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频道首页 -> 发改动态 -> 正文

频道首页

全省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发布时间:2024-11-20 21:04 点击次数: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贯通落实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安排部署,多措并举、同向发力,扎实推进《2024年推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落地见效。全省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二产、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走高,支撑县域经济不断突破壮大。

一、经济发展成效突出、动力充沛

前三季度,全省县域83个县(市、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始终保持高于全省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工业能源拉动显著,工业增加值增长8.2%,拉动县域经济增长4.0个百分点,13个能源资源富集县增长6.8%,拉动县域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产业功能县支撑有力,45个产业功能县增长6.1%,总量占全省县域的80%。富县、黄陵县、长武县、子长市、彬州市、旬邑县、宜川县7个县(市)实现两位数增长。项目投资高位增长,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高于全省增速4.3个百分点。48个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重点项目已开工6302个,开工率94.9%,已完成投资4905.52亿元。收入消费提速增效,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较上半年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2.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城镇0.2个百分点。

二、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印发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出台奶羊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金融支持食用菌产业链发展意见,6条种植业产业链生产良好,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批准建设。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落实《陕西省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梳理链条招商目录,83个县域实际使用内资1057.1亿元、增长53%,占全省比重45.5%、较上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县域文旅产业活力进一步释放。举办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现场交流会,开展“与辉同行”陕西文旅直播活动,总销售额突破2亿元。延川县乾坤湾景区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南郑区藤编产业、千阳县西秦刺绣年销售总额突破6000万元。前三季度,县域主导产业总产值108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53亿元。

三、金融创新、科技赋能县域特色产业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布局。截至目前,我省共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9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73家、省级星创天地173家、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60家,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增强县域经济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自主可控能力。支持实施农业领域重点产业链项目83个,支持经费5420万元。围绕小麦、马铃薯等作物进行种质资源创新,加强肉牛、奶山羊等良种繁育,推动食品重要机械设备研发及产业化深加工发展。发挥差别化金融政策激励作用。对全省87家中国农业银行县级三农金融事业部执行比中国农业银行低3个或1个百分点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超400亿元。用活用好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下调利率0.25个百分点。

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省级层面首次建立自然资源生态保护综合补偿机制。印发《陕西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保护纵向综合补偿实施方案(试行)》,确定2022-2023年度受补偿的46个县(市、区),补偿资金1.69亿元,覆盖秦岭、黄河流域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三大屏障”。全面提升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优化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业、森林康养旅游“四大模式”,完成特色经济林提升改造任务60万亩。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提升。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新增完成283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和12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五、县域商业网络赋能乡村振兴

寄递物流体系逐步完善。累计建设县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57个,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保持在100%,村级快递服务站点17579个,覆盖98%的建制村,邮政、顺丰、京东、德邦建制村按址投递率达到100%。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稳步推进陕西供销武功产地仓建设以及832平台西安产销地仓运营,电商服务县域覆盖率超70%,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76.41亿元,占全系统电子商务销售额比重的52%。持续培育邮政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项目。超千万件项目7个,业务量总计17735.06万件,带动农产品销售额49.6亿元。全省26个国家级、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共培育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项目41个。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以改革创新为新动力,研究制定县域“十五五”规划导则,围绕明晰集群清单、完善政策机制、推动集群发展、提升平台能级改革突破,以链群抓产业升级,“一群一策”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稳存量、挖增量,顶格落实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全力巩固强化经济向好势头,打好全年收官战,确保县域GDP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以上,支撑全省经济发展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