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72号提案的答复函
索 引 号 snyncj/2024-00335 发布机构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公开目录 建议提案办理 发布日期 2024-08-30
名  称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72号提案的答复函

类别:A

签发人:王 璟

商农复函〔2024〕55号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72号提案的答复函

陈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建议》(第17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战略,通过与财政部门积极争取,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等方式,不断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前期工作,逐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投资标准已由2019年机构改革时不足1200元,提高到2024年2200元,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灌溉、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关于推广科学施肥和土壤改良技术的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科学施肥和土壤改良工作,全面加大减肥增效技术配套推广,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71.1万亩,配方肥施用104.34万亩,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试验示范,建立“三新”集成推广示范区3.94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22.2万亩;建立肥效田间试验21个,发放技术资料(含施肥建议卡)4.6万份。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开展“我为农民建良田”活动,总结提炼土壤改良、培肥、建良田的技术模式,复制推广。并推广加厚膜、降解膜、有色膜,示范人工或机械捡拾回收利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堆沤肥料化、草菇类食用菌基料化利用。建立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示范,避免污染环境。

三、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的建议

围绕提高农业科技贡献年,提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一是完善标准规范。修订完善了《商洛市马铃薯玉米大豆套作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下发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种植技术要点,印发农作物主推技术模式。二是加强指导培训。成立技术专家指导组,召开技术培训会385场次,培训人员30.8万人次。三是加强试验示范推广。建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38个1万亩、小麦示范区46个8943亩,在洛南县整建制推进大豆单产提升8.28万亩,实行技术包抓、台账管理,促进大豆单产水平显著提升。

四、关于建立健全监管和评估机制的建议

认真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施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促进“建管用”同步推进,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强化对项目设计、招投标管理、建设质量、日常监管、竣工验收、建后管护、资金管理、社会监督等关键环节的全过程监管,确保把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并印发建后工程设施管护制度,明确工程使用和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及管护义务。项目竣工后,第一时间移交项目区村委会,落实管护经费,签订管护协议,严防出现撂荒和损毁现象。组织开展建设工程排查整治行动,查找问题,总结经验,评估成效。对发现问题跟踪整改销号。

五、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

省农业农村厅等5部门印发的《关于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十条措施》,提升创新体制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形成投入产出,模式多样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格局。优先支持有社会资本参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社会资本亩均投资超过1000元的项目优先立项。

六、关于绿色发展,产业融合的建议

在生产实践中,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模式,不断加强高标准农田+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据调查,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8.13m³、节肥5.73公斤、节药5.39克,为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奠定良好的环境资源,推动了有机农业发展。如洛南豆腐、镇安“云镇挂面”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镇安“岭沟贡米”获有机农产品认证,促进农产品品牌打造和溢价。

七、关于人才培养,科技应用的建议

一是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育。通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建立了集中授课、实训实践、考核认定、跟踪帮扶等“四位一体”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培养了一批懂经营、有技术、善管理的技能型人才,全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9279人,其已成为助推我市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二是强化人才服务团建设。充实食用菌(木耳)、畜牧、茶叶服务团成员83人,完善服务承诺事项57项,开展技术服务800余次,培训农户3.2万人次。三是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通过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2023年我市农药使用量(折百量)同比减少0.9%,化肥使用量(折纯量)同比减少2.5%,耕地质量等级较上年提升0.18等。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