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sfpj/2024-00184 | 发布机构 | 商洛市乡村振兴局 | ||
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 | 2023-09-04 | ||
名 称 | 对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3号提案的答复函 | ||||
时 效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 种 |
签发人:王 璟
商乡振函〔2023〕46号
对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3号提案的答复函
马辉委员:
您领衔提出的《关于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的建议》(第3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和刘静等7位委员及农工党市委会、民盟商洛市总支对全市秦岭乡村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所提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一都四区”建设目标,大力实施“双对标、双50”和“西商融合”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打造出了一批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尤其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以“两改两转三促进”为抓手,持续加强秦岭山水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商洛特色的乡村建设之路。围绕“加快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您提出了以“换”为要打基础、以“治”为方固成果、以“土”为美树形象、以“管”为策利长远、以“人”为本共建管、以“引”为钥不盲从等六条建议,对持续推进全市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根据您的建议,我们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确保逐条逐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重点开展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强化引领抓规划。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为基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及村庄定位、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和发展趋势等,积极开展《商洛市农业农村与乡村发展》专题研究,进一步优化全市1100个行政村村庄分类,共确定城郊融合类村庄121个、集聚提升类村庄620个、特色保护类村庄136个、搬迁撤并类村庄66个、规划待定类村庄157个。在此基础上,对照《陕西省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围绕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聚焦“一都四区”发展定位,坚持“保护优先、节约集约,政府主导、村民参与,多规合一、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分类别、分年度、分片区、沿道路、沿流域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并注重强化村民主体地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群众需求什么,就优先规划什么,不搞大包大揽,确保规划行得通、能落地、可持续。在全市符合编制村庄规划条件的行政村中,纳入近期编制计划759个村,纳入远期编制计划206个村。今年,全市计划启动153个试点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目前已启动203个村,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32.7%。
二、科学指导抓推进。针对农村如厕条件差、群众居住土坯(石板)房、生活污水垃圾处置不到位、产业发展效益不高、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增收不稳定等短板弱项,今年,我们精心策划实施了以改造农村厕所和土坯(石板)房、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推动产业转型、业态转型,促进生产生活环境优化、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主要内容的“两改两转三促进”行动,制定了《关于开展“两改两转三促进”行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将重点工作细化为52项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19个部门单位,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全市农村户厕改造已开工68523座、竣工59765座;农村公厕已开工883座、竣工732座;农村旅游公厕已开工285座、竣工208座;农村土坯(石板)房已开工9368户、已竣工7861户;新成立木耳、食用菌、茶叶等产业发展协会9个,发展食用菌3.72亿袋、木耳1.19亿袋,新建改造茶园1.06万亩,出栏生猪70万头、肉鸡1400万只,新认证绿色食品2个、有机农产品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成立镇级新业态公司98个,培育农村景区47个,打造产业景点59个,新增民宿床位1064个,出租闲置农房1474套。
三、注重乡土抓特色。在秦岭山水乡村建设过程中,坚持注重保护、体现特色,先后印发了《商洛市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关于统筹做好乡村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县区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注重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明确对具有历史价值、体现民俗文化、彰显地域特色的土坯房和石板房予以保留保护,不搞大拆大建、严禁“一刀切”,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确保乡村建设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文化相协调,同农民群众实际需要相匹配。为严把工程建设质量,注重发挥专业机构技术支撑作用,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协调配合市住建局聘请第三方编制了《商洛市村容村貌提升导则》,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着力培育具有乡风乡韵乡愁的秦岭山水乡村“升级版”。
四、着眼长远抓管护。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统筹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地方政府主导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运营企业管护责任。积极推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经营性、准经营性设施使用者付费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和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行管护体系,建立健全民建、民管、民用和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针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多头管、权属不清无法管、无人无钱不能管等问题,全面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持续推行扶贫项目资产“易权到村”农村公共设施管理“3335”模式,即:紧盯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做好移交“三个环节”、聚焦有人管、有钱管、有机制管“三有目标”、创新专责管护、义务管护、市场管护“三种途径”,做到管护范围、产权归属、管护标准、管护资金、管护责任“五个明确”,有效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咋持续”的问题。8月份,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城乡供水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推进标准化管理、推广县域统管模式、深化水价水费改革、提升业务技能等四条城乡供水管护措施,全力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目前全市3778处集中供水工程均已定价,6月份实收水费731.98万元,水费收缴率达96.9%,以水养水迈出坚实步伐。
五、尊重群众抓主体。坚持把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动群众全程参与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推动实现从“要我建设”到“我要建设”的转变。在村庄规划上,坚持将政府组织领导作用、农民主体作用、专业人员技术指导作用有机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听取农民意见,引导农民献计献策、共商共议。在项目实施上,采取以工代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开展建设,吸纳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让农民自己的乡村自己建、自己的工程自己干,既激发其内生动力,又拓宽其增收渠道。在项目监管上,注重从项目进度、施工质量、工程验收等环节,吸纳村民参与,给予群众更多监督权和话语权。在后续管护上,采取推行“门前三包”、组织受益者认领、组建使用者协会、设立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管护。今年,为充分调动群众改厕改房积极性,采取统筹调度使用资金方式,明确改造或新建卫生厕所户均补贴3000元、改造唯一住房为土坯(石板)房的户均补贴20000元,引导群众积极主动投身乡村建设,增强参与感、责任感、归属感。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推进措施,着力打造康养、旅游、宜居示范村,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融合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持续推动乡村建设工作提质量、上水平、见实效。
答复未尽事宜,烦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商洛市乡村振兴局
2023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