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2023年政府公报 -> 2023年第7期 ->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 正文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szfb/2023-00826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目录 市政府办文件 发布日期 2023-08-09 14:39
名  称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商洛市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并经国家气象局批复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8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商洛市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据国家气象局高质量发展试点相关部署,结合商洛实际,探索建立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机制,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通道,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商洛气候生态资源,将气候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促进商洛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基础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称赞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并作出“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的重要指示。2021年,省政府将支持商洛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确定打造“一都四区”总体目标,其中的“一都”就是用好气候生态相关品牌,持续巩固扩大生态气候优势,协同发展“医、养、游、体、药、食”康养产业体系。

商洛位于陕西东部秦岭南麓,全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丰富的生态、气候资源。商洛最大的责任是“保护秦岭”,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美、气候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最大的市情是“经济滞后”,最大的短板是“产业薄弱”。通过开展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合理开发利用气候生态资源,探索创新发展气候经济,实现气候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康养资源,促进生态旅游、医疗康养、森林康养经济发展,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整体水平,带动经济发展落后和气候资源富集地区闯出一条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三五”以来,商洛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持续推动建立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一是初步建立生态价值核算标准。在省内率先开展生态价值评估工作,完成2020年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报告,并编制了地方标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解决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中“度量难”的问题。二是深度挖掘气候生态资源,培育产业集群。结合气候生态品牌建设,打造11个康养产业示范园区、10个旅游休闲度假区,开发10个系列健康产品,发展100家康养企业,培育形成千亿级康养产业集群。三是生态气象观测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以遍布全市的“百年”气象台站和32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为基础,开展秦岭生态监测服务系统项目建设和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为长时间序列气候生态观测评价数据提供支撑,牵头编制行业标准《森林生态气象定位观测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生态气象观测指标体系。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实现以下目标:

——建立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气象牵头、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社会参与”的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机制。

——制定气候经济发展规划。围绕气候生态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气候品牌创建、气象与旅游康养融合发展、气候生态监测站网建设、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气候与相关行业发展等内容,编制印发《商洛市气候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搭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建设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核算平台,编制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列标准规范;融合多行业资源,实现气候生态产品数据收集,建设数字化应用平台,将气象融入旅游、民宿、康养、研学等方面,推动气象助力经济发展。

——创建系列气候生态品牌。通过创建国、省两级气候生态品牌,将气候生态资源与康养、旅游、餐饮、农业、房地产等各类资源深度融合,探索气候生态产品转变为地方经济增长优势的方式方法,助力早日实现“双50”目标(吸引50万西安及周边市民来商洛城区购房康养度假,争取吸引50万西安及周边市民到山水乡村租房康养度假)。同时,吸引西安大型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来商洛游牧办公。

——构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撑体系。构建气候生态综合观测站网,强化气候生态数据支撑,开展秦岭气候经济研究和科普宣传,提高技术水平。

通过先行试点,形成以下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

一是形成一套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机制。整合多部门资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气象牵头、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社会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推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成合力。二是搭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建立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大数据平台、“气象+”产品价值转换应用平台和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核算平台。三是形成一套气候生态产品切入不同产业提高地方经济的模式。通过研究气候与旅游、医疗、房地产、康养等发展的切入模式,探索在气候生态富集区建立气候经济转化为旅游经济、康养经济、医疗康养经济等的新模式。

三、试点任务

(一)探索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机制

1.形成一套试点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气象牵头、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社会参与”的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市县党委政府对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的组织管理、资源规划、督查督办、绩效考核、资金保障等机制;建立气象行业上级业务部门和人才在气候生态观测站网设计、气候生态品牌创建、气候生态品牌应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工作中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引领作用机制;建立长效的同级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协同工作机制。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套试点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机制。

(二)编制气候经济发展规划

2.编制《商洛市气候经济发展专项规划》。以“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指导,以发展气候经济为核心,开展气候经济资源普查与区划,围绕气候资源保护、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品牌创建、气象与旅游融合发展、气象与康养融合发展、气候生态监测站网建设、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气候与相关行业发展、气象巨灾保险、农业气象指数保险、风能和太阳能气象指数保险等内容,开展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编制印发《商洛市气候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将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纳入中省规划或项目库,做好项目的立项及备案,协调推进气候康养项目建设,并争取气候康养产业类中省资金,为气候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搭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

3.搭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大数据平台。以气象大数据为依托,立足商洛山水生态旅游资源,融合旅游、交通、环境、农业农村、林业、水利、体育等行业资源,搭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大数据平台;建立“气象+旅游”、“气象+民宿”、“气象+康养”、“气象+研学”数字底座,提升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服务信息化支撑能力。

4.搭建“气象+”产品价值转换应用平台。基于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大数据平台和“云+端”模式,紧扣重大康养项目和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市建设,根据商洛气候资源、季节特点打造数字化应用平台。自动制作特色物候景观概率预报、花期指数预报、景区景观、旅游路线预报等服务产品;实时推送景区人流量、车位、民宿、酒店、道路路况、空气质量、负氧离子含量、天气预报预警等信息。开展A级以上景区和民宿气象灾害风险安全评估,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精细化服务流程,开展监测预警服务;完善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全面提升景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满足景区、民宿安全运营和产业发展需要,实现气象产品在旅游、民宿、康养、研学方面的价值转换。

5.搭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核算平台。依托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平台和核算指南,建设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核算平台,分类核算农林产品、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水环境净化、空气净化、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历史遗迹等的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和气候因素的贡献率,突出气候因素对生态产品价值的贡献。建立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生态气候监测评估业务和综合应用推广产品,编制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列标准规范,全面推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四)创建一批国家(省)级气候生态品牌

6.创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避暑旅游目的地”和“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开展商州、洛南、丹凤、山阳、镇安等5县区“中国天然氧吧”申创,参与国家“天然氧吧示范民宿提升计划”,开展全国标准化“天然氧吧民宿”品牌申创;开展“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创建,带动县域房地产产业发展;开展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品牌创建,将气候资源与当地康养度假区、民宿、餐饮、茶庄、乡村观光等各类资源融合,进一步提升康养旅游区的品位;开展国家级“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创建。在全市景区、交通便捷地优先选择具备条件的天气气候景观,打造45个高质量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充分应用各类气候生态品牌创造经济价值,持续巩固扩大生态气候优势。

7.开展国家级(省级)“气候好产品”品牌认证。针对商洛核桃、柞水木耳、秦岭茶品、秦岭药材(天麻、金银花、丹参、连翘、五味子)等商洛特色农特产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气候好产品品牌认证,赋能特色农特产品溢价。

8.开展省级特色气候小镇品牌创建。筛选全市具有鲜明特色的气候旅游资源,气候适宜、生态环境优越、空气质量优良、防灾减灾措施较完善、配套齐全、服务管理规范的乡镇开展省级特色气候小镇品牌评估认证。

(五)构建一套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撑体系

9.建设秦岭小气候博物馆。以秦岭特有的立体气候、小气候、一千多种中药材、天然植物宝库和自然景观为背景,依托秦岭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声、光、电等现代多媒体新技术加传统康养概念为一体的秦岭小气候博物馆。以箱体单元气候展示模型展现秦岭特有的气候与动植物活动场景,模拟秦岭地区极端暴雨以及暴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场景。以气候变化为主线,展示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利用秦岭气候养生特有的内容。依托金丝峡景区,打造“游金丝奇峡,观气象万千”中国小气候博物谷,并在丹江沿线建立丹江研学之路,发展儿童生态博物研学,展现商洛好山好水好生态。

10.建设秦岭气候生态经济研究院。依托“秦创原”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以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学术委员会、研究型业务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和商洛学院康养产业研究院为基础,吸纳全国气候经济研究与应用方面的人才,组建秦岭气候生态经济研究院,研究秦岭区域气候生态经济发展,研究气候生态与旅游、气候生态与医疗、气候生态与房地产、气候生态与康养等经济发展的切入模式,加强秦岭碳汇监测评估,研究不同生态系统碳汇核算技术,探索建立气候生态经济转化为旅游经济、康养经济、医疗康养经济等新模式、新方法,培养一批气候生态经济人才和专业研究团队。

11.建立特色气候医疗康养产业。利用秦岭特色气候及相应的自然资源,打造自然疗法下的特色气候疗愈康养产业。在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美丽小镇等区域选择不同小气候、自然资源条件发展高山疗法、水岸疗法、森林疗法、芳香疗法、洞穴疗法等自然疗法,从浅度自然观光到深度气候疗法。培养自然疗法细分领域的专业康复治疗师,保障气候疗愈康养产业实施,占领气候医疗康养产业细分领域的专业康复治疗师培训高地。

12.构建气候生态综合观测站网。以风云气象卫星为主,融合其他多源卫星,围绕国家“三区四带”黄河重点生态区秦岭生态气象监测站网,协同文旅、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观测站网组建气候生态综合观测站网,实现共建共享。在全市A级及以上景区、康养基地、康养重点项目区以及云海、红叶等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布设负氧离子监测站、8要素自动气象站、辐射仪、气象物候景观视频监测系统等设备,完善旅游气候监测站网建设;在全市国省道沿线、旅游环线主要干线布设9要素交通气象监测站,完善旅游交通气象监测站网建设;在全市森林与气候带(北亚热带、暖温带)结合区域选择代表性区域补充建设4个森林生态站,完善森林生态气象监测站网建设;充分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等手段开展监测;开展气候生态观测数据融合加工,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业务支撑能力。

13.建立技术创新研发团队,攻克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中的技术难题。以中国气象局、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和陕西省气象局有关直属单位为依托,在国家级和省级业务科研单位指导下,联合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建立3-5支技术创新研发团队。建立专项科研预算,开展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大数据平台、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平台和数字化应用平台建设中的难题研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国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专班,由市长王青峰任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波任执行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尹章银、市气象局局长张向荣、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建军任副组长,下设专班办公室,与市气候康养经济工作专班办公室合署办公,负责统筹推进全国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编制创建规划、制定下发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督查督办工作进度,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各县区政府也要成立工作专班,负责本地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的具体落实。市、县区政府督查办要将该项工作列入督办内容,配合抓好工作任务落实。

(二)强化资金保障。将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所需资金列入市县两级年度财政预算,整合市县两级文化旅游和康养产业发展资金,建立稳定的气候经济建设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利用政府债券、财政专项、社会资金等,发展面向大众的社会化气候数字康养服务产业。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向气候康养行业提供增信支持。

(三)加大开放合作。增强国、省级技术指导和人才支持,聘请中国气象局、陕西省气象局和相关院所专家参与技术指导,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络互动,解决试点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四)突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宣传气候康养产业工作。合作开通“中国天然氧吧”专列和系列精品旅游专线,在央视、省级气象融媒体高收视率黄金栏目及新媒体平台,策划品牌宣传,引导国内外游客来商旅游,提升品牌影响力。


附表

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重点任务安排表

主要任务

具体任务

工作举措

责任单位

配合单位

(一)探索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机制

1.试点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机制

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气象牵头、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社会参与”的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市县党委政府对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的组织管理、资源规划、督查督办、绩效考核、资金保障等机制,建立气象行业上级业务部门和人才在气候生态观测站网设计、气候生态品牌创建、气候生态品牌应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工作中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引领作用机制,建立长效的同级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协同工作机制。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套试点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机制。

市气象局

各县区政府

各成员单位

(二)编制气候经济发展规划

2.编制商洛市气候经济发展规划

开展气候经济资源普查与区划,以发展气候经济为核心,围绕气候资源保护、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品牌创建、气象与旅游融合发展、气象与康养融合发展、气候生态监测站网建设、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气候与相关行业发展、气象巨灾保险、农业气象指数保险、风能和太阳能气象指数保险等内容,编制印发《商洛市气候经济发展专项规划》,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纳入中省规划或者项目库,谋划气候康养项目纳入市级康养产业项目库,争取气候康养产业类中省资金,做好项目的立项及备案等工作,协调推进气候康养项目建设。

市气象局

市发改委

各县区政府

市财政局

市文旅局

市林业局

市农业农村局

(三)搭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

3.搭建商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大数据平台

以气象大数据为依托,立足商洛山水生态旅游资源,融合旅游、交通、环境、农业农村、林业、水利、体育等行业资源,搭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大数据平台;建立“气象+旅游”、“气象+民宿”、“气象+康养”、“气象+研学”数字底座,提升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服务信息化支撑能力。

市气象局

市文旅局

市财政局

市交通局

市环境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林业局

市水利局

市体育局

市住建局

4.搭建“气象+”产品价值转换应用平台

基于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大数据平台和“云+端”模式,紧扣重大康养项目和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市建设,根据商洛气候资源、季节特点打造数字化应用平台。自动制作特色物候景观概率预报、花期指数预报、景区景观、旅游路线预报等服务产品;实时推送景区人流量、车位、民宿、酒店、道路路况、空气质量、负氧离子含量、天气预报预警等信息。

市气象局

市财政局

市文旅局

5.搭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核算平台

依托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平台和核算指南,建设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核算平台,分类核算农林产品、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水环境净化、空气净化、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历史遗迹等产品的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和气候因素的贡献率,突出气候因素对生态产品价值贡献率。建立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生态气候监测评估业务和综合应用推广产品,编制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列标准规范。

市气象局

市秦保局

市财政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林业局

市环境局

市文旅局

各县区政府

(四)创建一批国家(省)级气候生态品牌

6.创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避暑旅游目的地”和“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

开展商州、洛南、丹凤、山阳、镇安等5县区“中国天然氧吧”申创,参与国家“天然氧吧示范民宿提升计划”,开展全国标准化“天然氧吧民宿”品牌申创;开展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创建,带动县域房地产产业发展;开展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品牌创建,将气候资源与当地康养度假区、民宿、餐饮、茶庄、乡村观光等各类资源融合,进一步提升康养旅游区的品位;开展国家级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创建。在全市景区、交通便捷地优先选择具备条件的天气气候景观,打造45个高质量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

各县区政府

市气象局

市文旅局

市环境局

市住建局

市水利局

市城管局

市交通局

(四)创建一批国家(省)级气候生态品牌

7.开展国家级(省级)“气候好产品”品牌认证

针对商洛核桃、柞水木耳、秦岭茶品、秦岭药材(天麻、金银花、丹参、连翘、五味子)等商洛特色农特产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气候好产品品牌认证,赋能特色农特产品溢价。

市气象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林业局

各县区政府

8.开展省级特色气候小镇品牌创建

筛选全市具有鲜明特色的气候旅游资源、气候适宜、生态环境优越、空气质量优良、防灾减灾措施较完善、配套齐全、服务管理规范的乡镇开展省级特色气候小镇品牌评估认证。

各县区政府

市气象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乡村振兴局

市林业局

(五)构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支撑体系

9.建设秦岭小气候博物馆

以秦岭特有的立体气候、小气候、一千多种中药材、天然植物宝库和自然景观为背景,依托秦岭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声、光、电等现代多媒体新技术加传统康养概念为一体的秦岭小气候博物馆。以箱体单元气候展示模型展现秦岭特有的气候与动植物活动场景,模拟秦岭地区极端暴雨以及暴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场景。以气候变化为主线,展示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利用秦岭气候养生特有的内容。依托金丝峡景区,打造“游金丝奇峡,观气象万千”中国小气候博物谷,并在丹江沿线建立丹江研学之路,发展儿童生态博物研学,展现商洛好山好水好生态。

市气象局

市财政局

商州区政府

丹凤县政府

商南县政府

市文旅局

市教育局

市资源局

10.建设秦岭气候生态经济研究院

依托“秦创原”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以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学术委员会、研究型业务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和商洛学院康养产业研究院为基础,吸纳全国气候经济研究与应用方面的人才,组建秦岭气候生态经济研究院,研究秦岭区域气候生态经济发展,研究气候生态与旅游、气候生态与医疗、气候生态与房地产、气候生态与康养等经济发展的切入模式,加强秦岭碳汇监测评估,研究不同生态系统碳汇核算技术,探索建立气候生态经济转化为旅游经济、康养经济、医疗康养经济等新模式,培养一批气候生态经济人才和专业研究团队。

市气象局

市科技局

市财政局

商洛学院

市卫健委

市文旅局

市住建局

(五)构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支撑体系

11.建立特色气候医疗康养产业

打造自然疗法下的特色气候疗愈康养产业。在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美丽小镇等区域选择不同小气候、自然资源条件发展高山疗法、水岸疗法、森林疗法、芳香疗法、洞穴疗法等自然疗法,从浅度自然观光到深度气候疗法。培养自然疗法细分领域的专业康复治疗师,保障气候疗愈康养产业实施,占领气候医疗康养产业细分领域的专业康复治疗师培训高地。

各县区政府

市气象局

商洛学院

市卫健委

市林业局

市资源局

12.构建气候生态综合观测站网

以风云气象卫星为主,融合其他多源卫星,围绕国家“三区四带”黄河重点生态区秦岭生态气象监测站网,协同文旅、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观测站网组建气候生态综合观测站网,实现共建共享。在全市A级及以上景区、康养基地、康养重点项目区以及云海、红叶等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布设负氧离子监测站、8要素自动气象站、辐射仪、气象物候景观视频监测系统等设备,完善旅游气候监测站网建设;在全市国省道沿线、旅游环线主要干线布设9要素交通气象监测站,完善旅游交通气象监测站网建设;在全市森林与气候带(北亚热带、暖温带)结合区域选择代表性区域补充建设4个森林生态站,完善森林生态气象监测站网建设;充分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等手段开展监测;开展气候生态观测数据融合加工,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业务支撑能力。

市气象局

市资源局

市文旅局

市交通局

市林业局

市水利局

市财政局

各县区政府

13.建立技术创新研发团队,攻克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中的技术难题

在国家级和省级业务科研单位指导下,联合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建立3-5支技术创新研发团队,建立专项科研预算,开展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大数据平台、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平台和数字化应用平台建设中的难题研究。

市气象局

市科技局

商洛学院

各县区政府


扫描打开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