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频道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构建综合救助格局助力困难家庭重拾幸福
发布时间:2023-08-26 00:00 点击次数: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曹坪镇马房湾村邹某紧紧握住民政干部的手,久违的笑容又重新绽放在了他的脸上。

今年以来,商洛市民政系统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及关于“三个格外”要求,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方法路径。

转变工作方式,将困难群众“依申请救助”转变为“主动发现救助”

柞水县曹坪镇马房湾村的社会救助协理员在日常走访排查时发现村民邹某因配偶突发脑干出血,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邹某长期在家看护,无法外出务工。其大女儿在咸阳师范学院上大学,小女儿在上小学,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民政干部立即协助其家庭申请享受了低保保障,并将其纳入了重点关注对象。然而,命运的捉弄并未停止,邹某的妻子病情出现反复,令邹某倍感无助。马房湾村的应急响应服务队立即将此信息上报给当地民政干部。柞水县民政局得到消息后,立刻安排专人入户核查,在第一时间为其申请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4340元,有效缓解了其家庭的生活压力。

商洛市充分发挥村(居)社会救助协理员、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应急响应服务队、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作用,在做好依申请救助的基础上,落实主动发现相关要求,对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将“单项救助”转变为“复合救助”

商州区大赵峪街道办事处的民政干部在日常排查走访中发现梁铺村村民白某儿子因患白血病,门诊、住院治疗花费了10万元左右,后期治疗费用仍然很大,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民政干部立即协助为其家庭申请临时救助,为其家庭发放了临时救助金1万余元,同时为白某一家申请了低保,保障其基本生活。

商洛市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努力形成“街接有力、社会参与、综合施策、及时救助”的综合救助格局,为困难群众织密兜牢“保障网”。

加强数据比对共享,将人工核”转变为“数据核

今年6月,山阳县民政局收到1条陕西省社会救助动态监控系统平台发来的异常信息提示。提示显示:漫川关镇万福村特困供养对象江长海的残疾信息与残疾证不符。当地民政干部立即入户核查。原来江长海的残疾证到期一直未更换被残联注销掉了,需要去残联重新办理残疾证。但是残联规定换证要到今年10月份才能办理,于是山阳县民政局通过协调处理,特事特办,最终为江长海及时办理残疾证,更改了残疾信息。

商洛市民政局依托社会救助动态监控系统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完成发布核查任务25577人次,入户核查1003户,3589人,消除风险异常14068人次,向相关部门推送求助信息370人次。

民生保障之路永无止境,始终充满崭新的起点。商洛市民政系统将不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全力推进构建全面覆盖、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让救助质量更上层楼,更具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