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88号建议的答复函
索 引 号 snyncj/2024-00302 发布机构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公开目录 建议提案办理 发布日期 2024-08-23
名  称 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88号建议的答复函

类别:A

签发人:王 璟

商农复函〔2024〕15号

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88号建议的答复函

刘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的建议》(第8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对当前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指出的问题针对性强。提出的五点建议,既有前瞻性,又有操作性,对我们今后农业产业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一、关于做精做细特色农业

我市聚焦特色农业强市目标,围绕地方特产、特色经济和产业链建设,持续创新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力促农业“产业化、绿色化、景区化、品牌化”提质。一是联合陕西科技大学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增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含量,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不断延伸。以“柞水中博”为代表的木耳企业研发木耳啤酒、菌草茶等22类产品,在木耳行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林果产业实现由原料出售向核仁分级加工、高端食用油、化工产品生产的转变,中药材由原药买卖向药食同源保健食品方向发展。华茂牧业开发了以养生滋补、休闲食品为主的八宝布袋鸡、八宝香鸡、十三味卤鸡等30多种产品,实现了从“白条鸡”上市转向熟食品加工增值。粮食生产由单一的面粉加工向挂面等多元食品加工延伸(魔芋、天麻、木耳挂面)。二是柞水、丹凤县和商州区入选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丹凤华茂肉鸡生产基地入选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菌果药畜茶酒”已成为全省有一定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五化”推进全链条发展做优做强食用菌首位产业》和《“两链共育”“五化一体”推进家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典型做法被全省推广。三是按照“一县一业一策”“一镇一特一规划”“一村一品一主体”的发展思路,依托地方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围绕农业园区、产业集群、美丽乡村建设,集中优势、集中力量,聚力打造县域首位产业,做大唱响“商洛香菇”、丹凤葡萄酒等品牌,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使特色农业产业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

二、关于积极谋划智慧农业

一是加强与中农大合作,合力建成鱼菜共生项目,打造秦岭冷水鱼产业带和加工出口示范区。依托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平台建设的全省首个4.0版鱼菜共生智慧养鱼项目建成运营。二是坚持良种、良法配套,良舍、良料集成,引进“817肉杂鸡”优良品种,推广智慧养殖设施设备,建成单栋存栏5万只层叠式自动化肉鸡舍26栋,1.5万只网上平养肉鸡舍54栋。丹凤段湾肉鸡养殖小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畜禽健康养殖示范场,山阳120万只蛋鸡产业园现代化养殖水平全省领先,实现“人管设备、设备养鸡”。自动化生产、智能化控制、信息化管理等现代化设施装备和生产管理技术被广泛应用,畜牧业科技贡献率、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三是加快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改造升级,突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高效设施畜牧业,开展生猪立体化设施养殖建设试点,加快建设和改造肉牛肉羊集约化养殖场和奶牛智慧牧场。四是加强集雨窖、防雹网、水肥一体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加快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数字化改造,实现果品生产降本增效、减损增效。强化智慧农业监管,实施投入品动态监管预警与信息服务整市推进项目,提高农业数字化监管水平。

三、关于倾力打造康养农业

去年以来,我们以“两改两转三促进”为抓手,拓展农业功能,加速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康养农业、创意农业,推进农、文、旅有机融合,着力培育美丽休闲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精品。一是探索成立以镇(办)为单位的新业态公司,有效盘活土地林地、宅基地、农房等资源和闲置资产,与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发展民宿、有机农业、农房租赁、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推动农村变景区、产业变景点、农房变民宿、农产品变商品。创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美丽休闲乡村9个,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示范镇8个,省级农村特色产业小镇2个。丹凤核桃主题公园入选“全国首批农耕文化实践营地”,商南休闲观光体验线路入选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二是发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线路10条,打造出木耳小镇、天麻小镇、茶海公园等一批产业融合发展典型,柞水县金米村、丹凤县马炉村、洛南县云蒙山村等一批旅游示范乡村,已成为红色教育、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网红打卡地,完美诠释了“商山丹水是胜游,秦岭醉美是商洛”。三是创新发展休闲农业,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生态涵养,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等。培植民宿康养、休闲体验、民俗风情等新产业,推进茶旅、果园采摘观光、创意农业及文化融合。发展特色民宿、传统餐饮、民俗体验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化。

四、关于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一是以“两减四提”为抓手,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化肥农药持续减量、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粪污资源化利用。细化受污染耕地分类管控措施,推动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二是坚持养殖生产清洁化、粪污处理无害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大力推广节水生产工艺,积极引进先进治污设备,着力构建农牧循环发展机制。累计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4个、省级54个,建设有机肥加工厂14个,形成了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同步提升”,节能减排与提质增效“同步加强”。三是积极推广智能饲喂、环境控制、防疫环保等设施设备,加大高新技术推广应用,推动先进的生产工艺与设施装备集成配套,加强农牧统筹,推进种养结合,粪肥还田利用,全面提升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水平。

五、关于设施农业发展建设用地指标

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实施“菌果药畜茶酒”特色产业工程,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和产量不断扩大,综合产值不断提升,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市负责、县落实,各方参与、共同建设,分工明确、统筹协调的机制,将发展设施农业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实行绩效管理,建立奖惩机制。二是加强政策扶持。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和扶持政策,按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利用财政补助、预算内投资等多渠道资金,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将棚架设施、水肥一体化建设等所需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开展成套设施装备补贴,加强部门间政策及资金衔接,避免重复投资建设。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改进和优化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方式,对设施农业用地予以倾斜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采纳您的建议,聚焦关键环节,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为目标,着力从做精做细特色、智慧、康养、循环农业精准施策,进一步挖掘设施农业用地潜力,持续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