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区县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11年镇安县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szfb/2022-00836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目录 区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1-11-28 17:54
名  称 2011年镇安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多发的自然灾害,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7.37亿元,增长15.4%;完成财政总收入2亿元,增长22.8%,地方财政收入1.04亿元,增长2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31元,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3718元,增长23.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增长5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5亿元,增长18.6%。就业、社会保障和节能减排等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完美收官。

回顾“十一五”,我们深刻地感到,这五年是我县发展机遇最多、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基本提前两年或一年实现,镇安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去年经济总量是2005年的2.33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7.8%,是2005年的4.35倍;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6%,是2005年的4.1倍;财政支出年均增长34.2%,去年达到10亿元,是2005年的5.85倍,用于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由2005年的50.6%提高到5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7.9%,五年累计达到93.4亿元,是“十五”总和的2.8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6%,是2005年的2.1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7%,是2005年的2.2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4%,是2005年的2.36倍。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较2005年分别增加18.2亿元、5.6亿元,增长150.3%、79.2%。

(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五年累计实施重大项目128个,完成投资48.3亿元,建成投产项目99个,投资过10亿元的金岭金矿项目东沟选厂生产线建成试产;加大前期投入,成功策划了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风凸岭隧道获省发改委正式批复,国网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通过国家规划选点评审。五年累计招商引资26.3亿元,是“十五”总和的5.1倍,先后引进了国家电网、中国黄金、陕西尧柏、中国华电、上海班一等一批知名企业,大企业、大集团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奠定新基础,五年累计新增规模企业11家,通过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兼并重组,盘活了一批停产、半停产企业,2010年规模工业实现产值11.2亿元,是2005年的6.3倍;午峪工业园区被列入全省100个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以BT方式兴建基础设施进展良好。目前已有6户企业入园建设,4户投产,1户试产。循环经济取得新突破,尧柏秀山水泥、天坤以仁木业等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初显成效。农村经济取得新进展,粮食产量稳定在10万吨左右;板栗、核桃、畜牧、烤烟、蔬菜、茶叶、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10家;申请注册商标7个,“黄龙泉”、“栗乡缘”牌茶叶在陕西省第三届茶叶博览会上荣获金奖,“镇安板栗”地理标志商标在国家工商局成功注册;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培育了“镇安家政女”、“安业清真”等一批具有镇安特色的劳务品牌。旅游三产呈现新景象,启动建设了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塔云山风景区、绣屏公园和锦湖公园四大景区景点, “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入境游客3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亿元,被市政府评为“旅游先进县”;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成了聚秀山庄、金源酒店等中高档住宿餐饮服务企业和家福乐、客都等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农家乐185户,发展私营企业400家、个体工商户9180户,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9.2%,成为全县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三)城乡面貌大为改观。西康铁路复线加快建设,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镇安到西安的车程缩短到1小时;地方公路完成投资6.7亿元,建成通达工程368公里、通村水泥路1273公里,改造公路397公里,新修公路桥梁291座,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3107公里,实现了通县公路等级化、通乡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水泥化目标,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考核为优秀等次,昔日的交通瓶颈已变为区域竞争的新优势。加快城乡电网改建步伐,解决了196个自然村通电问题。城镇建设力度加大,五年累计投资4.9亿元,实施城建项目38个,城区面积扩大到4.3平方公里,中心广场、阳光小区、骊珠花园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县城二级客运站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城市道路改造及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市容市貌保持整洁,有效巩固“省级卫生县城”,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米粮、木王、云盖寺、回龙等小集镇建设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7.3%,较“十五”末提高17.3个百分点。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先后启动实施24个新农村示范村和11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完成扶贫和工赈移民搬迁2555户11453人,解决了7.8万人的饮水困难,新修“四田”面积2.7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6万亩。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五年累计绿化造林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6.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4.4万吨,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100%达标。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及“校安”工程,城区第二小学启动建设,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经费有效保障,累计拨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8247万元,发放贫困生国家助学金1120万元,“蛋奶工程”惠及3万名在校中小学生;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五年高考万人比均居全市前列,先后有6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中考成绩连续九年蝉联全市第一,我县被省授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称号,荣获全市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县;职教中心顺利通过国家中等职业学校验收,被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卫生事业发展加快,承担的全省医改综合试点工作进展良好,全市综合考核排名第一;新农合制度不断健全,农民参合率达到99%;各类卫生项目顺利实施,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和卫生监督管理全面加强。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优质服务不断深化,人口计划执行良好,人口出生率和自增率控制在10‰和2.5‰以内,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6%以上,我县被国家计生委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达97%,花鼓剧《百年花鼓》、《聂焘》、《栗乡神韵》创演成功并在省市获奖,我县被文化部先后命名为“中国花鼓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平等互助、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我县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五)民生保障显著提高。积极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9亿元,建成工程类项目458个。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资金1.3亿元,解决了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面由19%降至4.7%。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解决850户城镇居民住房困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50户。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快速推进,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县城、建制镇、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增加到30平方米、34平方米和36平方米。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从无到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病种定额付费经验在全国推广,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开始实施,五保户供养方式由乡村组三级供养变为民政直接拨付供养金,集中供养率不断提高。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0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财政保障能力大幅提升,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改革全面推进,干部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住房公积金制度延伸到乡镇。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有效,共下拨救灾专项资金3332万元,救助灾民8.9万人次。

(六)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夯实安全生产责任,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扎实推进“平安镇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率持续保持省市前列。积极探索信访长效机制,推出的“一站式”信访大厅运行良好。自觉接受人大及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参政议政,五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99件、政协提案626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过错追究、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制度,干部作风不断好转。切实强化督查督办,重大决策部署得到有效执行,政府工作效能明显提高。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县被省政府命名为“依法行政示范县”,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提升。基层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和消防队站规范化建设步伐加快,司法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行阳光政务和电子政务,电子政务信息化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达标。认真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全面加强民生支出、工程建设等资金专项监察和跟踪审计,有序推进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狠刹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行为,行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编制、统计、物价、科技、粮食、供销、质监、气象、档案、烟草、税务、通讯、邮政、宗教、地方志、红十字会、残疾人事业、慈善事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经受了诸多挑战和考验,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驻镇官兵、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农村贫困面大,仍然是最基本的县情;土地奇缺、资金紧缺、人才短缺,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节能减排压力大。资源和环境约束明显,符合环保标准、具有拉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较少。三是农民持续增收难。优势特色产业不明晰,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支柱财源匮乏,后续财源不足,刚性支出不断增多。五是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够,干部作风需要进一步改进,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努力改进。

二、“十二五”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推进率先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尽管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但也面临着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融入关—天经济区、省上大力推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条件极大改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具备了率先突破发展的良好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奋力开创镇安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按照县委十六届九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实施“四大战略”和“三个带动”不动摇,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大县、旅游休闲名县、资源循环强县”的战略定位,着力培育现代材料、清洁能源、绿色产品、生态旅游、品牌劳务五大支柱产业,全力打造“两区两基地”,奋力推进率先突破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市前列并进入全省中上游水平;重要工作努力实现“三个上水平”,即:生态环境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民生和公共服务三项工作上水平;主要指标努力实现“五个翻番”,即: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旅游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实现翻番。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未来五年重点在六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创建西部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发展原则,突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六大重点,依托关天经济区和商丹循环经济区的辐射带动,科学制定规划,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引导和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水平,着力建设循环型企业。在重点建设午峪工业园区的同时,抓好张米黄金、云东现代材料、永乐建材、旬河水电清洁能源四个工业聚集区建设,强化内外要素相互组合,促进产业链密切相关的企业向园区聚合,着力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抓好绿色村庄、绿色城镇、绿色河流等生态工程建设,积极实施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梯次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

(二)优化产业结构,在壮大产业集群上实现新突破。围绕打造“两区两基地”,以“一园四区”为平台,依托丰富的矿产、水力、生物资源,做大做强现代材料、生态旅游、绿色产品、清洁能源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品牌劳务、特色文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具有镇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十大战略工业项目,到“十二五”末,工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形成以黄金、铅锌、钒、钼、锰、铁等矿产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尾矿综合利用和系列产品开发为核心的现代材料产业集群;以板栗、核桃、畜牧、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为重点,以产品精深加工为龙头的绿色产品产业集群;以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塔云山风景区为重点,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为补充的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以国网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为重点,以旬河、月河、甘岔河、达仁河水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依托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三)统筹城乡发展,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山城”的定位,完善市政设施,加快城镇化进程,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城镇与农村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一是坚持集约用地、统筹城乡、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原则,修编完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构建由县城、重点镇和一般镇三级组成的城镇规划体系。二是按照“提升品位、建设精品、打造亮点”的思路,着力实施县城西拓战略,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和省级生态县,加快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天然气和城市集中供暖工程,到“十二五”末,县城总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8万人。三是加快云盖寺、回龙、茅坪、米粮、木王、杨泗等重点集镇建设,使重点集镇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到7平方公里,集镇人口达到5万人。四是全面落实鼓励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的一系列政策,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

(四)提升发展能力,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构筑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以“西康”两路为轴线,加快连接县城、重点镇、资源富集区、旅游风景区及村组道路建设,着力抓好旅游道路和交通干线的绿化、美化,提高县道及景区道路通行承载能力,到“十二五”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6200公里,新增公路里程3100公里。加快城乡电网和信息网络建设,着力实施“三网融合”工程,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长防林”等生态工程建设,提高生态容量,提升碳汇能力。大力加强水利基础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强水源保护,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持镇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美好形象。

(五)增强发展活力,在推进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支撑的引领作用。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不断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利用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突出大招商、招大商,主动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引资引智工作水平。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服务体系,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投资环境,促进项目落户,提升投资效率。

(六)保障改善民生,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实现新突破。持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今后五年财政增收部分用于民生的比例不低于80%,大力实施促进就业、收入倍增、全民社保、教育提升、卫生健康、文化惠民、保障住房、消除贫困、改善环境、服务生产等十大领域民生工程,努力做到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基本养老和最低生活保障两年实现城乡全覆盖,并形成保障标准逐年提高的机制。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加大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着力解决好城乡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困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施工赈、扶贫、生态、避灾移民搬迁工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社会充满活力、和谐稳定。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市上下达任务内。

(一)依靠项目增投资,保持经济较快增长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全县计划建设重大项目56个,当年完成投资31亿元,其中55个地方重大项目,当年完成投资23亿元。按照“续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的思路,切实加快 20个续建项目建设,全力抓好36个新建项目启动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包抓、部门跟进、业主落实的推进机制,夯实工作责任,细化目标任务,全力加快进度,确保建设目标如期实现。继续实行月通报、季评比的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召开项目建设观摩会,现场评比,严格奖惩,形成项目建设强大合力。严格落实项目“六制”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环境治理力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拓宽投资融资渠道。认真研究中省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策划、申报项目,主动联系,及时跟踪,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政策性投资。加快组建小额信贷公司,完善小额信贷体系,积极争取信贷指标,确保银行贷款稳定增长。建立健全重大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机制,鼓励通过BT、BOT、信托投资等形式,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下决心整合专项资金,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产业、土地、金融、环保等政策,促进民间投资不断增长。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以矿产、水力、生物等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工业园区和项目聚集区为平台,主动加强与国内知名大企业交流合作,争取引进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投资镇安。严格执行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和表彰奖励办法,健全招商工作机制,下大力气整治投资环境,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积极组团参加第十五届“西洽会”和农高会,采取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叩门招商等多种形式,提高引资额度,全年招商引资增长22%以上。

加强项目前期工作。今年,县上计划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000万元,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在矿产资源开发、农业龙头企业、生态旅游开发等领域,精心策划、筛选、论证、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全年完成重大项目前期工作20个,确保项目有序接替。国网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今年正式启动可行性研究工作,我们将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环境,全力以赴保障项目落户建设。

(二)做强工业扩总量,率先发展工业经济

依托资源扩增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中金、万宸等企业集团,加大黄金、铅锌、钒、钼、锰等矿产资源开发,全面完成15个工业项目建设任务。加快完善金岭金矿审批手续,力争年内正式投产。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规范矿权、股权转让和勘查开发秩序,深入推进丁—马矿带、杨泗钼矿联合探矿工作,为大企业、大集团整体开发奠定基础。抓好魔芋加工、板栗食品等绿色产品加工项目,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全面抓好建材、化工、水电开发等产业,积极策划、培育一批新的工业项目,不断扩大工业总量。

建设园区聚产业。加快“一园四区”建设,着力构建以园区为载体的工业发展及产业集聚平台。进一步加强园区制度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扎实推进园区道路、河堤、供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搭建良好创业平台。加大跟踪协调服务力度,确保海源油脂投产达效,力促景虹塑业编织袋、富兴鞋材等4户企业当年建成投产。积极策划项目,加强项目对接,争取引进一批项目尽快落户园区,形成“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在建一批、签约引进一批”的良好格局。

循环发展转方式。引导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扎实做好金、铅锌、钒尾矿和废渣综合利用深度开发工作,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做好尧柏秀山水泥公司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认定工作,重点抓好尧柏200万吨水泥生产线、天坤以仁木业扩能技改等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突出抓好电力、工业、建材、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确保各项指标控制在市下达任务以内。

强化服务提效益。继续坚持“一企一策”的办法,积极开展送服务、促生产活动。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清理整顿涉企收费,着力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下大力气改善企地关系,妥善解决企业占用土地、林地以及道路通行、电力供应、自主用工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组建企业服务中心,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方便和服务。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加快盘活大地集团等停产半停产企业。加强运行监测和生产调度,力促尧柏水泥、红旗民爆等骨干重点企业满负荷生产,确保工业总产值增长13%,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24%。

(三)发展产业促增收,加快发展农村经济

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积极推广农业增产技术,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万吨左右。着力抓好23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主攻板栗、核桃、畜牧等传统主导产业,新建板栗园5万亩、嫁接改造5万亩,新建核桃园2万亩,新建肉牛、肉羊示范小区各1个;振兴蚕桑产业,组建蚕茧经营公司,全年发种1.2万张;重点抓好烤烟、中药材、蔬菜、魔芋、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烤烟3万亩,种植中药材4.5万亩、商品菜2万亩、魔芋2万亩,建设标准化茶园5000亩,不断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搞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输出服务工作,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创收5亿元,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走“外引内联”的路子,重点围绕板栗、核桃、茶叶、蚕桑等产业发展,加大整合和招商工作力度,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促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系列开发。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新认定省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1个。大力推行“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个,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申报认证力度,鼓励企业注册商标、申报质量安全认证,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启动6个新农村示范村和1个五村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区建设,持续巩固提高24个新农村示范村和3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成果。继续抓好西口程家川民族和谐示范小区建设,启动建设茅坪滨河路二期工程。持续抓好磨柴路民居环境综合治理,逐步实施重点区域、重点线路民居综合治理,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以整村推进为载体,努力形成以产业扶贫为主体,以科技扶贫和基础设施扶贫为支撑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切实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抓好16个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12个村的退耕还林口粮田工程建设,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8000亩;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水保生态建设,完成乾佑河河道综合治理和马场沟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搞好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天保、退耕、长防三大工程,加快重点区域造林绿化步伐,完成各类合格造林5万亩;加大林政执法查处力度,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大力实施移民搬迁。抓住省上实施陕南避灾扶贫搬迁的机遇,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抓紧制定规划方案,整合避灾、工赈、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政策资金,积极做好启动区域安置点选择、用地安排和资金筹措等各项工作,切实保障受威胁的群众有序搬迁。以防灾减灾为重点,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治理县城贺家槽等地质灾害隐患,健全现代气象技术体系,全面提升气象服务水平。

(四)强化基础建城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完善城镇规划体系。按照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在城镇发展中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完成城乡一体化规划、镇云一体化规划和2个镇总体规划、10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加大规划实施和监管力度,严查各种违法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启动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土地卫片执法专项检查,加强土地复垦治理,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和“省级生态县”目标,着力加快县城改造和扩容提质步伐,继续实施城市道路、过境公路、二级客运站、污水和垃圾处理场、中心广场二期、秦鼎广场等十大城建工程,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抓好保障性住房、天坤都市、锦湖豪庭、骊珠翡翠园等房地产开发项目,提升城市品位。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精心谋划新的城建十大前期项目,加大城区国有土地整合力度,加快党政服务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土地资源。按照“五化”要求,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强化城管综合执法。同时,抓好集镇环境管理,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广大村民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大集镇建设力度,重点抓好茅坪商贸集镇建设,加快推进以回龙、永乐、青铜为轴线的交通枢纽型集镇,以铁厂、高峰、米粮为东翼的工业商贸型集镇,以云盖寺、木王、杨泗为西翼的生态旅游型集镇建设,逐步构建“一轴两翼”的集镇建设新格局。加强农村电网和通讯设施建设,协调理顺小水电管理运营体制,升级改造低压供电网络,加快农村通讯基站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加大养护力度,提高安全通行能力。

稳妥推进农民进城落户。坚持自愿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健全完善优惠政策,完成1.2万农民进城落户任务,着力解决好进城落户农民住房、就业、就医和子女上学等现实问题,最大限度地解除后顾之忧。

(五)扩大消费兴三产,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业。围绕打造“秦岭生态旅游最佳休闲度假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跟进”的旅游发展思路,有重点地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步伐,扎实推进木王森林公园建设,完成四海坪景区深度开发,启动建设制约木王公园瓶颈的风凸岭隧道;围绕“寻梦大秦岭、问道塔云山”主题,积极策划筹备塔云山景区开园系列活动,确保“五一”前开园。积极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借助“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加大“中国栗乡、山水镇安”生态旅游资源推介,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我县旅游观光。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木王民俗风情园建设,稳步发展县城周边及旅游线路农家乐群,不断扩大旅游接待能力。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工程”,建设和改造规范农家店60家。鼓励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专卖店等新型业态,加快百利得仓储物流和华强新网物流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商贸流通网络体系。

持续扩大消费需求。把稳定市场物价、保障市场供应作为重要任务,在保障生活必需品供给的同时,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确保价格总体水平基本稳定。继续做好家电、汽车、农机具等产品下乡工作,进一步促进农村消费。抓好旅游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完善农家乐经营管理,确保游客进得来,留得住。大力开发具有镇安特色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非禁即入、降低门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和市政公用事业发展。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大力倡导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全年新增私营企业40家、个体经营户650户。

(六)加大投入惠民生,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各类幼儿园建设步伐;继续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突出抓好城区第二小学等23个校舍安全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办学水平,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育改革创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提升教育综合实力。深入推进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的医改综合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新经验;重点抓好县中医院综合医技楼和乡镇卫生院“安心工程”建设,完善提高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管理和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和饮食用药安全。巩固计划生育“国优”县创建成果,深化计生综合改革,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大力实施母亲健康、优生促进和优生家庭创业工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强网吧管理,净化文化市场,优化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快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抓好文艺作品创作,推进全民健身工作,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今年计划安排民生工程项目188个,总投资2.8亿元,分别增长15.3%和21.7%。着力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2亿元,两年内建设廉租房760套、公共租赁房883套、经济适用房565套、限价商品房606套,改造棚户区1817套。二是抓好安全饮水工程。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7处,解决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广大居民饮水安全。三是全面加强就业促进工作。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进城落户农村居民、退伍军人和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四是实施好学前教育工程。启动实施7个学前教育推进试点工程,着力解决城区和重点集镇幼儿入园难问题。五是继续实施 “蛋奶工程”。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幼儿园在校学生提供营养早餐,保障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六是落实城乡低保“扩面提标”政策。农村低保对象实施标准由每人每年1196元提高到160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60元提高到290元,加强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七是加强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完成县中心敬老院和青铜关区域敬老院建设,巩固提高已建敬老院,提高全县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104元提高到3200元。八是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为全县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保健补贴, 80-89周岁、90-99周岁、10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分别发放50元、100元和200元。九是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人均分别提高80元,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住院费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0%和50%以上,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0%。十是加强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残疾人扶助政策,为一、二级残疾人每人每月分别发放生活补助50元和30元;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让广大残疾人直接受益。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充分挖掘增收潜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做好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扩面工作。规范临时救助制度,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实行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制度,提高特殊困难群体保障水平。统筹财政、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解决乡镇公益性服务人员和农村进城落户居民的住房问题。大力推进农村政策性房屋保险,确保参保率达到80%。积极做好老龄、青少年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红十字会和慈善事业。

全面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按照民族地区发展规划,积极争取省市项目、政策和资金支持,着力抓好西口、茅坪两个回族镇扶贫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安业清真”劳务品牌,带动农特产品、畜牧养殖、劳务经济等产业发展,促使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大幅提升,村容村貌大幅改观;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参与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夯实工作基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持续加大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基层应急管理,有效防控突发公共事件。继续加强信访维稳工作,不断总结和完善“信访大厅”运行机制,规范信访秩序,切实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巩固信访“三无县”成果,积极创建信访“三无乡镇”,确保实现“一控四降”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镇安”创建工作,加大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建设力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施政水平,更好地为发展大局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一)解放思想,增强政府工作创造性。以镇安大讲堂为平台,大兴学习、调研之风,跳出镇安看镇安,立足全省看镇安,在开阔视野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分析比较中寻找差距、借鉴经验,比学赶超,创先争优,不断开创率先突破发展新局面。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加强对外沟通联系,切实将上级的政策举措、各地的先进理念与我县实际有机结合,转化为推动发展的行动,努力在加快发展中富裕人民、惠及人民、服务人民。严格实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的决策程序,真正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改进作风,提高执行落实时效性。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上,在群众最盼望的地方安民心,在群众最急迫的地方见真情,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下功夫,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大力弘扬实干精神,用实心做实事,用实干求实效,用实功得实绩,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取信于民。切实改进作风,大力倡导说了就干,实干巧干的工作理念,真正做到定下来的事雷厉风行,看准了的事一抓到底,形成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务实作风。建立健全“凭结果说话”的考评体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严格实行过程督查制和结果通报制,对已经落实的问效果,正在落实的看进度,尚未落实的查原因,落实不力的追责任,确保政府工作有序推进、高效运转。

(三)依法行政,确保施政行为规范性。加快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政企、政事和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依靠市场引导、社会参与和法制规范,努力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能力。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高度重视人大执法检查、代表视察和政协委员视察调研及专题调研成果的采纳、落实。巩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县创建成果,健全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四)勤政廉洁,强化拒腐防变自觉性。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不但提高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水平。切实加强土地管理、工程建设、资源开发、产权转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继续清理小金库,扎实做好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行为,今年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出国出境经费做到零增长,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为人民谋福祉上。加大对任务不落实、行政不作为、履职不认真、监管不到位的问责力度,形成政令畅通、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机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有力的措施、务实的作风,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为开启“十二五”发展新征程、谱写镇安率先突破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