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snyncj/2024-00058 | 发布机构 |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 ||
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 | 2022-10-10 | ||
名 称 | 对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5号建议的答复函 | ||||
时 效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 种 |
类别:A
签发人:闫亚军
商农复函〔2022〕5号
对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5号
建议的答复函
詹丽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专业院校交流对接合作机制的建议》(第1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由政府主导搭建部门、产业发展主体、科研单位、专家院校沟通互补性平台、机制,让产业发展主体在地理综合环境、技术方面得到科学的指导和规范的学术总结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商洛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商洛市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全市累计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2家、市级115家,纳规入统农业企业94家。为发挥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人才优势,破解商洛“菌果药畜”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推进科技、人才、区位等资源交流互动,加快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优势特色产业晋档升级,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2021年9月3日,商洛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地三方签订了《协同创新框架协议》《对口帮扶合作协议》《科技示范推广合作协议》《产业发展合作协议》《良种示范田建设协议》《中药材供应协议》《食用菌创新发展协议》等7个合作协议,为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聚资源、育项目,抓产业、促创新等交流对接方面建立了机制、搭建了平台。同时,依托科技特派员组建了食用菌、林果、中药材、畜牧养殖、茶叶、粮食、农产品加工等7个产业技术服务团,精准开展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
二、关于形成整套的规范技术指南,由产业主管部门或农业企业收录,保障产业发展的持续性、连续性的建议。
我市率先在全国制订发布《茶叶全程质量控制规范》,成功发布《地理标志产品·柞水木耳》陕西省生产标准,柞水木耳荣获“首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榜”和“首批陕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跻身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玉米魔芋间作栽培技术规程》《茶园绿盲蝽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木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桔梗栽培技术规范》《金银花栽培技术规程》《红仁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范》《高山辣椒莴笋轮作生产技术规程》《食用菌菌种标签标识规范》《茶叶质量控制技术规范》《香菇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猕猴桃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冷水鱼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生猪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肉鸡蛋鸡质量控制规范》《肉牛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肉羊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肉兔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五味子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连翘质量控制技术规范》《黄芩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苍术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板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核桃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等24个技术标准获省市场监管局立项批复,为全市菌果药畜茶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和标尺。商洛入选全国名录数量达到69个,位居全国地级市榜首。上半年,全市栽培食用菌4.1亿袋,鲜品产量40万吨;新建茶园1.5万亩,改造茶园2万亩,茶园总面积达到59.8万亩,春茶产量1.09万吨、产值19.7亿元;生猪、肉牛、肉羊存栏117.15万头,增长9%;家禽存栏1637.47万只,增长46.91%,肉、蛋产量分别达到9万吨、5.4万吨,分别占全年任务的51.4%、54%。
根据您的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加强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交流,搭建合作平台,壮大产业发展,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营销渠道,推动菌果药畜茶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欢迎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多提批评意见。以上答复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