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 -> 其他文件 -> 市政府文件 -> 正文
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索 引 号 01606072-9-06_A/2012-1029001 文  号 商政发〔2012〕35号
公开目录 市政府文件 发布日期 2012-10-29 00:00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名  称 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的意见》(陕政发〔2011〕25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商发〔2011〕6号)文件精神,加快我市渔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渔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渔业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市民“菜篮子”、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特色产业。我市地处秦岭腹地,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是鱼类繁衍、生存、栖息的最佳区域。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我市渔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11年底,全市养殖面积达到9000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900吨,渔业经济总产值3500万元。但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市场需求而言,我市渔业存在规模小、效益低、促农增收不明显等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加快渔业发展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做大、做强、做优渔业,促使我市渔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的总体思路,坚持“生态、优质、高效”的发展理念,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发展特色渔业、休闲渔业为导向,以科技推广为支撑,积极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增强渔业的综合生产、科技创新、资源保护能力,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促进我市渔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尽快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区域特色产业。

(二)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水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大鲵和冷水养殖,借助旅游平台,发展休闲观光渔业,延伸渔业产业链;坚持龙头带动,规模经营。吸引民间资本和能人进入渔业,不断扩大渔业发展规模,健全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坚持技术先导,注重安全。切实加强各级水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及监测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水产品安全;坚持科技推动,提升品质。引进推广全国成功经验和外地先进养殖技术,增加渔业发展科技含量,提升水产品品质;坚持政策扶持,促进发展。用活用足中省优惠政策,出台地方扶持政策,大力支持渔业生产。

(三)发展目标。利用3-8年时间,建设水生动物种质资源保护、名特优水产品生产、休闲渔业和科技示范四大基地,使渔业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到201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万亩,年产水产品3500吨,渔业经济总产值3亿元;到2020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7000吨,渔业经济总产值6亿元。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水生动物资源保护和养护。通过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和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活动的开展,促进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将洛南、丹凤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打造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丹江源头、伊洛河流域、旬河流域、乾佑河源头和金钱河流域建设3-5个省、市级自然保护区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五大河流及其支流增殖放流重要经济鱼类,在自然保护区流域增殖放流大鲵苗种。到2015年,建设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个,增殖放流大鲵1万尾、经济鱼类200万尾;到2020年,新增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个,增殖放流大鲵2万尾、经济鱼类500万尾。

(二)加快苗种繁育基地建设。本着立足本地、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洛南、丹凤、镇安、柞水大鲵适生区建设大鲵苗种繁育中心,在丹江和洛河流域建设商洛市和洛南县鱼苗繁育中心,在旬河和乾佑河流域建设柞水县冷水鱼苗种繁育中心,为全市渔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苗种。到2015年,建设各类苗种繁育中心13个,年产苗种160万尾;到2020年,建设各类苗种繁育中心25个,年产苗种200万尾。

(三)着力发展特色渔业。根据我市各县区立地条件,积极发展大鲵、金鳟、虹鳟、鲟鱼等冷水性鱼类养殖。在洛南、丹凤、镇安、柞水四县大鲵适生区和栖息地大力发展大鲵养殖,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大鲵规模化发展,并利用丰富的冷水资源发展金鳟、虹鳟、鲟鱼等冷水性鱼类养殖。到2015年,建设大鲵驯养繁殖基地40个,冷水鱼养殖基地9个,扶持培育年产值千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0个,辐射带动5000户农民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年产值2.1亿元;到2020年,建设大鲵驯养繁殖基地60个,冷水鱼养殖基地20个,扶持培育年产值千万元以上龙头企业20个,辐射带动10000户农民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年产值5亿元。

(四)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和观光旅游渔业。依托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西安一小时经济圈优势,建设一批集渔业科技示范、休闲垂钓、观光度假、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渔业科技与休闲渔业示范园区。在商丹园区、七县区城郊等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消费需求高的区域,按照四星级酒店标准建设日接待能力500人以上的高档次渔业示范园区,带动周边特色渔家乐和休闲渔庄快速发展;利用丹江、洛河、旬河、乾佑河、金钱河等河流以及商州二龙山、南秦,洛南谢湾、张坪,丹凤鱼岭、龙潭,商南县河、试马等水库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的景观优势,建设一批养殖、垂钓、观赏等休闲娱乐型渔业产业基地,增加渔业附加值,促进渔业产业升级。到2015年,商州区建设高标准示范园区2个,洛南、丹凤、镇安、柞水各1个,全市建设渔业观光旅游基地3个,带动特色渔家乐和休闲渔庄80个,年产值3600万元;到2020年,商州区、柞水县各建设高标准示范园区3个,洛南、丹凤、商南各2个,山阳1个,全市建设观光旅游渔业基地8个,带动特色渔家乐和休闲渔庄200个,年产值8000万元。

(五)提升大水面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小水库综合精养、城乡水源保护地净化养殖的思路,大力发展高效渔业。在商州二龙山、南秦,丹凤鱼岭,商南县河、试马等水源保护地水库通过设置网箱或自然放养等方式,养殖花鲢、白鲢、匙吻鲟等净化水质鱼种,既净化水质又增加鱼产量;对非水源保护地水库,实施综合增产技术,大幅度提高水产品产量,使现有水面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到2015年,发展水库综合养殖面积4000亩、网箱养殖面积6000平方米,年产值2000万元;到2020年,发展小水库综合高产高效养殖面积6000亩、网箱养殖面积1.6万平方米,年产值5000万元。

(六)积极发展健康水产养殖。通过现有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新建集中连片渔业基地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渔业基地建设。通过对养殖区水环境调控、鱼病生物技术防控、高效环保饲料应用等综合养殖技术,推进健康水产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到2015年,每县区建设100亩以上集中连片渔业基地1-2个,标准化池塘养殖面积达到3400亩,年产值2000万元;到2020年,每县区建设100亩以上集中连片渔业基地3-4个,标准化池塘养殖面积达到4500亩,年产值5000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渔业工作的领导。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渔业发展,把渔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落实包抓领导,夯实包抓责任,切实把渔业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本辖区中长期渔业发展规划,建立渔业发展考核机制,把水产品产量和渔业经济总产值纳入县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从2012年起,市、县区财政每年要安排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渔业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渔业科技创新、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水生动物资源保护养护等,对渔业苗种生产、新品种养殖试验和良种引进给予财政补贴。对渔业生产用水、用电,按照农业生产标准收费。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渔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涉农信贷投资要向渔业倾斜。积极探索渔业保险的方式方法,降低渔民生产风险。

(三)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省有关文件要求,尽快制定出台地方渔业发展优惠政策。凡新建水库、水电站、拦河工程,水务部门要进行渔业资源评估和论证,将补偿措施一并列入工程预算;对利用弃水和在水库、电站蓄水区域内开发渔业的,各地应大力支持。发改、林业、农业、国土、扶贫等部门在安排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菜篮子”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国土资源整治、扶贫开发等项目时,要尽量向渔业项目倾斜。将稻田养鱼、藕田养鱼、新建渔业基地、池塘标准化改造等纳入国土资源治理项目给予扶持。对新建、扩建水产养殖场用地,按农业用地安排。鼓励将水域滩涂通过转让、出租、入股等方式进行流转,盘活渔业资源,扩大养殖规模。

(四)加强渔业行业管理。建立渔业专业合作社,提高渔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加强渔业执法能力和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渔业管理、渔政执法、渔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炸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促进我市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附件:表1.渔业发展主要指标分解表

          表2.特色水产养殖任务分解表

商洛市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15日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