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会议安排,我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交流一下学习体会,和对如何贯彻落实好《三年行动计划》的思考。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达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0.5%的目标。研发投入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研发投入的数据来源是规上工业企业、科研院所、技术服务业机构、高校和三甲医院。关于研发投入强度,2023年的统计认定指标还未反馈,2022年的研发投入强度是0.27%,在现有的基础上,我们每年要提高0.1个百分点才能完成三年超过0.5%的目标任务。那就需要培育更多的创新主体,并且创新主体要有研发活动数据能够纳入统计。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快修改完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双清零”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双清零”。我们科室正在加快分解任务,制定任务清单,明确每个县区到今年底和明年底分别要完成的任务数量,重点突破全市年产值亿元以上的46家规上工业企业,量化任务指标,以此更好的保障方案落实。
二是积极策划实施科技项目。认真组织好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征集与实施,根据每次征集的不同项目领域类别,广泛宣传动员,把握时间节点,联合有关县区,有针对性的推荐给行业领域重点企业,及时向县区反馈辖区内企业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申报和立项的情况,督促项目承担单位,认真做好项目实施,按期提交项目结题验收,杜绝项目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将没有立项的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纳入项目库进一步培育,及时更新储备项目库。
三是持续建强创新平台载体。我们正在对现有的12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整理分析,适当的时候组织检查评价,对名不符实的予以剔除,同时,筹备征集今年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联系对接省厅,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省科技厅《关于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6年底,省上要培育认定6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我们市级秦创原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新建1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也就是说,平均每年要培育认定3至4个。今年组织申报推荐了1个概念验证中心和2个中试基地。经过几次陪同考察省级拟立项项目,我发现有一些企业,也具备申报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的基本条件,经过了解,企业是考虑到需要填报提交的资料种类繁多,担心报了评不上,或者对照自查觉得个别指标要求达不到,申报的信心底气不足,所以没有申报。这也是我下一步要重点学习研究吃透政策,并且协助指导企业申报的一个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