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数据 -> 数据分析 -> 正文
实现跨越式突破 迈向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商洛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索 引 号 szfb/2022-00748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目录 数据分析 发布日期 2022-09-12 14:43
名  称 实现跨越式突破 迈向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商洛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商洛市经济发展稳中提质,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一、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十八大以来,商洛经济总量相继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实现了突破式发展。2012年商洛经济总量为387.21亿元,一二三产实现增加值分别为77.7亿元、150.81亿元、158.63亿元;2021年经济总量达到852.29亿元,是2012年的2.2倍,一二三产实现增加值分别118.50亿元、339.77亿元、394.02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5倍、2.3倍、2.5倍。

111.jpg

人均GDP达到新水平。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人均生产总值也持续增加,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2012年,商洛人均GDP为16835元,2021年突破历史新高,达到41812元,比2012年增加24977元,是2012年的2.5倍,年均增长8.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

222.jpg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21年财政总收入43.84亿元,是2012年33.74亿元的1.6倍,年均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82亿元,是2012年21.5亿元的1.2倍,年均增长9.5%。

333.jpg

发展潜能不断释放。十八大以来,商洛不仅实现了自身潜力的充分释放、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也时刻向其他发展好的地市看齐,奋力实现追赶超越。2021年,商洛实现生产总值852.29亿元,增长9.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三项指标全省排名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8.7%,两项指标全省排名第二。20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3亿元、占年计划105%,新建标准化厂房26万平方米,粮食总产量52.14万吨,新增“五上”企业159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9%。

二、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次产业结构趋优。十八大以来,采取措施全面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下大力气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产业结构更趋优化,服务业占比提升幅度较大。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0.1︰38.9︰41.0,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9︰39.9︰46.2,一产占比回落6.2个百分点,二产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三产占比提高5.2个百分点。

444.jpg

城乡发展更趋协调。我市坚持城乡统筹,着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乡村发展短板不断补齐,城乡关系更趋协调。2021年末,我市常住人口202.68万人,比2012年减少26.32万人;城镇化率49.42%,比2012年提高1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655元,比2012年增加8657元,年均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969元,比2012年增加6544元,年均增长10.4%。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十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3.69∶1缩小到2021年的2.93∶1。

555.jpg

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八大以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商洛市县域生产总值700.72亿元,县域生产总值占商洛市生产总值比重82.2%,比2012年提升3.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0.1个百分点。2021年县均生产总值116.79亿元,是2012年的2倍,洛南、山阳、镇安三县经济总量超百亿。十八大以来,全市七县区在县域经济监测考评中追赶超越、争先进位,各县区先后荣获全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奖,个别县区多次进位。2021年,镇安县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县”,柞水县荣获高质量发展“生态强县”。

三、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服务业发展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21年,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揭牌成立,商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成功,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试点市获得命名,68个产品入选国家目录,数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科技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注册入库科技型企业171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家,签订技术交易合同37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73亿元。全年共获授权专利634件,其中发明51件,实用新型专利500件,外观设计专利83件。

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十八大以来,我市积极探索新领域、培育新业态,统筹推进商贸服务、都市旅游服务、数字经济协同发展,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持续增加,着力打造充满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2021年末,商洛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311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62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1.57亿元,较2012年101.53亿元增加90.04亿元。金融存贷余额平稳增加。2021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94.36亿元,是2012年的2.7倍,年均增长11.6%;贷款余额757.77亿元,是2012年的3.4倍,年均增长14.4%。快递业务快速增长。2021年,商洛市快递业务量882.65亿元,增长39.0%,快递收入1.43亿元,增长42.2%,全行业拥有各类营业网点833处,其中设在农村的62处,快递服务营业网点693处,其中设在农村的258处。

四、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城乡面貌更加靓丽

市场主体持续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十八大以来,全市坚持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注重强化服务扶持,激发全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2021年,全市印发《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专项规划》《实施方案》《二十六条措施》和《考核办法》,全市营商环境大数据监测分析管理平台建成调试,“信用商洛”新版网站、公众号正式上线,信用共享平台试运行。完成67家市场主体信用修复,企业失信比降至0.12%,信用监测排名稳居全省第三。截止2021年底,全市市场主体达到12.94万户,增长6.8%,其中新登记企业15438户。全市一套表在库单位数1445个,其中“五上”企业899个。全市新增“五上”企业159家。

非公经济不断壮大。十八大以来,全市继续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引导非公企业健康发展。非公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占比稳步提升。2021年商洛市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480.49亿元,是2012年的2.2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6.4%,较2012年提升6.8个百分点。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生态、宜居、康养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始终把加快城乡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坚持以创促建,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中心城区6纵8横道路网络全部贯通,城市公园、公厕凉亭、休闲广场、健身步道等设施日趋完善,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坚持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共建,县城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创建国家重点镇12个、全国最美休闲乡村5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8个,生态宜居优势不断彰显,“秦岭最美是商洛”的品牌更加响亮。

五、特色产业更加凸显,推动经济有力发展

特色产业强势崛起。全市已形成菌果药畜茶特色产业、新兴产业、乡村旅游、加工业四大支柱扶贫产业体系。目前,香菇生产规模和产量位居全省第一,被食用菌协会授予“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市”称号。“商洛香菇”“柞水木耳”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全运会特许产品,“柞水木耳”荣登全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榜。2021年全市茶叶面积达到58.3万亩,新建茶园面积2.13万亩,可采摘茶园39.85万亩,无性系茶园面积7.25万亩,产量9644吨,总产值达到18.36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分别较去年增长3.8%、15.9%、18.4%。“秦岭泉茗”获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认定,商南县被命名为“名茶之乡”。猕猴桃产业异军突起,生态果品出口台湾。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5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77个,柞水县下梁镇、丹凤县棣花镇、洛南县永丰镇、商南县富水镇成功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现代园区快速发展。围绕“转型提质、开放创新、集约高效、绿色生态”的园区建设目标,整合资源、加快建设,园区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截止2021年底,全市实现了一个管委会对一个县(区)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管理、统一功能设置。全市目前有省级工业集中区7 个,其中山阳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省级高新区,正在申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其余6县区工业集中区正在创建省级经开区。商洛高新区为省级高新区,正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全市共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8685家,其中,县级以上农业园区144个,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26个(现代农业园区2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市级园区106个、县级园区11个。农业龙头企业15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3家,市级118家。家庭农场2734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4家、市级9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125个,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社185个、省级91个、国家级19个。

全域旅游加快推进。围绕全市打造“一都四区”总目标,结合“山水园林城市、旅游康养之都”城市发展定位和实施“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要求,以系统推进“六市联创”为契机,奋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促进旅游三产实现新突破。截止2021年建成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6个,3A级景区27个,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4个,形成了精品景区支撑、特色小镇点缀、风景廊道联通、田园风光衬托的全域旅游格局。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4301.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1.91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加2012.97万人、159.4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9.5%、13.4%。

六、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投资项目推进有力。水阳高速公路、丹凤通用机场、商洛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运,丹宁高速东段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引进万达、碧桂园等3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商洛,环亚源铜材综合加工、比亚迪动力电池隔膜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县区全覆盖,盘龙药业成功上市,商洛海关揭牌开关,全市生态、资源、区位及人文、交通等优势厚植叠加,更为凸显。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2012年的2.3倍,年均增长14.7%,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6.5%,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16.5%。

生态环境日益优美。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的殷殷嘱托,制定推动秦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在全省率先完成秦岭生态环境保护“1+8+8”规划体系编制,率先实现秦岭网格化监管全覆盖,率先建立“双查”打击秦岭“五乱”和有奖举报制度,在市、县区两级设立秦岭生态保护局。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涵养生态,森林覆盖率达到69.56%,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全省领先,连续5年全省唯一入围“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被授予“中国气候康养之都”。2021年商洛优良空气天数335天,其中优的天数165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7,万元GDP能耗下降3.2%;全年完成植树造林57.08万亩,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130.02公顷,营造林70.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30平方公里,成功进入全国百强旅游城市,并入选了“2021年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市”。

七、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人民生活实现全方位改善。全市57.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7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个县区整体摘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启动实施“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投入40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357个,出台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十条措施,8273户监测对象无一返贫致贫。

民生保障日益完善。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6.4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9.52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1.35万人,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6720元,农村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46万人,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4320元。2021年民生支出225.89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2.4%。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陕西省“双高双普”县目标,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共有普通本科学院1所,高等职业院校1所,普通高中19所,初中140所(含九年制学校59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小学378所。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共有卫生健康机构2728个,其中医院60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3个,村卫生室2097个,实有床位1.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7万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2021年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54%,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9.71%。商洛花鼓戏《情怀》登上央视2021春节戏曲晚会,《若水》入选陕西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重点选题目录,十四运会排球女子U19组和公路自行车两个项目正式比赛在我市圆满举办。

就业创业稳步推进。就业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1.93万人,较2012年多0.4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4万人次。狠抓重点群体就业,成功获批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回顾近10年的发展历史,商洛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展望“十四五”,又一段催人奋进的新征程已然开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用新的奋斗去开启新的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高质量发展,蓄势谋势,接续奋斗,形成胜势,奋力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采,交出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