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snyncj/2024-00348 | 发布机构 |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 ||
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 | 2024-07-30 | ||
名 称 |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15号提案的答复函 | ||||
时 效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 种 |
类别:A
签发人:王 璟
商农复函〔2024〕77号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15号提案的答复函
民建商洛市委会,寇立亚委员: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产业人才培养的建议》(第115号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贵单位和寇立亚委员对全市乡村产业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现就所提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做好乡村人才培育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瞄准乡村人才培养使用的短板弱项,以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为抓手,紧扣“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全面提升乡村人才培养实效。
一、关于以人为本,稳定乡村振兴人口基础的建议。针对“产业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按照“农户自愿、积极引导、因户施策”原则,探索自主创业、龙头带动、互助代管、股份合作等模式,鼓励和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房顶地下等闲置土地和空间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田园、小商贸“五小经济”,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园则园、宜加则加、宜商则商,把更多农户的“方寸地”变为“致富园”,让更多农户能够在家门口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另一方面,为了留住乡村人才,我们以重点项目建设和新开企业、新上生产线为重点,积极对接企业,深挖用工需求,提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容量。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内采用以工代赈方式组织实施项目,吸纳更多的低收入群众参与工程项目建设,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积极鼓励返乡入乡创业,推动就业帮扶车间和社区工厂可持续发展,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作用,提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容量,为乡村产业发展打牢人才基础。
二、关于多措并举,提高乡村人才基本素质的建议。针对“人才总体素质不高且分布不均”的问题,一是实施“归雁计划”,吸引在外创业经商人员返乡担任村干部,动员11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产业或担任村干部,每村动态培育2名以上后备力量,已培养村级后备力量6400多名。同时,把乡村振兴干部培养、管理和使用纳入干部工作总体规划,近年来为镇(街道)招录干部占全市总数的80%以上。二是持续培养“乡村CEO”。从2023年6月开始,我市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持续培育乡村经营管理人才(乡村CEO),目前已组织集中培训6期850人,计划利用两年时间,为全市所有村(社区)每村至少培养一名懂农业、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乡村人才。后续培养过程中,对村(社区)现有的经营项目、产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社,要探索优先交由结业学员管理领办、施展才华。2024年年底前,将为全市所有村(社区)每村至少培养一名新型乡村人才。第一轮培训结束后,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聚焦产业和合作社负责人专题开展第二轮乡村经营管理人才(乡村CEO)培训,持续为农村培养更多产业发展人才。三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持续加大高级职业农民培育宣传力度,鼓励他们在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市培训土专家“土专家”、“田秀才”及返乡创业人才446名,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7234人,认定15667人,高素质农民已成为我市发展特色产业的“领头雁”、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三、关于完善机制,强化乡村人才服务管理的建议。针对“管理服务还不到位”的问题,一是打牢政策基础。市委、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农民工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从在外创业经商人员中培养村干部后备力量的意见》《关于鼓励激励外出创业经商人员返乡担任村(社区)“两委”成员的意见》等,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20条措施,建立外出创业经商人员定期摸底制度和镇村党组织与外出创业经商人员定期联系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在外创业经商人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推动“人才回归、创业回乡、资金回流”,全市从在外创业经商人员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426名。二是深化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坚持“授鱼”和“授渔”相结合,深入组织专家人才下沉开展示范基地建立、产业技术指导、团队跟班学习等工作,推行“一带多、多带一”“师带徒、团带团”帮带,组建跟学团队176个,培养本土人才1173名,带动引进农业新品种109个、推广新技术140项,解决技术问题200余项。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启动“商山英才”人才支持项目,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由1000万元增加到2500万元。围绕“生态康养之都”建设和重点企业、项目需求,大力推进“千名人才创新创业”,对15个创新团队、30个创新项目跟踪服务,柞水李玉院士工作站、商南中剑公司专家工作站被评为省级专家站。精心研究制定“一县一团一方案”,组建跟学团队118个977人,举办学术交流158场次,人才智撑高质量发展效果逐渐凸显。四是健全培训体系。市县分级建立乡村振兴培训“四库两基地”,制定管理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对入选师资库的教师,颁发聘书并推荐作为培训辅导授课教师;对入选师资库的教材、课程、案例,推荐在市、县区干部培训中使用;对入选的培训基地、实践交流基地发文确认并挂牌,在选择培训合作机构时优先考虑。同时,加强与市外具有优质培训师资的培训机构合作,邀请中国农业大学、省委党校、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全市已入库师资90人、教材18本、课程46个、案例27个,建立省级乡村振兴培训基地2个,市级乡村振兴培训基地15个、实践交流基地23个。
四、关于加强领导,凝聚乡村人才培养合力的建议。针对“组织领导还需进一步加强”的问题,一是壮大村“两委”干部力量。吸引有在外经商经验、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在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全市共动员1047名外出创业经商人员返乡任职,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有194人有在外创业经商经历,58名在外创业经商人员返乡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022年,再次动员23名在外创业经商人员返乡担任村干部,聘请361名在外创业经商人员担任“发展顾问”,争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270个。2023年,全市又选配30名在外返乡党员人才担任村干部,聘请269名在外党员人才担任“发展顾问”。二是实施“千名领跑人”学历提升工程。坚持以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需求为牵引,在岗优先、兼顾后备,由市县组织部门牵头对换届后村“两委”干部和后备力量学历状况及学历提升意愿进行摸排,优先选拔“村干部和后备干部、致富带头人、入党积极分子”三类人员,通过政策支持、资金补助、多元教学、待遇倾斜,逐步提高村干部的学历水平、带富能力,培养了一批有头脑、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干部队伍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2022年以来,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2651人,是过去5年的8倍。三是深入开展“抓党建、强堡垒、促振兴”行动。建立产业联合党委59个,产业链党支部217个,功能型党小组1338个,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17.9万余名群众稳定增收。坚持尽锐出战,执行“前置审核”,分两批轮换第一书记455名、驻村工作队员1643名,选配30名返乡党员人才担任村干部,聘请村级“发展顾问”269名。四是不断提升基层法律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规范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全市村(社区)调解委员会1479个,调解员7876名,培养“法律明白人”6850人、“法治带头人”2525人,基层调解组织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组建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团,全市1296个村(居)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为乡村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履行职责,抓实抓细乡村人才特别是产业人才的教育培育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人才保障。相信贵单位关心关注和提出的建议,将会逐步得到妥善解决。再次感谢您对我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