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频道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精准施策织密民生保障网 ——洛南县民政局社会救助专项行动暖民心
发布时间:2025-04-30 19:27 点击次数:


“年前民政局干部来家里核查情况,春节前就办好了低保手续,现在每月能领到580元补助金,孙子读书的生活费有着落了。”在城关街道窑底社区的低保户张大爷家中,他内心涌动着阵阵暖意。这样的温暖场景,正是洛南县民政局开展社会救助专项行动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洛南县民政局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原则,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通过构建“三维联动”工作机制,累计保障城乡困难群众5.7万余人,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4931.13万元。通过“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机制,动态新增低保对象271户597人,清退不符合条件对象209户433人,用精准施策织就了一张“有温度”的民生保障网。

机制创新:日常核查与专项整治双轨并行

“永丰镇李村某家庭情况有新变化,建议本周重点核查。4月21日早八点,县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办公室内,工作人员正通过社会救助动态监测系统筛查预警信息。这样的日常研判会,已成为社会救助中心干部的必修课今年来,通过建立日常监测+专项整治机制,将常态化数据比对与阶段性专项治理有机结合通过“智慧民政”平台,今年已筛查预警信息320条。同时,针对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共计组织交叉检查7个镇办10个村居,确保救助政策精准落地。

  

服务下沉:入户走访与政策宣传同频共振

“多亏你们上门讲解政策,不然我真不知道重残还能申请农村低保。”在石坡镇新华村,村民杨某握着民政干部的手连声道谢。原来,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杨某家中三口人,本人下肢二级残疾、行动不便,其妻子患有智力残疾等多种疾病,儿子正在上大学,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今年来,县民政局实行户户到、人人访工作法,组建3民政服务小队,分为东路片区、西路片区和北路片区,带着政策清单、申请指南走村入户。创新五看五问工作法:看住房条件、看衣食状况、看病历单据、看就学证明、看劳动能力;问家庭收入、问刚性支出、问救助需求、问政策知晓、问服务评价。截止目前累计走访群众1300余户,发放政策“明白纸”2000余份,现场解决问题23个。

动态调整:周调度与月调整织牢保障网

“四皓街道本周新增3户因灾致困家庭,已启动绿色通道先行救助”。在每周一救助工作调度安排会上,社救中心低保干部、特困供养干部、临时救助干部及信访处置干部各履其职,动态汇报成为固定议程。建立周调度、月调整机制,通过线上监测预警+线下主动发现,确保救助时效跑在群众需求前。特别对遭遇突发事件的家庭,实行“24小时响应机制”。

  

3月19日,城关街道办小河村李家突发火灾大火致该户房屋损毁,县镇民政干部连夜赶赴现场,当天完成救助棉衣棉被的发放,根据家庭财产的损失程度申报临时救助当月予资金帮扶。在动态调整中坚持进出有序,既畅通应保尽保渠道,又严把应退尽退关口。三要镇民政办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某低保户子女新购车辆,经入户核实后及时退出保障,维护了政策公平性。

精准画像:预警监测与分类施保提升救助温度

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实施“红黄蓝”三色管理:将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群体纳入红色管理,每月回访;对支出型贫困家庭标注黄色预警,季度复核;对保障标准边缘户进行蓝色关注,半年评估。针对不同群体定制救助方案,在全县推广为失能特困供养人员购买照护服务,为这些弱势群体解决无人照料,生病无人陪护的后顾之忧

“社会救助不是简单的发钱发物,而是要解民忧、暖民心”。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国表示,下阶段将持续深化“精准救助提升年”行动,加快构建物质+服务综合救助体系,让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让困难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洛南民政人用脚步丈量、用数据支撑、用爱心编织的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精准救助民生保障网,正为洛南大地增添更多温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