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2022年政府公报 -> 2022年第6期 ->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 正文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szfb/2022-00434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目录 市政府办文件 发布日期 2022-06-19 11:04
名  称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商洛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2日


商洛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急管理工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助力商洛高质量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陕西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规划》《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三五”主要工作成效

“十三五”期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全市应急管理系统积极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创新,统筹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了稳步进展和良好成效。

1.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

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市、县(区)应急管理部门挂牌组建;各议事机构工作职责不断完善,“两委”(商洛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商洛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委员会)、“两指挥部”(商洛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商洛市森林防灭火总指挥部)职能得到有效发挥。综合风险会商研判、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持续加强,应急响应、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应急处置评估、物资储备使用等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扎实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检查评估和修订完善;周期性开展各类各层级应急演练,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2.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市委常委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市政府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市、县区安委会主任均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成立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等十五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党政齐抓安全生产的力度显著增强。我市煤矿全部关闭。39座尾矿库完成闭库工作。所有在运营非煤矿山全部完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累计195户工矿商贸企业通过安全标准化三级达标、18户企业(系统)二级达标、8户烟爆批发企业全部三级达标。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开展安全生产“六化”体制机制创建,年平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6次,平均整改省市挂牌督办隐患62处。“十三五”期间共排查各类安全隐患45138处,整改44796处,整改率99.2%;累计立案142次,行政处罚340次,较“十二五”期间分别增长69%、42%。

3.应急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结合消防装备三年提振计划,投资2900万元,购置、优化抢险救援装备,截至2018年,商洛市所有投勤战勤保障消防站均达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修订市、县级专项预案16个,全市应急预案总数达到6418个;开展应急预案演练570余次,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发布、修订不断规范,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效性持续增强。累计完成126791万元投资,整治隐患路段7239公里。客运车辆、危运车辆行驶记录仪和GPS安装保持100%。组建了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建设编制32人的矿山救护队,分片区建立6支200余人的企业兼职救护队,多方争取资金300余万元,提高装备、救援器材配备标准。组织开展2个镇办1:10000、7个县区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对全市1423处地质灾害监测点升级维护。累计举办各类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培训80期,培训7738人次。覆盖市、县、重点(偏远)镇办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已基本形成,市、县(区)用于救灾物资的投入逐步增长,全市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4.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高

完成商州、洛南、丹凤、商南等县区地震信息节点建设,实现省、市、县内部通信联接;部署15个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终端;相继建成地震监测数据(虚拟合网)速报、地震联网信息发布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0A网)数据平台,气象、水利、地震、林业等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得以升级补充和完善,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社会公众覆盖率显著提高。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6个、省级24个。投入300余万元建成气象科普馆2个。争取配套资金7000万余元,开展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移民搬迁工程,迁出651户2240人,核销地质灾害隐患208处。累计投入防洪工程资金9.5亿元,完成丹江、伊洛河、金钱河干流防洪工程建设,对14条中小河流河道、堤防进行治理。主城区规划89处避难场所,基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5.安全生产防控与自然灾害防治成效显著

2020年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3起,较2015年末324起减少291起,下降89.8%;死亡34人,较2015年末101人减少67人,下降66.3%。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由2015年的2起下降到2020年的0起。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连续十四年实现零发生。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商贸制造、农业机械等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有效管控。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间数、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下降67.9%、67.9%、5.6%。

(二)“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公共安全作为最基本的民生,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的要求,给我国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公共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应急处置压力突显,安全生产仍处在爬坡过坎期,气象、自然、地质等突发事件发生复杂多变,风险隐患增多,诸多矛盾叠加成为深入推进应急体系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十四五”期间,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树立红线意识、统筹安全与发展、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应急准备、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抓好安全生产、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转变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我们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经验,也是今后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遵循,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既是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紧迫任务,也是构建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必然要求。

3.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任务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提出要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第一站就到了柞水县,为我们工作提振了信心。在新的发展阶段,商洛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保护和秦岭生态保护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商洛,不仅是我市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应急管理工作发挥保驾护航作用的主战场。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续推进,“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快提升,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4.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应急管理的工程性建设(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等)和非工程性建设(科学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技术保障。

5.科技发展与产业升级促进应急管理能力提升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加强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应急管理目标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管理方法和技术支撑,也为我市提升应对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6.积累应对危机事件的实战经验和理论成果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抗震救灾、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同时在应急管理体制、政策、技术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多学科的研究,特别是在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7.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的现实问题形成重大挑战

从安全生产现状看,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小微企业众多、通车里程长,但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投入不够,工矿企业、重点工程建设、城市建筑、生命线工程、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仍然较多,安全生产压力增大。从地理方位看,我市地处中纬度偏南地带,位于陕西东部秦岭南麓,地质构造复杂,峡谷峻岭密集,河流密布,属季风气候区,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强降雨、干旱、冰雹、霜冻、大风、雪灾等极端天气呈高发态势,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森林防火形势更加严峻,防灾减灾任务更为艰巨。自然灾害及其衍生、次生灾害的突发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加大。从突发事件的复杂程度看,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突发事件呈现出自然和人为致灾因素相互联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作用、社会矛盾与新生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等特点,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衍生性、复合性和非常规性不断增强,危害性越来越大。这些问题成为我市应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

8.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中的短板与问题犹存

(1)应急管理机制体系仍需健全。“防”与“救”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不顺和沟通不到位,镇办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及人员未能组建和明确,应急管理职能向基层延伸困难,工作落实困难。应急预案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协同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2)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尚需提升。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滞后,数据信息缺乏稳定来源,致使远程协同会商决策能力、资源整合与统筹调度能力不能有效发挥;部分县区对信息化建设目标、方向、功能不明晰;信息共享与平台融合亟需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滞后,一些领域现代化、信息化监测手段相对落后,综合预警能力亟需加强。

(3)综合应急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应急管理队伍中专业人员缺少,专业知识欠缺、业务生疏;专业应急队伍数量不足,对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地区的覆盖不全面,培训演练基础条件欠缺,应急演练面向基层、贴近实战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效果有待提升;各县区均存在无物资储备库或物资储备库面积不足,救援物资缺乏、种类不全、数量不足、底数不清,条块分割、管理分散、统筹调拨能力差等问题。

(4)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亟待提高。信息收集渠道单一、能力不足,协调力度、指挥权威性不够;各级各类救援队伍有效整合、共训共练、合作调配等方面存在短板弱项,协同作战能力较差,应急救援力量不足,缺乏尖刀和拳头力量。

(5)社会公众应急意识有待加强。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有待提高;志愿者等社会辅助应急力量薄弱,广大企事业单位、公益性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参与应急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尚不健全。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等方面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以“应急基础建设及应急能力提升”为核心,以“完善机制、补全短板、密织网格、强化核心、促进协同”为主线,以狠抓“作风强安、科技强安、合力强安”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动力活力,全方位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进程;统筹协调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隐患排查治理、执法监察、预测预警、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和基础保障体系建设,从源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高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健全完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建设,减少一般事故,有效控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源头治理、关口前移。健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及安全生产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2.坚持依法管理、夯实责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加快责任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各级各行业的网格化责任体系,夯实各级各方面应急管理工作责任。

3.坚持精准治理、突出重点。不断提升预警发布的精准度、抢险救援的精确度、恢复重建的精细度、监管执法的严密度,强化对我市应急管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治理,着力解决基层基础薄弱、专业和区域分布不均衡等突出问题。

4.坚持社会共治、全民联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完善公民应急管理教育体系,普及应急管理相关知识,培育应急管理文化,筑牢应急管理的人民防线。

5.坚持创新治理、合作共享。大力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水平,建立跨区域应急事务合作共享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市内外交流合作。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构建起以人为本、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全面形成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控体系、防救责任体系以及应急救援体系,实现应急管理不留死角,监测与预警机制更加完善,指挥处置更加科学,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综合保障能力逐步完善,应急管理科技不断创新,全民应急意识显著增强,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灾害事故损失显著降低,应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切实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分类目标

与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相对应,按照相关性、针对性、综合性、可实现、可分解落实、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十四五”期间各重点建设领域的规划分类目标如下。

1.安全生产方面。减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遏制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6%;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5%;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0%。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重点行业企业全覆盖。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运输、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取得实质性成效。

2.自然灾害方面。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3%以内,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控制在2以内;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控制在20000人次以内。重要河道重点河段达到国家规定防洪标准;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重点林区全覆盖;新建、改扩建一定数量应急避难场所;新增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国家级5-10个、省级30个,推动综合减灾示范县建设;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完成;每个社区(行政村)至少配备1名灾害信息员,灾害信息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应急管理体系方面。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应急队伍建设(含管理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基层综合救援队伍等)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全面加强;县级以上应急管理机构工作条件达标率达到80%,专业人才占比超过60%;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应急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综合执法能力显著增强;灾害事故风险防控与应急指挥体系不断强化。

4.应急能力提升方面。应急委成员单位之间加强信息共享、信息互通。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数量和人员总量进一步扩大,现代化装备配备满足工作实际需要。应急避难场所基本满足常住人口紧急避难需求,镇办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和社区(行政村)应急服务站(点)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应急管理物资储备与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保障受灾群众10小时内得到基本救助。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90%,“智慧应急”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5.应急管理文教宣传等方面。应急科普宣传教育机制更加系统完善,宣教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应急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各社区(行政村)综合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和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专项应急避险疏散演练有效开展,县(区)级政府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综合应急演练,镇办、企事业单位等基层组织每年要针对本区域、本单位常见多发突发事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应急救援队伍培训率达到100%,骨干队伍每年至少集中轮训1次。群众应急救护培训达标普及率达到2%,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新增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率达到100%。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1.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县级以上党委领导下的应急指挥部,统筹灾害事故救援全过程管理。健全镇办政府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做好行政区域内应急管理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大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资金投入政策保障力度,整合应急管理专项资金、实施专户管理。建立社会应急救援和物资装备征用补偿机制,确保救援支出和装备、物资损耗得到合理补偿。完善军队、武警、地方应急救援物资共享机制,从物资储备、调拨、运输等方面构建协同指挥机制。完善应急管理社会化服务机制,充分利用社会化服务机构,开展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咨询、检测检验、教育培训等工作。建立完善灾害保险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险制度,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

2.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全面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结合法治商洛建设要求,整合法律法规赋予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抢险、灾害救助、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职能,组建市县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推动执法力量向基层和一线倾斜。加强应急管理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监管,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全面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分级分类监管,科学分类、动态管理,推动应急管理监管精准化。

3.加强“防”“救”责任链条建设

进一步明晰应急管理部门和政府其他部门工作职责,重点明确灾害事故防控基础设施与管理、防控机制建设、抢险救援、物资保障、恢复重建等方面的权责清单。推动各级政府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多部门、多机构协同合作。构建防控基础设施管理人员和灾害信息员沟通机制,确保各类灾害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排查与治理。

4.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加快应急预案制定修订。全面梳理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构建覆盖全区域、全灾种、全行业、全层次、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演练制度,推动应急预案演练常态化、制度化,发挥演练成果对应急预案的调整和改进作用,推动跨部门、跨地区演练。强化演练评估与考核,提倡无脚本“双盲”演练,切实提高实战能力。健全预案修订、评审、备案制度,及时评估演练和编修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5.强化应急管理监督考核及奖惩

健全完善对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的应急管理责任考核实施细则,加强履职情况考核,加大对履职不到位、不及时的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评估和事故调查机制,定期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回头看”,严格落实“四不放过”制度。加强典型案例剖析,及时、全面、科学总结应急处置经验和教训。落实《应急管理系统奖励暂行规定》,完善职业荣誉激励、表彰奖励等制度。

(二)风险防控和监测预警建设

1.加强安全生产及自然灾害风险排查

安全生产方面。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落实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城市建设、道路运输、消防、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面开展风险摸排和评估诊断,落实分级管理,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制定实施安全生产责任清单、行业部门监管责任清单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构建更加严密的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责任体系。

防灾减灾救灾方面。做好全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根据全市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清自然灾害领域重大风险的现状、成因、症结和趋势,确保排查整治无一遗漏、不留死角,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数据库,谋深谋实防范化解的思路举措;各县区组织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工作综合督查和防汛抗旱、地震监测、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火等专项督查,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环节进行全面检查,不留盲区。

2.强化风险预警能力

(1) 健全完善监测体系。加强气象、地震、防汛、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调整优化监测站点布局,完善预警网络;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关键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监测监控;强化各基层组织、单位和信息员的主体责任意识,提高突发事件社会监测能力。

(2)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充分利用气象、水文、地质灾害、地震、森林等监测设施,实现自然灾害信息共享,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监测能力建设。规范自然灾害分级预警制度,规范预警信息发布形式,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增强预警信息传播能力,确保预警信息社会公众覆盖率达到95%。科学规划建设管理应急避难场所,逐步提升避灾防灾能力。

3.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完善预案体系,开展应急演练,严格督促检查,强化值班值守,加强和规范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健全“党政主导、统一指挥、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运转顺畅、处置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三)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应急管理队伍建设

(1)加强应急管理人才建设

加强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充分利用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人力智力资源和企业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学习交流形式,增强应急突发事件的应对及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努力推动应急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进程;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应急管理与指挥人员的能力与水平,提高应急决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2)加强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深化全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有关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工贸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以及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有关应急抢险和灾害救助、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职能,整合组建市县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以本级应急管理部门名义统一执法。厘清市县(区)两级执法管辖权限,明确市县(区)两级监管执法职责、执法范围和执法重点,实施分类分级执法。实行“局队合一”体制,强化行政执法职能,形成监管执法合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实施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建成一支对党忠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廉洁高效的准军事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3)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

市、县(区)分别组建专家队伍,完成专家信息收集、分类建档和组建(更新)专家库等工作;建立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面的应急专家资源信息网络。完善专家参与预警、指挥、救援、救治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决策咨询机制,开展专家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

按照做强“国家队”、规范“专职队”、织密“小型站”的思路,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健全快速调动机制,强化救援人员配置、装备配备、日常专业训练、后勤保障标准化建设、落实工作职责,强化森林、水域、山岳、地质灾害、地震、交通、隧道、化工、高层等各类专业队攻坚能力建设,提升我市消防队伍事故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2)强化专业救援队伍建设

强化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救援队伍建设,依托武警部队、消防、民兵预备役组建地震灾害救援队伍,强化业务培训,补充装备,提高救援能力;强化专业监测队伍建设,依托气象、应急、地震、农业等部门,分别组建专业监测预警队伍,实现突发事件事前监测预警、事后快速获取相应资料和相关数据,为应急救援、指挥决策、灾后重建等做好保障;推进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以及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事业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大型企业、工业园区、消防救援部门等应急救援力量,构建区域应急救援队伍联动体系,提高现场先期处置能力。

(3)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健全社会动员机制,组织更多有经验和资质的志愿者成立应急救援队,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应急宣传、应急救援行动及日常志愿服务,提升应急处置社会参与程度;组织志愿者开展应急演练与实战,随时准备参与突发事件抢险救援工作;建立应急志愿者队伍常态化运作机制,完善组织管理与服务政策,加强对志愿队伍的管理、指导和帮扶,推动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健康发展。

(4)结合实际,不断推进高危行业企业及基层单位的兼职应急队伍建设。

3.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

强化基层信息报送能力建设。推进应急、民政等管理部门协作,着力培养安全生产“吹哨人”,建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可由社区网格员兼任),加强信息员现场处置意识及能力培训。明确各级政府灾害事故现场处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吹哨人”、基层灾害信息员的联络程序,确保信息报送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立即与负责人建立联系,准确快速掌握人员伤亡、最新处置等现场情况并及时上报。

(四)应急物资储备及基础设施建设

1.促进应急装备与物资管理水平提升

加强应急物资及装备储备保障体系建设。统筹建设、健全完善应急物资储备、补充、调配等管理制度;进一步整合应急物资储备信息资源,推进应急物资信息共享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区域间、部门间应急物资余缺调剂和联动工作机制,提高应急物资分类分级保障、综合管理与协调的能力;健全救灾物资社会捐赠和监管机制,提高社会应急救灾物资紧急动员能力。

2.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资源优化利用、多功能合一原则,依托商洛市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区域性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建设航空保障站,建设轻型至重型直升机简易起降点。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基础设施、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防洪抗旱重大枢纽工程建设,开展重大场所及设施抗震鉴定、评估和加固,推进城市抗灾能力建设,强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与管理,加强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建设。

3.加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通信网络资源,健全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指挥调度通信网络,完善公专应急通信保障网络体系,新增一批机动通信应急装备,形成快速搭建现场应急通信平台的能力;根据需要,为应急救援机构与队伍配备适用的卫星通信、集群通信等无线通信设备,提高突发事件现场的实时通信保障能力。

4.加强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机制建设

制定完善应急新闻宣传管理相关规定,加强新闻发言人培训,拓宽与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媒体的信息发布渠道,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管理,及时、准确发布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信息,把握舆论主动权,保障公众知情权,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5.加快应急产业发展

推进应急产业发展升级,落实应急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建设相关科技研发、推广和应用支撑体系,加快形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覆盖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灾后恢复重建的应急产品和应急服务体系,推动应急产业向纵深发展。

(五)应急管理科技创新

1.推进各级应急平台建设

整合利用现有的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和各有关部门(行业)的专业系统资源,建设市、县(区)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和部门专业应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形成纵横相连相通的应急平台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平台的值班值守、信息汇总与发布、资源整合与共享、综合研判、指挥调度、视频会商、辅助决策和总结评估等方面功能,为预防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

2.完善应急平台功能

实现应急管理与公安、民政、环境、交通、农业、资源、消防、水利、林业、地震、气象等专业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功能,加强市、县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矿山、危险化学品等应急信息资源,实现应急数据的实时传输,形成完善有效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3.推进“智慧应急”建设

坚持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着力实现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指挥决策、救援实战和社会动员“五大能力”智慧化。编制商洛市“智慧应急”建设实施方案,完成目标设计、重点项目、资源配置等各项工作,确定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加快数据汇集互联互通和系统融合,完善一体化应急指挥系统。

(六)应急管理文化建设

1.加强应急宣教基地建设

以应急宣传教育基地为平台,通过不定期面向企业、社会公众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增强辖区居民安全意识,提高居民自救能力。各县区至少选择1个基础设施较好、师资力量较强的教育培训单位作为应急科普宣教基地,建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和应急避险模拟体验馆,对公众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助力全市应急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2.大力拓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范围

各级公安、应急、住建、环境等部门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与本部门职能相关的应急管理培训;开展制度化、常态化、多样化、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开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的宣教活动,提高应急科普知识普及率;加强应急公益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应急意识和应急技能。

3.开展各种形式的应急知识宣传活动

加强广播、电视、网站等各类媒体对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在相关栏目、专题中刊播应急知识;利用科普活动月、宣传周、宣传日等,以举办讲座、布设展板、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防灾避险等应急知识的科普宣传活动。

4.全面加强应急专业培训工作

依托商洛学院、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增加应急培训相关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加强我市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建设;每年举办1-2期全市应急管理培训班,对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等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及远程教育系统,对重点企业、镇办、村(社区)、学校、医院等单位进行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时间应急救援、自救互救的能力。

(七)应急管理交流与合作

深化陕南地区、丹汉江流域等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机制,组织开展和参与双边或多边联合应急演练,不断加强与毗邻省、市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应急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跨区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重点建设工程及项目

(一)应急管理基础能力提升工程

1.陕西省商洛救援基地建设项目

以省上依托商洛市应急救援中心建立陕西省非煤矿山商洛救援队和市政府建立民兵训练基地的契机,加强陕西省商洛救援基地及人员装备及配套设施建设。利用民兵训练基地同商洛军分区和商洛消防救援支队共建共享,地面上拟建设通用训练场地,地下模拟训练巷道、密闭墙和板闭训练场,室内为办公场所、视频培训教室,作为全省非煤矿山企业、救援队伍的培训基地。集人员办公、应急值守、训练、培训一体化,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矿山、危险化学品、森林火灾、地震、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领域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效能,实现单一灾种救援向多灾种救援转变。

2.商洛市秦岭森林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项目

在丹凤县建设市秦岭森林航空应急救援基地,主要构建3个直升机停机坪,综合办公楼、宿舍楼、物资库、训练楼各1栋,配备防火物资。计划停放1架中型以上直升飞机,2架中型以下直升飞机,建成林-Ⅲ型全功能航站,成为秦岭东部最主要的应急救援与航空护林中心站点,弥补商洛在森林航空消防领域空白,在森林火灾预防、巡航、扑救和应急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

3.商洛市县两级应急物资储备库新改扩建项目

采购储备抢险救援救灾装备和物资,整合生活救助物资、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安全生产救援应急物资装备、社会捐赠物资资源,增设市、县级物资仓库,优化储备布局,完善储备类型,提高物资调配效率和资源统筹等利用水平。

4.商洛市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项目

按照全省统一布局,依托丹凤机场建设商洛航空保障站。在县区合理布局建设若干个轻型至重型直升机简易起降点,以便在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时,提供灾情侦察、抢运遇险人员、转移受困群众和伤员、运送救灾物资、吊运设备等服务,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升我市航空救援能力。

5.商洛市消防救援能力装备、设施建设项目

开展全灾种、大应急装备全覆盖建设,紧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补齐全市消防救援装备缺项,更新落后装备,提升全市应急救援能力;依托物联网建设“人盯人+”智慧消防,全方位无死角全天候监测火灾隐患动态信息,掌握全市火灾形势,为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提供消防安全依据,保障全市火灾形势稳定。

6.商洛市消防救援能力基础建设项目

建立全市消防救援人员培训训练基地,提升全市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同时依托基地为社会救援力量提升自救互救水平和能力,为小型消防站、卫星消防站、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人员开展训练培训提供场地设备和师资;依托商洛特殊地理优势和丹凤机场,建设国家级航空救援应急中心,涵盖陕西全省区,辐射西北区域和中原地区,保障中国南北分界山脉秦岭火灾形势稳定,确保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区域水源地消防安全,增强森林火灾灭火救援能力。

(二)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7.商洛市非煤矿山、高危工贸行业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综合治理项目

建立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化平台;对全市无主尾矿库进行隐患治理、实施闭库工程;对长期停产无力治理存在安全隐患尾矿库通过奖励资金促进隐患整改;对全市粉尘涉爆、涉氨制冷、有限空间风险突出的高危工贸行业企业进行重大安全风险分析与隐患大排查。对全市工业园区进行安全风险核查评估。购买第三方安全服务,对地下矿山、尾矿库和高危工贸企业进行隐患排查、安全知识培训,对监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

8.商洛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装备建设项目

强化执法力量,完善执法体系,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能力,优化基层执法人员专业结构,提高专业执法人员配比率,配备执法车辆、移动执法终端等执法装备(个人防护用品、作业环境检查装备、生产设备检查装备、执法过程管理装备、执法服装等),改善执法队伍工作条件,为开展日常执法、专项执法提供有力保障,提升监管监察队伍执法能力与水平。

9.商洛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项目

加强风险动态分级管理,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运输、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实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全覆盖。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执法。按照全省统一安排,建设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化平台,实现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全过程监督。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支出范围。

10.商洛市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预警监测系统

建立可采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相关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故障诊断和事故预警,能确定现场安全状况,同时配备联锁装备,在危险出现时采取相应措施的重大危险源计算机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对全市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在线风险监测与预警。

(三)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11.商洛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

充分利用已开展的各类普查、相关行业领域调查评估成果,根据我市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实际情况,统筹做好相关信息和数据的补充、更新和新增调查。重点对本区域历史灾害发生和损失情况,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以及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的灾害属性信息开展普查,结合区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调查,查明重点隐患和能力短板。建立主要灾种风险隐患数据库,并与地理信息匹配链接,编制各级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1:5万),制修订主要灾种和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提出区域综合防治对策。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感知系统,形成多方参与的动态监测机制。到2022年,完成全市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各县区形成分类型、分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到2023年,编制全市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建立各部门常态化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机制。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作以县(区)为单位,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逐级汇总验收,形成市、县(区)普查成果。到2025年底,建立自然灾害风险与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灾害风险信息共享网络。

12.商洛市防汛抗旱应急保障项目

以提升防汛抗旱水利设施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城乡防汛抗旱能力,提高流域洪水整体调控能力,实施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提升全市重要城镇中小河流防洪排涝能力,加快农村小流域和山洪沟治理,基本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逐步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合理配置体系,建立全方位防洪体系,完善旱情监测体系,较大程度提高防抗旱灾的能力。配置防汛抗旱设备和物资,按每镇办5部、每行政村1部,为全市98个镇办、1272个行政村配备1762部卫星电话。市、县、镇、村四级储备袋类、铅丝、土工布、彩条布、木桩、救生衣、救生圈、橡皮船、发电机、抽水泵等防汛物资。县区、镇办、村每年各举办1次防汛演练。

13.商洛市“十四五”应急避难场所抗震能力建设工程

按照国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和要求,坚持科学选址、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人口分布,充分利用现有公园、广场等市政设施,设置若干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城乡地震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完善避难场所基础设施,在醒目位置配置规范统一的标识标牌,加强地质灾害、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救助装备配置,做好对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区、应急物资、人员安置和运行状态等的管理与评估工作,面向社会公众提供避险救援、宣传教育和引导服务,满足居民避难需求,强化应急避难抗震能力。

14.商洛市森林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扑救森林火灾应当以专业火灾扑救队伍为主要力量,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不同火险地区要组建相应规模专业队,我市森林火灾专业扑救力量远未达到国家要求,亟待建设。建立商洛市森林消防救援体系,主要为在商洛市区建立专业森林消防救援队伍(共120人规模),直接负责扑救商州区森林火灾,并对其他6县区进行支援;在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6个县建立大队(每县30人,共180人规模),在镇办、行政村建设义务扑火队,配备专用设备、扑火器具、印制宣传品,并对县区兼职扑火队进行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

(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

15.商洛市县应急指挥综合应用平台建设项目

以功能全面、信息共享、指挥高效为建设目标,建设应对各灾种、覆盖各环节、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全方位应用支撑和数据支撑,建设多种技术、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扁平化、网络化、智慧化、智能化的应急指挥综合应用平台,面向所有用户提供“一站式”访问入口,实现与省级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无缝衔接,为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系统提供保障。包括建设市级、7个县(区)的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信息网、卫星通信网、无线通信网、应急指挥综合应用平台、应急大数据治理平台及运行保障体系等。

16.商洛市县应急管理感知网络建设项目

市级、7个县(区)的感知网络建设,围绕城市安全监测、行业领域安全监测、自然灾害监测、区域风险隐患监测、应急救援现场实时动态监测等应用需求,基于智能传感、射频识别、视频图像、激光雷达、航空遥感等感知技术,建立全域覆盖的应急管理感知网路和数据采集体系,生成利于监测预警救援预案文案,供决策支持;加强重点区域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观测台网,建设灾害监测预警感知网络,整合利用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森林等监测设施,构建覆盖全市的自然灾害监测感知网络体系。

(五)应急管理产学研融合能力提升工程

17.商洛市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基地建设项目

依托我市现有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包括“科普知识宣传”“事故灾难体验”“技能训练与综合演练”三大功能的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基地,在市县或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各具特色的体验馆,形成应急教育基地群,科普知识灾难体验和技能训练的内容,涵盖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医疗急救、公共事件、居家安全、生产事故、机械建筑事故等方面;同时结合现代机械技术、幻影成像、VR等高科技技术手段,不断丰富体验项目数量,提高项目体验的趣味性、科学性,实现沉浸式安全体验和交互式深度学习,构建基于“互联网+应急培训”模式,广泛开展知识宣讲、技能培训、案例解说、应急演练、科普体验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应急意识、提高群众应急处置能力。各县区依托本地区现有应急管理科普宣教资源,面向本地区社会公众积极开展相关科普宣教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总体要求,健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编制本地区本部门相应的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细化任务、明确责任,落实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目标、建设任务和重点项目全面实现。

(二)健全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按规定将应急管理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加大对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结合的应急管理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开辟多元化筹资渠道,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应急管理事业规划建设。

(三)强化政策保障

研究探索促进应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研究完善鼓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参与应对突发事件捐赠、志愿服务等应急管理工作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事前防灾防损和事后经济补偿作用,推动发展高危行业领域责任保险。鼓励家庭购买应急产品和储备应急物资,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用共享应急物资。

(四)做好协调衔接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协调与衔接机制,加强规划之间的衔接,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要强化规划实施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协调衔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与项目审批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重点项目尽快完成前期准备和立项批复,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程。

(五)加强评估检查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动态评估机制,及时跟踪规划实施情况,按要求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找准规划落实偏差,根据需要对规划进行调整和补充;建立健全规划监督机制,及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规划建设任务和重点项目全面完成。

附件:商洛市应急管理事业“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安排计划表

附件

商洛市应急管理事业“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安排计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

地点

建设起止

年限

总投资

(万元)

“十四五”

投资(万元)

1

陕西省商洛救援基地建设项目

以省上依托商洛市应急救援中心建立陕西省非煤矿山商洛救援队和市政府建立民兵训练基地的契机,加强陕西省商洛救援基地及人员装备及配套设施建设。利用民兵训练基地同商洛军分区和商洛消防救援支队共建共享,地面上拟建设通用训练场地,地下模拟训练巷道、密闭墙和板闭训练场,室内为办公场所、视频培训教室,作为全省非煤矿山企业、救援队伍的培训基地。集人员办公、应急值守、训练、培训一体化,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丹凤县

2021-2025

5000

5000

2

商洛市秦岭森林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项目

在丹凤县建设市秦岭森林航空应急救援基地,主要构建3个直升机停机坪,综合办公楼、宿舍楼、物资库、训练楼各1栋,配备防火物资。计划停放1架中型以上直升飞机,2架中型以下直升飞机,建成林-III型全功能航站,成为秦岭东部最主要的应急救援与航空护林中心站点,弥补商洛在森林航空消防领域空白,在森林火灾预防、巡航、扑救和应急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

丹凤县

2021-2025

10000

10000

3

商洛市县两级应急物资储备库新改扩建项目

依托现有发改、应急等部门物资储备库,整合生活救助物资、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安全生产救援应急物资装备、社会捐赠物资的储备需求。

商洛市、各县区

2021-2025

5000

5000

4

商洛市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项目

按照全省布局,依托丹凤机场建设商洛市航空保障站。在县区合理布局建设轻型至重型直升机起降点。

商洛市、各县区

2021-2025

1000

1000

5

商洛市消防救援能力装备、设施建设项目

开展全灾种、大应急装备全覆盖建设,补齐全市消防救援装备缺项,更新落后装备,提升全市应急救援能力;依托物联网,建设智慧消防,全方位无死角全天候监测火灾隐患动态信息,掌握全市火灾形势,为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提供消防安全依据,保障全市火灾形势稳定。

商洛市、各县区

2021-2025

14150

14150

6

商洛市消防救援能力基础建设项目

建立全市消防救援人员培训训练基地,提升全市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同时依托基地为社会救援力量提升自救互救水平和能力、为微型消防站,卫星消防站人员开展训练培训提供场地设备和师资;依托商洛特殊地理优势和丹凤县机场,建设国家级航空救援应急中心,涵盖陕西全省区,辐射西北区域和中原地区,保障中国南北分界山脉秦岭火灾形势稳定,确保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区域水源地消防安全,增强森林火灾灭火救援能力。

商洛市、各县区

2021-2025

13280

13280

7

商洛市非煤矿山、高危工贸行业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尾矿库综合治理项目

全市尾矿库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全市无主尾矿库进行隐患治理,实施闭库工程;长期停产无力治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尾矿库奖励资金,促进隐患整治。全市工贸企业、地下矿山隐患排查治理,采取购买服务、聘请专家方式,检查整治。

商洛市、各县区

2021-2025

10000

10000

8

商洛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装备建设项目

配备执法车辆,为全市应急管理执法人员配备必需的执法装备(个人防护用品、作业环境检查装备、生产设备检查装备、执法过程管理装备等),为开展日常执法、专项执法提供有力保障。

商洛市、各县区

2021-2025

1000

1000

9

商洛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项目

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运输、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实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全覆盖。按照全省统一安排,建设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化平台,实现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全过程监督。

商洛市、各县区

2021-2025

1500

1500

10

商洛市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预警监测系统建设项目

对全市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在线风险监测与预警。

商洛市、各县区

2021-2025

2000

2000

11

商洛市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

通过开展商洛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我市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建立主要灾种风险隐患数据库,并与地理信息匹配链接,编制各级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市、县1:5万),制修订主要灾种和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提出区域综合防治对策;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感知系统,形成多方参与的动态监测机制 。

商洛市、各县区

2021-2025

3200

3200

12

商洛市防汛抗旱应急保障项目

按每镇办5部、每行政村1部,为全市98个镇办、1272个行政村配备1762部卫星电话。市、县、镇、村四级储备袋类、铅丝、土工布、彩条布、木桩、救生衣、救生圈、橡皮船、发电机、抽水泵等防汛物资。县区、镇办、村每年各举办1次防汛演练。

商洛市、各县区

2021-2025

13037

13037

13

商洛市“十四五”应急避难场所抗震能力建设工程

建设及升级改造多个应急避难场所,同时提升现有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设施配套功能,确保各级别灾害应急响应中居民基本的供水、供电等满足生活所需,完善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逐年分步进行建设,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拓宽应急避难渠道,强化应急避难抗震能力。

商洛市、各县区

2021-2025

2000

2000

14

商洛市森林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项目

建立商洛市森林消防救援体系,主要为在商洛市区建立专业森林消防救援队伍(共120人规模),直接负责扑救商州区森林火灾,并对其他6县区进行支援;在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县6个县区建立大队(每县区30人,共180人规模),在镇办、行政村建设义务扑火队,配备专用设备、扑火器具、印制宣传品、并对县区兼职扑火队进行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

商洛市、各县区

2021-2025

10000

10000

15

商洛市县应急指挥综合应用平台

建设市级、7个县(区)的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信息网、卫星通信网、无线通信网、应急指挥综合应用平台、应急大数据治理平台及运行保障体系等。

商洛市、各县区

2021-2025

10500

10500

16

商洛市市县应急管理感知网络建设项目

市级、7个县区的感知网络建设

商洛市、各县区

2021-2025

5000

5000

17

商洛市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包括“科普知识宣传”“事故灾难体验”“技能训练与综合演练”三大功能的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基地;为全市应急救援队伍和管理干部培训、社会群众应急科普教育提供高水平场所,构建基于“互联网+应急培训”模式,广泛开展知识宣讲、技能培训、案例解说、应急演练、科普体验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安全意识、提高群众应急处置能力。

商洛市、各县区

2021-2025

1000

1000

合计




107667

107667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