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频道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频道首页

奋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关于推进商州工业集中区提质增效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4-03-14 10:04 点击次数:

近年来,商州区坚持把加快工业集中区发展作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重要引擎,聚力打好园区建设提标扩容攻坚战,推动园区功能优化、经济总量攀升、引领作用显现,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植物提取示范基地、陕西省医膳食品产业专业园区、陕西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争先进位”先进单位、商洛市循环型工业示范园区。

3DCC6

陕西众合森工实业有限公司

发 展 现 状

(一)聚集效应日益明显,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23年,入园企业累计达46家,其中医药食品类企业13家,家居建材类企业16家,电子信息类企业8家,新材料类企业3家,循环利用类企业4家,其它企业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2.2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3.01%,上缴税收3509.48万元,对商州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二)发展定位更加精准,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修订完善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及产业规划,形成以健康医药、绿色食品两大产业为主导,以新材料、家居建材、电子信息产业为辅助的产业布局。在荆河生态工业园,依托道地中药材和特色农产品,重点发展健康医药、绿色食品产业;在中小企业创业园西片区,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在中小企业创业园东片区,依托标准化厂房及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富余劳动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在现代工业产业园,依托商洛电厂、延长氟化硅等龙头企业,发展新材料、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三)基础建设力度加大,承载能力逐渐增强。完成园区共计15公里的主干道及部分支路建设,以及排水管网、电力线路、通讯线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29.7万平方米,已供16家企业入驻使用。荆河生态工业园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中小企业创业园污水管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有效解决入园企业及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四)争资引资成效显著,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近三年争取专项债券、陕南发展、苏陕协作、外经贸等政策支持项目15个,到位资金3.9亿元,用于园区提升建设。通过节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引进康城、众合森工、岭南佳泰、慧彩微、国飞无人机、新维视等一批效益好、带动强的优质企业。

(五)坚持绿色循环发展,产业链条有效延伸。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陕西森弗、康城医药等链主企业及医药食品产业园标准化厂房,扶持供销兴茂、商蒲缘食品、山泉饮用水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以三一绿色建材项目为引领,招引尧柏建材、速友建材、酌水建材、城邦建材等新型建材企业落户中小企业创业园,促进建材产业集群发展。依托高新区海恩新材料公司,招引动力储能PACK封装锂电、国飞无人机、电动自行车储能电池应用、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生产及智能穿戴等项目,建设电子科技产业园,提升电子信息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六)扎实有效服务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推行入园企业全程“保姆式”帮办服务和干部“包抓责任制”,由包抓干部全程帮助企业办理项目登记注册、备案、设计、环评等手续,打通为企业服务的“最后一米”。坚持一企一策,从用地补贴、资金争取等方面量身制定优惠政策,对符合入驻标准化厂房的企业实行房租“三免两减半”优惠,让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和人社部门,解决部分入园企业周转资金不足、用工难问题,共为众合森工等5家企业贷款3亿元,举办园区企业招聘会6次,招聘316人。

AFC89

陕西岭南佳泰建筑节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存 在 问 题

(一)整体实力依然薄弱。工业集中区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多数为近两年落地的中小企业,46家入园企业中规上企业仅有20家,且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装备现代化程度不高,模仿引进多、研发创新少,产业层次比较低。

(二)服务保障水平较低。开发建设资金有限,工业集中区尚未完全实现“七通一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导致企业发展壮大难、二次创业难。土地资源紧张,现有土地储备量不足,后续发展受限。

(三)人力资源利用不足。企业用工结构普遍年轻化(20-40岁之间),而青年受就业观念、婚姻需要、孩子上学等因素影响,更多选择外出就业或城市生活,不愿到距城较远、相对封闭的园区工作,不适应企业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导致员工留用率低,出现季节性用工荒。

9C89F

商洛新维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对 策 建 议

(一)坚持系统思维,优化产业布局。一是荆河生态工业园,依托香菊公司的先进技术、广阔市场,积极对接北京同仁堂、华润三九等知名药企合作,推动康城药业、笃诚科技等医药企业纵深发展,加快万亩药材基地等项目建设,促进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延伸以森弗公司为链主企业的绿色食品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绣球菌、花想蜂等企业,实现产业链扩能、提质、增效。二是中小企业创业园,西片区重点发展新型建材产业,东片区继续新建标准化厂房,招引电子信息类企业入驻,做大电子信息产业。三是现代工业产业园,依托商洛电厂便捷的电能、热能,以及延长公司科创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智能制造、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群。

(二)坚持增量思维,着力扩大规模。一是强化园区承载。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园、现代工业园土地报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进度,年内建成投用电子产业园二期标准化厂房,启动医药食品产业园定制厂房建设,提前做好项目落地准备。二是完善设施配套。持续优化工业集中区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年内完成大荆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接通荆河生态工业园天然气,配建供水站,设立物流站点及公交站点。加大周边文化、教育、卫生等民生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服务网络。三是提高亩均效益。坚持“亩均论英雄”,对工业集中区内闲置厂房、闲置用地采取维护翻新、合作开发、评估收回等措施重新利用,按照新建厂房多层、生活设施集中配套的要求,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腾笼换鸟”,将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迁移、整合、劝退,腾出空间、招大引强,加速产业聚集。

(三)坚持链式思维,强链延链补链。坚持商洛高新区、商州工业集中区“两区”融合发展,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定期会商机制,在招商信息上互通有无、在延链补链上互惠互利、在项目谋划实施上有效衔接,实现共建共赢。一是紧扣招大引优强链条。围绕关键链条、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制定招商引资目标企业清单,绘制招商产业地图,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每年至少招引一个链主企业或头部企业。二是紧扣产业配套延链条。坚持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积极招引、主动培育上下游产业,打通产业链发展堵点、断点,让更多企业互联互通,做到引项目、延链条、兴产业、成集群。三是紧扣优化环境补链条。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强仓储物流、信息服务、研发技术、经营组织、人力资源、会计服务、法律服务等企业,以及前沿的金融企业、创业企业培育和招引,加快产业链补短板进度,注入经济提质新动力。

(四)坚持闭环思维,提供一流服务。一是拓展多元融资渠道。依托城投等国有平台公司,积极探索“产业+基金”模式,每年吸引10亿元以上社会资本参与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每年争取苏陕协作、陕南循环发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项目资金2亿元,着力破解建设资金匮乏、项目资金短缺问题。二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分类施策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引进一批“双休专家”“周末工程师”,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咨询、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服务,支持校企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主体地位,推进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催化。三是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实行项目全程跟踪、重点项目周报表等制度,坚持“一企一策”纾难解困,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建设。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举措,全面梳理扶持优惠政策,精准向企业推送,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企业做大做强。四是打造专业人才队伍。积极招引土木工程、规划建设、融资管理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工业集中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企业与商洛学院、商洛职院以及省内高校对接合作,实行订单式培训,确保人才引进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商洛调研》2024年第9期

图片来源:商州区委政策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任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