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36号提案的答复函
索 引 号 snyncj/2024-00329 发布机构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公开目录 建议提案办理 发布日期 2024-08-23
名  称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36号提案的答复函

类别:A

签发人:王 璟

商农复函〔2024〕49号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36号提案的答复函

民进商洛市委会,于亚斌、隋萍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建议》(第13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要素保障,培育优势产业的建议。一是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印发全市《食用菌、木耳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生猪稳产保供十条措施》《完善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行长+链长”机制三年行动》,落实食用菌、粮食等产业支持政策。联合市财政局制定印发《商洛市支持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财税政策措施》等,设立市级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木耳品种选育、技术规程制定、试验示范研究、技术培训、精深加工等9大方面重点支持。二是强化科企协作。联合陕西省国际项目管理中心、陕西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共同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创建核桃创新研发中心;镇安县与陕西科技大学建立校地合作、院企合作平台,我市与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合作,在商州三岔河建成集“科普试验、养殖示范、苗种繁育”于一体4.0版本鱼菜共生智慧渔业基地等。

二、关于壮大经营主体,提升经营实力的建议。一是认定市级田间学校30个,培育高素质农民2575人,新增高级职业农民20人,组织5支科技特派团12个产业组开展技术指导608次。二是坚持“扶持企业就是扶持产业链”思维,开展遍访企业活动,对接省农研院、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解决项目申报、融资、技术升级等难题。引进总部经济企业1家,推动各县区签约项目14个,签约资金25亿元,镇安县鲤跃项目入选2023年商洛市“中国康养之都”标杆项目。

三、关于延伸产业链条,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的建议。全市培育延长产业链条,在做精三产上下功夫,确保特色产业发展。一是产业融合加速发展。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生产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培育食用菌初精深加工企业38家,核桃加工企业13家,中药材加工企业62家。培育农村景区47个、打造产业景点59个,12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被全省宣传推介,5条茶旅融合线路被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宣传,《“五个聚焦”助力脱贫劳动力稳岗增收》等4篇案例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二是发展经营主体增效。全市新发展村级供销社9个,改造提升11个,发展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27个,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达到47.2万亩/次。全市318家企业入驻“832”平台,累计成交额4.06亿元,位居全省前列。柞水县被评为“832平台”产业帮扶示范县。组织26家企业参加了中国绿博会、茶博会等展销活动,签约8个,现场销售85万元。

四、关于扩大品牌效益,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建议。一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采用线上线下融合、传统与新媒体结合、政府与个体联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品牌宣传,在地铁车厢、高速路桥等线下广告投放,抖音、微信线上宣传,通过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现场推介、直播带货等方式,先后举办商洛年货西安展销会、第二届直播购物节等80场次宣传推介活动,销售农产品16.37亿元。二是精准定位品牌受众。找准商洛农产品优质、绿色、生态的市场定位,以北京、南京、西安等消费需求旺盛的大中城市为主,重点对核桃、茶叶、木耳、香菇等山地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推介,在南京、北京、石家庄设立商洛农特产品专营门店,有效触及目标消费者。

五、关于抢抓示范引领,扩大产业辐射带动力的建议。一是持续扩大规模。全年栽培食用菌5.15亿袋,鲜品产量47.95万吨,商州区食用菌、丹凤县葡萄入选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新建改造茶园5.1万亩,生产茶叶1.18万吨。新建猕猴桃1500亩,园林水果产量6.01万吨。蔬菜总产量63.1万吨,发展供港蔬菜基地2700亩,创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00亩,新增陆基高位圆池等渔业面积1万立方米,水产品产量达7300吨。二是持续壮大主体。2023年,我市新增认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定12个,先后创建省、市级龙头企业8家和13家;新增国家级、省级示范合作社6家和11家,认定市级示范合作社26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9家,建设县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1个。

下一步,我局将聚焦“一都四区”总目标,以“两改两转三促进”行动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四化”发展,全面加快特色农业强市建设。

一是全力推进农业绿色化。坚持质量兴农,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的特色种植基地,推广应用“承诺达标合格证+追溯码”,构建源头可溯、去向可追、质量可查的溯源机制,深入开展全国布病无疫市创建,全力打造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区。

二是全力推进农业景区化。围绕打造中国康养之都,实施“乡村全域成景”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康养农业、创意农业,推进农、文、旅有机融合,建设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和稻田观光景区,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是全力推进农业品牌化。用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样板市”金字招牌,加大“二品一标”认证、GAP认证、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抓好区域农业特色产业优质品牌创建,努力打造更多商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四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链长制”为抓手,扶龙头、建载体、搭平台、促融合,持续实施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培育工程,加快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以产业强镇为基础、产业园为引擎、产业集群为骨干、市县镇梯次布局、点线面协同推进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实现产业增产、群众增收。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