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区县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15年镇安县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szfb/2022-00828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目录 区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5-04-30 17:45
名  称 2015年镇安县政府工作报告

镇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璩泽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县十七届人代会三次会议确定任务完成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市委、市政府及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实施五大工程,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实现生产总值77.5亿元,增长11.5%,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的态势。

——投资和消费均衡发力。国网镇安抽水蓄能电站、云镇水库等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镇安中小企业孵化园、文家石材集中区等工业园区基本建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5.6亿元,增长28.5%。精准扶贫、综合医改等民生工程不断创新,CPI涨幅控制在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01亿元,增长12.2%。

——经济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到51.5%,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93亿元和2.77亿元,分别增长7.4%和14.7%。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9%,高于全市10个百分点。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7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7276元,增长13.8%。分别高出全市310元和244元。

一年来,我们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代会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发展迸发出勃勃生机,社会管理呈现出理性和谐的态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实施重点建设项目50个,完成投资51.7亿元,列入市级重大项目22个,完成投资34.4亿元。其中,镇云一体化16个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9.45亿元,镇云二级公路建成通车,花园五千户移民社区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国网镇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完成土地预审;成功引进陕西有色集团,启动建设月河钼钨产业园;云镇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省发改委批复。围绕小城镇产业配套,策划招商项目98个,十八洽签约项目68个,招商到位资金35.8亿元。全年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4.1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二)以园区承载为动力,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粮食产量7.56万吨。板栗、核桃产量分别达到7252吨、4840吨,发展烤烟3.2万亩,养蚕发种8000张,茶叶建园1万亩,省级著名商标累计达到7个,新发展省级名牌产品3个、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园各2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65亿元,增长4.7%。加快建设规模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两区七园”的工业发展格局,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61.49亿元,增长23.1%。其中,文家石材产业集中区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工业集中区;县域工业集中区新招进企业4户,3户建成试产,实现产值11.25亿元;镇安中小企业孵化园二期工程新建厂房10栋,园区规模企业达到3家,实现产值1.5亿元,带动搬迁户就业1000余人。大力培育旅游服务业,启动了兴隆公园前期工作,塔云山二期工程全面完成,实施了木王山停车场、公厕、标识系统筹项目;栗园城市综合体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茅坪、聂家沟被命名为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创建市级美丽乡村5个,全县入境游客426万人次。

(三)以统筹规划为引领,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县城总体规划通过省住建厅技术审查,城区规划覆盖率达到80%以上,建制镇规划覆盖率达到100%。按照旅游景区的标准,实施县城提升十大工程,完成投资2亿元,河南路、清院路畅通及绿化亮化工程加快推进,县二级客运站投入运营,县城功能不断完善。6个重点镇完成投资5.8亿元,云盖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完成古街民居改造213户,单位仿古改造11家,古镇风貌初步显现。2013年度移民搬迁2000户7349人全部入住,2014年实施搬迁2440户7907人,连续三年被省政府评为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新建3处集镇供水及37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36个,黄高路、余老路42.8公里改建工程加快推进,完成通村公路88.4公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

(四)以精准扶贫为核心,民生保障日益改善。实施民生项目154个,完成投资3.1亿元。创新推进精准扶贫,落实李克强总理来我县视察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双包双促”扶贫攻坚行动,投入资金1.87亿元,实现脱贫1.3万人。探索“移民搬迁、金融支持、合作社带动、园区承载、民生保障”五种扶贫模式,筹措扶贫贴息贷款基金2500万元,发放贷款1.6亿元,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认真落实就业政策,发放创业促就业贷款3500万元,扶持自主创业524户。新增城镇就业20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8%。农村转移就业7.7万人,创收6.7亿元。全面做好社会保障,三年建成保障性住房3169套,入住2599户,入住率达到78%。木王、铁厂、米粮3所敬老院全面建成。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双高双普”合格县创建工作通过市级初验,我县被评为“全市提高初中、高中教育质量先进县”。深入推进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县中医院住院综合楼主体完工。落实“单独二孩”政策38对,人口自增率1.1‰。安装有线电视、“户户通”10828套,《聂焘》、《杜鹃花开》分别荣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七届艺术节表演奖。

(五)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探索实行县、镇、村三级“河长制”管理办法,落实汉丹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任务,完成18个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绿化4.7万亩,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通过技术评估。深化平安镇安建设,发挥信访“三级联动”机制,积极应对网络舆情,依法打击网络造谣行为,优化干事创业环境。开展“打非治违”行动,创建安全社区2个,建成标准化食品药品监管站3个。南门坡滑坡体排险卸载工程全面完成,我县创建成为“国家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

(六)以群众路线教育为主线,作风建设扎实有效。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落实8138名干部下乡包扶贫困群众1万户。全面完成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及村撤并工作,全县行政村减少了54个。认真落实八项规定,行政许可事项减少39%,“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减少6.6%。全面开展6项民生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活动,规范惠民资金发放程序,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做到全覆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1件、政协委员提案125件,“县长信箱”回复群众来信523件,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过去一年,在科技创新、农村改革、通讯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编制、统计、工商、质监、气象、地方志、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各位代表,一年来,战略项目取得突破,主导产业日趋明晰,产城融合加速推进,精准扶贫持续发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镇安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人民团体、各驻镇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参与镇安建设的投资者、企业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项目建设仍处于打基础阶段,业主投资信心不强,项目推进异常艰难;工业经济总量偏小、质量不高,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比较低,服务业低端重复,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较大;城镇公共服务产品建设欠帐较大,城镇化水平不高;骨干财源匮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干部主动作为、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5年总体目标及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机遇与挑战同在,压力与动力并行。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转型的“阵痛期”仍在延续,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产品价格倒挂,对我县一些产业冲击较大;另一方面,国家定向调控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改革的红利日益显现。中央将财政收入50%用于民生,大力支持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水利工程、移民搬迁等民生工程;省上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调整产业发展格局,全市实施“依托大西安、建设大商洛、打造大品牌”发展战略,将会形成许多新的增长点。特别是我县被列入全省43个重点县城建设,国网抽水蓄能电站、G345国道、云镇水库等重大项目将陆续落地,后发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综合研判形势,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农村工作会和省、市、县全委会的总体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贯彻“依托大西安、建设大商洛、打造大品牌”发展战略,实施“五大工程”,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总基调,更加注重抓基层、打基础,更加注重兴产业、调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保稳定,依托园区引领,推进全民创业,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家园,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法治社会,确保全县经济在“新常态”的轨道上不断向好趋优。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0.6%和12.3%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5%左右,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3%,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和人口自增率分别控制在4.2%、3%、2.5‰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5%。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突出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狠抓项目建设,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围绕“跟进西安、融入西安、服务西安”的发展思路,抓好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稳增长、增投资、惠民生。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西部清洁能源示范县和省级重点县城建设,安排重大项目50个,计划投资77.5亿元。围绕经济转型升级,重点做好国网抽水蓄能电站、兴隆公园、塔云山、云盖寺古镇等战略项目建设;围绕产业提质增效,重点做好文家石材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二期等工业项目建设;围绕城乡统筹发展,重点做好云镇水库、第三中学及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促进民生项目向基层延伸。

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立足资源抓招商,摸清我县清洁能源、生态资源、矿产资源等家底,积极策划“十九洽”签约项目,确保签约项目20个以上,到位资金不少于35亿元;依托园区抓招商,围绕石材工业集中区、午峪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等园区发展,采取以商招商、定向招商、点对点招商,提高招商成效;围绕城镇抓招商,紧扣城乡一体化规划、精准扶贫及15个规模搬迁社区产业配套,做好山地农产、绿色食品、信息产业、现代材料招商工作,完善城镇功能。敏锐把握中省政策扶持重点,积极沟通对接,力争中省投资达到22亿元以上。

创新推进前期工作。尽快完成10大领域26个专题调研,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结合“十三五”规划,精细策划项目,力争项目库储备项目不少于200个,投资300亿元以上。加快19个项目前期工作,落实专人,掌握信息,紧跟不放,打通梗阻,确保云镇水库、月河钼钨产业园等10个项目能在9月份完成核准,并正式开工。

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严格包抓机制,实行“县级领导主抓、主管部门包抓、专门机构负责”的项目推进机制,精减队伍,夯实责任,对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成立专门协调议事机构一抓到底。做好协调服务,用足用活土地、金融、环保等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用地储备,确保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维护建设秩序,重大项目配建治安室,从严打击阻工、闹事、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行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二)推进精准扶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因户施策,精准扶贫,组建合作社,发展小微企业,促进家庭创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探索精准扶贫模式。按照“一村一策一单位、一户一法一干部”的要求,深入推进“双包双促”扶贫攻坚行动,深化五种精准扶贫模式,推广金融扶贫经验,发放扶贫贴息担保贷款3亿元,扶持家庭创业5000户。大力发展油用牡丹、养蜂、板栗、核桃、茶叶、烤烟、中药材等增收产业,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积极做好省级“两联一包”22个扶贫项目、3.9亿元扶贫资金对接落实工作,启动2个产业化项目和5个村贫困户增收项目,完成12个整村推进工程,实现脱贫1.1万人。

培育农业市场主体。做好金融扶贫规划,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全年发展合作社100个、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000个,切实解决分散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鼓励合作社建立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搭建生态农产品产销桥梁。结合供销社改革试点,扶持栗乡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在达仁、东川等地建设茶叶产业示范园。完成1个省级、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任务,新增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1个,创建市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5个、省部级示范场2个。

建设山地农产基地。围绕核桃、板栗、生猪、山羊、土鸡、蔬菜、香菇、木耳等商洛特色农产“八大件”,做好流域开发,建设高标准产业基地。新建板栗园、核桃园2万亩,茶园5000亩,魔芋5000亩,蚕桑发种1万张,完成密植及田坎桑园3000亩;种植烤烟3.5万亩,生产烟叶8万担;发展养蜂示范村10个、1万箱;全面实施“畜牧双百工程”,全县新发展肉牛养殖专业户100户,肉羊养殖专业户200户,千只林下养鸡场100个,建设采摘、喂养体验基地,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坚守49.1万亩耕地红线,禁止耕地“撂荒”和“非农化”,稳定洋芋、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播种面积。种植蔬菜5万亩,依靠科技支撑,提高粮食产量。完成云镇粮食储备库建设,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生态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镇安绿色农产品市场信任度和美誉度。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启动G345国道(县城-杨泗)改扩建工程,完成古道沟至云盖寺4.5公里二级路建设,实施达仁至东镇等3条(60.7公里)地方公路及46.9公里通村水泥路改造完善工程。综合治理河道15.8公里,新修铁厂、高峰河堤5.7公里;做好水源110KV输变电建设工程,提升城乡电网供电可靠性。

(三)依托园区建设,着力培育支柱产业

围绕“两区七园”建设,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石材资源,做好规模企业纳新工作,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培植骨干财源。

提升园区效益。按照“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建设、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扎实推进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夯实工业发展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县域工业集中区招商工作,积极搭建融资中心和科技中心两个平台,力争新入园企业6户以上,年产值达到14亿元以上。二是镇安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工作,抓好8户企业生产运营,做好晶润、普瑞等11户企业设备安装及生产销售工作,确保年产值达到1亿元。三是月河钼钨产业园前期工作,协助做好拆迁安置、矿山道路、遗留问题处置工作,力争10月底前正式开工。四是做好红旗民爆1.2万吨铵铀炸药生产线技改及迁建工作,年内建成投产。

开发清洁能源。依托水力、风能及太阳能资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设西部清洁能源基地。做好国网抽水蓄能电站对接沟通工作,尽快获得核准并列入投资计划,完成库区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及三角潭至月河公路建设,确保今年能够正式开工;扎实推进旬河梯级开发、北阳山风力发电、大坪汪家山光伏发电前期工作,力争年内有实质性进展。

壮大石材产业。围绕“百年产业、百亿产值”发展目标,加快石材工业集中区建设。制定扶持政策,完善设施配套,优化建设环境,采取以商招商的办法,力争年内再引进石材企业5家,引资达到35亿元以上。全面完成翰鼎石业文家花岗岩石材加工厂三期厂房和配套工程建设,做好一、二期工程的调试生产工作,力争纳入2015年省级重点工业项目,争取扶持资金2000万元以上。

培育稳定财源。按照“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的要求,实施财源建设“双十战略”,发展实体经济,提升财税质量。培育骨干财源,重点扶持尧柏水泥、红旗民爆等十大骨干财源企业,解决生产困难,扩大销售市场,力争实现税收8200万元以上。培育群体财源,扶持烤烟、石材等产业,切实解决陕西久盛、华仁矿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提升财税收入增长潜力。拓宽增收渠道,建立财源建设奖励制度,完善社会综合治税考核机制和财税联席会议机制,建立财政税收信息管理体系,加强税源监控,全面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亿元。

(四)发展全域旅游,主动融入西安大都市圈

依托大西安,大力发展乡村游、休闲游、度假游,建好精品景区和美丽乡村,形成“景点全域化、餐饮地方化、娱乐民俗化、游览休闲化”的旅游发展格局。

打造精品景区。围绕五年建成“2个5A、2个4A”景区的目标,挖掘文化,完善设施,积极做好品牌景区建设规划。推进兴隆公园建设,加快门户区广场及禅意酒店等项目建设。做好塔云山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线及磨石沟门户区、10所小木屋等项目,今年要完成4A景区创建任务。加快云盖寺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做好二期民居仿古改造工作,启动水体景观、河堤道路等20个项目建设,确保年前通过3A景区验收。做好木王山景区深度开发规划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招商开发不间断,自我建设不停步”的思路,不断向4A景区目标迈进。

建设美丽乡村。完成栗园城市综合体项目,推进磨石沟生态长廊及冷水河流域整体开发,做好镇云一体化、木王山沿线民居改造提升工作,创建“秦岭美丽乡村”3个。组建乡村旅游公司,实施500户农家乐提升及乡村客栈建设工程,推进云盖寺、塔云山周边“分布式农家酒店”建设,田园阡陌错落有致,山水房舍相映成景,迎合都市“返璞归真”的消费需求。

丰富旅游产品。做精做特茶叶、中药材、奇石、手编等旅游产品,在全县22个规模搬迁点配建美云“秦绣”工作室,以镇安风土人情为主题积极做好新产品研发,让旅游宣传和旅游产品融为一体。推进“老字号”店铺建设,挖掘陕南特色饮食文化,开发陕南八大件、陕南蒸碗等地方特色菜品,形成镇安精品菜系。在县电视台开设旅游频道,与周边电视台实现节目互换播出。瞄准西安等客源市场,做好高速公路、城市公交车体旅游广告设置工作,确保接待游客达到450万人次以上。

提升服务产业。做好长安银行入驻镇安工作,协助农商行建设农村金融电子平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鼎立商贸城、云镇供销社建设,建成镇级超市5个、移民点综合服务中心10个。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支持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在大中城市设立营销门店,建立“实体店”和“网店”并存的营销模式。实施智慧城市网络平台工程,做好51个4G基站及22个3G基站建设,确保重点景区通讯信号全覆盖。

(五)统筹城乡发展,走有镇安特色城镇化道路

按照“文化名城引领、优美小镇支撑、美丽乡村点缀”的思路,科学规划,全面改造,完善功能,把城镇建成景区。

做实规划。今年是我县城乡规划提升年。结合自然山水风貌和历史文化积淀,完善县城改造提升规划,做好镇云一体化及7条沟域、水源片区控制性规划。科学编制15个集镇“五规合一”规划和重点村庄布局、古村落保护、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规划,统筹考虑特色村镇的产业支撑、土地利用、功能布局、建筑风貌、文化传承等因素,丰富内涵、提升品质、激发活力。

做美县城。“城市的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生动的面孔”。要按照兴隆公园“金台密境、隐城佛国”的规划理念,实施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13个,启动九寺街、南新街西段、西关等片区仿唐改造,把县城建设成为具有“唐风楚韵”的历史文化名城。启动镇云一线7条沟域的开发,一谷一景,营造田园都市风光。继续推进县城提升十大工程,完成河南路、祈福路、西沟路等5条城市道路改造工程,5月底前完成迎宾路西段悬挑拓宽工程,策划县体育场地下停车场项目,强力推进经营性停车场建设,逐步解决“停车难”。新建公厕10座,加快地下管网建设及杆线迁移工作,着力弥补历史欠帐。

做大集镇。依托陕南移民搬迁,扎实推进西口、茅坪、米粮、铁厂、木王、回龙6个重点镇基础设施、商贸物流、产业项目建设,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特色小城镇集群。围绕旬河、木王山开发,扎实推进东川、柴坪旅游休闲小镇建设,发展养生度假、体验观光、生态餐饮等产业,提升吸引力。结合文家庙石材工业集中区及木王山南门户区建设,挖掘秦岭石头建筑文化,推动文家庙石头小镇建设,启动石材展示、石头老街等项目,促进石材循环利用。

做好社区。结合镇云一体化重要节点项目建设,统筹做好月亮湾政法小区、栗园城市综合体、象鼻子教育小区、云镇古街等4个综合性社区建设,缓解城区发展压力。按照“以产定搬,以搬促城,产城融合,就地实现城镇化”的思路,实施“梯次搬迁”战略,策划县河1000户搬迁社区建设,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突出集镇安置、集中安置、规模安置,重点推进花园五千户及铁厂、高峰、东川、回龙4个千户搬迁社区建设;启动实施米粮万户移民搬迁社区建设,提高搬迁群众聚居度;做好贫困群众搬迁工作,全面完成2440户7907人搬迁任务。

做细管理。整合执法资源,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严格规划执法,严厉查处乱占乱建行为,保护城区、镇云一体化发展空间。策划实施镇安建材城项目,带动城区划行归市管理。加强街道临时泊位收费管理,优化交通道路线形,健全交通标志标识,持续治理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突出问题,有效缓堵保畅。加强市容卫生管理,严格落实建筑工地环境卫生和建筑垃圾准运制度,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六)呵护青山绿水,全力建设美丽家园

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加快推进重点生态工程,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居住在宜人的环境中。

依法治水。深入推进“河长制”管理,建立河流巡查执法、应急指挥电子信息系统,促进流域综合改革。加强河流源头保护,加快建设黑窑沟、旬河、乾佑河及滑水河等流域的水源保护区,确保饮用水安全。完成汉丹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实施堤防、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严禁河道非法采砂、淘金,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铁腕治污。实施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做好彩虹桥至青槐污水管道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做好回龙、永乐等8个镇20个村的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完成18个集镇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及铁厂、茅坪等6个规模搬迁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做好临河、临路厕所、圈舍、垃圾场迁移工作,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及“小氰化”等行为,有效治理面源污染。

审慎开发。做好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西部低碳城市创建工作,完成益民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项目,壮大尧柏水泥等尾矿综合利用企业实力。做好丁-马矿带联合风险探矿、西部钼钨多金属整装勘查、云东钒产业园湿法选冶及钒电池项目规划工作,创新矿产采选工艺,提高矿产开发效益。持续开展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活动,对停产的重金属企业及时关闭,尽快解决流域限批问题。

身边增绿。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做好高峰、铁厂、大坪万亩油用牡丹观光产业园建设。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磨石沟生态景观长廊及木王山茨沟杜鹃花带项目,重点做好河流、道路、集镇绿化,完成造林4万亩,营造“绿树成荫、清溪环绕”的生活环境。

(七)实施民生工程,筑牢社会保障底线

落实托底政策,突出重点,分类引导,保障基本民生。投资5亿元,实施民生项目203个,让群众公平享受惠民政策的温暖。

持续扩大就业。扎实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00万元,年新增就业2200人,农村转移就业7万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新增个体户1000户,注册企业100家,带动就业1.5万人。

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双高双普”合格县创建工作,确保通过省级验收。启动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第三中学建设,完成新城、青槐等幼儿园及县中宿饮楼建设,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全面落实“营养改善计划”,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化综合医改。围绕“群众少生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完善村医养老机制,选送35个基层骨干医生参加全科医生培训,有效解决乡村“缺医少药”现象;做好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完善新农合、大病救助制度,强化药品配送竞争机制,减轻群众医药负担。深化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推进县镇卫生一体化管理,加快米粮、柴坪两个分院住院综合楼建设,扶持民营医院发展,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落实基本国策,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

加快文化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农村数字电视通达工程,发展有线数字电视4000户,免费开放“三馆一站”,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传好中国声音”。发展人民文艺事业,开展民歌、绘画、书法、摄影等大奖赛活动,学习和宣传道德模范人物,“讲好身边的故事,传播镇安的声音”。

落实惠民政策。严格城乡低保、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民生资金的发放程序,建立电子信息系统,扩大“一折通”发放范围,严防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推进扶贫与低保有效衔接,做好大病、小额人身保险等政策性保险,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面。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加强区域敬老院管理,创建星级敬老院5个,新建农村示范互助幸福院30个,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实现老有所依。

办好十件实事。一是新开工廉租房680套、公租房130套,入住率提高到80%以上;二是实施936户高寒边远地区整体搬迁工作,由政府兜底落实交钥匙工程;三是实施集镇供水工程3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8处,解决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完成17个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五是启动1000公里通村水泥路改造提升和维护工作,提升农村道路通畅率;六是建设3座跨旬河公路大桥,做好14座危桥改造和加固工作,解决群众出行难;七是实施1000个农户旱厕改水项目,改变农村环境;八是实施农村学校建设项目38个,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九是完成骊珠山、青龙台、和平村3个村级公墓建设,策划并实施6个重点镇公墓建设;十是发放老年人津贴、残疾人补贴2100万元,关爱弱势群体。

(八)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建设和谐镇安

依法推进改革,以改革催生发展动力,以法治的思维和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出现的矛盾,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

推进改革创新。按照改革“路线图”,对9大领域335项任务逐一落实责任,强力推进。有序放开市场准入,鼓励民营资本与政府投资合作的模式(PPP模式),撬动民间投资。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稳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推进农民房产证抵押贷款,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积极推进行政改革,扎实做好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推进财政预算改革,做好行政许可事项及非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力争再精减10%以上。稳步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完成村(社区)“两委会”换届工作,支持经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

建设法治社会。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全面开展好“六五”普法,促进干部群众真正“知法、用法、尊法、守法”。加强政法小区及木元沟公安三所建设,严厉打击黄赌毒以及侵财类犯罪活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引导合作社、产业协会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完善人民调解组织,搭建群众自治新平台。深化信访“三级联动”经验,建设网上信访办理平台,依法规范信访秩序,纠正“拿钱买平安”的做法,不搞突破法治底线的“和谐”,打击利用网络媒体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妥善处置网络舆情,传播正能量。

加强安全生产。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要求,严格隐患排查,坚决遏制重大事故,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深化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创建工作,确保今年顺利通过验收。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动植物疫病防控和防汛防滑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加快建设西口、茅坪2个旅游特色集镇,推进湖北关片区改造及北阳山景区开发,形成“雄关、草甸、小镇”景观。培育少数民族增收产业,积极建设安业清真农业产业园,带动西口、茅坪牛羊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林下养鸡等养殖项目建设,扩大魔芋、金银花饮品基地规模。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加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协会管理,维护民族团结。

三、建设法治政府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促进政府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依法行政。聘请政府法律顾问,落实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制度,对重大行政决策实行责任倒查和终身追究机制。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项目及经营服务收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防止权力寻租。完善和规范行政程序制度,对行政许可、行政执法、政府投资、重要资源配置等全部纳入法定渠道。积极推进综合执法,切实解决多头执法、推诿扯皮、“不敢动真碰硬”等执法顽疾。

转变管理方式。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成果,坚决反对“四风”,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深入现场,干实事、解难题、察民忧,融管理于服务之中。推进简政放权,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普遍推行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坚决纠正“事难办”的习气。强化镇级“五办三站”建设,在镇办全面推行“五项制度”,将生育证明、准生证、结婚证等82个事项由干部代为群众办理,促进工作“重心下移”。按照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原则,探索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促进治理方式现代化。

提高行政效能。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推进“一线工作法”,促进工作落实。持续开展“群众问政、机关问效、干部问廉”活动,坚决查处“懒政、怠政”现象,坚决抵制“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消极态度。切实精减会议和文件,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推进分工负责和包抓责任制,对重大事项、考核指标及重点项目,做到一事一团队,一抓到底,严格考核,提高效率。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创新督查手段,召开现场推进会,用事实“说话”,凭实绩论“英雄”。

坚持廉洁从政。完善监督制约体系,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对于重大事项及时报告,积极办理代表建议、意见、批评及委员提案。切实加强行政复议、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完善行政内部监督体系。推进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做好政府公众信息网升级改版,做到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等十大重点领域信息全面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积极稳妥推进公车改革,规范公务接待活动,下乡减少陪同,大力压缩“三公”费用支出,逐步化解政府债务,坚决查处民生资金、工程建设等领域的违法案件,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淳的良好风尚。

各位代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安康、人民幸福美满,是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五大工程”为抓手,锐意进取、爬坡过坎,为建设美丽、富裕、宜居、和谐新镇安而努力奋斗!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