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区县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11年柞水县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szfb/2022-00848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目录 区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1-11-28 18:22
名  称 2011年柞水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9.97亿元,增长15.5%,增速居全市第一;完成财政总收入2.72亿元,增长39.4%,总量及增速均居全市第三,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7亿元,增长4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898元、3597元,增长17.2%、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1亿元,增长4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7亿元,增长18.7%;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节能减排等指标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一五”的完美收官。

回顾“十一五”,我们深深感到,这五年是我县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如期实现,柞水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紧扣发展第一要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县域经济走出了一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正向陕南经济强县阔步迈进。“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1%,平均增速居全市第一,去年经济总量是“十五”末的2.8倍,人均占有量由2005年的6919元上升到19445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516元,居全市第一;去年财政总收入是“十五”末的4.5倍,年均增长35.3%,人均占有量由2005年的387元上升到1765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888元,居全市第一,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是“十五”末的4.82倍,年均增长37%,财政支出达到6.62亿元,是“十五”末的5.02倍;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十五”末的10.5倍,年均增长6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十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十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21.2%,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较“十五”末增加18.89亿元、6.47亿元,增长247.2%、143.2%。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由2005年全省第81位、全市第3位,上升到2009年全省第56位、全市第2位,先后荣获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强县、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三大产业快速壮大,特色经济迅猛发展。坚持把项目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主要抓手,坚定不移地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特色经济快速发展。五年累计完成重点项目投资76.93亿元,是“十五”的6.5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8:33:49调整到2010年的14:49:37。小岭工业区、盘龙生态产业园、营盘旅游产业园聚集力和承载力大幅提升,五年累计入园企业60户,实施产业项目104个,盘龙生态产业园被列为省级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和“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科技产业园区。推进矿产、医药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了大西沟矿业公司、盘龙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促成中国500强企业吉利集团与欧珂药业公司“联姻”,规模工业企业达20户,去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34.51亿元,是2005年的6.24倍,规模工业经济总量跃居全市第一。加快旅游产业开发,投资1.9亿元的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盛大开园,九天山森林公园对外试运营,溶洞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凤凰古镇被国家住建部和文物局联合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北首家超五星级酒店锦苑盘谷山庄对外营业,秦楚古道、五洲(万国)生态度假酒店及盘龙植物观赏园、龙钢大酒店等一批旅游景点和配套项目建设全面加快,功能完善、要素齐全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形成。五年累计接待游客620万人次,创社会效益15亿元,分别是“十五”的2.3倍和3.2倍。“十一五”末,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0.73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5.8%;上缴税金1.59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58.5%,三大园区承载三大产业、三大产业支撑县域经济的格局已经形成。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程来抓,五年累计实施基础设施项目63个,完成投资8.5亿元,比“十五”净增7.7亿元。大力实施扩城战略,整体推进南关综合开发,建成桃园门户区,新修休闲长廊3.28千米,实施了城区蓄水和县城亮化、美化工程,完成102省道老城区道路改造,修建了石镇、新县中跨河大桥,拓宽改造石镇街道,同步实施排污、排水、美化、亮化工程,打通了下梁新城30米(宽)大街,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石镇、下梁棚户区改造快速推进,新老城区连为一体,县城框架不断拉大,城区面积由2005年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4平方公里。全面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累计投资1.74亿元,实施了营盘、凤凰两个省级重点镇和石瓮、小岭、红岩寺等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城镇人口由2005年的3.41万人提高到5.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6%。交通条件明显改善,西柞、柞小高速建成通车,改造升级县道200公里、新增通村水泥路528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592公里,率先在全省贫困山区县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电力事业长足发展,新建营盘、松林、黄金等35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曹坪变二次设备改造、松林变增容工程,农网改造持续推进,农村网改覆盖面由“十五”末的52%提高到87%。通讯网络全覆盖,移动电话全面普及,村村通电话目标顺利实现。水利基础不断巩固,累计新修加固堤防工程100多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01处,解决6.12万人用水困难。

——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农村经济健康运行。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四大农民增收项目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去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08亿元,是2005年的2.4倍。五年来,县财政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建成汇生源、杏坪等6个特色农业产业园区,10户企业被认定为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绿色农产品基地35万亩,31个农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3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柞水核桃、黑木耳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马房子老作坊豆制品荣获全省首届旅游商品博览会“最受欢迎奖”,柞水农产品连续5年在农高会上获奖。新建万头畜牧养殖基地18个,实施核桃、板栗标准化建园6.72万亩,被评为省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合格县。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22万人次,创收10亿元。累计投资1.85亿元,实施工赈、生态、扶贫和项目移民1048户4047人,建成新农村示范村15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90个,3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坚持生态立县方略,扎实推进生态建设,五年累计完成植树造林25万亩、退耕还林30万亩、天然林保护3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6.5%,较“十五”末提高15.5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8平方公里,发展节水灌溉1.8万亩,建成“一池三改”沼气池7268口。新修基本农田1.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2万亩,基本口粮田总面积和人均面积由2007年的10.58万亩、0.78亩提高到11.98万亩、0.88亩,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暨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柞水经验在全国推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启动建设县污水处理厂,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4个,关闭高能耗、高污染企业6家,淘汰落后产能39万吨,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21吨(标准煤)下降到0.95吨,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较2005年分别削减73.2%和14.7%,去年城区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49天,比2005年增加19天,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在国家三类标准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发展成果更多惠民。坚持保障改善民生,积极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资5.86亿元,完成民生项目362个。建成乡镇劳动就业平台10个,新增城镇就业38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1232套6.5万平方米,兑现租赁补贴648户,实施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3394户,解决了5274户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企业职工养老金、新农合补助、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标准与“十五”末相比,分别提高129%、200%、103%、179%。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制度开始实施,残疾人普惠特惠政策有效落实,2046名残疾人享受生活补助。建成乡镇敬老院和五保集中供养点14个,五保集中供养率达46.8%,供养标准提高129%。救济灾民8万人次,发放救灾物资1900万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大局和谐稳定。坚持统筹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累计投入助学贷款、公用保障经费、贫困学生生活补助费6962万元,1.4万名学生和幼儿免费享受营养早餐,“两基”攻坚、“双高普九”全面完成,县职业中专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投资过亿元的柞水中学建成搬迁,并被命名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县幼儿园创建为省级标准化幼儿园,中考质量连续5年位居全市第二,高考成绩逐年提升;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159个,县医院门诊楼等一批重点医疗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县中医院获得省二等甲级医院命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深入实施,药品“三统一”稳步推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救治能力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工作质量明显提升,五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为7.6‰,自增率为0.47‰,政策符合率为98.58%;总投资4000多万元的县影剧院和文化艺术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新建13个乡镇文化站、23个农村健身工程、6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完成121个村级广播室建设和4500户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3.82%和96.87%,“柞水渔鼓”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经验在全省推广。平安建设深入开展,省级平安县获得命名,公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位居省市前列,建成县信访联合接待大厅,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一切工作的动力和源泉,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经验在全国推广,林权制度改革受到省上表彰奖励,涉农补贴“一折通”和政府非税收入财政直收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行,县乡财政一体化、国库集中支付试点、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改革走在全市前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土地流转、粮食流通、水务体制、殡葬管理、农技服务体系等改革稳步推进,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妥善化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五年累计争取上级投资9.78亿元,县财政贴息1183万元,先后为37家企业协调解决银行贷款3.6亿元。招商引资累计签约项目66个,引进资金92.7亿元,到位资金29.4亿元。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去年全县非公有制企业达到380家,实现增加值14.4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9.2%,较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

——民主法治进程加快,政府管理全面加强。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参政议政,五年累计办理人大议案3件、代表建议289件、委员提案641件。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清减行政审批事项179件,废止规范性文件84件、修改15件。“五五”普法通过市上验收,依法治县工作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加快,建成乡镇和部门网站30个。成立了现役二级消防中队,公安“三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在全市率先组建县级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府廉政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提高“两力”大讨论、创先争优、“工作落实年”、“企业服务年”等活动,干部作风明显改进,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科技、统计、工商、气象、民族、宗教、外事、质监、邮政、烟草、盐务、保险、老龄、档案、房改、慈善、地方志、红十字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果令人欣慰,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五年的成就催人奋进。五年来,我们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中国经典山水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县以及省级平安县、省级旅游强县、全省“双高普九”合格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县、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县、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县、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先进县、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县、陕南突破发展先进县等诸多荣誉,柞水对外开放形象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突破发展的人气进一步凝聚。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驻柞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经历了各种风险和挑战,经受了各种困难和考验,干成了一些大事、实事、难事,主要得益于我们坚持“一二三四”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在发展中赢得先机、占据主动、实现目标;得益于我们坚持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三大主导产业发展上,不断调优产业布局,壮大产业规模,强力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得益于我们坚持实施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战略,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保持县域经济强劲增长的发展势头;得益于我们坚持抢抓发展机遇,深化各项改革,努力扩大开放,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得益于我们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民本意识,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形成有利于率先突破、科学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得益于我们坚持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团队精神,齐心协力抓发展,步调一致促落实,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工作合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县经济总量偏小,发展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二是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仍然较大,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扭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三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外向度不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还很多;四是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顺应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五是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够,机关干部作风需要进一步改进,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率先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尽管存在诸多风险和挑战,但也面临着国家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实施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省上大力推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我县融入大西安都市圈等重大历史机遇。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发展环境越来越好。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就一定能够开创柞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按照县委十六届九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一个目标揽全局、两大工业立支柱、三大产业为主导、四大项目促增收”的发展思路不动摇,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打造“一区三基地”,奋力推进率先突破发展、建成陕南经济强县、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县域板块。

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三个上水平”、“四个翻番”,即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民生和公共服务保障“三个上水平”,全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四项指标实现翻番。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3亿元,是2010年的2.44倍,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32.5亿元,是2010年的2.95倍;财政总收入达到7.2亿元,是2010年的2.64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8亿元,是2010年的2.62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16万元、8000元,分别是2010年的2.12倍、2.2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25亿元,是“十一五”的2.84倍。到“十二五”末,在稳定保持商洛领先水平的基础上,基本建成陕南经济强县,在关天经济区实现争先进位。

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着力建设“一区三基地”。按照“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促进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对接,形成产业集群”的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兴县战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条,做强矿产冶金、做精生态旅游、做优现代医药、做大绿色农产品,把柞水打造成在关天经济区内有重要影响的“一区三基地”。按照“三廊六区九点”建设架构和“休闲+度假+旅游+养生”模式,统筹推进四大旅游板块开发,力争把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打造成5A级景区,柞水溶洞建成4A级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努力使柞水成为大秦岭山水终南山板块吸引力最大、美誉度最高的全国旅游强县和西安人游憩怡情、休闲度假的第二生活区。坚持“集约开发、精深加工”的理念,以产品优化升级为主线,积极引导工矿企业引进先进装备、研发核心技术、实施品牌战略,推动矿产冶金由以矿产开发为主向精深加工为主转型,打造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以盘龙生态产业园为载体,以盘龙公司和欧珂公司为龙头,以中药科技为先导,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以中药商贸为纽带,建立健全农、工、商、科四大体系,大力发展订单药业,形成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格局,推动传统中药向现代中药转变,打造现代中药生产加工基地。依托生态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做特做优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加工和市场开拓能力,健全完善配送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向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

(二)着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小岭工业区和盘龙生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园区服务能力,力争把两大工业集中区打造成柞水工业经济的核心区,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以优势矿产及中药资源为依托,瞄准矿钢一体化目标,加快800万吨菱铁矿采选项目建设,着力抓好矿产深度转化,逐步形成黑色金属采选及加工、有色及贵金属深加工、非金属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等循环产业链条。围绕发展壮大现代医药,加快盘龙公司、欧珂公司上市步伐,力争“十二五”期间成功上市。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壮大大西沟矿业公司、金正公司、盘龙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环境污染小的创新型企业,加强新产品研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末,全县工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三)着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进交通、电力、水利、信息网络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畅通便捷、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力争“十二五”基础设施投资达到100亿元以上。以建设关天经济区三级城市为目标,坚持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并举,拉大城市框架,增加城市容量,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加快营盘、凤凰两个省级重点镇和小岭、石瓮、红岩寺、曹坪、柴庄等特色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和条件,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配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空间布局。加快西康铁路二线、山柞高速公路建设,做好省道、县道升级改造,提高乡、村公路标准,进一步完善电力、通讯设施,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质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向北线边远地区倾斜,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导农民向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聚集。“十二五”末,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0.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5万人,乡镇集中区人口达到3.2万人,城镇化率达48%以上。

(四)着力建设循环低碳型社会。坚持循环、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发展原则,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着力抓好循环企业、循环园区和循环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重要位置,加强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加快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打造秦岭生态屏障,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宜居、宜业的绿色柞水。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水利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健全水利服务体系,着力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严格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着力实施重点行业和区域污染防治工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十二五”期间,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区和重点镇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以上天数每年达330天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市下达的范围之内。

(五)着力构建创新开放型区域。全面落实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实施科技资源统筹创新工程,依托西安优势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打造技术创新体系和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积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区域。主动加强与东部地区、关天经济区各县区的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拓展对外合作范围,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到2015年,力争吸引国外资金实现零的突破,引进国内资金累计达到150亿元,落实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

(六)着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民生投入,投资17亿元,实施980个民生建设项目,重点抓好教育公平、医疗均等、就业充分、保障完善等民生工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实现省级教育强县目标。加大文化体育事业投入,不断满足群众需求。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强化计生优质服务,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努力提高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建设就业服务体系,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相互促进,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社会保险体系,拓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逐步建立保障待遇正常调节机制,特别要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工作,力争到“十二五”末我县公共服务水平赶超全省平均水平。

各位代表,描绘新蓝图,实现新突破,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我们的事业光辉而灿烂;迈入新征程,实现新目标,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让我们携起手来,团结一致,顽强拼搏,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而不懈努力!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对于实现“十二五”高点起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不动摇,突出扩城兴园强龙头、打造经济核心区这一重点,加快建设“一区三基地”,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财政总收入增长2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GDP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安排地方重点建设项目72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8.85亿元,其中列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8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0.8亿元。重点抓好30万吨油井管、200万吨钒钛磁铁矿、丰北河金矿采选、800万吨菱铁矿采选项目移民拆迁安置和公辅设施二期、安德鲁西亚度假山庄、南关综合开发等9个年度投资过亿元、关乎陕南经济强县建设进程的重大项目,加快九间房萤石矿采选、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促新田地5000吨脱水果蔬生产线、环宇公司矿山建设、万青石材厂、石英矿综合开发、涟漪矿泉水厂等12个产业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切实保障西康铁路二线建设环境,积极配合做好山柞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各项工作,力促年内开工建设。

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县财政预算1000万元用于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后续项目策划、筛选、论证,提高项目储备的数量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环环相扣、接替有序。认真做好800万吨菱铁矿采选、10万吨粗铜冶炼、细菌氧化提金、丰北河金矿冶炼、石灰石造纸、盘龙公司灵丹痛风康研发、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等40个总投资84.58亿元的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着力提升争资引资水平。认真研究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加大项目推介和资金争取力度,重点抓好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城镇建设、公检法司等政府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全年争取国家投资3.5亿元以上。创新招商方式,加大引资力度,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节会招商、叩门招商等活动,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综合考核项目投资强度、销售收入和税收贡献率,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效益。充分利用西洽会等招商引资平台,多方位、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亿元以上。

不断优化投资服务环境。综合运用产业、土地、金融、节能、环保等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国有、民间、客商等多元化的投资增长机制。继续扩大财政资金投入,切实加强专项资金整合,增强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和乘数效应。进一步巩固“企业服务年”活动成果,深入开展“千人进企业促发展”活动,认真落实《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保障实施办法》,健全土地预审、安评环评、风险评估等机制,充分落实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完善投资服务体系,对重大投资项目提前介入,前移审批关口,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程序,主动为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和项目预审,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着力打造投资“洼地”。

(二)做强两大支柱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坚持率先发展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项目为载体,新建与改造并重,扩量与提质并举,发展壮大两大支柱工业,加快打造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和现代中药生产加工基地,全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7个,总投资14.98亿元,其中年度计划完成投资8.3亿元,当年新增产能4.42亿元。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21.7%,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22.6%。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支持盘龙公司、欧珂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确保盘龙公司2012年成功上市、欧珂公司“十二五”末上市。通过资源配置、奖励扶持、政策倾斜等方式,支持大西沟矿业公司、金正矿业公司、三星公司、博隆公司、宝盛公司等7家产值过亿元企业科学经营、扩能提质、达产达效,力争全年完成产值占到全县规模企业产值的70%以上。

强化工业园区建设。以争取小岭工业区列入省级重点县域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园区工业用水集中供应和工业污染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新开工项目核准、备案、开工筹备等各项工作,力争30万吨油井管和200万吨钒钛磁铁矿等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抓好大西沟矿业公司技改及尾矿库扩容,加快800万吨菱铁矿采选项目前期工作和移民安置进度,为项目早日开工奠定基础。继续实施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科技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推进盘龙生态产业园道路改造和排污管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综合配套功能。加快盘龙公司醋酸棉酚生产线、中药提取、五味子果酒及五味子基地等项目建设步伐,完成亿升公司二期技改项目,不断壮大工业园区经济实力。力争全年两大园区实现产值32.2亿元、增加值10亿元、税金1.84亿元。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抓住全市实施“51158”科技带动工程的机遇,支持企业与大集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重点抓好大西沟矿业公司、博隆矿业公司、盘龙公司、欧珂公司、宝丰公司等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和新产品研发,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通过产品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等措施,不断提升资源梯级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积极推动宝丰建材尾矿利用、博隆公司伴生矿综合回收利用等项目建设,提高工业经济循环发展水平和资源产出效益。大力推进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严格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力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化学需氧量、氨氮污染物排放量削减4%,努力实现“四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三)加快景区景点开发,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建设精品景区。加快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续建、安沟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秦楚古道、九天山森林公园“五一”正式开园。加快实施凤凰古镇景区开发、溶洞景区百神湖建设、东甘沟乡村游等项目,做好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和柞水溶洞晋升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争取工作。

完善配套设施。快速推进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服务区、汇生源大酒店和药王沟、安德鲁西亚度假山庄等涉游项目建设,力促秦岭国际狩猎场、五洲(万国)生态度假酒店、龙钢大酒店等旅游配套项目“十一”前建成运营。加大溶洞景区和凤凰古镇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启动102省道溶洞段改造、石瓮镇民俗风情一条街和凤凰古镇旅游新区、农家乐集群及配套设施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加快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步伐,分层次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积极开展“金牌导游”、“十佳服务明星”、“旅游明星企业”等评选活动和星级酒店评定工作,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组建县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推进农家乐提档升级,加大旅游纪念品开发力度,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牛背梁、溶洞、凤凰古镇景区演艺广场,建成乾佑、凤凰、营盘3个大型旅游购物超市,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接待档次和水平。

扩大宣传促销。创新宣传营销思路,精心搞好旅游宣传策划,进一步唱响柞水旅游品牌。积极组团参加西安“世园会”、“旅交会”、“秦岭生态旅游节”等节会,不断提高柞水旅游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以上。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全面落实农民增收规划,以四大农民增收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突出抓好3000亩设施蔬菜、5000亩烤烟、5000亩猪苓、8000亩草本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认证2个,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扩大生猪、肉鸡养殖规模,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畜禽生产总量达到200万头(只)。发展1000亩桑葚种植基地,建设桑葚深加工项目。实施核桃、板栗标准化建园1.5万亩,嫁接改造4.5万亩,综合科管33万亩。做强劳务产业,积极创建市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全年劳务输出4.4万人,就地转移6000人,创收3亿元。

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三农并举、三化同步”的原则,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7万亩,总产量达到4万吨,农业总产值达到7.6亿元。扶持壮大汇生源、亿升核桃、农贸实业和新田地等10户农业企业,带动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大力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建成汇生源、杏坪、金台、中坪、街垣和红火等6个循环农业样板园区,重点扶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促进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加快新农村建设。新启动7个新农村示范村和5个巩固村建设。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新建基本农田8000亩,改造提高1.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深入开展水利建设年活动,着力抓好堤防加固工程,加快水土保持、土地开发整理、农村能源、安全饮水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巩固农业基础。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统筹各类扶贫力量,深入开展“两联一包”、部门包村扶贫和“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等活动,扎实推进“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全面抓好重点村建设、产业开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雨露计划”等扶贫工作,逐步缩小农村贫困面。投放扶贫贴息贷款1000万元,启动2个村互助资金项目。加快5个连片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着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大产业开发支持力度,扶持发展扶贫产业示范园10个、示范村20个、重点户4000户。实施“雨露计划”300人,科技培训1.3万人次,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

(五)扎实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完善城镇规划。坚持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城市城镇建设规划,完成柴庄、丰北河、瓦房口、小岭、石瓮等乡镇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加快编制新城发展和老城改造控制性详规,力争详规覆盖率达75%以上。同时,抓紧编制村庄规划,超前编制乡镇产业、交通、管网、绿化等专项规划,建立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

实施扩城战略。稳步推进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重点抓好十大城建工程:一是抓好桃园蓄水工程,建成4座橡胶坝及附属设施。二是实施乾佑街人行道改造工程,完成乾佑街2000米人行道改造任务。三是建成县城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1万吨,满足城区用水需求。四是建设东坡森林公园,完成2个生态广场及环山路硬化、廊亭、公厕等设施建设。五是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成主管网铺设、厂区土建、设备安装调试,6月底前投入运营。六是推进石镇后街改造工程,完成石镇后街硬化和亮化、排水、排污等设施建设。七是启动新城三期工程,继续实施街道排水排污、亮化、绿化、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八是实施南关综合开发工程,加快小三角地带综合开发,加速推进大三角一河两岸工程建设。九是实施2座县城跨河大桥工程,新建乾佑中学跨河大桥,改造迎春路跨河大桥。十是新建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建成城市垃圾填埋场1座。同时,加快推进河西休闲长廊向南延伸、县二级客运站二期、县城建材市场等重点工程。

建设特色小城镇。加快营盘、凤凰两个省级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营盘镇广场硬化、绿化、雕塑及游客服务中心等工程和凤凰镇老街民居改造、垃圾填埋及污水处理等项目,抓好小岭、石瓮、曹坪、柴庄等商贸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小城镇公共服务功能。

加强城镇管理。以县城和集镇市容管理为重点,逐步建立市容管理长效机制,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扎实做好全国文明县城复检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园林县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落实相关政策,稳步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

(六)不断繁荣社会事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推进学前一年免费教育、两年普及教育,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结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搞好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建设,优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和招生工作力度,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力争高考、中考质量稳中有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步伐,积极创建国家科普示范县。

强化医药卫生工作。实施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新建县医院急诊楼。加大卫生监管力度,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县乡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成果,强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药品“三统一”。

狠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巩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成果,积极争创省级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县。深化人口计生宣传,强化优质服务,落实利益导向机制,狠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确保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5%以上,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实施优生促进、母亲健康和农村计生家庭创业工程,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促进人口结构均衡发展。

重视文体广电事业。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实施城区数字电影放映厅、凤凰镇文广中心办公楼和农村广播应急网络项目,建成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加快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出一批精品剧目,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组织多形式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网吧、歌舞厅、游戏厅、棋牌室等娱乐场所管理,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加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全民体质。

(七)加强公共财政建设,提高民生保障能力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落实中、省、市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大骨干财源建设力度,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支农资金整合等财政管理机制,严格支出管理,大力压缩会议、招待等经费开支。优化支出结构,整合各种财政资源集中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边远贫困乡镇倾斜,重点保障民生资金投入。设立平抑物价专项基金,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办好民生十件实事。投资1.7亿元以上,实施建设类民生项目94个,努力办好民生十件实事。一是提高农村医疗救助标准,最高限额由2000元提高到6000元。二是做好就业工作,建成县人力资源市场,推进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规范化建设,重点抓好“3848”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三是拓宽城乡医保受益面,组织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稳定农民参合率,继续提高城镇医保参保率。四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廉租房、公租房1151套5.86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1000户、棚户区108户,实施避险、工赈、扶贫、生态移民1000户以上。五是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低保补助标准人均每月提高到85元,城市低保补助标准人均每月提高到200元,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六是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完成县中心敬老院(救助站)和曹坪区域敬老院建设,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提高到3200元,确保五保户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七是改善城乡交通条件,改造县乡公路17公里,完成通达工程75.5公里,新建便民桥30座。八是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建成29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万人饮水困难。九是扩大高龄老人补贴范围,为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保健补贴。十是落实残疾人扶助政策,为一级、二级残疾人每人每年分别发放生活补助720元、480元。

(八)积极推进平安创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切实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全局,深化信访“三无”县和乡镇创建成果,建立县信访联合接待大厅运行长效机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下访、约访、接访、回访和信访值周制度,加强信访接待和办信工作,高度关注和妥善处置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引发的信访问题,努力实现“一控四降”目标。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强化行业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重点加强对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民爆物品、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等高危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严厉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创建国家平安县为目标,完善维稳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争创新一轮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应急管理,不断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处置能力。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和省级法治县创建活动,加快公安、司法机关和现役消防中队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严重暴力、多发性侵财和涉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以深入开展“巩固‘两力’促发展、创先争优建强县”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努力建设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人民政府。

坚持把富民强县作为行政之首。紧跟时代脉搏和发展步伐,用开放理念、前瞻眼光和科学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新理念研究新问题,以新思路落实新任务,以新举措开创新局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和村委会换届任务。把转变职能和创新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综合运用规划、产业政策和财税、价格等手段,努力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能力,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着力增强发展的包容性和协调性。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行政之本。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从群众最期望的事情做起,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政府工作始终围绕群众需求转,不断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对基层和群众提出的问题,变上级督促处理为提前主动解决,在惠民服务中赢得民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行政之基。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建议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政府信息和新闻发布制度,主动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健全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努力打造阳光政务。

坚持把强化效能作为行政之要。大力倡导“面对竞争有激情、面对困难有豪情、面对事业有热情”的工作精神,切实改进作风,用实心做实事,用实干求实效。牢固树立“执行没有借口”的工作理念,增强政府执行力,任务分工负责,实干巧干,一线推进。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改进文风会风,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尽量减少事务性应酬,腾出时间搞调研、抓协调、破难题。建立健全注重实效的考评体系,加大政府系统抓落实督查考核力度,严格实行过程督查制、结果通报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政府工作有序推进、高效运转。

坚持把廉政勤政作为行政之纲。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整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继续开展土地管理、工程建设、资源开发、产权转让、政府采购等领域的专项治理,扎实做好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今年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出国出境经费做到零增长。把廉洁自律作为政府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把严格管理作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最大爱护,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树正气、做表率、聚民心、促发展。

各位代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我们共同的期待,也是我们共同的使命。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县人民,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心无旁骛的信念,创新务实的作风,开拓奋进,埋头苦干,为实现率先突破发展、建成陕南经济强县、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县域板块而努力奋斗!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