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事业机构市政府各工作部门: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切实加快我市中药产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中药产业,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做好2015年中药产业发展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抓住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和省上建设陕南现代中药产业基地的良好机遇,立足我市生态、生物资源优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紧紧围绕“依托大西安、建设大商洛、打造大品牌”的总目标,遵循“政府引导、项目支撑、市场运作、企业带动、规范发展”理念,按照“种植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企业现代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思路,着力加快中药材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创新发展和“商药”文化等“六大体系”建设,以提高发展质量、提升产业效益为中心,努力加快药源基地规模化发展、推进医药龙头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策划建设“商洛中药大市场”,带动中药产业产值效益提升,促进全市中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5年全市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0万亩,实施野生木本药材抚育面积10万亩,新建30个规范化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结合莽岭绿道、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旅游观光与中药材基地建设融合发展。积极筹划“商洛中药大市场”建设。以天士力植物药业和必康、盘龙医药产业园项目带动全市中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医药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市医药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全市中药产业产值较上年增长1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大力推进药源基地规范化建设。基地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要坚持规划引导,科学布局,通过市场导向和搭建企业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建设稳定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大力推行“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快土地流转,实行大户承包、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生产,促进优质、特色和优势中药材向最佳种植区域集中,促进中药产业种植品种区域化、规模化、规范化。
1、新建药源基地20万亩。结合各县区实际,通过开展“林药间套、粮药间套、果药间作”以及集中连片野生木本药材科管抚育等多种模式,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不断拓展中药材发展空间。其中新建以牡丹、连翘、金银花、五味子为主的木本药源基地11万亩,发展以丹参、黄姜等为主的草本药源基地8万亩,发展以猪苓、天麻为主菌类药材基地1万亩。按品种分,其中新建牡丹基地2万亩,主要以商州、商南、山阳为主,扩展辐射其他县区;新建7万亩连翘基地,主要以洛南、商南、山阳为主;新建1万亩杜仲基地,主要以商南、山阳为主;新建五味子、银杏、金银花等木本中药材基地1万亩,以镇安、柞水、丹凤、洛南为主;发展3万亩丹参基地,以商州、洛南、丹凤、山阳为主;发展2.5万亩黄姜基地,以山阳为主;发展柴胡、桔梗、黄芩基地1.5万亩,以商州、洛南、商南为主;发展其他草本药源基地1万亩;发展以猪苓、天麻为主的菌类药源基地1万亩。
2、实施野生药材抚育改造10万亩。实施工程抚育改造措施,重点抓好连翘、五味子、杜仲、山茱萸等野生优势中药材资源基地的抚育改造管护工作,依托相关林业扶持项目,对野生木本药材资源分布集中,通过砍灌、清杂、补植补种等综合抚育管护措施,改建一批快速见效、长久收益的木本药源基地,确保尽快达产见效。其中野生连翘基地改造5万亩,以洛南、商州、商南、山阳、丹凤为主;野生五味子基地改造 3万亩,以洛南、柞水、镇安、山阳为主; 杜仲、山茱萸改造2万亩,以山阳、商南、丹凤为主。要求每县区至少抓好1-2处连片5000亩以上的野生药材抚育管护示范基地建设。
3、抓好规范化示范基地建设。切实抓好示范基地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林药结合、规范种植的原则,规划一批集中连片、面积千亩以上,且交通便利、群众基础好、企业订单式种植的新建药源示范基地。林业、科技、农业等部门的技术干部深入深入药业基地,大力开展技术指导培训,不断提升全市药源基地规范化种植水平。全市新建千亩以上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30个,其中商州、洛南、丹凤、山阳各5个,商南4个,镇安、柞水各3个。
4、 加强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认真贯彻《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和市政府《关于加强野生牡丹兰花红豆杉石斛等珍稀植物保护的通知》,有效保护并合理开发辖区野生中药材资源,加强稀有品种、濒危中药材品种的保护,实行封山育林育药,严禁乱砍滥伐、乱挖乱采,维持中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
(二)全力打造“商药”品牌。要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扎实推进种植规范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品牌化,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好“商药”品牌。
1、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道地中药品种为基础,以中药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丹参等道地药材品种提纯复壮及铁皮石斛、白芨等珍稀濒危品种的良种繁育,为中药材基地建设和规范化种植打好基础。同时,加强对市场潜力大、种植效益高的道地品种的野生驯化研究和推广,增强品种的多样性和市场抗风险能力。
2、加快规范化药源基地和产品认证。在进一步做大做强丹参GAP认证和国家原产地保护品牌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药业品牌,加快推进商州的黄芩、桔梗,洛南的连翘,山阳的黄姜,丹凤的山茱萸,商南的牡丹,镇安的猪苓,柞水的南五味子等品种GAP基地认证申报工作和原产地保护认证注册,积极开展中药材气候品质认证试点提高商洛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开展GMP认证,全面提升“商药”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
3、加快新药研发。以商洛市现代中药GAP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自主研发团队为依托,积极与省内外的科研机构、专业院校合作,积极引进高端中医药科技人才,吸收和整合科研人才队伍,组建中药研发机构,加快引进、研发一批中药新产品和中药保健品、食品等系列产品。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较为完整的医药创新体系。各县区要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政府科研资金扶持和企业科研投入,积极申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名优品牌。
4、加大“商药”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和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积极参加中、省内外中药产业招商洽谈活动,适时举办地方中药产业发展研讨会、招商推介会议,唱响丹参,连翘,桔梗,五味子、黄芩“五大商药”品牌。
(三)加快市场和营销体系建设。
1、策划建设“商洛中药大市场”。 “十三五”的初期,要把“商洛中药大市场”建设作为推动中药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以必康中药材战略储备库、天士力公司和商山物流园为基础,采取引资、合资或股份制等形式与省内外具有实力的营销企业或个人合作,完善仓储物流等配套功能,建设“商洛中药大市场”。
2、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连接农户与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支持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完善中药材技术推广体系,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工作。支持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咨询、会员培训、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产品认证、基地建设、市场营销等服务。
3、完善网络营销。在市内企业现有销售网络的基础上,策划建立“商药” 营销团队,实行强强联合,发展壮大营销网络,扩大商洛中药产品在全国大型医药公司、超市和医疗机构的销量率。引进组建网络销售团队,依托大秦岭特产网、逛街网等新兴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完善现代化中药营销、流通体系。
4、强化信息服务。建立优化中药产业信息网站,形成外连国内各大药市、内接全市中药材生产企业、药业协会、种植营销大户的信息网络,及时收集、整理、发布国内外中药材生产技术、药材销售市场信息、政策咨询、产业动态等方面的信息,为药农和医药企业提供快捷可靠的信息服务。
(四)加快中药产业化发展
1、加快实施园区带动战略。以必康、盘龙医药产业园项目为示范,带动全市中药产业园区建设。各县区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商洛市支持中药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精神,积极主动为入园企业在土地规划审批、基地建设用地、资金周转、项目申报、利税减免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创造优良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叩门招商活动,积极引进建设新的中医药企业,逐步形成现代中药产业集群。2015年重点抓好必康医药产业园二期建设项目,完成2家企业迁址;新建商州森弗保健品、营养食品、功能饮料生产线,盘龙醋酸棉酚生产线、欧珂中成药加工生产线;完成香菊药厂迁建及GMP改造工程,建成6条现代化生产线。
2、加快中药产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依托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大力推进中药产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一是在沪陕高速、银武高速、312国道、307省道及各县区交通干道沿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旅游景点开发,规划建设一批融中药材基地建设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中药基地示范带。二是结合“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莽岭绿道、 丹江、洛河湿地公园建设,建设以牡丹、连翘、万寿菊等木草本药材基地为主的休闲、观光走廊。三是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型药企、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区域化建设一批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中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基地、中药材产学研实验基地、药用植物品种观赏园和中药材文化创作体验基地,融中药材示范基地、科普教育、观光、休闲为一体,形成独特的田园旅游景观。
3、加大药浴、药膳、养生保健等项目的开发。依托商州的秦岭生态健康养生城(唐隆颐养庄园)、商於古道文化旅游景区、镇安老城仿唐化改造项目、柞水九天山风景区二期等项目开发,建设一批集药浴、药膳、中医养生保健为内容的健康休闲项目。引导旅游酒店、农家乐开发有特色的中药药膳食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4、加强中药文化建设。以商山四皓隐居、闯王屯兵及商洛名人为题材,挖掘“商药”文化内涵。以柞水药王堂街古街为依托,挖掘包装孙思邈医药文化。以盘龙七为名片,挖掘柞水一代名医王家成医药文化。筹划建设商洛市中药博物馆和道地中药材品种园,展示中药产业发展成就。积极建设名企、研发名药、推崇名医、打造名市(县),不断丰富商洛中药文化内涵,提高我市中药产业知名度。
四、工作措施
(一)成立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在市林业局设立商洛市中药产业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市中药产业规划制定,中药材基地建设,中药产业化项目的组织实施等工作。各县区也要把中药产业发展做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精心编制“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总结,及时成立和理顺管理机构,确定分管领导,明确部门职责,抓好2015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十三五”规划制定。
(二)统筹项目资源,加大资金扶持。要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加大财政预算支持力度,市政府将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药产业发展示范引导扶持,各县区每年也要落实不少于500万元的中药产业发展基金。要建立健全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库,切实抓好中药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的争取和管理工作。要紧紧依托国家投资的涉林、涉农、科技等扶持项目,统筹用于中药产业发展。要坚持以开放促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中药企业生产上规模、技术上档次、经营管理上水平。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发展中药产业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加收入的民生工程。各级要大力宣传中药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机遇,宣传发展中药材致富的典型,提高各级各部门的关注度和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及时组织中药材生产营销企业、合作组织参与各类农交会、药交会、贸易洽谈会等,积极宣传推介商洛中药产品。各新闻媒体要积广泛宣传报道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宣传“商药”品牌,为中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加强检查考核,开展创优评差。市委、市政府已把重要产业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各县区要将任务分解落实到镇办、到区域、到地块。各县区每季度要向市中药产业管理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市上将定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现场观摩、评比通报。
附件:商洛市2015年中药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表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4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