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频道首页 -> 秦创原专栏 -> 正文
未来三年秦创原建设重点!
发布时间:2024-05-08 09:45 点击次数:

3月30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了今后三年秦创原建设的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其中“在全省范围培育建设20个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这一重点任务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

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是什么?怎么建?

4月2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军就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有关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王军介绍,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是进一步推动秦创原驱动平台建设由势转能、提质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在产业定位上,涉及未来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其中未来产业重点围绕元宇宙、量子信息、空天动力、第六代移动通信、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加快布局;新兴产业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等加快提升;特色产业将结合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重点支持中医药、富硒、旱区农业等产业发展壮大。

在空间布局上,以特色化、集约化、链群化为导向,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突出重点产业和项目、人才、平台向特定空间聚集的基本定位,因地因区施策,构建产业发展图谱,打造“一地一集群、一业一品牌”格局,努力形成集中度较高的产业布局和高水平创新型产业集群,实现差异化定位和协同化发展。

在创新支撑上,引导省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企业研发基地、重大创新平台等在聚集区多形态汇集“链接”,加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共建,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及检验检测、共性平台等创建,构建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孵化的融合机制。探索“平台+人才+项目”等模式,加快引育国内外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高校院所专家人才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积极对接各类政府引导基金或联合社会资本,加大股权投资、科技信贷等支持力度。

在推进机制上,坚持省市县园多级协同共建,建立政府引导的产业链(群)联络机制、服务机制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地方牵引、园区主体、市场主导作用,推动形成“政产学研金介云”协同推进模式。建立项目“绿色通道”,根据聚集区培育建设进展情况,对每个聚集区通过平台、项目、人才等方式每年给予5000万元经费支持,重大平台、项目“一事一议”。

目前,省科技厅印发了《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培育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陕科发〔2024〕2号),已在光子、新材料、氢能等领域启动建设产业创新聚集区,正在电子显示、智能网联、新一代信息技术、增材制造等领域谋划推进。力争到2026年,打造一批产业特色明确、创新优势突出、链群效应显现、辐射带动有力,以产业创新聚集区为核心支撑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聚集区内各类主体营业收入总规模突破“万亿级”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