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频道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频道首页

商洛:抗击洪涝侵袭 力保供水安全
发布时间:2023-08-16 10:39 点击次数:

目前,正值主汛期。据统计,入汛以来,商洛市已经历13轮强降雨过程,造成大量农村供水设施设备严重损毁,给广大群众正常用水带来较大影响。面对严峻汛情,各级水利部门迎难而上、积极应对,采取临时措施和长效举措相结合的办法,全力保障受洪涝灾害威胁区域群众饮水安全。

一是树立风险意识,强化责任落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面对高强度、多频次的突如其来汛情,商洛市水利部门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充分认识洪涝灾害影响下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重要意义,全面落实农村供水保障政府主体统管责任、水利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这“三个责任”,一旦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和应对措施,千方百计确保广大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无忧,努力把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是加强沟通协调,做好应急处置。在今年的抗洪保供水工作中,商洛市水利部门加强与气象、应急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实时掌握工情和雨情、汛情、险情、灾情信息,及时研判农村供水受洪涝灾害风险,提前安排部署,做好应急处置。同时,摸清储备物资底数,足量储备洗井设备、管材、消毒药剂、储水装置等应急物资,及时培训抢修人员,做好应急抢险准备,并通过预警储水、关阀止水、过滤清水、消毒净水、开闸供水等综合措施,全力保障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在此基础上,加强受影响取水、井水、储水设施的清洗,对过水、淹水或受污染的水井、蓄水池严格消毒,加密饮用水水质检测频次,对水质不达标的及时处置,确保农村供水水质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共启用备用水源103处,发放应急储水罐68个,累计使用送水车540车次,发放管材118千米,新建蓄水池15座等,有力保障了农村群众正常生活生产用水。

三是持续开展排查,确保动态清零。商洛市水利部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持续开展农村供水动态监测,加强对供水条件薄弱、水旱灾害频发区域的农村供水工程运行和失能老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进行动态监测,对排查发现的供水突出问题全部建立台账,形成问题清单,及时妥善解决,确保动态清零。在具体工作中,农村供水工程发生水毁后,在第一时间全力抢修,尽快恢复正常供水;抢修期间,采取设置临时集中供水点、拉水送水等应急措施,确保群众基本生活饮水需求。同时,统一调配队伍,全力开展水毁工程抢修,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进度,尽快恢复正常供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排查201.75万余户,排查发现供水问题的约1265户3518人,均通过维修管道、应急供水等措施予以解决。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商洛市水利部门坚持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的吃水问题当作最大的民生来抓,高度重视特殊时期涉水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加大饮水安全知识宣传和科普力度,及时发布供水信息和断水、停水、分时供水、维修抢修等情况,争取最大程度得到群众谅解和支持。密切关注群众供用水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畅通各类各级舆情渠道,及时妥善解决群众的用水诉求,切实保障群众正常用水安全,特别是严格值守供水投诉电话,做到群众反映问题第一时间接听、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回复。同时,加强对一线管水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基本供水抢修维修和操作技能水平,努力保障供水设施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五是补齐工程短板,推进规模化工程。商洛市水利部门提高政治站位,永葆民生情怀,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以建设强基础、用建设提能力、乘建设上水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使命感,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各县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强化工程布局、方案优化比选和内容设计,履行项目审核批复手续,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提升工程设施效益。同时,解放思想、大胆突破,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工作思路,以建设稳定水源为基础,以高质量的前期工作为支撑,科学合理谋划设计一批高标准农村供水项目,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从根本上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市城乡供水实现了建设规模化、运营标准化和管护一体化,正朝着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强力支撑、有效保障的方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