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频道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丹凤:实施“三六六”工作法 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水平
发布时间:2023-12-05 09:07 点击次数:

近年来,丹凤县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狠抓调解能力提升,有效提升了全县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水平。止目前,全县共建立镇(街办)、村(社区)、行业、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类型调解组织28个。近三年累计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59件,其中基层调解组织调解案件156件,调解成功156件,调解成功率100%;仲裁案件103件(调解79件、裁决24件),调解率77%,结案率100%。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办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分别被人社部和省人社厅表彰为国家级和省级金牌调解组织。丹凤县选送的超市促销员劳动争议案例入选全省第一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在2022年度全市调解仲裁工作总体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

一、突出“三个到位”,建设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基层组织。一是机构设置到位。落实“六统一、五上墙”要求,建立“3+N”联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网格体系,主动邀请省市仲裁行业能手深入我县调研指导调解工作及业务培训,加强业务上下联动,信息互动交流。二是人员配备到位。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专业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举措壮大调解队伍。在县仲裁院配备9名干部从事调解仲裁工作,在镇(街办)村(社区)协调140名劳动保障协理员从事一线调解工作。三是经费保障到位。在财政资金预算中,每年申报一定数额的工作经费支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

二、探索“六项制度”,构建系统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一是建立风险排查预警机制。每月定期对辖区内企事业单位进行走访联系,对苗头性、倾向性事件及时跟进。二是建立调解员能力提升机制。通过座谈研讨、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丰富培训手段,依托丹凤人社大讲堂等载体,面向基层调解组织、行业企业代表现场讲授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技巧与实操。目前,累计开展调解员集中业务培训36次,经考核合格率达98%。三是建立劳动争议应急处置机制。制定集体性劳动争议应急预案,完善劳动关系矛盾风险预防预警机制。四是健全企业规范用工指导机制。组织全县149名骨干仲裁员及志愿者,为企业开展定点服务。全县累计普法宣传12场,服务企业50余家。五是建立多元化调解机制。设立心理疏导室,建立志愿者工作站,创新实施“1+12+N”劳动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与县工会、法院、工商联等多家单位建立联动调解工作机制,创新仲裁、监察、信访“三位一体”社会矛盾调处机制。设立县法律援助中心驻仲裁院工作站,通过法律援助工作站调解劳动争议案件34件,涉案金额66.4万元。六是健全农民工争议案件速裁机制。对农民工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缩短办案时限。积极采用网络庭审方式审理争议案件,方便农民工异地维权、快速维权。

三、实施“六项行动”,打造便捷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一是实施“161”调解仲裁行动。目前,累计运用“161”调解制度成功调解案件79件。二是实施24小时调解行动。依托“互联网+调解”平台,通过互联网、微信、电话等线上渠道,为当事人提供案件受理、调解、就近就地办理的“一站式”服务,确保调解服务“24小时”不下线。三是实施县域企业开庭旁听行动。邀请企业当庭旁听劳动争议调解案件,围绕庭审案件开展以案释法活动。四是实施流动仲裁庭上门服务行动。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创新劳动仲裁服务形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企业一线。全县累计开展流动仲裁庭15场次,案件终结率100%。五是开展“人社服务进企业”行动。定期送法入企规范企业用工,持续开展“百名仲裁员服务千家企业”活动,促进企业重视争议、深入企业化解争议。目前,累计深入56家企业开展答疑解惑活动30场次,发放宣传彩页15000余份。六是开展金牌调解组织培树行动。积极开展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培树及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以点带面、以点带链,充分发挥金牌调解组织“金牌效应”,全面提升预防调解工作效能,全力打造“敢调解、能调解、善调解”的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