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对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01号建议的答复函
索 引 号 sfpj/2024-00194 发布机构 商洛市乡村振兴局
公开目录 建议提案办理 发布日期 2023-09-04
名  称 对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01号建议的答复函

签发人:王 璟

商乡振函〔2023〕56号

对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01号建议的答复函

余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第10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重点解决“人地钱”的问题。针对“人地钱”的问题,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精心部署,加快西商融合发展,打造“一都四区”和22℃商洛,全力推动商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一、优化人才引进,扩大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下基层计划。通过“三支一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加快培养一直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青年人才队伍,累计招录基层人才656名。二是建立健全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探索人才服务团和高校结对形式,全市已组建16支市级人才服务团、61支县区人才服务团,聚集了2850余名专家人才,创建“乡土人才工作室”9个,建成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126个实训基地、5个农民田间学校、11个创业孵化基地,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31班次10个专业2251人,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780人,认定10976人,为商洛培养更多扎根农村、知农爱农的新型农业农村人才。三是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体制。开展“千名头雁带富领飞”,动员1097名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参选担任村干部,聘请361人担任荣誉书记、荣誉主任。组织“千名领跑人”学历提升计划,力争用2年至3年时间,组织全市1808名村级干部及后备力量将学历提升至大专及以上,同时为村干部统一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发放工龄补贴,有效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出台《激励乡党回乡投资十条措施》,开展以“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为主题的乡情招商,吸引更多商洛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参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商等产业发展,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二、强化用地保障,助推业态转型

土地是农业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是农村宝贵的财富。一是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坚持耕地用途管控,分县(区)划定“三区三线”,带位置、带图斑下达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严格管控耕地转化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确保现有耕地面积不减少,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深入开展撂荒土地专项整治,确保常年撂荒“存量清零”、季节性撂荒全面复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二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良田建管并举,推行“整市推进、企业代建”模式,加强减后管护责任落实,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创建一批“高产田”,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推广陕南秦巴山区“拦蓄灌溉-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整流域建设模式,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畅通新增耕地、产能“两项指标”交易渠道,拓宽投入渠道,提高建设标准。三是发展乡村新业态。过渡期每年安排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600亩,专项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政策,围绕打造中国康养之都,立足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整理,探索成立以镇(街道)为单位的新业态公司,有效盘活土地林地、宅基地、农房等资源和闲置资产,与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发展民宿、有机农业、农房租赁、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推动农村变景区、产业变景点、农房变民宿、农产品变商品,加快落实“双50”战略重大工程。

三、加大资金投入,助力乡村振兴

过渡期内继续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建立财政资金的倾斜投入机制。过渡期内,继续坚持中央、省、市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不低于上年标准,同时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予以倾斜支持,在正常因素分配的基础上,从2022年期,每年安排每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不低于1000万元,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项目。从今年开始,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和重点帮扶村每年分别给予不低于600万元、120万元的资金支持。二是建立金融资金的倾斜投入机制。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继续坚持“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的要求,对确有能力、有需求的可追加至10万元,但超出5万元部门不予贴息,不纳入风险补偿金。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积极推广面向一般农户、用于产业发展最高不超过20万元、最长不超过5年、免担保免抵押、农户还本付息的“富民贷”金融产品。截至目前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62614户,432265.17万元,发放“富民贷”10952万元。三是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持续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的投入力度,探索推行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种模式,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和带动能力,力争到年底,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年收益5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面清除,并新增一批收益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不断增强集体经济成长性。

答复未尽事宜,烦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商洛市乡村振兴局

2023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