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区县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12年丹凤县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szfb/2022-00844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目录 区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2-02-02 10:10
名  称 2012年丹凤县政府工作报告

代县长 郑晓燕

(2012年1月8日丹凤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确立新思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突破

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

——这五年,我们谋划项目兴办工业,招商引资开发资源,复活了百年丹凤葡萄酒厂,培育了商洛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建成了豪盛钒矿、宏岩铁矿、秦兴石墨、荣毅电子等一批重点支柱企业,工业经济实现了转型以来的新突破。

——这五年,我们实施兴产富民五大工程,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成功打造了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华茂牧业公司,培育了山茱萸果酒、未来牧业等一批龙头企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实施以五大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惠及了万千百姓,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文明的新生活。

——这五年,我们聚全县之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环东路、环西路、丹江三桥、龙驹大街、江滨南路东延西延等城市重点建设工程相继建成,省级卫生县城顺利通过验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如今的县城一江两岸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五年,我们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增加了税收;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建成运营,带动了农民增收;一批扶贫、林业、水利、社保、卫生、教育、文化、民政、电力、通讯等民生保障项目有序实施,城乡基础条件极大改善。

——这五年,我们以争先进位为抓手,扎实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全国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现场会、全国第二届核桃产业发展大会在我县观摩,我县探索的一识别、四到户扶贫开发经验在全国推广,2010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奖。水利、林业、科技、教育、民政、双拥计划生育、住房保障、创业就业、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先后获得中、省、市表彰奖励成功举办了陕西丹凤葡萄酒厂百年庆典暨丹凤县第二届文化旅游节,提升了丹凤在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五年,我们强化应急管理,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和快速反应能力,有效应对了旱灾、水灾、疫情、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各类突发事件,特别是在2007“7·28”2010“7·23”特大暴雨洪水灾害中,我们快速反应,果断指挥,科学应对,取得了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执政能力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新考验,我县先后被省、市评为应急管理工作先进县。

五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以赴抓投资促建设,抓调整促转型,抓改革促发展,抓民生促和谐,办妥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难事,办成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事,办好了一批普惠群众的实事,谱写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确立了发展新思路。五年来,面对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工业不发达、城镇化水平低等县情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围绕“经济发展、城乡繁荣、社会和谐”三大目标,实施“项目带动、城镇带动、开放带动、科教带动”四大战略,突出“工业提速、农业增效、城镇扩容、旅游升级、招商引资”五大重点的经济发展思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强化对县情的认识,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2010年我们又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一个建设、三个硬仗”上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了各项工作的新突破。“十一五”末,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丹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为丹凤描绘了“十二五”发展蓝图,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落实了发展新举措。五年来,我们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项目、工业和新农村建设上。抓项目,着力改善城乡基础条件;抓工业,着力解决富县问题;抓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富民问题。通过实施城镇建设、道路交通、农田水利、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类项目,连续三年夺得全省“水利振兴杯”,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省级交通运输综合发展示范县、省级绿化模范县,城乡面貌发生了新变化;通过兴办矿产建材、果酒食品、农产品加工等工业企业,财税收入翻了一番;通过实施以“五大建设”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极大改善,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采取“定目标、定领导、定落实单位、定完成时限”的办法,建立了层级目标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与分管部门捆绑考核同奖同罚和落实台帐制度,加大督查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工作落实。

(三)取得了发展新突破。面对繁重的发展任务,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抢抓发展机遇,从容驾驭复杂局面,开拓创新,克难攻坚,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突破。2011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40.65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多,年递增14.9%。一是实现了工业发展新突破。启动了工业园区建设,策划了“八大循环产业链”项目,2011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9亿元,是2006年的4.8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3.8亿元,是2006年的20倍。二是实现了项目建设新突破。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是前五年的6.6倍;2011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55亿元,是2006年的8.3倍。三是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2011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22亿元,是2006年的3.6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6亿元,是2006年的4.7倍;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65亿元,是2006年的4.8倍。四是实现了招商引资新突破。2011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8亿元,是2006年的12倍。

(四)开创了工作新局面。一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积极实施“兴产富民”五大工程和“133”扶贫工程,狠抓“畜、药、果、菜、劳”特色产业,成功打造了华茂牧业、山茱萸果酒、未来牧业、山凹凹牧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农民增收渠道不断得到拓宽。2011年,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15.5亿元,是2006年的2.5倍;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48元,是2006年的2.7倍。二是旅游三产持续活跃。2011年,预计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是2006年的10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5亿元,是2006年的2.5倍。三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五年间,投资16.5亿元,实施了民生保障工程,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优抚对象抚恤及生活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就业再就业、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政策得到落实。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县获得命名,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明显提升。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突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目标顺利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获得命名。公共卫生不断加强,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文化广电惠民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日趋活跃。节能减排措施得到落实,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实现。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创业就业工作先进县、住房保障工作先进县和省、市双拥模范县。四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强化,严打整治斗争深入开展,2010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各项安全指标逐年下降。一批合理的信访诉求得到妥善解决,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是执政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五年共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424件,县政协委员提案861件,办复率均达100%。深入推进普法宣传,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认真清理行政许可,规范精减行政审批,政府职能得到转变,工作作风得到改进,行政效能得到提升,先后荣获全省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示范县、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县和“五五”普法先进县称号。坚持廉洁从政,落实“一岗双责”,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

与此同时,监察、审计、统计、金融、工商、质监、药监、气象、邮政、通讯、粮食、物价、宗教、老龄、民兵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顺应新形势、构建新优势、谋求新发展、创造新业绩的五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及各界人士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更是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丹凤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和鼎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改革发展实践,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发展理念和工作水平,提高了驾驭全局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积淀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五年的实践告诉我们: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不动摇。五年来,我们面对底子薄、基础差、自然条件落后、资金严重短缺等诸多困难,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坚定必胜信念,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工作措施,实现了新突破和新跨越。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突出重点抓关键,科学发展不折腾,一任接着一任干,就一定能够攻坚克难,实现新突破。

是必须坚持发展工业、做大项目不动摇。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恢复和兴办工业,做大项目,建成和启动建设了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工业企业,一些企业已经在增加税收、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只要瞄准目标,高点起步,优化环境,鼎力扶持,真正将重点工业企业抓一个成一个,丹凤就能摆脱贫困和落后的局面。

三是必须坚持关注民生、发展产业不动摇五年来,我们全力为民办实事,通过创业富民、就业安民、保障为民,较好地解决了上学、就医、行路、饮水、住房等实际困难,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坚持实施新农村建设“五大工程”,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过上了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发展“畜、药、果、菜、劳”五大产业,农业增产提效,延长了产业链条,农村面貌日新月异,走出了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心系百姓,关注民生,发展产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四是必须坚持招商引资、借力发展不动摇。五年来,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推进剂”,落实优惠政策,灵活招商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外来客商,辰州矿业、延安嘉瑞、青海豪盛、尧柏水泥、荣毅电子、甘肃建新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我县,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招商引资不动摇,全民招商创大业,才能破解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把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

五是必须坚持安全稳定、和谐发展不动摇。五年来,我们致力于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认真排查矛盾纠纷,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全面落实防汛、防滑、防疫、防火、防不安全事故责任,深入开展“平安丹凤”创建活动,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网络,为经济社会突破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实践证明,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和创新方法,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综合治理,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就一定能够实现。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我们坚信,有历届县委、县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有近年来改革实践积累的成功经验,有30万丹凤人民的齐心奋战,我们就一定能够带领全县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二、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

今后五年,是我县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和县十七次党代会精神,奋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五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衔接和启动“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五年;是高度关注民生,充分发扬民主,激发社会活力,努力构建和谐丹凤,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五年。

新形势带来新机遇,新任务蕴含新挑战。从全国、全省、全市的形势来看,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和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政策及省上实施的陕南移民搬迁等一系列政策,必将为我们跨越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二是沪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我县已融入西安“两小时经济圈”,依托关中、融入西安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三是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陕南循环发展和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县策划的重大项目将会受到上级更多更大的支持。四是随着“一体两区”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特别是“商丹一体化”的启动实施,撤县设区、融入商洛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已向我们走来,未来的丹凤必将成为商洛经济的主战场和核心发展区。五是“十二五”期间,随着西合铁路复线、竹林关至山阳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我县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日益凸显,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必将带动我县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我县发展的有利条件看,一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正处在发展的加速快进期,已经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基础。二是我们策划实施的“八大循环工业产业链”项目,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这些项目必将带来丹凤工业的振兴和崛起。三是全县上下万众一心,思想统一,人心思进,人心思干,集中精力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高涨,发展活力和动力持续增强。四是随着解放思想和干部作风转变的深入推进,跨越发展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只要我们抓住机遇,直面应对挑战,全力破解难题,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有所作为。

从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看,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扶贫工作压力大,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二是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低,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三是骨干财源短缺,收支矛盾尖锐,地方财力与保运转、保民生、保增长的要求不相适应。四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保稳定的压力增大。五是人才匮乏、资金短缺、观念滞后、发展环境较差依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困难和问题,既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更需要我们超前谋划,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努力谱写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及历次全会和即将召开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为主线,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陕南循环发展、一体两区建设和丹凤撤县设区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城镇带动、开放带动、科教带动四大战略,着力抓好工业经济、城镇建设、旅游开发、交通建设、新农村建设、民生改善六大重点,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突破发展、跨越发展,奋力把丹凤打造成循环工业的创新基地、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和秦岭最佳旅游目的地,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富裕、和谐、开放、奋进的新丹凤。

预期目标是:2016年,实现八个翻番。即:全县生产总值翻一番,工业总产值翻一番,财政收入翻一番,旅游综合收入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翻一番,规模工业总产值翻两番,固定资产投资翻两番。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后五年,我们将更加注重发展转型、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普惠民生、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着力打造“六大平台”:

(一)以融入商洛中心城市为重点,着力打造最具活力的发展要素聚集平台。今后五年,抓住商丹一体化建设和丹凤撤县设区的机遇,在商丹一体化规划的大框架下,以资峪、龙驹、棣花一线为中心,坚持“园区承载,产业支撑”的建设原则,围绕“规划先行、串珠摆布、点上开花、分步实施、道路连接、基础配套、产业支撑、循环发展”的工作思路,实施“三线”发展战略,即丹南川塬一条线、丹北坡塬一条线、312国道丹江走廊一条线。在产业布局上,丹南川塬一线依托丹江综合治理项目、棣花重点镇建设、航空产业园、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陕南民俗风情园、万湾人家等丹凤历史文化,打造商丹文化旅游产业园;丹北坡塬一线依托八大循环产业链,打造以铁、石墨、钒、铜、镁、锑等项目为支撑的工业产业园;312国道一线依托商业贸易和三产服务业,打造物流产业园;力争通过5-10年建设,基本达到基础配套到位、企业布局合理、发展活力彰显的发展平台,形成“三线”贯通、“五河”(资峪河、东河、西河、刘家河、老君河)点缀、“三业”并举的发展格局。

(二)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着力打造最具潜力的项目建设平台。今后五年,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城乡统筹,使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一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60亿元,实施农林水、电力、交通、通信、城乡建设、商贸流通、社会事业等11类150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城乡基础条件,实现饮水安全化、电网信息化、道路升级化、网络光缆化。二是实施城镇建设项目。计划投资60亿元,实施环城北路、环城南路、朝阳大道、邑城广场和小城镇建设等30个城镇重大建设项目,进一步拉大县城框架、完善县城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县城品位,推进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使县城建成区总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融入商洛中心城市。三是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3亿元,实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使新农村建设全覆盖;实施农、林、水等重大项目建设,改善农业基本条件;落实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实施秦巴山区扶贫连片开发和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建成竹林关省级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示范点,全面改善农村面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三)以资源循环开发利用为重点,着力打造最具实力的产业发展平台。今后五年,按照“资源开发、循环利用”的思路,优化区域布局,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工业企业和旅游三产。一是大力发展工业。以八大循环产业链项目为重点,投资300亿元,实施铁、铜、矾、镁、锑、石墨、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钾长石等70个重大工业项目,加快东河工业园、商棣产业转移园、留仙坪建材工业园建设,实现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翻两番。二是积极建设涉农龙头企业。加快亿只生态肉鸡、百万头生猪、50万亩核桃、20万亩山茱萸、万亩葡萄等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华茂牧业、未来牧业、山凹凹牧业、葡萄酒业、山茱萸果酒等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力度,形成丹凤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翻番目标。三是全力发展旅游业。挖掘丹凤独特的生态、历史、人文资源,完成商丹文化产业园的策划论证工作,计划投资23亿元,规划启动建设囊括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葡萄酒庄、金龙山庄、丹江湿地公园、商鞅遗址公园、航空产业园等的商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巩固提升打造丹江漂流、凤冠山景区旅游景点,进一步扩大“秦岭明珠·丹凤朝阳”旅游品牌影响力,建设秦岭最佳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翻番目标。四是不断搞活三产服务业。计划投资6.5亿元,建成县物流中心、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江北新区商贸中心等12个重大商贸项目,丰富活跃城乡市场,实现购物不出村,消费有保障,城乡统筹互动。

(四)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着力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开放开发平台。今后五年,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重点打击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文明的执法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把丹凤打造为成本低、效率高、信誉好、回报快的投资热土。坚定不移地推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内增活力,外拓空间,着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把招商引资作为生命线,创新机制,攻坚克难,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履约率和成功率,力争到2016年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60亿元。把项目建设作为牵引器,抢抓机遇,上争外引,着力提高项目的谈判成功率、资金到位率、工程开工率和投产达效率,确保每年实施一批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大产业。把全民招商和全民创业作为发动机,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宣传动员,努力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全民创伟业”的浓厚氛围。

(五)以节能环保为重点,着力打造最具魅力的生态文明平台。今后五年,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园林城市和生态示范县。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发展能耗低、污染小、效率高的产业和项目;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落实环保制度,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整治;加强土地管理,妥善处理发展用地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大力组织土地开发和复垦整理,提高土地的投资强度和集约利用程度;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森林资源,不断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今后五年,计划投资12亿元,实施生态水保工程、生态镇村建设、丹江和武关河自然保护区、龙驹寨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6个重大生态治理项目,实现空气指标化、饮水安全化,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市民”等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实施殡葬改革,加快城区公墓和殡仪馆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乡风民俗,实现干群融洽和谐、邻里和睦友善、社会安定有序、民风健康文明。

(六)以统筹协调发展为重点,着力打造最具亲和力的民生保障平台。今后五年,大力实施“科教带动”战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提升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份额;推动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实现“双高双普”目标。加快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加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加大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增加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供给;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和失地农民,实施扶贫济困,实现有学上、病能医、困必帮、难必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平安丹凤”创建活动,抓安全、抓治安、抓矛盾排查调处、抓“严打”整治,严格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法治丹凤,促进社会更加稳定。今后五年,计划投资66亿元,实施文化广播影视大楼、丹凤二中等民生保障工程13大类1530个。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各项惠民政策得到落实,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开放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把丹凤建成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园。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实现这些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埋头苦干,克难攻坚,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和宏伟的发展蓝图!

三、瞄准新目标,破解新难题,实现新开局

2012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实现跨越发展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意义十分重大。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工业总产值增长24.4%,其中规模工业增长30.4%;农业总产值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财政总收入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6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5‰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3.2%

围绕预期目标,2012年我们重点实施八大工程,推动丹凤跨越发展。

(一)实施项目带动工程,增强跨越发展后劲。坚持“大项目支撑、大企业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一批带动能力强、财税贡献份额大的富民强县项目。全年安排投资项目138个,年度总投资50.1亿元,其中重点投资项目59个,年度总投资37.6亿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力抓好道路交通、电力通讯、农业农村等项目建设,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投资8500万元,加快实施丹景公路改造、竹林关张塬银花河大桥、二级汽车客运站等重点工程建设,新建四级公路40公里,完成通村水泥路50公里;投资6500万元,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和通讯网点等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改造升级农村电网400公里,建成20个电信基站、16个移动基站、16个联通基站;投资7亿元,实施丹江综合治理堤防二期、城区第二水厂、桃花谷水保科技生态示范园、农村安全饮水、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陕南移民搬迁和竹林关江北移民小区等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积极做好海绵铁开发、石英石开发、商鞅湖水利风景区等117个前期工作项目,力争使部分重大前期项目转为在建项目。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和“投资环境治理年”活动,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六个一”机制,健全完善项目督查、评价、激励和环境保障等机制,形成聚力抓项目、一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凝人心、聚人气、集资金、增合力,全力促进项目建设,增强持续发展的后劲和动力。做好重大项目征地拆迁、施工环境保障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二)实施工业提速工程,壮大经济发展实力。完善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激励与保障机制,在全县上下营造重视工业、支持工业、倾力发展工业的浓厚氛围,形成兴工富县的强大合力。以八大循环产业链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重点推广节能、节水、节电、节地新技术和新设备,保护生态人文和自然环境。以企业扩产达效为重点,促使尧柏龙桥水泥、华茂牧业、宏岩铁矿、烨诚公司、天元公司等生产企业达产达效,建成1个产值过10亿、1 个产值过3亿、3个产值过亿元的企业集群。投资13.5亿元,大力实施尧柏龙桥公司4.5千瓦余热发电、秦兴公司石墨采选及系列产品开发、宏岩矿业公司铁资源综合开发、皇台矿业公司尾矿综合利用及技改扩建、华茂牧业亿只鸡技改扩建、夏雨公司电子产品开发、常兴科技实业公司高端电子产品生产、天元电子公司电子元件生产、金太阳示范工程等15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壮大工业总量,力争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4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8亿元。加大东河工业园、商棣产业转移园、留仙坪建材工业园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聚集,力争东河工业园吸引3—5户电子、食品企业入园,商棣产业转移园产业路、给排水等设施建成,丹凤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20家以上,实现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80%以上。

(三)实施城镇扩容工程,打造生态宜居特色。继续按照“东扩、西进、南移、北改”的城市建设思路,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为抓手,续建金山路、江南小区保障性住房、建筑垃圾填埋处理场等9个项目,新建以朝阳大道、江滨北路西延、丹江公园改造、环西路保障性住房、丹江四桥、金龙山庄、江岸龙居、凤鸣阁、城区污水管网建设、火车站广场改造等十大工程为重点的24个城市建设项目。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内涵,扩展外延。严格城镇规划管理,严厉打击乱占乱建行为,依法维护城镇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大城区综合整治力度,规范城市经营秩序,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棣花镇省级重点镇建设,启动龙驹寨镇省级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示范镇、竹林关小城镇和商镇重点镇建设,逐步形成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小城镇群。完成2000户农村居民危房改造工程,加快城乡社区建设步伐,新建18个标准化城乡社区,为农村居民进城经商、落户创造良好环境。扩大生态镇、村建设覆盖面,保护碧水蓝天,加速人口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

(四)实施富民强村工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施农民增收“五大工程”,发展“一村一品”,全年新建良种核桃园3万亩,新建山茱萸园2000亩,新建养鸡大棚400个,肉鸡饲养突破5000万只;推动百万头生猪示范县建设,生猪饲养量突破70万头;积极培育肉牛、核桃等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抓住国家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的机遇,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帮扶、镇村负责,群众主体、各方配合,整合项目、捆绑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思路,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居环境、公益事业、社会管理“五大建设”为重点,依托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生态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各类涉农项目,投资1.5亿元,启动3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投资2.8亿元,启动建设2500户9300人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力争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绿色长廊、重点区域绿化、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和省级生态示范县。加快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深入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一步改变农村基础面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年新增节水灌溉4000亩,建设基本农田1万亩,解决饮水安全2.5万人,修复加固堤防30公里,建设陕南移民集中安置点49个,启动10个连片开发和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力争使1万低收入人口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农技服务体系、城乡水价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五)实施旅游活商工程,唱响丹凤朝阳品牌。坚持错位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发展人文旅游产业,着力打造“秦岭明珠·丹凤朝阳”旅游品牌。启动商丹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推进丹江漂流、凤冠山景区续建升级,加快丹凤通用航空产业园、葡萄酒博览园、丹江湿地公园、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乡村旅游“六大人家”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旅游发展水平。进一步扩大旅游宣传促销,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提高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多渠道增加旅游收入,力争全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亿元。加快建设城乡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物流、超市、餐饮、酒店等现代服务业,引导和鼓励商贸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三产服务水平。积极实施县物流配送中心、广场南路商业街三期、付家塬建材市场、中心粮库等项目建设,新建农家店30个,建成家电下乡营业大厅,力争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00户,新发展各类企业50户,确保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5亿元。

(六)实施环境优化工程,加快开放开发步伐。以“八大循环产业链”项目和我县优势资源为重点内容,以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为重点对象,以叩门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为主要形式,灵活招商方式,搞好跟踪服务。制定全民招商引资办法,实行全民招商;完善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人员;树立人人是投资环境理念,实行招商企业挂牌保护制度,严厉打击侵商、扰商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典型案件,着力优化投资环境,确保招商成功、引资到位,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30亿元,以大招商引进大企业,依大企业发展大产业,依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主动加强与关天经济区各县区的交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制定出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推进公平准入,扩大民间资本投资公益性和经营性开发领域,全年新增创业户1000户以上,完成非公有制增加值25亿元以上。

(七)实施民生保障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投资13.6亿元实施191个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让全县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大力实施“科教带动”战略,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努力增加科技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成果,启动“双高双普”,深化学校文化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投资8600万元,启动丹凤二中建设,完成8个镇中心幼儿园、西街小学教学楼、棣花中学公寓楼、5所中小学生活设施改造项目建设和县体育场续建工程。着力培育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启动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扩大广播影视覆盖率,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蔡川、棣花等5个镇卫生院安居工程。持续推进药品“三统一”工作,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整治,保障公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切实巩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成果,开展省级人口文化建设示范县和市级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创建工作,启动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面实施母亲健康工程,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优育水平。积极支持多形式的创业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启动城区公墓建设,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加大县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稳步推进城乡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全面提升保障水平。继续落实各项敬老、拥军优抚政策,关注留守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群,促进家庭和谐。

(八)实施管理创新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平安丹凤”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加大对重点企业、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稳固主体财源;加快招商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培育新兴财源;严格依法聚财,完善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强化非税收入管理,不断拓宽财政增收渠道,力争全年财政总收入突破2.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8亿元。强化预算约束,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投入,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保民生、保重点、促发展目标。大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开发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增加县域经济发展有效信贷资金投放。建立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机制和考核体系,健全和完善银政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扩大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的有效信贷投入,以此撬动各方资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全年新增贷款突破4亿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健全安全监管机制,夯实安全生产责任,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切实加强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深入持久地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创新信访工作方式方法,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集中调处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确保实现“一控三降”目标,争创信访“三无”县。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管理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以上八大工程的实施,让我们共同建设绿色现代、开放和谐、文明宜居的幸福丹凤!让30万丹凤人民幸福安康地生活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

四、落实新举措,打造新形象,完成新使命

难得的发展机遇,美好的发展前景,给我们提供了宽广的创业舞台。面对时代的选择、人民的期盼,我们将时刻保持克难攻坚、争创一流的进取意识,海纳百川、聚力发展的开放心态,与时俱进、敢试敢闯的拼搏精神,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勤政务实,励精图治,奋力打造五型政府,以全新的形象回应人民关注的目光。

(一)打造勤学善谋、团结奋进的学习政府。始终把学习作为提高思想、增强能力、促进工作的动力源泉,主动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提高新本领。认真领会中、省、市党代会和人代会精神,着眼新的实践,更新知识层次和思维方式,推进思想大解放,不断提高政府机关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工作的能力、科学谋划发展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通过学习,不断增强谋全局、抓机遇、解难题、促突破的能力,保持奋发有为、敢为人先的锐气,不畏艰难、自我加压的勇气,坚韧不拔、负重奋进的志气,形成全县上下心齐气顺、风清气正、和谐奋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打造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法治政府。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完善行政监督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努力建设“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的法治政府。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度,努力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三)打造求真务实、勤政高效的效能政府。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真抓实干,做到调查研究在一线、靠前指挥在一线、埋头苦干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深入开展“效能提升、服务提升”活动,促进服务提效、行政提速、发展提位。完善“一站式”办公制度,切实精简办事程序,提高质量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办公自动化。强化效能监督,严肃查处影响政府形象的行为。以强有力的措施,着力消除行政服务上的“越位”、“缺位”行为,根治“中梗阻”现象;以一流的服务环境,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四)打造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服务政府。突出百姓视角,广泛了解民情,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直面现实、正视问题,善于用基层的经验指导基层的工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社会期盼、群众急需的事。增强公仆意识,坚持权为民所用;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增强责任意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一流的态度服务于民,以一流的工作取信于民,以一流的成绩推进发展。

(五)打造治政从严、行为规范的廉洁政府。始终把廉政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的监管机制,加大源头治腐力度。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强化监察、审计监督,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姿态,改进文风会风,集中精力谋发展;大兴节约之风,公开“三公”经费,严禁铺张浪费,集中财力办大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真正做到勤政、为民、务实、清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丹凤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恰逢盛世,奋进正当其时;形势鼓舞人心,使命艰巨光荣。让我们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奋勇争先,为圆满完成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