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5号建议的答复函
索 引 号 snyncj/2024-00292 发布机构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公开目录 建议提案办理 发布日期 2024-07-30
名  称 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5号建议的答复函

类别:A

签发人:王 璟

商农复函〔2024〕5号

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5号建议的答复函

杨小平代表:

非常感谢您对商洛市耕地保护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好“谁来种粮”问题的建议》(第11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粮食产业是保安全、保稳定、保民生的战略性基础产业,事关国家安全战略。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省部署要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坚定不移保面积,系统集成增单产、多措并举保总产,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38万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8万吨以上。

一、关于加大种粮激励力度的建议。为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我市加大了种粮的激励力度,一是下发中省惠农补贴资金。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6.66亿元,对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按每亩6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促进了耕地地力提升,2023年,全市耕地等级6.06等,较2021年6.45等提高了0.39等。为减轻化肥、种子等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生产造成的压力,2021年,国家又在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的基础上,按每亩不低于10元的标准对实际种粮的农户进行补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7910万元,切实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39万亩左右,切实稳定了粮食生产。为提升农机机械化水平,降低购机成本,我们积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引导有意向的农户采购农业机械,及时发放补贴资金,保证农民得到实惠。2022年以来,我市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建立112个示范基地,对其种植、化肥、农药等进行无偿发放或资金补贴,效果显著,2023年种植大豆33.7万亩,同比增幅1.28%。二是引导县区出台扶持政策。各县区纷纷出台促进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2023年,商州区拿出103万元对林下种植马铃薯进行补贴;洛南县设立粮食生产专项资金,连续4年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给予补贴;丹凤县修订完善粮食生产扶持办法,对撂荒地复垦复种粮食生产的每亩补贴100元;山阳县制定出台了《粮食生产扶持办法》,设立4000万元粮食生产专项资金,对种植玉米、大豆、油料等粮油作物种植给予高标准扶持。三是强化农业保险试点。积极探索实施农业大灾保险、农产品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相继开展玉米、药材、食用菌综合收入保险试点,为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关于完善种粮约束机制的建议。为切实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一是压实各级责任。认真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固树立粮食安全底线思维,严格按照播种面积不减、粮食产量不减工作要求,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主体责任,把粮食生产纳入县区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粮食生产党政同责,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夯实各级责任。二是强化政策约束。指导县区严格落实中省支农惠农补贴政策,对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撂荒地、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不予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补贴政策,真正做到“种多少补多少,种得多补得多”。通过政策限制,让更多农户积极参与到粮食安全保护工作之中。

三、关于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的建议。2013年市政府发布《关于支持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商政发〔2013〕14号)文件,鼓励土地流转,放宽工商登记免收相关登记规费。2022年印发《关于扎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通知》,市县(区)政府签订了《土地承包仲裁(平安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规范了土地流转程序,保障了农民合法权益。各县区也相继出台具体实施意见,积极支持村两委、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创新经营模式,通过“流转+托管”等方式,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全市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8个、现代农业园区152个、农民合作示范社227个、示范家庭农场155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数量达134家,从事旋耕、播种、防治、收割等单环节或多环节服务,部分服务组织尝试探索全托管服务。近2年争取社会化服务项目1400万元,完成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15万亩次。

四、关于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的建议。我市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一是强化素质提升。2014年我市被省上确定为高素质农民培育整市推进示范市,十年来,先后下拨中央财政资金5456万元,用于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累计培育人数1.78万人,认定高级农民170人、中级农民1566人、初级农民13931人,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发展水平。二是强化科技帮扶。抢抓国家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机遇,2022年引进食用菌产业专家18人,深入开展产业技术指导服务11次、授权使用木耳新品种4种,扎实开展技术瓶颈集中攻关、本土人才结对帮带、农业产业功能拓展等科技服务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科技动能。三是强化人才引入。采取人才引进的方式,吸引农科硕士研究生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选派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结对帮扶,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乡土人才培育,提升农业从业者科技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多措并举,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