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频道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频道首页

商洛市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指导中心关于转发《陕西省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9-24 00:00 点击次数:

丹凤、山阳、镇安、柞水县特产中心,商南县茶产业发展中心:

为全面推进我市茶产业科学发展,促进标准化茶园建设,提升茶园生产水平,提高茶叶产品品质,现将省园艺技术工作站制定的《陕西省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工作,认真抓好落实。各县在实施中要不断总结绿色、生态、优质、高效发展模式或好的经验,并及时报送市特产中心,以便扩大宣传推广,促进全市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附件:陕西省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方案

                      商洛市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指导中心

                               2021年9月2日
 

附件:

陕西省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标准化茶园建设,提升茶园生产水平,依据农业农村部《茶叶标准园创建规范》,结合陕西省茶叶生产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原则

(一)绿色发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着力提高茶叶品质和效益,促进陕茶高质量发展。

(二)整体发展。将标准茶园纳入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建设环境优良、景观优美、设施完备、分区合理的茶园,有条件的可以优先发展生态茶园。

(三)融合发展。坚持融合发展理念,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休闲、文化、康养、教育及互联网等产业深入融合,延长产业链条。

二、建设要求

(四)环境条件。茶园应离公路干线200m以上,与其它作物地块间建有隔离带。茶园应为平地或缓坡地,坡度在15°以上的茶园需建立等高梯级园地,土壤pH值4.5-6.5,土层有效深度0.8m以上;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标准园的土壤、空气符合行业标准《NY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要求、灌溉水质量符合《GB5084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

(五)标准园规模。标准化示范园相对集中连片面积在300亩以上。

(六)功能区布局。生产资料存放、生产、加工、包装、检验、贮藏等设施齐全,布局合理,满足生产需要。标准茶园离茶叶初制厂的直线距离5km以内,茶叶加工厂应与办公、生活区隔离。

(七)茶园建设内容。包括基建工程、配套设施设备、管理体系建设和技术体系建设等。

(八)茶园基础设施。园内水、路设施配套,建有排、蓄、灌水系统,能灌能排。有条件的茶园可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建立节水灌溉系统。园区道路系统能适应机械化生产要求,有主干道、支道和操作道等。

三、栽培管理要求

(九)品种选择。应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制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90%以上采用无性系良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十)种植。新建茶园采用单行或双行条栽的方式种植,行距以1.5-1.8米为宜,便于机械化耕作。缺丛断行、覆盖度低的茶园,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提高茶园覆盖度。树龄大、品种老化茶园应改植换种。

(十一)土壤耕作。根据茶园的类型、土壤和气候等因素,因地制宜推广机械化浅耕、中耕和深耕等耕作技术,避免土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肥力改善。浅耕除草可配备小型手扶式松土除草机,耕作深度5-8cm;中耕可以使用手扶式茶园翻耕管理机,耕作深度5-15cm;深耕可以采用低地隙茶园多功能管理机,耕作深度15cm以上。

(十二)水肥管理。提倡应用节水灌溉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养分综合管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年施用量不低于400kg/亩,基肥和追肥配合,按需施肥。

(十三)病虫草害防控。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艺绿色防控措施为主,全面应用粘虫板、杀虫灯和性诱剂,保护利用害虫天敌,或使用生物制剂,把病虫害危害控制在允许损失水平线之下。如遇病虫害暴发,选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作为应急手段,实行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健全病虫防治档案,记录防治时间、地块、防治目的、防治措施、投入品名称、剂量、防治效果、操作人等,严禁使用禁限农药,为实行农药使用可追溯制度提供依据。

(十四)树冠管理。根据茶树生长发育特点和茶园环境条件,合理运用定型修剪、轻修剪、重修剪等技术措施,培养结构合理、长势健壮的树冠,茶园覆盖度在80%以上。提倡机械化修剪,修剪枝、叶宜全部回归茶园,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名优茶园为主的示范园,5月中下旬离地面30-45cm进行中修剪,9月底—10月上中旬打顶轻剪。机采茶园,每一次机采后进行一次掸剪,掸剪深度以剪平蓬面为原则。

(十五)茶叶采摘。按照茶叶产品标准要求,适时采收。有条件的茶园提倡机械化采摘,施过化肥和喷过农药的茶园,要严格采收安全间隔期采摘。

四、产品加工

(十六)设施设备。加工厂均要满足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的要求,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初制加工应根据所加工产品的不同,配备相应的厂房、工艺和设备;精制加工需配备色选机、圆筛机、抖筛机等精制设备,力求达到标准化、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的要求。

(十七)分类处理。不同批次鲜叶、在制品和干茶要分别摊放和贮存。

(十八)分等分级。按照茶叶等级标准,统一进行分等分级,保证同等级茶叶的质量一致,杜绝以次充好。

(十九)包装与标识。产品须经统一包装、标识后销售。包装材料须符合《GB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和《GB480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要求,并有明显标识。标识内容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标明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净含量、产品标准代号等内容。

五、质量管理

(二十)安全质量。产品质量安全指标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二十一)产品认证。产品应制定有企业标准,并在相关管理部门登记备案。通过ISO9001认证和SC认证,有条件的积极争取通过有机食品和GAP认证、HACCP体系认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二十二)产品品牌。产品须统一品牌,且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商标通过工商部门注册。

(二十三)农药管理制度。农药购买、存放、使用及包装容器回收处理,实行专人负责,建立进出库档案。

(二十四)档案记录制度。统一印发生产档案本,详细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情况,产品收获日期,档案记录保存二年以上。

(二十五)产品检测制度。经营主体应具备专门的检验场所并配备常用检验设备,茶叶产品必须进行出厂检验,并接受相关部门的抽检,凡不符合国家或行业茶叶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准销售。

(二十六)质量追溯制度。对生产的产品进行统一编码,统一包装和标识,有条件的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产品质量查询。

六、工作措施

(二十七)强化组织领导。各市茶叶技术单位要高度重视茶叶示范园建设工作,结合特色产业、茶产业项目的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标准化茶园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引导茶企、合作社等投入标准化茶园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助力陕西茶产业提质增效。

(二十八)做好技术服务。各级茶叶技术单位要加强与涉茶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以问题为导向,加大对标准化茶园建设等相关技术的研究,组织开展茶产业共性、关键、前瞻性技术研发、引进和转化,推广成熟先进的适用技术,延伸产业链,助推高质量发展。

(二十九)明确实施主体。创建的主体以茶叶产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兼顾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注册登记,并规范运行。标准化示范园要确定技术员和指导专家,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等相关工作。

(三十)树立创建标牌。对达标符合条件的茶园,按照省农业农村厅要求的标牌大小、格式和内容,标明创建规模、目标、关键技术、技术负责人、工作责任人等内容,树立统一的标牌。

(三十一)普及生产规程。制定先进、实用、操作性强的生产技术规程;生产技术规程要印发到每个农户,张挂到标准化示范园醒目位置;标准化示范园切实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

(三十二)建立工作档案。创建方案、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规程、生产档案、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工作总结等文件资料要齐全、完整,并分类立卷归档。

(三十三)本规范从发布之日起试行,解释权归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

附:

陕西省茶叶标准化示范园标牌样板

陕西省茶叶标准化示范园标牌样板

陕西省茶叶标准化示范园标牌样板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