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区县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14年丹凤县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szfb/2022-00839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目录 区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4-03-18 10:12
名  称 2014年丹凤县政府工作报告

县 长 郑晓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依靠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2.23亿元,增长14%。

一年来,我们狠抓项目建设,“一个硬仗”打出成效。健全项目推进和要素保障等工作机制,116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62.53亿元、增长27.8%,60个县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丹景公路改造、丹江四桥、祥瑞公司年产2600万枚疫苗种蛋等项目建成,棣花文化旅游开发区、恒大产业园、思源学校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我县在全市重大项目现场观摩综合评比中位居第二名,前进了四个位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集中力量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9.43亿元,四大重点区域建设初具雏形,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凸显。创新理念策划的丹南经济主干线项目列入国家扶贫公路项目、商於古道文化景区项目列入省级十大文化景区项目,发展的核心板块不断拓展。

一年来,我们狠抓工业提速、农民增收,“两大重点”得以凸显。积极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计划,帮助企业促销保产稳市场,商棣工业精深加工区建成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鑫圣源第二条生产线、华茂20万吨饲料、恒大亿只标准包装箱试产投运,新增规模企业8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33.8亿元,增长40%。建立促农增收长效机制,发展肉鸡5020万只、生猪78万头,完成良种核桃建园3.8万亩,棣花镇核桃基地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示范基地,农业优势主导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实现农业总产值19.97亿元、增长5.5%,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33元、增长14.4%,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05元、增长11.6%,实现稳定脱贫1.16万人。

一年来,我们狠抓城乡统筹、旅游开发、招商引资,“三个突破”顺利实现。以四大重点区域和重点镇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金山公园、龙驹山庄等十大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商镇城乡统筹示范区“五位一体”建设效应初显,商镇成为省上跟踪指导考核市级重点镇,获得省政府资金、用地“双600”政策扶持;竹林关江北移民新区和桃花谷流域治理工程成为小城镇建设和生态旅游的新亮点;建设保障性住房1775套13.82万平方米,综合考核居全市第一;已建成的陕南移民集中安置点进城安置率、搬迁入住率明显提高,移民安置房和保障房整合扎实推进,被省政府表彰为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投资过亿元实施的20个新农村示范村成为农村一道靓丽风景;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有序推进,市级文明县城创建通过验收,新增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1577人,全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启动实施旅游活县三年计划,棣花文化旅游开发区初步形成接待能力,万湾、竹林关2个“秦岭美丽乡村”创建成功,万湾村列入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凤冠山国家3A级景区正式授牌,首届旅游歌曲大赛成功举办,“商鞅封地·丹凤朝阳”旅游品牌影响提升,全年旅游接待37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8.5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5亿元、

增长13.8%。积极开展各类招商活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8.29亿元,增长48%,被评为省级招商引资标准化建设县。

一年来,我们狠抓生态建设、民生改善、财税增收、社会稳定, “四项工作” 有效推进。投资3.7亿元启动丹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镇10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通过省市验收,桃花谷国家级水保生态科技示范园通过评审,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5%,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351天。加大民生资金投入,148个民生工程完成投资12.1亿元,竣工128个;大力实施科技带动,商山红山茱萸果酒及其制备方法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我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科技进步先进县;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合格县、市级“双高双普”县创建通过验收,我县被市政府表彰为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工作先进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家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通过验收;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26206套,超额完成6478套,文化执法工作被评为国家级先进集体;人口出生率9.66‰,人口自增率4.24‰,成功创建省级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县和省级人口文化示范县;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家宴监管试点经验被中省推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创建深入开展,商山敬老院荣获国、省“敬老文明号”称号,县中心敬老院被评为省五星级敬老院,镇村老年协会建设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落实;多途径促进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3.2%。始终把财源建设作为财政工作的根本来抓,积极培植新型财源,开辟后续财源,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管理,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筹措5800万元化解政府债务,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65亿元、增长19.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4亿元、增长17.98%。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安全生产年活动,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大力推进“六五”普法依法治县,荣获省级信访“三无”县和平安家庭创建示范县称号,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市、县人大代表建议117件、政协委员提案158件。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政府性投资评审,评审项目101个,评审资金5.46亿元,净审减6380万元;强化监察和审计监督,全县“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下降20.07%,树立了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与此同时,国土、统计、工商、质监、药监、金融、气象、电力、邮政、通讯、粮食、物价、民兵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丹凤的发展步伐更加稳健、城乡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丹凤已经迈上了新的更高的发展征程。这一切,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归功于全县人民的无私奉献,凝聚着方方面面的热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丹凤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和鼎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丹凤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尽合理,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工业经济支撑带动能力不强,新型服务业发展滞后;三是城镇化水平低,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繁重;四是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后续财源匮乏,持续增收困难;五是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生态环境治理、创新管理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任务比较繁重等等。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我们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要求我们必须在自励中攻坚克难,在自省中奋勇向前。

二、2014年目标任务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尽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但更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机遇和利好政策。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有利于我们破除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活力;二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重点生态保护区和重点功能区开发的各项政策叠加,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实现借力发展;三是国家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开发,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实现区域交流与合作;四是我县是中省主体功能区划的重点开发区、国家扶贫连片开发区和商洛“一体两翼”次核心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涵盖我县,有利于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人文旅游,打造丹凤经济升级版;五是通过探索和实践,“四大战略、四大区域”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核心板块辐射带动效应增强,全县上下齐心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要求迫切。只要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为,

就一定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谱写新辉煌!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和省、市委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主题和发展循环经济主线不动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加快龙驹寨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商镇城乡统筹示范区、棣花文化旅游开发区、竹林关生态宜居示范区和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开发建设,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改革创新抓发展,改善民生促和谐,改进作风抓落实,努力打造丹凤经济升级版。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工业总产值增长15%,其中规模工业增长24%;农业总产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入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2%、1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指标。

围绕以上思路和目标,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

奋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加快丹凤发展,关键在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载体和抓手在项目。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四大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与南北二山民生项目统筹实施,将80%以上的投资向四大重点区域集中。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和环境保障机制,完善项目工作考核办法,落实各级工作责任,大力破解项目建设中的要素制约,加快推进丹南经济主干线、312国道“二改一”、龙驹二级客运站、县城水厂改造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实施辰州锑品系列产品开发及资源综合利用、华茂公司年产万吨禽肉熟食品加工等重大产业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以上,其中县级重点投资项目60个,年度总投资60亿元以上。二是强化保障推进项目。强化资金保障,全力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改善金融环境,积极开展金融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各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项目建设;强化用地保障,加大对土地资源的盘活、整合、运作力度,严格落实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多渠道、多形式向上争取用地指标,保障项目用地;

深入开展环境优化活动,健全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探索项目后续管理新机制,确保建成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以坚强有力的措施、以卓有成效的机制、以振奋人心的效果,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三是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准确把握中省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立足县情实际,围绕重点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开发、社会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精心策划包装重大前期项目100个以上,确保项目有序接替、滚动发展。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四大重点区域、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建设和资源特色,以项目为承载,创新招商引资理念,保障优化投资环境,主动加强与国内知名大企业交流合作,积极组团参加“西洽会”和“农高会”等大型节会活动,采取以商招商、商会招商和专题招商等多种形式,争取引进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投资丹凤,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40亿元以上。

(二)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力促工业迈上新台阶。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是注重循环发展。围绕八大循环产业链,加快皇台二期技改扩建及尾矿综合利用等循环工业项目建设,引导企业研发循环产业链下游产品,

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二是扩大工业总量。全力抓好天元电子高压配电柜、鑫伟电子高端电感等生产线建设,大力扶持尧柏水泥、宏岩铁矿、皇台铜矿、鑫圣源保温材料等企业达产达效,积极做好钾长石综合开发、石墨太阳能聚热板、透明陶瓷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促进工业经济增速提效。三是加速园区产业聚集。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设计、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原则,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完善商棣工业精深加工区、东河电子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加快恒大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现代材料产业园、华茂产业园建设,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创造条件吸引更多大企业入园,全年力争新入园企业10个以上。四是做好小微企业培育。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不断优化创业和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倡导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壮大,力争全年培育各类企业100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00户、小微企业50户。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农民增收新渠道。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让农村成为宜居的家园。一是力促粮食稳产增产。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土地开发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口粮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努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产量稳增。全年建设基本农田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修复加固河堤30公里。二是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围绕肉鸡、生猪、核桃、山茱萸、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全县肉鸡饲养能力稳定在5000万只,生猪饲养量稳定在80万头,良种核桃建园3万亩,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扶持东兴药业和凯农魔芋延伸产业链条,争取华茂牧业晋升为国家级龙头企业,新认定省市级龙头企业2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个,认定家庭农场30个,培育职业农民100人。坚持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建设万湾省级休闲农业园区和忠山魔芋、丹凤葡萄两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园区建设聚集生产要素,实现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申报认证,加强农产品日常检测,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

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四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贯彻落实《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积极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扶贫,认真开展“双包双促”扶贫大行动,建立健全专业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长效机制,继续实施1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确保1.1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四)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面貌新改观。坚持做强县城、做精集镇、做美村庄、做好社区,依托丹凤人文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让城镇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是科学完善城镇规划。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完成丹凤县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商镇、武关、土门等镇总体规划。加大规划实施、监管和各种违法建设行为惩处力度,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加强县城建设管理。紧紧围绕“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实施丹凤首府、龙驹山庄、丹凤朝阳、气化丹凤、商邑大道、江滨北路西延、花庙广场、丹江一桥等市政工程建设,推进县城“西融”和撤县设区工作。

加快国家级卫生县城和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三城联创”,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和方式,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严厉查处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城市环境“靓丽化”、城管执法“规范化”、城市建设“园林化”、城市管理“精细化”。三是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坚持“组团建设、串珠发展”思路,围绕四大重点区域,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搬迁户向移民集中点集中,突出集中安置率和入住率,抓好集中安置户产业发展和后续管理,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标准化新型农村社区,强力推进商镇老君、竹林关江北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和龙驹鹿池、峦庄街坊等大型陕南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的宜业宜居新镇,力争全年完成陕南移民搬迁2200户8360人、农村危房改造700户、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300套以上,实现农村居民进城落户8000人以上。

(五)积极实施旅游活商,培育三产发展新亮点。坚持把发展以旅游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作为调结构、保增长的重点,力促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一是做大做强人文旅游。着眼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围绕商於古道三大核心景区和三条旅游线路,充分挖掘人文历史资源,高端策划特色项目,高起点编制旅游规划,加大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全力推进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建设。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多元投入、重点突破”的思路,启动武关古塞开发、四皓碑林园扩建、会馆群建设、葡萄酒博览园等商於古道文化景区重点项目。加快棣花西部花都苗木花卉观赏园、万湾绿道、棣花驿站等棣花文化旅游开发区二期项目建设进度,国庆节开园迎客。加快桃花谷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生态示范园景区建设,3月份开园迎客。依托生态资源和人文景观,积极开展“秦岭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推进旅游与农业、文化、小城镇建设融合发展。创新宣传营销方式,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确保全年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以上。二是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抓住国家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政策机遇,把握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开发面向公众的文化体育、电子信息、现代物流、餐饮娱乐等新型服务业态,策划实施一批休闲、养生、康体、健身产业项目,建设县城农贸市场和物资配送中心,新建农家店20个以上。三是持续繁荣消费市场。加快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培增计划,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到位,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大力培育文化、体育和信用消费,多渠道引进各类网络服务商,促进电子商务和信息消费发展。加强消费市场监管,着力优化消费环境,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确保公众安全、放心消费。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丹凤发展新活力。改革是鲜明的时代主题,全面深化改革是各级政府职责所在。我们将按照省市的部署,紧密联系实际,把改革各项任务抓紧抓好。一是推进农村体制改革。深化农村土地、水利工程管理等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探索农村产权和居民户籍制度改革,建设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二是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县镇政府机构改革和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做好卫生和计生机构整合工作,探索公共资源和公益类设施资产管理改革。三是深化财税综合改革。抓好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启动财政绩效管理改革,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扎实开展育财强税活动,提高财税收入质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改革,

健全政府债务管理、风险预警和审计考核机制,积极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完善金融支持县域发展激励机制,规范现有融资平台运作,加快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新成立小额贷款公司2家、村级互助资金合作社8家,支持县内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信贷资金投放,确保全年新增贷款20%以上。

(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彰显美丽丹凤新风貌。绿色生态是丹凤最大的优势。我们将倍加珍惜、保护好这方青山绿水,造福丹凤人民。一是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加快省级生态县创建步伐,加大丹江沿线等重点区域绿化和生态修复,推进丹江流域综合治理,实施金山公园、洲河北林业生态示范园、丹江国家湿地公园和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绿色生态屏障项目建设,完成造林绿化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20平方公里,建设生态秀美丹凤。二是加强丹江流域污染防治。围绕“一江清水供京津”的政治任务,全面推进丹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抓好尾矿库重金属污染治理、农村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启动竹林关、棣花、商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探索“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做好丹江沿线镇村垃圾收集管理和污水处理,强化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成县内主要江河水库水质调查,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丹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三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大县内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充分发挥污水、垃圾处理厂及企业治污设施的作用,综合运用工程节能、技改节能、管理节能三大措施,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的节能,确保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四是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建立矿山治理、矿产开发和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做好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加大优势矿产资源整合,合理有序开发资源,确保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五是开展环境集中整治。落实各项治污降霾措施,从源头上防治大气污染,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商镇、棣花、龙驹3镇21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带动农村环境整体改善,确保丹凤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八)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确保幸福指数新提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把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放在突出位置,最大程度地利民安民富民,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更加自尊自信。一是加大民生资金投入。坚持财政支出和新增财力“两个8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保障性住房、移民搬迁等民生热点问题的投入力度,实施民生重点工程136个,完成投资7亿元以上。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抓好职教中心搬迁、龙驹寨镇中心幼儿园、丹中南校区、中小学营养配送中心、思源实验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建设,创建省级“双高双普”县和教育强县。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争创国家科普示范县。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群众文化和全民阅读活动,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建设,促进文化大繁荣。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县中医院迁建等项目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制定落实“单独二孩”有关政策。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三是完善各类保障体系。规范城乡低保管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社会养老和残疾人服务体系,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建成16个农村幸福院,创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和慈善事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的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实施就业优先和人才振兴战略,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复员军人、失地农民、移民搬迁户等人群的创业和就业服务工作。四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积极构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增强公众安全感,创建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健全公开透明的诉求表达和办理方式,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解决特殊疑难信访问题、统筹督查督办信访事项和经常性教育疏导工作机制,大力推行阳光信访,提高信访公信力;突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重点,采取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下基层接访、领导包案等方式,把行政资源集中用于解决重大疑难复杂问题和加强督查问效上;严格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加大矛盾纠纷一线排查调处力度,严厉打击无理缠访闹访行为,依法维护信访秩序,争创省级信访工作先进县。重视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和引导处置,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服务和管理水平,着力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政府监管网格化、

企业管理精细化、行业直管专业化,大力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矿山企业“六大系统”建设,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启动广场人防工程、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和民爆库等项目建设,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实现丹凤跨越发展,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将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切实增强“五种意识”,提高“五种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始终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高度重视司法监督,积极接受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网络舆情监督。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强化政府法制监督,

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努力创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县。

(二)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为民执政能力。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积极解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做好网上诉求办理和政务微博发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向县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更好地为基层和群众服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政府该管的事全力管好,努力做到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增强效能意识,提高执行落实能力。始终把务实高效作为政府工作的自觉追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约法三章”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全面推进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坚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坚决清理违规使用办公用房,加快推进公车改革,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规范公务接待活动,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努力降低行政成本。积极开展“政府执行力提升年”活动,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决心,改进“抓”的方法,树立“干”的导向,

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和现场办公,加强督查考评,确保各项工作快速顺利推进。

(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破解难题能力。始终把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动力。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环境。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举措突破瓶颈制约,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大兴学习和调查研究之风,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切实增强把握大局、应对复杂局面和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增强自律意识,提高廉洁从政能力。始终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底线。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建设清正的公务员队伍,打造清廉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全覆盖和财政资金全方位监管,强化经济责任和重点项目审计,创建廉洁公务运行体系。强化行政问责和效能监察,加大政风行风整治和反腐败斗争力度,着力整治公务人员慵懒散浮等问题,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

以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和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丹凤正处在科学发展、加速起飞的关键时期。时代赋予使命,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更加团结振奋,更加创新进取,更加务实有为,为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丽的新丹凤而努力奋斗!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