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生态农业全省领先。率先在全省建设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注册“秦岭商洛生态农产品”商标,“生态农产出商洛”唱响全国。

规模企业不断壮大。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较2015年增长30.1%。规上工业企业由230户增加到308户(不含电力)。产值过 20 亿元企业 10户,过 10 亿元企业18 户,依托龙头企业先后建成了比亚迪太阳能电池及电池材料、丰源万吨氮化钒、必康医药产业园、森弗大健康产业园等一大批效益好、贡献大的工业项目。上市公司实现零突破,龙头引领作用增强。一批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快速成长。

新型城镇化建设亮点纷呈。“十三五”期间,全市城镇建设完成577.024亿元。其中“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完成323.67亿元。中心城区商州区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园林城市。丹凤创建为省级文明县城,柞水营盘获评西北首个“国际慢城”。中心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7.14万平方米,漫川关、棣花、金丝峡、法官被省政府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镇”。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商南县、丹凤县、洛南县分别荣获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度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称号。成功创建全国重点镇12个,文化旅游名镇4个,市级重点镇29个。

三、“三驾马车”齐头并进,需求结构不断优化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十三五”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1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坚持项目带动战略,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359个,完成投资4705亿元。引进西安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万达等11户500强企业落户商洛,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88亿元,较“十二五”增长135.5%。 全省首条“省市共建”的水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丹凤通用机场正式投运,商洛电厂正式运行发电,国内最大的森弗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建成投产,投资88亿元的镇安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消费结构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扩大内需的政策,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7.08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倍。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63元,是2015年的1.1倍。新增限上商贸企业(单位)120户,其中:零售额超亿元的企业由2015年的3家增加至2020年的8家。商洛万事达广场等16个新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进出口总额达到91.77亿元,年均较“十二五”增长27.5%。2020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520万美元,比2016年的150万美元,增长30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先后打通日韩、东南亚、“丝路”沿线国家和欧美等4条贸易通道,贸易往来国家达到40多个,增加10余个。打造省、市级特色出口基地6个,新增外贸备案登记企业52家。

四、居民收入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十三五”期间,商洛市出台一系列增收措施和惠农政策,居民收入提高,城乡差距缩小。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16元,增长4.4%,比2015年增加3107元,是 “十二五”末的1.1倍,年均增长7.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73元,增长7.5%,比2015年增加3067元,是 “十二五”末的1.4倍,年均增长9.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呈缩小趋势。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3.05︰1缩小至2020年的2.47︰1。

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2609平方公里,营造林324.8万亩,城周绿化2.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9.56%,较“十二五”末提高9.5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全省领先,市区空气质量连续8年全省第一,被授予“中国气候康养之都”。2016年-2020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连续保持全省第一。2016-2020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9.72%。生态宜居优势不断彰显,“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更加响亮。

五、基础设施更加坚实,经济发展后劲更足

农业基础更加巩固。“十三五”以来,全市实施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4971个,其中,建设安全饮水项目1240处、新建和改造电网线路5588.91千米、完成建制村通畅、“油返砂”整治和深度贫困村通组路项目1614个3632.84公里。全市农户生活照明用电入户率100%,动力电通村率100%。水、电、路、卫生室等各项指标全面达标。粮食连年丰产丰收,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1.47万吨。

交通设施明显加快。水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丹凤通用机场正式投运,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258公里和493公里,西十、西康高铁和丹宁、洛卢高速即将开工建设,商洛将进入高铁时代。234.8公里干线公路建成通车,G345户家垣至界河公路等6个项目加快推进。七县区客运站先后建成营业。商山物流公铁联运项目建成运营,建设主体商洛陆港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5A级物流企业”,为陕南首家。

信息化步伐全面加快。推进“宽带商洛”建设,全市行政村光纤网络和4G网络覆盖率达100%。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已建成5G基站 758个。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支持200余家企业上云,引导创建省级两化融合典型示范企业2户,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2户,企业信息化示范建设项目18个,全市两化融合总指数达57.72。

六、特色产业更加凸显,推动经济有力发展

特色农业强势崛起。菌果药畜茶等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商洛核桃”“商洛香菇”跻身“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5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柞水木耳、丹凤葡萄酒、商南茶叶央视“国家品牌计划”展播。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5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52个。柞水下梁镇、丹凤棣花镇、洛南古城镇、商南富水镇成功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产业聚集效应显现。围绕“转型提质、开放创新、集约高效、绿色生态”的园区建设目标,整合资源、加快建设,园区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共有工业园区16个,已创建省级高新区2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15个、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5个,列入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园区4个。截止2020年底,全市产值过百亿园区4个,产值过50亿元园区6个,累计入园企业595户,园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

全域旅游加快推进。全面打响全域旅游战役,强力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一区三走廊”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市3A级以上景区数量达到42家,较2015年底增加20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数量居全省前列。 连年成功举办中国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及系列宣传营销活动,唱响了“秦岭最美是商洛”“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品牌。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3730.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2.12亿元。

七、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科技体系逐渐形成

民营经济持续扩张。截止2020年底,全市累计拥有市场主体12.37万户, 2020年新增市场主体15798户。非公经济占据“半壁江山”。“十三五”期间全市年均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5.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由2016年的3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2亿元,增长93.75%,年均增长28.2%。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由2016年的6.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3.5亿元,增长110.9%。实现了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在7县区全覆盖。累计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7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711个,镇村快递配送站点495个。 “十三五”末金融存贷余额平稳增加。2020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58.13亿元,是2015年的1.6倍,年均增长9.5%;贷款余额663.56亿元,是2015年的2倍,年均增长14.5%。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注册科技型企业231家,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中小企业研发中心3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144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累计签订技术交易合同105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4.94亿元。山阳金川封幸公司企业产品生产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山阳丰源公司氮化钒产量居亚洲第一。

八、民生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保障日益完善

民生福祉得到进一步增进。2020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4%。市中心医院成功创建三甲,1112个行政村、168个社区建立了标准化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千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4张,较2015年增加1.4张,增长26%。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2.61%。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02所。“十三五”期间,新增公办幼儿园39所,新增民办幼儿园59所。全市实现了陕西省“双高双普”县目标,商南县、山阳县、柞水县为省级教育强县。省级示范高中5所、省级标准化高中10所、市级标准化高中4所。连续13年全市高考文史理工二本以上上线率位居全省前列。

就业创业工作稳步推进。就业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59万人,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8.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内。扎实推进宁商劳务协作,有效助推就业扶贫工作,全市通过就业扶贫帮助13万户30多万人实现脱贫。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职工和城乡居民全部实现跨省跨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各类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升,城区上学难和“大班额”问题基本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成各类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81个。建成养老机构89所、设置养老床位9755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1.42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5.98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6.94万人。社会建设卓有成效,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连续13年“零”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过去五年,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风雨同舟,在应对挑战中保持定力、蓄势挖潜,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层次明显提升。在拼搏进取中借势发力、追赶超越,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新的突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展望“十四五”,美好蓝图,催人奋进。满怀豪情,奋力拼搏,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作者:商洛市统计局 赵敏鸿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