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区县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17年商州区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szfb/2022-00822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目录 区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7-02-23 15:36
名  称 2017年商州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商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践行群众路线为保障,紧紧围绕建设“陕南强区,幸福商州”宏伟目标,传承创新、接续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各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着眼发展大局,累计实施项目590余个,完成投资450多亿元;建成项目300余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6个。期盼多年的商洛电厂落地在建,跃迪电动客车、商山物流园、森弗产业园、佳骞农业园、商丹高新学校等一批市区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全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年均增长14.1%,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突破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600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6%,呈高速增长态势;城乡居民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处于全省中上水平。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省城区经济监测考核排名实现进位,在全省27个市辖区中排第23位。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突出特色抓农业,“果、畜、菜、药”四大产业蓬勃发展,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建成佳骞、竹沁园等现代农业园区2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6个,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6%。提质增效强工业,比亚迪、君威、森弗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建成投产,以现代材料、绿色食品、现代中药为主的循环工业体系基本形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多管齐下活三产,江山、蟒岭绿道景区以及江山、北宽坪等美丽乡村带火市民休闲游,旅游综合收入累计突破100亿元;“互联网+”激发公众“双创”新动力,农村淘宝掀起“草根”创业热,我区被列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44.2:45.3,多点支撑、多元带动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一体两翼”中心城市主核心板块建设成效明显,环城北路、商鞅大道城市干线建成通车,市一级客运站、市文化艺术中心正式投用,城市公共自行车赢得市民点赞。棚户区改造力度空前,朝阳、西街、莲湖、丹南等一批城市新社区拔地而起,通江路东侧等一批棚改项目加速推动。南秦新区建设高位开局,环南路、南秦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中心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小城镇建设强力推进,沙河子省级示范镇累计投资24.1亿元,考核排名连年位处全省第一梯队,2015年晋升为国家级重点镇;大荆、腰市、北宽坪、杨斜等小城镇初具规模,全区城镇化率提高6.91个百分点,达到42.51%。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西商二线、西宁铁路复线建成使用,城乡路网方便快捷;城市天然气全域通达,城乡供电可靠率、广电覆盖率均达98%以上,新型城镇化建设蹄疾步稳。

生态优势更加彰显。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完成各类造林3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5%;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45.54万亩,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模范区。环境治理扎实有效,城乡清洁工程镇村全覆盖,辖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收效明显,创建省级生态镇3个、生态村6个。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境内10条支流有效治理,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节能减排强力推进,57家环保违法违规企业整改到位,万元GDP能耗五年下降16%,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一,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坚持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两个8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累计发放惠民补贴资金14.56亿元,惠及城乡群众150万人次。完善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年稳定在10万人左右。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8%以上。城乡安居工程成效显著,8455户城市居民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迁入新居,1.61万户6.36万山区群众依托移民搬迁告别深山。扶贫开发扎实有效,9万余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区、省双高双普区、省科技创新试点区先后验收命名。群众文体活动深入开展,“乡村大世界·江山欢乐行”节目让商州首秀央视,地方原创精品花鼓戏《紫荆树下》成功献礼中国第十一届文化艺术节,“商州大舞台”深得城乡居民喜爱,环秦岭自行车品牌赛事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活力日益增强。顺利完成镇村综合改革,撤并镇办5个、行政村132个,整合镇办职能,设置“六办三站”, 精简机构10%,基层效能全面提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进展顺利,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扎实开展财税体制改革,“营改增”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分级诊疗制度有序开展。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统一权责清单,取消行政审批事项72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联网运行,先于全市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1.1万个;着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行PPP模式吸纳社会资本,为区高级中学、环南路等项目成功融资10.1亿元。持续创新招商方式,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实施精准招商,累计引进项目300余个、引资700多亿元,开放活力不断彰显。

社会治理持续创新。加快法治商州建设,积极把政府的行政行为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程序化轨道,累计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9起。普法工作成效显现,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法治观念不断强化,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县区。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推行“412”接访模式,成立区联合调解委员会和民事民议服务中心,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和食药安全专项整治,连续五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亮点突出,被评为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先进区。平安商州建设持续深化,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公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全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和维护稳定工作先进单位。

政府效能不断提升。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十条意见”,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发挥行政监察、审计和财政监督作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积极规范政府公务活动,全面实行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积极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区级“三公”经费支出年均下降20%。主动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复市区人大代表建议650件、政协委员提案1453件。积极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同时,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地震、气象、档案、统计、方志、供销、妇女儿童、红十字会、慈善、老龄等领域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回顾这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比预想的要多,我们收获的成效和业绩比预想的要好,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奋力赶超,全区脱贫攻坚步伐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区生产总值135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5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6.6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9亿元,分别超任务4.6%和0.2%;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410元和8450元,分别增长10%、11%;人口自然增长率4.8‰;城镇登记失业率3.05%;预计年内41个贫困村顺利摘帽,1.2万户4.1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2016年取得的良好发展成效,为本届政府胜利收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实现了“十三五”稳健开局、良好起步!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的五年,我们的奋斗历程铿锵激越,发展成就催人奋进,实践经验弥足珍贵!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启示我们,无论形势多么严峻、环境多么复杂,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向中央基准看齐,不折不扣把中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第一要务,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个核心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运用系统思维,创新创造推动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团结和谐这个制胜法宝,巩固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政治生态;必须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根本目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五年的巨大变化告诉我们,商州是一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热土,商州的干部群众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只要我们务实苦干、矢志奋斗,完全可以改变贫困面貌,创造美好未来。五年的工作实践充分印证,实施追赶超越、落实“五个扎实”是我区实现逆势突围、后发崛起的必然选择!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五年商州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结果,得益于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爱护和监督支持。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各界人士,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全区人民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商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商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仍未根本改变,传统产业还处于结构调整的艰难时期,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尤其是旅游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贫困人口多、群众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偏低,如期脱贫摘帽、实现全面小康的任务仍很艰巨;三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财税增长放缓和发展刚性支出增多的矛盾日益凸显;四是土地保障难、资金筹措难、人才缺乏的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大项目、好项目引进较难,发展后劲不足,追赶超越压力较大;五是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还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六是社会治理任务繁重,信访和维稳压力增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仍待进一步激发。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加倍努力工作,积极破解难题,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型的攻坚期,也是商州释放潜能、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战略机遇期。从国家战略看,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中东部发达地区投资、贸易、生产要素西移北上,有利于我们借势借力借资源,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从外部环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交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为我们推进创新驱动、优化生产要素、培育发展动能提供了难得契机。从现实机遇看,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让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省委、省政府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自贸区建设,支持西商一体化发展,也给我们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市委、市政府加快“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蕴含着巨大的“政策红利”,为我们补齐发展短板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自身优势看,我区生态良好、区位优越、资源富集,发展支撑更加强劲、后发优势愈发显现,尤其是全区上下齐心谋事、主动干事的氛围日益浓厚,厚积薄发之势已成。我们一定要抢抓用实这些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谱写商州发展新篇章。

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陕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走“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发展道路,积极融入创新、美丽、幸福商洛发展大局,落实好区第十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追赶超越、绿色循环发展主线,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大力实施项目、城镇、科教、人才、园区“五大带动”,着力发展现代材料、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绿色食品、生态旅游“五大产业”,打赢全面小康决胜战,奋力开创生态、人文、法治、小康商州新局面。

今后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追赶超越,实现“五个翻一番”。即:在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五个翻一番”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到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70亿元以上,比2016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200亿元大关,比上个五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3000元和17000元,均比2016年翻一番;区域综合实力远追贵池,近赶汉滨,力超耀州,达到全省中等发展水平。

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勇担政治责任,在实现精准脱贫上夺取新胜利。聚焦小康商州建设,牢牢扛起脱贫摘帽政治责任,行非常之策、尽非常之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搭建脱贫攻坚投融资平台,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年均增长不低于20%。遵循“123456”作战方案,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加快易地移民(脱贫)搬迁步伐,扎实开展贫困村综合整治,持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依托“三创三联三带动”精准脱贫模式,坚持“四个三”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引领贫困户发展光伏、食用菌等扶贫主导产业,努力实现贫困户稳固脱贫。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退出标准,建立脱贫攻坚“四个全覆盖”监督考核机制,从严考核,重奖重罚,切实提升脱贫成效,确保到2019年贫困区摘帽、11.02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二)强化创新驱动,在加快转型升级上迈出新步伐。坚持创新发展战略,实施5258科技带动工程,推进科技创新,力促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成功创建,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7%以上。坚持生态农业、循环工业、现代服务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向生态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着力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五大新兴产业”,力争至2021年,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超过350亿元,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0%以上。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不断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不低于4.5%。下大力气弥补旅游产业短板,建成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秦岭美丽乡村18个,全力打造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型旅游核心区。强化“互联网+”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升传统服务业水平,集聚区域竞争新优势,2021年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以上,电商交易额突破20亿元。

(三)注重协调统一,在统筹城乡一体上取得新成效。坚持协同发展战略,市区合力构建“一体两翼”中心城市核心区“一核、两区、三轴、四组团”空间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设施和公共服务,打造中心城市升级版。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城市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城市品味。紧盯“一体两翼”重要节点,集中建设一批地域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要素齐全的秦岭特色小镇,形成独具匠心、别具风情的特色小城镇集群。积极推进西商城际轻轨、西武高铁专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努力把商州打造成陕东南重要交通枢纽。加快完善城乡通信、电力、交通、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实现城乡互联互通、平衡发展,确保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力争至2021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65%,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4.5万人。

(四)夯实绿色根基,在推进生态文明上跨跃新高度。聚焦生态商州建设,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四城联创”,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双赢”路子。扎实推进生态建养,统筹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整治,实施治污碧水、降尘护蓝、生态修复、农村清洁等工程,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让商州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植树造林,2021年末,森林覆盖率不低于70%。启动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和新一轮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坚决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力促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10%、12%。

(五)深化改革开放,在增强发展动力上谋求新突破。聚焦法治商州建设,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强化法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让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形成合力,充分释放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切实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守法自觉性。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放管服”改革,深化国企、财税、投融资体制等改革,统筹推进教育、文化、卫生、养老、农村产权、户籍制度等改革,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融入西商一体化、关天经济区、丝路经济带,加快商山物流园陆路货运口岸建设,实现出口货物直接“出关”;加大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开放力度,积极开展“国企入商”“民企入商”等专题招商活动,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高端产业、技术和人才,打造内陆经济开放新高地。

(六)坚持共建共享,在增进人民福祉上展示新作为。聚焦人文商州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构建区、镇、村(社区)文化服务网络,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区),大力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加大“双创”“四众”扶持力度,鼓励以创业带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兜底补短织牢民生“安全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落实十三年免费教育,扎实开展“全面改薄”,下功夫解决城区“入学难”和“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发展金融、信息、保险等事业,基本建成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更有获得感。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只要我们坚持发展思路不动摇,咬住发展目标不放松,加快发展步伐不懈怠,建设“四个商州”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一年。我们将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市区党代会精神,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和11.5%,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力争在全省城区经济考评中实现争先进位。

(一)狠抓脱贫攻坚,力促精准脱贫见实效

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基础性战役,我们要紧盯年度脱贫目标,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落下。

精准施策破解难题。围绕今年53个贫困村摘帽和3.66万人脱贫的年度目标,把脱贫出列任务进一步分配到镇、细化到村、落实到户、精准到人,层层签订军令状,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扎实制定精准脱贫方案和年度脱贫计划,明确脱贫具体路径和工作推进时限,为限期脱贫打好基础。用好用准脱贫扶持政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对接脱贫思路和帮扶项目,开展“私人定制”式精准帮扶。加大脱贫资金投入,本级财政预算脱贫专项资金1亿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亿元,并通过金融、社会等渠道筹措资金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强化驻村帮扶纪律,以“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专项整治活动为引领,严格推行“四个三”驻村帮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

创新帮扶提升成效。坚持以“三创三联三带动”帮扶模式为脱贫攻坚主抓手,推动政策向贫困村聚集、资金向贫困户聚焦、力量向扶贫对象聚合。联企业带动贫困村产业升级,依托城投、森弗、君威、佳骞等企业平台,建立“企业+农户”、“基地+农户”、“园区+业主”等利益联结纽带,实现贫困村产业升级。联产业带动贫困村脱贫,引导贫困户参与光伏、食用菌等脱贫主导产业,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引导村集体入股、农户认领股份等方式,实现产业发展,贫困村脱贫。联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奔小康,出台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奖励政策,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致富能人结对帮扶贫困户,形成先富带后富,组团奔小康的生动局面。

补足短板筑牢基础。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投放扶贫贷款担保基金3000万元、扶贫贴息资金1000万元,引导更多金融资本参与脱贫攻坚,积极争取国开行卡内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实施贫困村综合整治、村组道路建设、农村路网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项目,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25个特困村综合发展规划落地生根,统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短板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短板综合施策,扎实推进易地移民(脱贫)搬迁,全面落实贫困群众搬迁新政策,对特困村土坯房和危旧房的贫困户,遵循“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总要求,按照安置和就业协同推进的思路,动员贫困户全部搬迁,切实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年内建设集中安置点38个,配建产业项目72个,搬迁贫困群众10172户36619人。

(二)狠抓项目建设,力促经济增长加速度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切实走好谋划项目、争引项目、推进项目“三步棋”,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紧扣发展谋划项目。依托生态、人文、资源、区位优势,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围绕重大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五大主导产业、五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精心论证、策划、储备、包装一批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战略产业项目,全年策划项目不少于200个,项目库累计储备项目突破1000个,财政预算项目前期费1500万元。紧跟发展需要,集中推进五峰山景区、喜眉山现代农业公园、公路建养一体化等亟需落地的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今年陆续开工。加快万达广场、金凤新城、秦岭中央运动公园、南秦生态养老城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前期。

多方合力争引项目。认真研究中省投资政策和产业导向,加大“跑部进省”争项目、争资金力度,千方百计挤进中省盘子,力争全年争取中省项目资金不少于5亿元。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对接,年度争取“两行”融资额度不少于15亿元。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和金融贡献度奖补机制,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年内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幅不低于10%。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大力推广PPP模式,对外达成超2亿元的PPP合作项目意向不少于5个。充分发挥区城投的投融资功能,通过资产整合划转,整体打包担保等方式,年内融资额度不少于10亿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通过以商招商、叩门招商、节会招商等方式,促进重点领域项目招商常态化,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60亿元以上。

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建立项目并联审批制度,严格实行项目建设“五个一”包抓责任制,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一对一”全程陪护服务,为项目落地建设保驾护航。紧扣项目用地、施工等环节,积极做好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工作,主动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今年计划安排区级重点项目150个,年度投资125亿元;列入市级计划的重点项目20个,年度投资66.8亿元。积极加快商洛电厂、商州区高级中学、环南路、江山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三)狠抓循环工业,力促转型升级提质效

着力培育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附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加快传统优势工业技改和产品研发,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加快工业结构优化。淘汰落后老旧工业,改造提升化工、建材、矿产三大传统优势工业,装配先进生产线,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现代材料、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精细化、规模化发展。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抓大扶小”,以引进大企业大产业为重点,全力支持笃诚医药、地建集团石材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扶持林强电缆、赢林荞麦精加工等中小企业加快成长,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鼓励森弗、君威等科技型企业建立产品研发中心,依靠科技研发加速产品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园区扩容升级。全力支持商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积极配合园区做好项目建设环境保障工作。推动荆河生态工业园区创新发展,加快园区跨河大桥、标准化厂房、公租房、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推进森弗产业园三期、万吨脱水果蔬项目建设,争创省级循环工业示范园区。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园赶超发展,完善园区水、电、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规范德新冶金、信邦微肥等入园企业管理,力促企业正常生产;加快区屠宰厂迁建项目建设步伐,力争年内建成投产。加大两大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力度,年内新入园企业4家,建成投产项目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6亿元。

运用政策扶持转型。用足用活“工业稳增长新10条意见”和“工业稳增长促投资21条措施”,加强用电、用水、资金等要素保障,实施“百人包百企”、“一企一策”帮扶活动,鼓励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综合运用企业贷款贴息、产品收储、销售奖励等手段,实现重点骨干工业和新上工业项目达产达效。加大企业纳归入统培育力度,持续优化服务,筛选一批成长型企业,帮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尽快实现纳规入统,年内新纳统企业2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均增长15%以上。

(四)狠抓特色农业,力促三农发展添实力

稳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道路,着力打造“山地农产在商州”特色农业品牌。

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围绕山地特色农产“八大件”,持续壮大“果、畜、菜、药”四大特色产业。大力实施良种核桃综合科管,建设红核桃产业园,引领核桃产业示范发展;以大樱桃、葡萄水杂果为重点,新增樱桃种植3000亩、葡萄种植1000亩。以生猪、山羊、土鸡等特色养殖为重点,新建生态养殖场20个,畜禽存出栏量达到500万头(只);结合产业脱贫,以袋料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产业为重点,新发展食用菌1000万袋;以芍药、牡丹、桔梗、二花等传统中药材为重点,新增中药材种植3万亩。以产业基地为示范,大力实施“山地农产在商州”名牌创建,把商州特色农产品推向省内外。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扶持农林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和职业农民,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营模式,带动基地农户共同发展,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现代农业园区3个,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认定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20个。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鼓励大户承包经营,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4.6%。支持光农互补项目,鼓励农产品、物流电商、深加工等产业组团发展,引导现代农业园区创新发展、融合发展。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区、镇、村、组、户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机制,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高标准农田和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腰市万亩土地整理项目,耕地保有量稳定在46.5万亩。加快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新建桃庄水库、南秦水库加闸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配套做好排灌、人饮等项目建设,年度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积极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平方公里,治理河堤20公里,实现水利投资1.5亿元。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防御能力,加快实施金凤山、白杨店等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五)狠抓旅游三产,力促业态繁荣蓄势能

做强旅游带三产联动发展,延伸产业链、孕育新业态,构建旅游三产发展新格局。

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坚持规划引领、高点起步、高位开局,依托秦岭南坡原乡风情和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建设秦岭中央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旅游集散地和陕南东部人文生态旅游体验区两大目标,突出“一心一轴四片区”旅游总体布局,按照“精品景区+秦岭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聘请高水平、知名设计团队,科学精心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全力打造秦岭生态游和休闲度假游特色品牌,年内完成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和北部片区江山、庙湾、大溪谷旅游环线及东部蟒岭景区详细规划。积极实施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三化战略”,通过美丽乡村串珠成线、精品景区环线成面,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旅游产业向多业融合转变。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坚持大旅游、大融合、大景区发展理念,聚力建设江山景区、蟒岭绿道生态景区、商於古道文化旅游景区和秦岭美丽乡村。加快江山景区门户区二期游步道以及红岩寨片区等工程建设进度,力争“十一”期间试开园;实施蟒岭流域整体绿化和河道治理,打造蟒岭绿道景区红砂岩攀岩体验游和自行车运动休闲游精品项目,持续提升景区品质;推进商於古道古蓝关风景区、韩愈祠等项目建设,突出古道文化体验。积极完善大溪谷生态颐养园基础设施,打造康养休闲旅游胜地。注重旅游业态培育,不断丰富江山、北宽坪美丽乡村旅游要素,引导当地群众经营农家餐馆、旅馆、特产店,配套购物、娱乐等设施,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加快庙湾、何家塬等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步伐,引领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掀起热潮,年内旅游综合收入实现32亿元以上。

培育城乡服务业态。推动商贸物流加速发展,力争商山物流园二类陆路货运口岸年内实现通关,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000万元。加快万吨油库、南秦汽贸城二期等一批商贸项目建设步伐,支持西街大都汇商业综合体尽快运营,建成莲湖、世纪天元等一批特色商业街。依托“互联网+”创新创业载体,发挥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培育人才、孵化企业的主体功能,点燃大众创业梦想,积极孕育新兴业态。依托阿里农村淘宝、京东商城、邮乐网等电商平台,扎实推动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设,新增农村电商服务站20个。发挥“一节一赛”品牌影响力,高标准办好2017年秦岭生态旅游节和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暨全国自行车锦标赛,积极对外宣传推介商州,全年三产占比不低于46%。

(六)狠抓城镇建设,力促城乡面貌展新颜

围绕“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共享,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坚持市区共建,全力推进城区“东进、西延、南扩、北上、东改”。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十六个棚改重点项目,稳步做好西街、莲湖东侧和朝阳片区拆迁群众的回迁安置工作,加快通江路东侧、北新街东片区、行政中心北侧等棚改项目策划、招商和建设工作。积极实施城市功能完善工程,着力抓好商鞅文化体验园、老体育场改造及东新路、中心街、团结路等街路提升项目,加快实施东新路、南门口等一批公共停车场和团结路综合市场、东店子小吃市场、东新路果蔬市场等改扩建项目,不断提升城市品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区公厕、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和背街巷道硬化、绿化、景观等公共设施,全力打造金凤山、龟山和楚山“三大山地公园”,持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抓好重点城镇建设。突出南秦新区开发,加快推进环城南路商州实施段和南秦湿地公园一期、南秦河水系景观等项目建设,持续抓好下赵塬集中安置小区、区中心敬老院、民主移民搬迁等在建项目,积极推动南秦自来水厂、商洛中心医院迁建、南秦康体养老等项目落地,逐步构建健康养老、文化休闲、商贸物流三大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城市新区。持续推进沙河子国家级重点镇建设,促进沙河子镇与商丹循环工业园区融合发展,打造中心城市副中心,全年实施项目12个,实现投资4.58亿元。创新打造秦岭特色小镇,按照“因地制宜、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原则,先行先试打造腰市休闲养生小镇和北宽坪红色旅游小镇,构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发展新载体。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顺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精心抓好中心城区精细化管理。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加快智慧城市、数字城管项目建设,加强城管综合执法,加大市容市貌、市场秩序、环卫保洁、垃圾清运、道路交通等问题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乱占滥建违法建设行为,积极做好城市公共自行车等市政设施管理与维护,扎实落实主城区烟花爆竹“禁燃令”,着力营造优美清洁、便捷舒适的城市环境。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大力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鼓励企业和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率先建成东新街、中心街示范街区,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七)狠抓生态建设,力促绿色经济显效益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守护美丽家园的“绿水青山”和“蓝天白云”,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狠抓丹江污染防治。开展新一轮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行动,优化水生态、保障水安全、做美水景观,着力抓好仙娥湖水源地保护等7个丹治项目的实施工作。开展城周沟域综合整治,巩固提升柳家沟治理成效,完成小赵峪、黄沙河沟域治理,尽快启动构峪河等城周沟域治理,全面实现清污水分流。全力加快锌业公司周边湿地公园、三期移民搬迁项目和延长氟硅化工周边搬迁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丹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南秦湿地公园以及荆河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尽快建成庙湾生态河堤等一批小流域和水保综合示范工程。建立健全丹江流域污染防治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推行河长制、约谈制、水质监测和治污项目月报制,通过暗访曝光、考核奖惩等措施,确保丹江水质持续优化。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抓好城周绿化美化,完成“三区四线”造林绿化5万亩、退耕还林0.3万亩。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创建省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村2个、市级生态镇1个、市级生态村4个。实施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把好项目建设环境关;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综合施策修复生态脆弱区。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抓好金陵寺和闫村2镇19村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垃圾焚烧设施1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3处。持续巩固城乡清洁工程成效,深入推行城乡清洁工程督查通报、考核评比制度,坚持城乡“八有八无”标准、实施“五清五改”,实现“五化”。

严格节能减排举措。实施重点污染源分级预警制度,强化源头管控,推行结构减排,持续拓展减排领域。严格落实中心城市禁烧烟煤制度,持续做好中心城区扬尘、烟尘、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污染源防治和黄标车、老旧车淘汰工作,提高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加强选矿、化工行业及采砂采石行业的治污力度,加强工业危废、医疗垃圾的管理和安全处置。加大工业噪声污染执法,全力配合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二期扩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跃迪电动客车及泽泰汽车4S店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确保空气良好以上天数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八)狠抓改革开放,力促赶超发展迸活力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开放是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商州实施追赶超越的必由之路。

推动政府“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中省简政放权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促进行政审批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快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步伐,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落实一个窗口受理、限时办结、跨部门并联审批,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电子政务服务试点,全面提升行政效能。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打好减负松绑组合拳,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释放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按照“市场+政府+创业者”的市场化创业孵化模式,推动建设不同层级的创新创业载体,切实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引导企业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技术和示范项目,加快专利成果转化,在保障专利申请量的基础上提升专利质量及授权量,年度专利授权件数不少于190件。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积极性,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规范P2P等网络融资平台,严厉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等行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降低制度交易性成本,年内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000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不低于54%。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领域建设。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持续深化财税、民生保障、公务用车等领域改革,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加快农村综合改革,稳妥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

(九)狠抓民生改善,力促社会事业上台阶

民之所望乃施政所向。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健全就业和社保体系。深入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创业园区及基地建设,提高创业就业服务质量。坚持以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加强就业创业培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持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认真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巩固各项社保参保扩面成果。创新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养老服务模式,加快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的办法,切实做好保障性住房各项工作。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倾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新建商州区高级中学、思源实验学校、第一小学扩建等项目进度;积极推进城区第十二、第十三幼儿园,第六、第十五小学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城区“入学难”“大班额”问题;继续做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着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步伐,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启动实施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区),着力推进商州民俗博览馆、水上大舞台、元建寺维修等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增加值稳定在10%左右。持续推进综合医改和区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区中医医院项目和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促进分级诊疗制度深入落实;扎实开展新一轮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全面推进“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水平。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推动民事民议常态化,着力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依法严厉打击缠访闹访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行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特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切实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化平安创建,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涉恶犯罪行为;加快网信事业发展,建设网络良好生态,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扎实做好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认真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切实加强基层民主和城乡社区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追赶超越的重大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提高执行力和推动力,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严格依法行政的履职准则。要以推行权力清单为契机,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施政履职,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坚持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强化政府规章公开征求意见和听证工作,倡导第三方机构参与决策风险评估制度,注重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利用好网络平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使群众了解政府做什么、怎么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舆论监督,充分听取和吸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意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保持廉洁从政的政治本色。政府及各部门党组要锻造坚强政治定力,切实增强“四种意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模范遵守廉洁自律准则,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执纪问责。一以贯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不断深化“两学一做”,严防“四风”反弹,推动政风民风向上向善。强化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问题整治,以减权限权、创新监管等举措减少权力寻租空间,铲除滋生腐败土壤,涵养正气、弘扬清风,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维护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强化加快发展的责任担当。深入基层,心植群众,把万家忧乐放在心头,始终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不搞形象工程、不求短期效应、不做表面文章,紧紧围绕市、区重大决策部署,敢担当、敢攻坚、敢作为,保持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干实事,求实效,有始有终,善作善成。投身工作一线,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创事业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紧抓不放,紧盯到底,严格督查督办,强化绩效考核,不见实效不罢手,不达目标不收兵。

提升破解难题的能力水平。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高效、规范、透明的行政服务体系。始终牢记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尊崇“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高尚境界,认定的事情就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真正做到勇于在加快发展中创先争优,善于从复杂局面中寻找对策。开拓创新、敢于作为,大胆破除制约发展的条条框框,刚性落实“三项机制”,积极营造敢拼、会闯、能赢的良好干事氛围,旗帜鲜明支持创新实干,鼓励广大干部在突破瓶颈中大胆作为、在改革创新中脱颖而出,努力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群众认可的工作业绩。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鼓舞人心,美好未来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力推进“四个商州”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