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频道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陕西柞水县:“五举措”跑出就业创业新速度
发布时间:2023-10-27 09:38 点击次数:

稳就业保就业是第一要务,陕西省柞水县通过开展专题调研,了解企业发展现状,用工情况、倾听企业发展需求,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就业服务,用暖心服务助力用工保障“双向奔赴”,多渠道助推柞水就业创业跑出新速度。

常态调研,保障重点企业用工

积极入企、征集就业岗位。今年以来,柞水县就业服务中心秉承服务宗旨深入县域内9个镇办、管委会、产业园区、重点用工企业召开用工保障安排部署会议1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1万余份,发布就业岗位信息1.6万个,摸排农村劳动力3000余人,收集外出就业意愿信息1230人次。实施“一企一策”提供政策咨询、招聘服务、用工指导等服务,向缺工企业介绍劳动力供求状况,帮助企业科学设置岗位制定招聘计划,解决企业用工短期问题。

精准指导、提高岗位匹配。结合摸排的就业意愿人员台账,按照人岗匹配度,为企业进行精准推送。先后为商洛比亚迪、盘龙公司、玛威尔琦、新合元装备制造等企业拍摄宣传片、召开企业专场招聘会等,为企业输送200余人。并对登记失业人员开展失业原因分析、实施针对性职业指导,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向其解读就业形势,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增强其到企业就业积极性。

多方合作、提供周到服务。加强与人才交流中心、创业协会、人力资源机构协作,开展创业专家基层行、政银企纾难解困座谈会等活动,共商良策,共谋发展,助力企业稳增长、强信心。充分利用人才储备资源库,做到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不同专业化人才选择,及时提供匹配岗位信息,并指导企业强化人文关怀,关心关爱劳动者,改善劳动条件,增强用工稳定性。

畅通渠道,加大转移输出力度

建立劳务工作站,发挥纽带桥梁作用。截至目前柞水县先后在南京市、高淳区、苏州市、宁海县建立了劳务工作站,以劳务工作站、协作地为据点,辐射周边城市,扩大规模,健全组织,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在外联对接、拓展岗位、稳就业中、劳动维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劳务工作站已成为柞水籍民工的联络点和温馨之家,也成为了广大柞水县籍外出务工人员坚强的后盾。

四方联动加强政企交流。通过“政府+人力资源机构+企业+党建”的“四方联动”机制。柞水县就业服务中心带领人力资源公司等机构多次深入南京、苏州、宁波、西安、杨凌等劳务协作地积极开展访企、拓岗、稳岗工作,经常慰问看望在外务工的党员及柞水籍民工,建立农民工流动党支部8个,党员132人。在外联对接、拓展岗位、稳就业中发挥组织引领作用。

建立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借助“苏陕劳务协作”东风,柞水县就业服务中心积极拓宽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在县城区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零工市场各一个,建立“县镇村”三级网点,全面摸清外出务工人员底数,加强信息化服务,定期更新了解外出民工务工情况。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公司资源配置作用,加强有组织有规模的劳务输出,加大点对点”输出力度和跟踪服务。组织开展20余场“春风送暖”“直播带岗”“入企探岗”“云招聘”等精准多样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切实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实现人岗精准匹配。转移就业3.5万人。

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实体稳定就业

柞水县就业服务中心围绕“三个年”活动要求,紧盯“10+N”就业服务行动,大力凸显“公共就业服务”效能创新工作思路,以创业政策落实为着力点,推行引育新主体促就业服务模式,主动对接区外企业项目,今年我中心引进江苏省扬州市安贝斯玩具厂入住柞水,增加新的就业岗位500个。开展创业培训4期,培训学员100人,聘请创业指导专家15人。通过电话回访、短信微信推荐岗位、创业培训、创业贷款等措施开展脱贫劳动力、失业人员、就困人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大学生“一对一”精准就业援助工作,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发放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册3000册,服务20000余人,为外出务工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109人,1.09万元。扶持自主创业人员32人,创业带动就业人员276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15万。扶持小微企业发展11家,发放企业贴息贷款2750万元。

多向发力,加强劳务品牌建设

柞水县紧抓苏陕劳务协作机遇,采用“培训+就业”、“学校+基地”、“东部+西部”、“平台+品牌”的举措,以“政府+龙头企业+集体经济+职业农民”的形式不断深化劳务协作机制,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了“柞水耳农”“柞水缝纫工”“柞水汽配工”一主两优地域特色劳务品牌,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充分整合利用各类资源,采取企业用工订单式培训,大力推进劳务品牌引领创建工程,日前全县建立“柞水耳农”服务中心1个、培训基地15个、实训基地16个、累计培训7.5万人次。扶持壮大中博、野森林等木耳产业省市级龙头企业13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3家、家庭农场96个,发展木耳示范种植户4186户,带动“耳农”就业10500人,人均年收入20000元。建立“柞水缝纫工”培训就业基地7个,与江苏、成都、西安、福建等知名服装公司建立长期协作关系,累计培训人数400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74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00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建立“柞水汽配工”培训就业基地2个,开展汽配工技能培训班20期,培训各类汽配技能劳动力1100人,累计向江苏、浙江等地汽车制造企业输送工人3000余人,工资月平均达7000元,年创经济收入2亿元。三大劳务品牌的打造让我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由传统的体力型劳动者逐步转变为技术型劳动者,以他们勤俭朴实、厚德诚信、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也成为了柞水县就业创业新名片。

建强队伍,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效能

柞水县就业服务中心将持续以争当公共就业服务“螺丝钉和连接器”的精神,大力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行动,着重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整合县、镇办、村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力量,培养更多专业的就业服务人才,努力建设成为一支作风优良、履职高效、素质过硬的就业服务大军,展现就业人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