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孵化器的定义
孵化器,本义指人工孵化禽蛋的专门设备。后来引入经济领域,指一个集中的空间,能够在企业创办初期举步维艰时,提供资金、管理等多种便利,旨在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企业"做大、做强。更加专业的定义来说:企业孵化器在中国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它通过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支持,进而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
二、孵化器发展沿革和概况
孵化器的发展自1957年第一家孵化器“巴达维亚工业中心”在美国诞生至今,孵化器行业走过了近6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简单归纳为4个阶段:1.初创期。贝特维亚工业中心诞生并进行初期发展,主要目标是缓解社区的高失业率的状况;2.孵化器作为一种有利于经济开发的新型工具得到政府的强力推广;3.呈现企业化运作趋势孵化经营重心由孵化新创企业转向涵盖市场机会的识别以创建企业本身;4.创业孵化集团的出现具备了独立投资的能力和解决了无法吸引高端管理人才的历史问题。中国第一家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中心创立于1987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我国企业孵化器经过了三十几年的发展,一批顺应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的众创空间呈现爆发式发展态势,我国孵化器现已形成基本的运营服务体系。孵化器1.0:孵化场地+基础服务,也就是二房东;孵化器2.0:创业辅导+增值服务—创业小时工;孵化器3.0:持股孵化+创业辅导+增值服务—创业领路人;孵化器4.0,打造生态链、产业链,深度参与创业合作—创业合伙人。那么我们商洛的孵化器到底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应该可以一目了然。
三、孵化器未来发展趋势
1、产业孵化专业化,垂直化,必须以围绕地方主导产业、以未来产业布局作为孵化的出发点和目标。在专业孵化器在技术领域选择上,主动响应政府引导,服务地方主导产业。瞄准区域某个产业或细分领域,打造专业孵化器和孵化链条,制订相应的支持政策、考核指标和标准。积极推动行业龙头大企业的孵化器建设,在数字技术时代,大企业创新创业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形成内外开放的创新网络。小米生态链、海尔海创汇等。在竞争推动下,孵化器深度介入在孵企业、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某个增值环节和部分。
2.科技创新导向,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更加强调孵化器产出科技创新成果和优秀毕业企业,高价值专利、专精特新、独角兽、上市企业等成为关注重点。孵化器强化对在孵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有条件有优势的孵化器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因此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大企业会有天然优势。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会持续得到关注。推动区域营商环境、基础设施、产城融合(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孵化集聚区的建设。科技创业更注重高层次人才、大学生等机会型创业,而非生存型创业。既投资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投资于技术成熟的不同阶段。
3.孵化运营模式创新和多样化,跨国公司+初创企业的模式。可以让技术创新链上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找到交易机会;区域创新资源有望聚集在平台上,激发更多的科技创新和创新应用。
四、孵化器专业化发展
1.孵化器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首先,专业化发展是指孵化器服务的技术领域专业化和服务对象专业化,就是孵化器选择一个具有技术资源优势的领域开展孵化活动,所孵化的创业者和创业企业都是这个技术领域中的技术创业者。这一技术领域往往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或为当地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次,专业化发展还包括要素条件专业化。孵化器的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是为被孵企业和项目设立的,不仅有技术开发、检测、信息等专业化公共平台,有进行技术开发的专家咨询队伍,有专业化的服务团队,还有相应的政策研究、商业策划、市场调研、产业链及其配套信息供给、人力资源组织、创业投融资等。
第三,专业化发展也包括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与服务标准的专业化。以专业化孵化理念引领,运用符合科技创业发展规律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专业分析研究方法以及专业经验、专业信息等要素,向专业领域的创业者提供标准内容和流程的创业服务。
最后,专业化发展还意味着专业行业的发展。创业孵化业已成为科技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科技创业孵化机构群体,形成了受专业化约束的一系列普遍特征,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从业人员队伍,创业孵化业成为一种行业,孵化服务工作成为一种职业。
2.怎样实现孵化器的专业化发展
专业化发展要考虑多方面孵化要素的专业化。
一是服务领域的专业化。即在选取特定技术领域开展创业孵化服务,服务对象必须来自特定专业技术领域。由孵化器匹配相应的专业资源,开展相应的专业孵化活动。
二是服务内容专业化。即孵化器利用自身的专业背景和该专业领域里的关系网络为在孵企业的产品市场开发提供服务;帮助在孵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测试、技术顾问对接等;帮助在孵企业进行科技项目的评估、立项、成果鉴定、专利申报;提供符合专业特色的企业管理咨询、培训等。
四是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即由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经验、对本专业技术比较熟悉的高素质管理服务团队,为在孵企业提供企业管理诊断、专业技术创新、产品推广、企业融资等全面、深层次的专业服务。管理公共技术平台的人员要精通专业设施与设备。
六是资源网络专业化。即孵化器应提供专业性的社会网络资源,与相关专业的政府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学会、协会、生产企业以及各种中介机构、其他孵化器等建立广泛的联系,充分协调各方面的资源。
三是服务平台专业化。即按专业技术领域与服务内容,搭建包括通用技术设备在内的技术开发、试验、设计、加工、检测、信息等专业化公共技术平台,供在孵企业共享使用。同时,其提供的孵化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物业服务也要体现专业技术要求,如符合GMP要求的场地。
五是投融资服务专业化。即为在孵企业设立专门的种子资金,或与聚焦本行业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机构合作投资有较大增长潜力的孵化企业。孵化器应及时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及创投动态,对孵化企业进行融资知识和融资能力的培训,为创业者沟通各种融资渠道,有针对性地向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公司、大企业等推荐孵化项目和孵化企业,解决孵化企业快速增长对于资金的迫切需求。
3.国家级孵化器的绩效评价有什么要求?
为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完善孵化服务体系,提高孵化服务水平,发探化器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作为制定政策、引领发展和动态管理的主要依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研究制定了《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国科火字[2019]239号),用于国家级化器工作绩效评价。
该评价体系重点围绕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培育,按照孵化器功能差异开展分类评价,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为综合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并设置不同指标和权重,在评价测算上更加体现政策导向和制度公平。评价原则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目标导向原则。以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孵化器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导向。
二是分类评价原则。按照孵化器功能差异开展分类评价,分为综合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并设置不同指标和权重,引导不同类型孵化器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科学客观原则。按照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效率指标和绝对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以各孵化器年度火炬统计数据和总结报告作为评价依据。
四是动态调整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将随着我国孵化器发展水平的提升实行动态调整,以保障孵化器不断适应创新创业的新需求。
在评价的组织实施上,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对象,每年开展一次评价工作,评价周期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级孵化器按照有关要求,按期如实上报统计数据、报告和佐证资料。火炬中心按照规定程序组织开展评价工作,发布评价结果,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支持国家级孵化器发展的重要依据。不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填报数据、提供评价资料或提供虚假评价资料的国家级孵化器,当年考核不合格。
评价结果分为优秀(A)、良好(B)、合格(C)和不合格(D)4个等级,用于支撑国家级孵化器政策制定和调整,引导地方优化调整相关支持政策。
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由服务能力、孵化绩效、可持续发展三个一级指标和加分项指标构成,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30%、55%、15%。在采用综合加权评分的方法计算基础指标得分外,还将围绕孵化器在区域中开展的特色工作、承担的社会职能、对产业带动作用设计加分项指标,根据孵化器类型分别赋予综合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加分项得分,满分各为5分,二者相加得出孵化器综合评价得分。此举可对孵化器承载的多元化功能及对区域创新发展的特色作用进行全面考察,将实现对不同类型孵化器的有效引导,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1.服务能力:主要从投融资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创业导师服务、资源整合能力、孵化器链条建设等方面设置7项指标,综合考察孵化器服务水平,引导孵化器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
2.孵化绩效:主要从在孵企业收入和融资情况、科技含量、在孵企业成长性、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设置9项指标,综合考察孵化企业情况,引导孵化器提高孵化质量。
3.可持续发展:主要从孵化器收入增长、收入结构、服务团队建设等方面设置3项指标。综合考察孵化器运营管理能力,引导孵化器可持续发展。
4.加分项指标:围绕孵化器在区域中开展的特色工作、承担的社会职能、对产业带动作用设计加分项指标,实现对孵化器工作的全面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