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区县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12年镇安县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szfb/2022-00845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目录 区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2-01-09 10:21
名  称 2012年镇安县政府工作报告

璩泽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着力完善民生保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县经济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这五年,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规模明显扩大,预计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43.85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4.2%。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35亿元,是2006年的3.5倍,年均增长28.7%;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5亿元,是2006年的4.2倍,年均增长33.2%。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10元,是2006年的2.5倍,年均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75元,是2006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金融流通更加稳健,201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7亿元和17亿元,较2006年分别增长213%和121%。2007年和2010年两次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这五年,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1.9亿元,是2006年的4倍,年均增长32%。五年累计实施重大项目220个,完成投资88.4亿元,其中2011年56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5.9亿元,在全市项目观摩评比中位居第三。投资过10亿元的金岭金矿项目建成试产,国网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已获得国家正式批复,旬河水能梯级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五年来,招商引资累计达到39亿元,国家电网、中国黄金、陕西尧柏、华能电力、陕西新华等一批知名企业投资镇安,建设镇安,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的格局基本形成。

——这五年,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大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6.2:34.5:39.3调整为2011年的19.6:46.5:33.9。一是农村经济稳步增长,预计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5.1亿元,是2006年的1.9倍。粮食年产量保持在9万吨左右。板栗、核桃、烤烟、畜牧、茶叶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核桃、板栗产量分别达到5500吨和7600吨,烤烟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家,成功注册了“镇安板栗”中国地理标志商标。二是工业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7.1亿元,是2006年的6倍。午峪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入园企业达到10家。引进大企业大集团,盘活了一批停产、半停产企业,五年累计新增规模企业11家。矿产资源有效整合,循环工业蓬勃发展,尧柏秀山公司利用尾矿生产水泥熟料技术被列入国家《金属尾矿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实用目录》。三是旅游三产日益活跃,完成了木王国家森林公园、木王风情园、塔云山等景区开发建设,西部2日游环线初步形成。建成聚秀山庄、金源酒店等住宿餐饮龙头企业,培育了家福乐、客都、百利得等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农家乐240户。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11.6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发展基础得到巩固,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这五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面貌大幅改观。连续四年实施县城建设十大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2.5亿元,完成城建项目38个,城区面积拓展到5.1平方公里,县城中心广场、绣屏公园、锦湖公园、城市道路拓宽改造、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县城功能进一步完善。成功创建了“省级园林县城”,城市品味进一步提升。加快米粮、木王、回龙、西口、茅坪、云盖寺等重点集镇建设,城镇化率达到38.5%。先后启动建设31个新农村示范村和11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午峪、磨柴路等4个区域的民居综合改造基本完成,累计解决了13.5万人的饮水困难和 196个自然村的通电问题。五年投入公路建设资金7亿元,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3107公里,实现通县公路等级化、通乡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水泥化,解除了交通瓶颈制约。西康铁路复线加快建设,西镇高速顺利开通,镇安到西安的车程缩短到1小时,“两路”贯秦岭,天堑变通途。

——这五年,民生事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五年累计投入资金10.6亿元,实施民生项目614个,有效解决了群众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一是民生工程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成效显著,县城、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0、36平方米。2011年,启动建设保障性住房4930套,建设30户以上移民集中安置点29个。就业形势稳定,2011年全县劳务输出7.6万人次,创收5.5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五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4亿元,解决了7.6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二是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工作快速启动,基本实现了城乡医保、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工作体系基本形成。三是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五年投入资金1.7亿元改善办学条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称号,高考一、二本累计上线5315人,9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中考连续十年蝉联全市第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医改综合评估全国第一,县医院住院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农合“住院单病种定额付费和报销直通车”经验在全国推广,我县被评为“国家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人口计划执行良好,被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科普工作扎实开展,我县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百年花鼓》、《聂焘》、《栗乡神韵》等花鼓、渔鼓剧目在省市获奖,我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花鼓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这五年,公共管理不断创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不断深化“平安镇安”创建,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基础建设和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积极探索“三级联动、大厅终结”信访长效机制,这一做法被作为“百条信访经验”在全国推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普法宣传,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被省政府命名为“依法行政示范县”、“五五普法先进县”和“电子政务示范县”。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民族经济日益繁荣,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全面加强惠民政策、工程建设等领域专项监察和跟踪审计。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参政议政。五年来,共办理代表建议意见428件、政协提案506件,有效解决了一批代表、委员关心关注的问题。

在推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工商、质监、税务等部门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编制、统计、气象、通讯、邮政、保险、红十字会、慈善事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经受住了世界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等诸多挑战和考验,克难奋进、开拓创新,上下同心、拼搏向前,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五年,是我县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些成绩,奠定了我们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坚实基础,增强了我们乘风破浪、勇立潮头的信心与决心,开启了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新征程!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五年来,我们始终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建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拨付“直通车”制度,推进资源整合,加强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难题。事实证明,只有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抓住发展机遇,搭建发展平台,才能赢得工作的主动,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一步步推向前进。

——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五年来,我们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大县、旅游休闲名县、资源循环强县”的战略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依托生态策划项目、加强衔接争取项目、整合资源建设项目,有效保证了经济总量、旅游产业、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始终保持快速增长。

——坚持把富民惠民作为第一目标。五年来,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主题。发展的力量“从群众中来”,发展的成果“到群众中去”。既坚持加快发展,持之以恒地做大“蛋糕”;又坚持富民优先,公平公正地分好“蛋糕”。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五年来,我们主动适应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和公共需求增长的新形势,以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为重点,建立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发展的前提是团结实干,成绩的背后是和衷共济。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密切配合、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套班子历任领导和离退休老干部,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镇武警官兵及所有关心、支持镇安建设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基础还很薄弱,具有拉动作用的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较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发展瓶颈制约有待破解,土地奇缺、资金紧缺、人才短缺仍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方式还需进一步转变;发展水平不够平衡,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较差,扶贫开发任重道远;发展环境有待优化,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社会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创新。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实施新一轮十年扶贫开发和西部大开发,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国家深入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陕南循环发展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抽水蓄能电站、风凸岭隧道等一批重大战略项目相继落户,即将动工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引擎;有县委的坚强领导,有各套班子的支持协作和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迫切愿望,为我们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克难攻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一定会圆满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

按照县十七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大县、旅游休闲名县、资源循环强县”目标定位,继续坚持“四大战略”和“三个带动”不动摇,着力培育生态旅游、现代材料、绿色产品、清洁能源、品牌劳务五大支柱产业,全力打造“两区两基地”,奋力推进率先突破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年均增长15%左右,努力实现“三个上水平”和“五个翻番”:即生态环境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民生和公共服务三项工作上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旅游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2011年实现翻番。

根据以上思路和目标,我们着力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立足资源优势,建设生态镇安。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打造绿色产业集群,努力建设风景秀丽、经济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大县”。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县”、“省级低碳试点县”和“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强化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降耗。统筹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着力打造西康路、旬河、北阳山系等八处“千里绿色长廊”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防护林建设,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69%。加强县城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加快重点集镇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努力建设“车行林荫中、人居清溪旁”的绿色生态文明家园。二是培育绿色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板块开发,支持西部地区重点发展板栗、茶叶、蚕桑,中部地区重点发展烤烟、魔芋,东部地区重点发展核桃、畜牧、中药材。积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做大做强“镇安板栗”、“象园茶叶”、“木王腊肉”和“野山白山羊”等特色品牌,以大品牌带动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把我县建成全省知名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三是打造清洁能源基地。科学开发水力资源,重点抓好国网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旬河水能梯级开发等项目建设工作,加快北阳山风能项目落地建设,着力打造投资过百亿元的清洁能源基地。依托电站水库水体,发展休闲旅游、水产养殖等配套产业,提升综合效益。积极开发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将我县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二)促进循环发展,建设小康镇安。抓住陕南循环发展政策机遇,整合资源,循环利用,延伸产业链,奋力打造西部“资源循环强县”。到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4500元和9360元,力争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处于全市前列并迈入全省中上游水平。一是发展循环工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辐射带动,着力把县工业集中区建成工业发展、产业集聚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积极构建快速发展且互为补充的镇安绿色工业园、张米黄金、永乐建材化工、云东现代材料、旬河清洁能源五大工业聚集区。发展循环工业,积极开展丁-马金矿、桂林钼矿、龙胜锰矿、云东钒矿和东川铅锌矿等矿区的矿产资源有效整合,促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进一步研发和推广尾矿综合利用技术,构建园区间大循环、园区内中循环、企业内小循环的循环产业体系,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二是活跃县域经济。实施全民招商战略,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和新技术、新机制。创新引资方式,简化办事程序,保护客商权益,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发展非公经济,扩大中小企业投资领域,扶持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民办金融机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财政管理,培植骨干财源,积极推进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大力扶持烤烟等特色产业发展,建立结构合理、基础稳固的新型财源体系。成立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盘活国有资产,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三是实施富民工程。着力实施“产业倍增工程”,大力发展板栗、核桃、烤烟、畜牧、魔芋、茶叶、蚕桑等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全面实施“强农惠民工程”,落实粮食、农机具、退耕还林、农村低保、新农合等惠农补助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持续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加强劳务转移就业,实现有组织输出,确保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发展休闲旅游,建设人文镇安。积极打造“中国栗乡·山水镇安”的旅游品牌,以山水为载体,以人文为灵魂,以环线为纽带,努力建设全省“旅游休闲名县”。一是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围绕“一城两大环线”的旅游发展布局,开发商务旅游项目,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打造“秦岭山水园林宜居山城”。加快实施“大木王”旅游开发规划,把木王国家森林公园打造成5A级景区,着力建设塔云山、月河抽水蓄能电站、旬河峡谷山水、镇云生态农业观光园等重点景区,形成西部旅游大环线。开发建设以北阳山风力发电场、喀斯特地质公园、滑水河黑龙潭景区为重点的东部旅游环线,形成“景点珠联、贯通秦楚”的大众化旅游环线。二是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快交通、通讯、商场、食宿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家乐,传承与创新镇安菜系,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规划并实施镇安民俗文化产业园及文化艺术大楼等项目,建设文化广场、民俗会所及民族特色餐饮街区,让游客“品栗乡风情,赏山水灵秀”。三是促进文化发展繁荣。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积极策划、争取、建设文化项目,加强城乡广播、电视、电影、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文化繁荣工程,支持精品文艺创作,努力建设文化名县,提高镇安文化软实力。实施文化创新工程,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培育演艺团体和企业,促进文化演艺服务进社区、进景区。积极传承花鼓、渔鼓、“汉调二黄”等地方文化,创编大型山水旅游接待剧目,歌咏山水人文,唱响旅游品牌。

(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宜居镇安。按照科学规划、板块开发、集结项目、梯次推进的思路,统筹城乡建设,逐步形成“一轴线、二中心、三片区”的发展格局,积极打造山水园林县城、田园魅力乡村。一是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储备、后开发”的原则,加快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实行“三规合一”,到2016年,城区和重点集镇详细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县城建设,实施旧城改造、县河水体景观、南门坡开发、城市道路综合改造等城建工程,加强公厕、停车场及城市管网建设。持续开展城区综合治理,着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全面打造镇云新区,恢复云盖寺古镇风貌,重现昔日“东望香炉山,西观瀑布水”的盛况。突出以城带乡,加快小城镇建设,按照“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的要求,整合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土地整治等项目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带动性强的旅游风情镇。二是加强扶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按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模式,推进连片扶贫重点村建设,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围绕集镇建设,大力实施移民搬迁。今后五年,计划投资30亿元,建成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集中安置点150个,其中,建设30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19个,建成中心村50个,实现产业转移、农民转型、面貌转变的目标。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遇,采取“统一规划,农户实施,以奖代补”的办法,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口粮田、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建设。开展乾佑河、旬河等8条河流综合整治,加快推进云镇水库及集镇供水等一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和信息网络建设。积极争取丹(凤)宁(陕)高速公路项目,实施镇杨二级旅游专线公路改造工程,加快乡村公路网建设,让群众种上称心的田,喝上放心的水,走上舒心的路。

(五)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镇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维护公平正义,普惠民生,和谐安康,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一是完善民生保障。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开展就业促进工程,推进全民创业,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动创业的良好局面,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千方百计破解资金、土地难题,公开分配过程,基本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加快敬老院建设,提高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积极争取残疾人康复特训项目,让弱势群体公平地享受惠民政策的阳光。二是发展社会事业。坚持“科教兴县”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现学前教育全免费,全力推进“双高双普”工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扎实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群众身体素质。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努力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预防在基层”的公共卫生服务格局。全面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优生促进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依法行政,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强化公民道德体系建设,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开展平安创建,深化严打整治斗争,提高社会防控能力。深入开展矛盾大排查、大调解工作,不断深化“三级联动、大厅终结”信访长效机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落实责任、依靠科技,切实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治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营造平安、和谐、友善、温馨的社会环境。

三、2012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仍十分复杂,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突出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优化区域布局,实施板块开发,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城乡建设和民生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左右;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市下达任务以内。

(一)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年安排地方重大项目44个,年度投资35.9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26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3个,确保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加大镇杨一线开发建设力度,加快风凸岭隧道建设,确保在年底全线贯通。做好旬河梯级开发规划修编,推进黄家湾电站开工建设,完成马家场水电站主体工程。启动实施南门坡公园及龙鼎·星城项目,完成102省道过境公路改造,确保二级客运站建成运营。

创新项目建设机制。深入落实《镇安县重大项目建设考核奖励办法》,继续实施“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名县级领导、一个部门、一班人员”的包抓机制,妥善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征迁、用地、资金、审批等各项困难,严格项目“四制”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国有、民间、客商多元化的项目投资机制。加强各类专项资金整合,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和倍增效应。组建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不断扩大项目融资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项目包装推介,注重招商引资实效,全年招商引资达到12亿元以上。引导鼓励“镇安籍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项目建设,努力破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做好规划论证,积极争取中省投资项目落户镇安,力争全年中省投资不少于2亿元。落实跟踪服务机制,着力突破重点环节,确保今年20个前期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加强协调服务,配合做好国网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工作,协助业主做好地勘、机房、生活区征地和库区移民安置。积极推进北阳山风能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党政服务中心前期规划,完成北城坡综合开发和县城供热项目可研及招商,形成前期项目有序接替、在建项目顺利推进、竣工项目达产达效的良好局面。

(二)积极发展循环工业,努力扩大工业总量

加快园区建设。积极做好午峪工业集中区门户区规划,抓好保安河堤、绿化景观、供排水系统、仓储物流及生产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打造设施齐备、安全环保、自然和谐的现代工业聚集区。加强协调,力促富兴鞋材、魔芋胶加工厂等4户入园企业投产达效,促进景虹塑业二期工程、盛华精制茶厂尽快建成投产。按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循环发展”的要求,严格落实企业入园审核联席会议制度,力争再引进2-3个技术先进、节能环保、附加值高的循环经济项目入园建设,确保入园企业达到12户,年产值4亿元,带动就业1000多人,形成结构互补、循环利用的产业集群。

扩大工业总量。抓好7个年度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9亿元。深入开展丁-马矿带、月河钨矿、杨泗钼矿联合探矿,引进高科技、大集团整合开发,充分挖掘资源潜力。重点推进金岭金矿、飞龙东光等金矿精深加工项目尽快正式投产,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积极支持太白矿业生产线技改、黄埔银锌公司新建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提升矿产开发利用技术水平。大力扶持益汇公司尾矿制砖项目,努力打造省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扩大工业总量,增强发展后劲。

提高工业效益。继续实施“一企一策”制度,转变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收费行为,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落实扶持政策,协助企业争取上级支持和项目资金投入,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加强尧柏秀山水泥、红旗民爆等骨干企业产需协调服务,实现满负荷生产。积极帮助华美、金真安、雪樱花、以仁木业等企业拓展销售市场,确保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8亿元,同比增长23.6%。

(三)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全面做好三农工作

加大扶贫力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编制我县扶贫攻坚规划,准确核定扶贫对象,积极争取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项目,统筹实施扶贫开发工程,全面促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有效衔接。按照2300元扶贫新标准,今年建设连片扶贫开发重点村5个,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程,有效扶持1.5万人脱贫致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加紧建设木王、铁厂等5个镇11个村的农田水利工程和大坪、灵龙等3个镇11个村的口粮田工程,新建和改造基本农田1.2万亩,新增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8500亩,实施30个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象园、金花等8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张家营胜、灵龙清泥等25个村低压电网改造工程,新建老庵至杨泗、张家至西口两条通乡油路,加强村组公路建设和养护,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做强特色产业。按照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的思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3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发展以板栗、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全年新建核桃、板栗基地6万亩,良种嫁接改造5万亩,力争板栗、核桃产量分别达到8000吨和6000吨。发展以烤烟、茶叶、蚕桑、蘑芋为主的特色产业,全年发展烤烟5.5万亩,实现产值1亿元;整合茶叶加工企业,新建茶园1万亩,全县标准化茶园达到5万亩;发放蚕种1万张,鲜茧收购70万斤;种植蘑芋2万亩,实现产值5000万元。发展以生态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加快秦南500万只种鸡场及养殖基地建设,年出栏生猪17万头、家禽60万只。积极推广高效增产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9万吨左右。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工程,发展蔬菜5万亩,新增设施蔬菜300亩,切实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

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板栗、核桃、油料、茶叶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项目,积极稳妥地推进世纪开源公司板栗食品厂复产,力促创盛肉食品、海源油脂、华联魔芋制品等龙头企业达产达效。壮大龙头企业实力,年内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大力推行“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个,着力培育“镇安板栗”、“象园茶叶”等知名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四)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商贸流通产业

做优特色旅游。抓住省上扶持“一县一产业”的政策机遇,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精品化打造,努力建设“秦岭生态旅游最佳休闲度假区”。编制“一城两大环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委托资深机构编制木王森林公园5A级景区建设规划,集中力量建设木王四海坪和塔云山两大景区,启动建设海棠山水文化产业园等旅游项目,提高“大木王”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交通制约,完成木王森林公园景区道路建设。3月底前,完成木王风情园所有单体院落装修工作,尽快与陕西旅游集团达成合作经营协议,确保4月份正式投入运营。创新旅游宣传方式和推介手段,促进旅游市场繁荣发展。全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

发展服务产业。开发镇安特色菜肴、旅游产品和文化休闲项目等配套产业,支持金源星座等项目实施,促进县城与各旅游景区餐饮服务业改造升级,全面建设休闲、购物、美食之城。全力抓好县城、重点景区周边农家乐集群建设,推进农家乐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发展旅行社等新型服务产业,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完善旅游服务行业管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规范运营,壮大金融服务业。加快3G基站建设,发展信息通讯产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

活跃商贸流通。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镇超工程”和新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做好家电、摩托车、农机具下乡工作,稳步扩大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扶持镇安百利得等物流服务网络建设,降低物流成本。鼓励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加快发展非公经济,力争全年新增私营企业40户、个体工商户600户。

(五)努力推进城乡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县城建设力度。完成城区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及10个建制镇规划编制工作,严格规划审批和规划执法,坚决遏制违反规划建设行为。结合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启动实施县河城区段水体景观及游乐项目。加快迎宾路、滨河南路、西沟路等城市道路拓宽改造,实施县城天然气工程,建设雨污分流管网,完善城市功能。着力实施东片旧城改造,推进天坤都市健身活动中心、停车场、商住楼建设。加快汇鑫大厦、骊珠翡翠园、骊珠广场、锦鸿·豪庭等项目建设,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巩固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成果,加强城区综合治理,有效解决乱停车、乱摆摊、乱倒建筑垃圾等突出问题。

推进镇云新区建设。启动镇云新区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一次规划到位,逐年分步实施”的办法,统筹实施古镇保护、道路河堤、公益设施、旅游餐饮等七大项目,全面打造“山水相映、田园新城”的生活新区。今年,重点做好规划区内的土地收储工作,启动云盖寺古镇一期工程建设,保护云镇古街等名胜古迹。按照路堤结合的思路,建设沿线水体景观,改造提升镇云公路,打造绿色休闲长廊,为市民亲近自然开辟一方新天地。

加快移民搬迁步伐。今年计划投资5亿元,搬迁群众2500户1万人,其中,集中安置1800户7200人,分散安置700户2800人。继续做好省、市项目资金争取工作,积极与省移民搬迁公司对接,鼓励采取BT或BOT模式建设搬迁集中安置点。坚持“项目捆绑、资金整合、统筹实施”的办法,重点完成西口、茅坪、永乐、云盖寺等8个搬迁安置示范点建设任务。按照“小城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和移民搬迁”三位一体的要求,推进风情镇、中心村和新型社区建设,积极配建幼儿园、医务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扩大城镇容量,提升城镇功能。围绕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统筹实施小流域治理、口粮田建设、土地复垦等项目,切实做到有土安置、有业安置,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六)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发展社会事业。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加大投入力度,完成职教中心大楼及县城第二小学建设工程,积极实施3个学前教育推进工程、4个初中标准化建设二期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县中医院综合医技楼建设,完成3个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巩固“全国农村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成果,完成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任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严格执行人口计划,加快基层计生服务站建设,积极探索计生家庭创业机制,扎实创建省级“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县”。深入开展科普工作,启动板栗研究所建设,建成1 个省级“科技产业示范园区”、4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产业,充分发挥206个“农家书屋”的作用,大力支持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办好民生实事。一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投资3.2亿元,新建廉租房500套、公租房650套、限价商品房800套。二是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有组织输出4.5万人,创收5亿元。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三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做好16.1万人的保险费收缴和3.2万人保险金发放工作。四是落实学前免费教育政策,发放补贴230万元,确保3100名幼儿免费入园。五是实施37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六是实施农村数字电视通达工程,新增有线数字电视用户5000户。七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八是加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工作,建成县中心敬老院并规范运营,启动建设米粮、木王、铁厂3所区域敬老院。九是扩大残疾人优惠政策覆盖面,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十是落实80岁以上老人生活保健津贴发放政策,提高老年人保健水平。

完善保障体系。鼓励返乡创业,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落实小额扶贫贴息贷款1500万元。完善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制度,加强城乡医疗救助,进一步完善新农合与大病医疗救助无缝衔接工作,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实行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制度。启动久福老年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加强养老服务工作。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烤烟、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的农业保险工作,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有效保障。大力推进农村政策性房屋保险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政策性农村房屋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

(七)持续加强生态建设,促进资源集约利用

实施生态工程。积极启动省级生态县、省级低碳试点县创建工作,完成杨泗省级生态镇和木王、达仁、西口等5个市级生态镇创建工作,力争50%以上的村达到市级生态村建设标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重点抓好西部板栗路和东部环型核桃路建设,加快乾佑河流域“千里绿色长廊”建设,完成合格造林6万亩,新增生态型经济林园6万亩。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创建国家土地集约节约模范县,坚守耕地保有量49万亩的红线。

推进节能减排。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做好尧柏水泥余热发电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支持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形成节能产业集群。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完成茅坪五福、回龙水源等10处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建设农户沼气池1200口、沼气服务网点6处。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综合运用工程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三大措施,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的节能,积极创建“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示范县”,切实落实节能减排任务。

开展环境整治。实施杨泗、回龙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和农村环保重点村建设工作,建立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管网铺设二期工程建设,加强垃圾处理场运营管理,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设施,探索“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扎实开展滥挖乱建、占河造田、毁林建房等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回龙、米粮、张家、庙沟等区域非法开采及非法“氰化”等违法犯罪行为,杜绝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八)全力开展平安创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加强社会管理。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认真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坚持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互为补充、互相配合的大调解机制,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大力开展普法宣传,畅通信访渠道,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完善医患纠纷和交通事故等专业调解组织,落实以奖代补制度,有效巩固“三级联动”的基层基础。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抓好县法院审判大楼、看守所等项目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开展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加大网吧、游戏厅日常监管力度,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强化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非煤矿山、公共聚集场所、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加强尾矿库在线监管,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体系,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创建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和制售假劣药械行为,确保人民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应急值守,强化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完成乾佑河重点段9处5.6公里防洪工程建设,启动旬河综合整治工程,有效治理县城南门坡、蔡家槽等重点滑坡体,加强135个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与防治,加强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民族繁荣。落实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地区团结稳定,促进民族发展融合。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西口程家川民族和谐示范小区和茅坪民族商贸集镇建设。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白山羊、冷水鸭、林下养鸡等养殖项目。做大“安业清真”餐饮品牌,加盟店达到600家,创收2亿元,促进民族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建设民族风情镇,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维护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建设办事高效、纪律严明、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落实型政府,把人民的事情办理好,把人民的福祉实现好。

(一)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为民服务。服务就是凝聚力,实干就是生产力。精心实施好各项民生工程,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扩大“一折通”适用范围,让群众少跑路,多办事。加快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主动为企业增效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为项目引进服务,为改善民生服务,创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在群众最盼望的地方安民心,在群众最急迫的地方见真情,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下功夫。

(二)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公平正义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严格决策程序,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确保政府的行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巩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县创建成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完善政务公开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和推广应用,搭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平台。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三)坚持转变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坚持把效能建设作为执政之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事务性应酬,领导干部应率先垂范,深入一线搞调研、抓协调、解难题。处理每一个问题,推进每一项工作,既要突出工作重点,又要统筹兼顾经济效益、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每个经济主管部门都要具体实施3-5个项目,每个社会管理部门都要探索出便民为民、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建立健全“重过程、凭结果”的考评奖惩体系。完善政务督查“五色”通报机制,严格实行过程督查制、结果通报制、观摩嘉奖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政府工作有序推进、高效运转。

(四)坚持从严施政,树立清廉形象。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深入的教育、严明的纪律、规范的管理,不断提高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水平。扎实开展土地管理、工程建设、资源开发、产权转让、政府采购、惠民政策落实等领域的专项治理,切实做好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行为,宁可政府过紧日子,也要让百姓过好日子。

各位代表,同志们!承接新任务,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创造新辉煌,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我们已经走过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正在谱写富民强县的美好篇章,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勤政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为建设“生态文明大县、旅游休闲名县、资源循环强县”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