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商洛抢抓机遇发展数字经济的调研报告
索 引 号 20240103-150032-577 发布机构 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开目录 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 2019-08-21
名  称 商洛抢抓机遇发展数字经济的调研报告

转发:《陕西发展和改革》杂志2019年第4期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网络经济发展的意见》(陕发[2016]31号)精神,深入推进全市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我委于4月8日至12日,采取走访相关企事业单位、召开座谈会与听取工作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对商州区和洛南县就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若干意见》(商发[2018]11号)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一、贯彻落实《意见》情况

     为认真贯彻2018年8月4日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若干意见》,商州区和洛南县高度重视,结合自身实际,起草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讨论稿,成立了由县(区)委书记负总责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由相关业务职能部门业务骨干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各项工作正在按计划稳步扎实推进。

     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升网信基础设施。商州区积极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全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支持各通信运营商加大网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敷设光缆1740公里,新建4G基站103个,新增移动服务网点50处、光网端口1万个,新建楼宇光网覆盖率基本达到100%,农村家庭宽带具备100Mbps接入能力,城区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100%,乡村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95%。与时俱进,全面推进布局5G网络与1000Mbps网络建设。加快推进IPv6部署工程,互联网骨干网、骨干网网间互联体系、城域网和接入网,广电骨干网,LTE网络及业务,新增网络设备、固定网络终端、移动终端等领域全面支持下一代互联网IPv6部署,逐步推进IPv6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

洛南县固定宽带网络下载速率达到至14Mbps以上,新增光缆总长度2709.28公里,新建基站157个,其中新建4G基站151个,新建3G基站6个;新增光网用户端口29800余户,全县重点区域、公共场所4G信号覆盖达到95%以上。中国移动4G信号农村覆盖率达到93%,农村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年度计划完成215个,实际光纤通达完成216个,开通上线218个;免费开放古城新华中学公共区域站址1个;解决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传输建设问题 69个;解决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管道建设问题5个;解决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有线建设问题1个,解决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无线建设问题1个,光缆敷设通达未通村38个,升级改造178个村。

     (二)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发展数字农业。商州区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特色优势农业深度融合,启动建设了年加工10万吨菊芋智能数字化生产项目,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陕西森弗2018年销售额5.89亿元,其中82%实现线上交易。加快现代工业发展。陕西森弗康养产业园,依托现代科技,实现管理、生产智能化,建成智能化生产线一条,研发智能管理系统3套。洛南县加大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积极组织泰华公司、金凤公司等8户企业在高端制造、两化融合方面探索发展,提高工业产品的现代化科技含量,推动工业产品数字化发展。发展智慧旅游。商州区以大江山旅游度假区创建为抓手,大力发展智慧旅游,积极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大数据中心, 构建智慧营销、智慧出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一站式旅游业信息服务体系。仅今年一季度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84亿元,接待游客204.20万人次。洛南县积极探索锦绣大地、音乐小镇、老君山等景点与途牛、去哪儿、携程等旅游电商平台的深度合作,实现精品景区、星级酒店、秦岭民俗、旅游商品等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一网打尽”,一季度旅游综合收入实现9亿元,157万人次游客到访。成功将秦岭生态旅游节、古城涂鸦大赛、微马运动与掌上洛南、村掌柜、微洛南有机结合,极大的对外宣传了洛南。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洛南县依托音乐小镇特色文化,引入VR、AR、MR等新技术,重点发展数字阅读、网络音乐、网络艺术品及网络文学创作和网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商州区加快推动重大电子商务项目建设,深化与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的战略合作,鼓励各电商企业开发和引入先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拓宽发展空间,扩大交易份额,扶持陕西森弗等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洛南县有60余家中小企业利用“淘宝”、“京东”、“华商街”、“邮乐购”、“工行e购”、“微信小程序”、“供销在线”等网站,加入第三方平台进行线上交易,大部分商家实现线上交易达40%;有50余家商户、农特产专业合作社等小微企业通过网络宣传企业,发布产品信息,拓宽销售渠道。建成电商服务中心5家,有200余家网商开展网上交易,电商从业人数2000余人。创建贫困村村级电商示范形象店(点)18个,质量认证“三品一标”15家企业60多个单品的农特产品。

     (三)建设数字经济交易平台。商州区依托陕西锌业、陕西森弗等龙头企业,以物联网、大数据推动生产制造端变革,依托区域内核桃、食用菌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建立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材料数字交易平台和物流中心。

     (四)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商州区建立了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平台,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各部门已建和在建应用系统及信息系统接入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洛南县积极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社会保障大数据平台、医疗保险服务平台、贫困户数据信息平台,加强各相关部门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建成的远程会诊系统,与南京医院、西安交大附属医院等专科医院合作,极大了方便群众,多方位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个性化、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建设洛南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平台,加快在线审批平台建设,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行“五证合一”服务模式,探索智慧审批,2018全年累计在线办结投资项目审批247个,切实提升了群众办事的快捷度和方便性。

     (五)建设数字经济聚集平台。商州区依托荆河生态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产业脱贫示范园,优化设施配套,提升服务功能,积极创建商州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依托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发改委组织的评审专家组通过省级第三批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终期评估的商洛市商州区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加快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创立数字经济孵化器,加快网络服务器、互联网融资中介、公共科技创新、众创等平台建设。支持产业园区设立数字经济创业中心,为网上主体和大中专院校创业主体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六)培育和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商州区研究出台了数字经济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制定了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一批高素质数字经济人才入驻商州。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开展合作,采取引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加快人才交流培养力度,尽快补齐数字经济领域技能人才紧缺短板。

     三、主要做法

     经过实地走访洛南县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洛南县阳光食(药)用菌合作社、洛南中良核桃合作社、陕西大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洛南县亿农电商公司和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商州区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基地、移动公司微型基站等项目和企事业单位,我们发现有这么一些好的做法和举措值得全面推广。

     一是制度建设到位。商州区和洛南县都成立了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起草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设立专项办公室具体负责数字经济日常工作。商州区还将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纳入各镇办、部门(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科学制定考核办法,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对工作不力的单位严肃追责问责。

     二是政策支持给力。两县区都分别在政策和资金上对数字经济发展予以支持,商州区研究制定了支持发展数字经济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数字经济重点企业落户商州,或在商州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对实际到位资本金30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落户奖励;对落地企业正式运营6年内,按照企业实际纳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补助。对引进培育的数字经济企业,实行三年“零房租”,并适当给予水电费、人员培训经费补贴。数字经济产业项目用地可按科研用地出让。支持数字经济企业建设工程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等,对获得国家、省部认定的,分别给予一次性适当补助。洛南县制定出台了《洛南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鼓励、扶持电商企业发展,有效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

     三是资金保障有力。商州区从有限的财力中财政预算200万元作为数字经济引导资金,支持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的建设,加大金融对数字经济企业贷款支持,积极争取中省市产业资金补助,扶持数字经济企业做大做强。制定出台扶持奖励办法,扶持发展数字经济创业创新、技术研发,奖励在发展数字经济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每年予以考核兑现。洛南县组织泰华公司、金凤公司等8户企业申报2019年省级专项资金、高端制造专项资金、两化融合专项资金,2018年到位资金1374万元。

     四是人才支撑强劲。商州区研究制定了数字人才引进办法,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力度,重视引进实用技术人才,对引进的数字经济行业领军人才与用人单位签定3年以上服务合同、在商州工作的,给予最高100万元安家补助费、100万元科研经费、10万元人才津贴。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四、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走访、座谈,两县区的数字经济有了一定的成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省委省政府要求和我市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体制机制不顺。数字经济工作作为省委、省政府和商洛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和市域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部署,省、市已发文明确由省、市委网信办牵头实施,但在此次机构改革中,商州和洛南网信办在本次机构改革中编制和人员尚未确定,上下衔接不顺,具体工作落实看似专岗负责实则具体责人难以靠实。比如洛南县的贯彻落实意见由县工信局起草,但具体抓落实是县发改局,牵头单位又是县网信办;商州区牵头单位为区网信办,而贯彻落实意见和具体工作落实又是由区工信局起草和负责,这就造成上下衔接、协调容易出现脱节,具体工作稍不留神神就挂空挡。

     二是投入力度不足。数字经济工作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要求较高,推进数字经济工作需要财政的大力扶持,但商州和洛南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区,地方财力相当有限,加之这几年县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历史欠账较多,目前县区普遍存在数字经济投入力度不大的问题。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做支撑,主管部门和具体业务部门都缺乏数字经济专项人才,信息化技术力量明显不足,企业也普遍存在技术人才缺乏的现象。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数字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和对物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共同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虽然商洛市网信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较快,但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的能力不足,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缺乏、带动作用不强,智能物流中心、物联网、大数据交易中心、云服务平台和云服务体系等还尚未建立,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硬件设施仍需完善。

     四是融合发展不够。商洛全市的工业生产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智能工厂极少,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应用不广泛。农业生产标准化、信息化、精准化水平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业互联网应用程度较低、服务效率不高,社会效益差,个性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五是产业结构单一。目前商洛市数字经济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智慧旅游、政务服务、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方面,缺少现代智能呼叫及服务外包、共享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等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比如电子商务模式简单且交易规模不大,多停留在京东、淘宝、阿里巴巴购物,尚未大规模形成社区电子商务和线上线下电子商务。

     六是工作措施不足。两县区的机构改革目前还没有完全到位,县区各部门的职责现在还不是很具体,对数字经济的宣传引导力度不大,领导干部数字经济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尚未建立对数字经济的长效考核机制。由于商洛市数字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数字经济的产业集聚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较为缓慢,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基金落实不够,数字经济重点企业招商引资和培育较难。

     五、工作建议

     围绕市委办、政府办《印发< 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若干意见重点任务分工>的通知》,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西省《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政策机遇,用好“中国核桃之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中国气候康养之都”三块“国字”招牌,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四大趋势”,聚焦目标任务,大力发展市域数字经济。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市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议由各级网信办牵头,督促相关县区尽快正式出台贯彻落实意见,明确相关部门具体职责,完善有关制度,建立发展数字经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加快工作推进。

     二是强化政策支撑。建议由各级组织和人社局尽快研究制定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办法,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力度,对引进的数字经济人才和企业给予补助和政策资金支持。同时,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实用技术人才队伍,提高驾驭数字经济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市县两级设立专门的数字经济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发改和工信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发展数字经济的资金扶持,特别是针对贫困革命老区的政策支持多向贫困县区倾斜,招商部门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建议由各级工信部门牵头,通过举办互联网大会、数字经济技能大赛、专题讲座、人才培训、数字经济大讲堂等形式,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强化数字经济思维。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微信等各种传媒,广泛深入宣传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加强政策解读和各类示范试点的宣传推广。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完善网信基础,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同时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服务外包基地等新一代基础设施,拉动制造、电力、医疗、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改造,带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城管、智慧电网、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行业发展。

     五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创新力度,探索服务型制造模式,推动全市优势传统产业向研发设计、创新制造和市场营销环节延伸,提高工业4.0推进力度,改进工艺装备水平,增强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和品牌创建能力。加大扶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力度,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相关的支付中介服务,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六是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议各级督查室加大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督查考核力度,每季度对推进情况进行通报。统计部门要加强对数字经济的统计监测、分析预警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建议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半年对各县区《意见》落实情况和数字经济推动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将数字经济工作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进行考核,奖优罚劣,确保任务有序推进。

(供稿:李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