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31号提案的答复函
索 引 号 snyncj/2024-00315 发布机构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公开目录 建议提案办理 发布日期 2024-07-30
名  称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31号提案的答复函

类别:A

签发人:王 璟

商农复函〔2024〕35号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31号提案的答复函

杨刚平委员:

您好,你提出的《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产业的建议提案》(第13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合理规划利用土地的建议

我市印发了《商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按照“粮食安全优先、生态保护优先,高质量发展优先”的原则,高效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规则,将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明确了各类土地的功能定位和利用方向。

二、关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建议

三调数据显示,我市目前耕地面积176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达352万亩,在土地种植资源已饱和的情况下需要全力保障粮食作物种植。为此同时,我市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已栽培食用菌3.92亿袋、鲜品产量26.57万吨,核桃产业基地面积329.8万亩、年产量14.3万吨,板栗产业面积267.43万亩、产量4.3万吨,食用菌、核桃产业规模位于全市第一。发展供港蔬菜2.2万亩,让商洛高品质蔬菜摆上了港澳市民的餐桌。下一步,将继续维持、加大对食用菌、核桃、板栗以及供港蔬菜等其他农业产业的投入,提高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关于加强粮食安全保障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市政府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与县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夯实粮食生产责任。及时下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等中省粮食生产补贴资金2.3亿元,以鼓励农民种地种粮,激发种植积极性。各县区也相继出台粮食生产扶持办法,设立粮食生产专项资金、对新购置适用的农机具除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外再按基准价补助20%、为种粮农户购买农业综合保险等,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四、关于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的建议

我市持续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建立减肥增效示范区83个7.4万亩,全市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粮作物亩化肥用量预计比常规施肥减少6%,经济作物减少15%。常态化开展统防统治和病虫绿色防控,持续推进农药减量使用,全市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2.8%,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0.59%。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同时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联合市生态环境局编制《商洛市“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统筹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指导养殖场户改造提升粪污处理设施,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有效遏制传统散养户露天堆放畜禽粪便等违规行为。

五、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的建议

我市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制定发布冷水鱼、生猪、肉兔、肉羊、肉鸡蛋鸡、茶叶、木耳等地方标准9个,进一步规范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及健康发展。推荐申报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三项。支持山阳、柞水县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个。在全市征集推动农业科技市区合作事项25个,推动我市与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地三方”战略合作走深走实。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造特色农业强市,持续深化“两地三方”战略合作,聚焦技术协同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科技示范推广、人才培养合作等领域,在“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上加强与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度合作,为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六、关于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的建议

我市按照《陕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保护农民利益、支持农业发展和“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农业保险工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共补贴24个农业品种,其中包括水稻、小麦、玉米、主粮作物制种、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公益林和商品林等13个中央品种;苹果、设施农业、奶山羊等3个省级优势特色产业品种;核桃、大枣、花椒、猕猴桃、仔猪、种公猪、农房保险、茶叶气象指数保险等8个省级品种。

七、关于加强政策引导的建议

我市认真落实中省《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组织县区严格落实相关政策,依法依规开展耕地“非粮化”处置、撂荒地整治,全市撂荒地复耕9754.8亩,“非粮化”复耕6696.44亩,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增强农民爱惜耕地、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同时每年发放耕地地力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和油菜扩种补贴等各类资金,不断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

八、关于促进产销对接与品牌建设的建议

我市积极组织策划各类品牌营销行动,2023年先后举办商洛年货西安展销会、农交会等宣传推介活动80场次,共销售农产品16.37亿元。商洛核桃、柞水木耳、商洛茶叶、商洛鸡蛋、商洛香菇、商洛板栗6个产品跻身“十四运”官方特许商品,在全运会特许商品专营店和全运村、比赛场馆周边亮相。“商洛核桃”“商洛香菇”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柞水木耳”“镇安板栗”获首批陕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柞水木耳”“商洛香菇”“秦岭泉茗”“洛南核桃”获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认定,认定“商南泉茗”“丹凤葡萄酒”等17个市级农业品牌均以商洛特色的原产地命名,“洛南核桃、柞水木耳、商洛香菇品牌价值分别突破30、53和18亿元。

九、关于加强宣传教育的建议

全市通过举办农技干部培训班、科普知识讲座、发放知识传单、卫生宣传短片等方式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借助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微博、公交传媒等载体,利用户外大屏、灯箱展板等街头平台,通过公益广告、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宣传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科学种植、养殖能力,树立环保意识和经济意识,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建立了“一主多元”培育机制,扎实开展集中授课、实训实践、考核认定、跟踪帮扶等“四位一体”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9279人。充实食用菌(木耳)、畜牧、茶叶服务团成员83人,开展技术服务800余次,培训农户3.2万人次,进一步增强农民素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十、关于建立检测与评估机制的建议

2023年我市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对全市 土壤变化情况进行采样检测。每年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进一步保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提升土壤资源利用和保护水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创新实行“人盯人+执法检查”责任机制,持续开展耕地违法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回头看”,确保合理利用土地。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欢迎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多提批评意见和建议。以上答复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