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sjtj/2024-00047 | 发布机构 | 商洛市交通运输局 | ||
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 | 2023-08-24 | ||
名 称 | 对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95号建议的答复函 | ||||
时 效 | 主题分类 | 公路 | 文 种 |
雷倩代表:
您好!
您提出“关于全面升级农村通村道路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是关于将通村公路宽度最低标准由3米调到4.5米,解决回车难的问题。脱贫攻坚期间,为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面貌,当好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官,省交通运输厅下发《关于通村通组公路建设标准及相关要求的通知》,要求通建制村的通村公路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通自然村组的通组公路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2018年底,全市建制村通村公路实现100%通硬化路,提前两年实现交通脱贫攻坚保底性指标。目前,全市建制村通村公路路面宽度均不小于4.5米;通组公路因交通量较小,为合理控制造价、降低对生态环境破坏,按照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标准实施,并要求建设单位根据地形合理设置错车道,缓解错车难的问题。
二是建议将混凝土路面厚度由180毫米调整为280毫米,解决路面不能承重问题。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下发的《关于通村通组公路建设标准及相关要求的通知》明确:通村通组公路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小于18厘米,弯拉强度不低于4.0MPa。通村通组公路施工设计中,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要求,通村通组公路交通流量小,交通荷载等级分类为中等、轻型交通,规范明确中等或轻型交通路面厚度最小为160mm。目前,全市通村公路混凝土路面按照厚度不小于180mm设计施工,满足省厅及设计规范要求。通村通组公路主要服务周边群众和农用车辆通行需求,全市大部分农村公路无重载交通,现行标准满足通行要求,路面厚度调整为280毫米对解决重载交通对道路的影响极为有限,还会极大增加公路建设造价,造成资金浪费。且目前中省补助极为有限,自然村通组公路和通村联网公路每公里补助25-28万元,不足建设投资的60%,需县区配套大量资金,各县区财政紧张,路面厚度增加造成额外建设资金难以落实。
三是建议延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保修期限,强化政府监督作用,落实道路维护措施,打通“断头路”、疏通“梗阻路”,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2020年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商洛市通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责任主体为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县道、乡道主要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村道、通组路主要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目前,全市通村通组公路建成并完成交竣工验收后,已及时移交相关镇村,由镇办负责通村通组路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好行业监管工作,督促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能,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工作。
此外,近年来为了解决“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通村公路路面窄、安保设施不全等遗留问题,我们按照中省安排部署,依据“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受益人口数量、地理位置、产业带动范围等条件,先后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通村公路联网工程和通村公路完善工程,加宽路面、完善错车道、增加排水及防护设施。“十四五”以来,全市已实施通村联网公路311公里、通村完善工程583.8公里、村道生命安防1301.6公里,后续我们将逐年实施农村公路提升改造项目,持续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力争早日解决通村公路“瓶颈”,打通“断头路”、疏通“梗阻路”,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以上回复如有不妥,敬请谅解,我们将认真采纳您的宝贵意见,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欢迎继续为我市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
商洛市交通运输局
2023年8月24日
兄弟城市
县区政府
党群机关
政府部门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