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snyncj/2024-00065 | 发布机构 |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 ||
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 | 2022-09-20 | ||
名 称 | 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17号 提案的答复函 | ||||
时 效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 种 |
类别:A
签发人:闫亚军
商农复函〔2022〕45号
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17号
提案的答复函
袁鹏委员: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1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融合发展。”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快特色产业三产融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用“二产理念、三产思维”抓农业,推进菌果药畜特色产业强势崛起,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跃居全国地市第一,香菇、核桃、中药材、肉鸡等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涌现出商州森弗菊芋萃取、丹凤华茂肉鸡加工、山阳恒瑞肝素钠提取和丹凤天麻小镇、商南茶海公园、镇安童话磨石沟、柞水木耳小镇等产业融合发展全新业态。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商洛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商洛市木耳“十四五”发展规划》《商洛市“十四五”菌果药畜和茶叶、冷水鱼等产业发展规划》《商洛市“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推动全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商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实施精品带动。着力培育菌果药畜茶鱼特色产业,指导县区积极申报产业项目,商南县茶叶和猕猴桃产业进入2021年全国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创建,有力促进产业做大做优做强。目前,茶园总面积达到59.8万亩,面积位居全省第三。深入开展“小木耳大产业”八个一系列活动,制定《商洛市支持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财税政策措施》《商洛市支持木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市级木耳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印发《加快商洛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成功发布《地理标志产品·柞水木耳》陕西省生产标准,柞水木耳荣获“首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榜”和“首批陕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跻身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柞水县入选全国首批农业品牌公益帮扶县,木耳发展迈出稳健步伐。三是突出资源整合。开展人居环境全域整治,乡村颜值大幅提升,推行“四级两账五步走”工作法,新建农村户厕1.88万座,摸排问题厕所7122座,实现了摸排整改无空白。镇安“335”农村改厕模式入选全省农村改厕十大典型模式;镇安县和商州区北宽坪镇、丹凤县毛坪村等5镇15村荣获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集体;丹凤县被授予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全域推进,通过县级自验达标村1177个,市级验收达标村926个,村容村貌得到大提升、大变样,打造了视觉美丽、心灵舒畅的环境整治升级版。
二、关于 “优化村集体经济结构,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为优化村集体经济结构,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我市不断加强农村班子建设,出台相关政策,健全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一是加强班子建设,夯实发展根基。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9879人,吸纳农村能人、复转军人、返乡人士、高校毕业生等进入“两委”班子和理事会,推动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推行党支部书记依照法定程序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实施“头雁工程”,开展“千名头雁带富领飞”典型村100个,探索构建选拔、培育、考核、激励、管理“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二是健全发展制度,拓展发展路径。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制度,为指导和规范集体经济发展提供遵循和政策激励。探索总结了宁商协作促“三变”和党建领航改革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各县区因村因地制宜,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边推广,培育出丹凤县“梅庄模式”“毛坪模式”、山阳县“2+X模式”等一批拿得出、叫得响、推得开、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和模式。各地引进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建立大户带、企业带、“三社”带等,将农村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与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有效衔接,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方向,推动集体经济组织与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公司联合合作,推动双方优势互补、要素融合,探索“企业经营、集体配套、农户生产”等典型模式,实现集体、企业、农民协同发展、共生共赢、共享收益。三是健全激励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出台《关于奖励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试行)》,调动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强化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为村干部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固定补贴养老、工伤、医疗保险,村集体经济收入分配奖励等,有效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三、关于“强化政策支持,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出台政策规划,完善发展机制。
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产业发展提档升级,编制印发了《商洛市“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有序促进乡村产业持续做强做优。结合我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印发《商洛市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的实施意见》,全力培育菌果药畜茶鱼等9条产业链。制定全产业链工作制度和编制9条产业的实施(建设)方案,狠抓落实,有力促进特色产业全链条培育发展。二是重视农业人才引进,加强乡村人才培育。我局坚持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连续8年引进硕士研究生57名,优化了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的人才年龄、学历水平和技术结构,形成了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加强乡村人才培训,分类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人才数据库,培育高素质农民15242人次,认定12779人,举办农产品出口相关政策培训,在商州、洛南、镇安、山阳县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训农业经营主体300余人,提升经营主体农产品销售能力。三是加强项目争取,建设冷链设施。全市共实施冷链设施建设项目114个、建设单体库292个,新增库容2.6614万吨,总投资8945.2万元。通过设施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商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贮存能力,有效延长香菇、猕猴桃、西红柿等鲜活农产品货架期7-30天左右,按每公斤农产品降损增收2元计算,年减损增收3400万元,显著降低了鲜活农产品储藏损耗,提高了水果、蔬菜产量和品质,减少农产品资源浪费,利用冷藏设施对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进行调节,有助于均衡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农民群众和消费者利益,助力商洛农产品品牌培育。四是制订质量标准,强化品牌培育。重视品牌培育,率先在全国制订发布《茶叶全程质量控制规范》,“柞水木耳”“商洛香菇”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柞水野森林生态农业公司等10个企业品牌、野森林牌木耳等10个产品品牌入选2021年度陕西省农业品牌目录。“柞水木耳”、“商洛核桃”、“商洛白茶”、“山阳莲花茶”、“商洛香菇”、“商洛板栗”、“商洛鸡蛋”等7个产品跻身“十四运”官方特许商品。完成创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试点市任务,71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小木耳大产业”嘱托,立足我市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全产业链培育,加快全市特色农业发展,促进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
再次感谢您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