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近期极端暴雪降温天气,扎实做好农业灾害防范工作,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十一条技术措施,指导小麦、油菜、食用菌、茶果、畜牧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防灾减冬,全力确保稳产保供。
一、加强在田作物管理
1.加强小麦管理。一是要抓住当前有利条件,对底肥不足的三类苗和弱小苗,趁墒亩追施尿素5-8公斤;对一、二类苗,结合降雪亩追施尿素5公斤;对旺长苗和播量大造成的总茎蘖数较多的田块,要做到轻施氮肥、重施磷钾肥。二是发生冻害后,及时调查受冻程度,受冻严重的旺苗,要先轻压再划锄,去除枯叶,保存营养,减轻灾害损失,早春及早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补救,促进麦苗返青。
2.做好油菜管理。一是调墒防冻。及时进行大田清沟,确保“三沟”畅通,提高排涝降渍能力。二是覆盖防冻。可用作物秸秆或稻草覆盖油菜苗行间,减轻低温侵袭,弥合土缝,防止漏风吊苗,减轻冻害。三是追肥防冻。抓住当前降雪有利时机,对免耕直播的小苗和迟播苗,亩施尿素3-5公斤、氯化钾1公斤。四是化学调控。对长势弱的油菜田块,可在降温前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或氨基寡糖素等,增强作物长势及抗逆能力。
二、做好设施农业管理
3、提早做好预防。提前备齐人工清雪铲、清雪机等清雪工具,备足临时立柱、农膜、草帘等物资,提高清雪效率,提高防御能力。
4、加固棚体设施。要及时检修加固棚体设施,增加棚内立柱,修补棚膜裂口,加盖草帘棉被,增加固牢压膜线,防止大风揭膜,防止冻害发生。
5、及时清理积雪。降雪特别是降大雪后,要及时清理棚面积雪,避免棚面承重过高导致坍塌。要疏通设施大棚周边排水沟渠,保持排水系统畅通,防止大雪融化后雨水倒灌进入棚室。
6、调控棚内环境。有条件的棚内采用多层薄膜覆盖,增加棚内温度。夜间出现极端降温时,可采用增温块、热风机、增温补光灯等临时加温措施,提高棚内温度。设施蔬菜要采用膜下滴管,严禁浇明水,控制棚内湿度。对于食用菌大棚,当棚内气温低于5℃时,要停止向料面或菌棒喷水、注水,保持料面干爽。
7、做好冻害救治。一是对于设施蔬菜。雪后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后,于天气晴朗的中午,视蔬菜植株生长情况追施淡粪水或尿素促进生长,叶面喷施一次广谱性药剂,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立枯病等病害的发生。对已发生冻害的,要及时清除受冻残体,叶面喷施300倍液米醋,还可加入磷酸二氢钾30克溶液,增加蔬菜抗性。对受冻不能恢复的植株予以清除,及时补栽下茬作物或速生叶菜类。二是对于食用菌。气温稳定回升后,及时清理菇床,清除死菇,待菌丝正常生长后,恢复日常管理。
三、强化茶果园管理
8、加强茶园管理。一是蓬面覆盖。在降温前,用秸秆、杂草、锯木灰或遮阳网覆盖茶行蓬面,待降温过后及时掀去覆盖物。二是熏烟驱霜。根据风向、地势、面积等设堆点火,进行人工造云,可抑制辐射降温。三是加厚土层。在茶园行间适当加入土壤,增加土层,提高土壤的保温作用。
9、加强果园管理。一是根颈培土。在果树基部培土40厘米左右,避免根颈受冻。矮化自根砧果园除根颈培土外,有条件的可用有机物料和地布进行行内覆盖。二是喷施药剂,提前喷施保护剂,可有效缓解果园温度骤降和调节细胞膜透性,能较好预防冻害。
四、加强养殖管理
10、做好畜牧业管理。一是加强畜禽管理和圈舍检修,加固圈舍设施,做好迎风面门、窗闭、挡防护。二是提前检修维护供电系统,确保电力供应,保持圈舍温度。三是猪牛圈舍应加厚垫料,保持干燥温暖。四是适当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确保饲料(草)和饮水供应充足。五是要密切注意防范疫情疫病,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11、做好水产养殖管理。一是加强设施管理。加固池塘、保温棚、生产和管理用房等养殖设施,采取稳固措施防止重压引起设施垮塌;检查投饵机、增氧设备、进排水等设施设备,修缮水、电等基础设施设备,做好断电、断氧和极端低温等应对准备;添置防寒保暖设施设备,备足饲料、增氧剂等应急物资。二是加强水位水质管理。提前加注新水,将水位提高到合适水位,提高水产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定期监测水质、浮游生物量,保障溶氧。三是科学投喂饲料。选喂优质饲料,在天气晴好、气温较高的中午少量投喂,维持机体体质,增强耐寒抗病能力,提高越冬期和开春成活率。四是及时除雪破冰。一旦发现养殖区域出现积雪封冻,应及时清除积雪和乌冰,或凿穿冰层形成若干通气孔,保证光线透入水体,保障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浮游植物不足需及时增氧。五是适时捕捞上市。当水温接近机体生长极限低温且无法对养殖水体进行增温保温时,要抓紧时间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养殖品种捕捞上市。六是强化无害处理。对于发病及死亡的养殖水产动物,应及时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