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中共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关于印发《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 引 号 swlj/2024-00022 发布机构 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目录 部门文件 发布日期 2023-03-03
名  称 中共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关于印发《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区)文旅局,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

                                                                           2023年3月2日




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及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省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长会议及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和市“两会”部署要求,聚焦建设中国康养之都、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和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四个目标”,实施公共文化惠民、旅游转型提质、文物保护利用、广电融合创新、文艺精品创作和文旅品牌推广“六大工程”,守牢法律高压线、纪律红线、政策界线、安全防线、媒体(公众)视线“五条底线”,进一步擦亮戏剧之乡、文学重镇、文化绿洲,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和秦岭最美是商洛“三张名片”,为加快建设“生态康养之都”、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商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文旅力量。

一、坚持产业驱动,聚力打造中国康养之都

壮大康养产业体系。深化景区民宿、特色产品、特色餐饮“三大提升工程”,培育养生功能菜系,发展药膳美食特色街区和特色品牌企业,构建全民健身医养服务体系,打造乡村度假集聚地,建强“医养游体药食”产业链条。推出春季赏花品茶、夏季消暑嬉水、秋季品果养生、冬季赏雪避霾等康养产品,发展银发经济、露营经济、研学经济、亲子经济,形成全季节、全循环、全生命周期的康养产业链条。遴选第二批市级康养标杆项目不少于10个。

夯实康养产业基础。提升康养大数据平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康养产业融合创新。举办中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暨高峰论坛。推动全域森林康养示范县、镇、村和森林康养基地创建,推动云山湖森林康养度假区、金凤山康养新区、高铁康养新城等重点康养项目建设,支持康养地产、旅居小区、康养民宿产业发展。推动城区、集镇、乡村、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

完善康养工作机制。落实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实行周汇报、月调度、季点评、年考核和标杆项目包抓制度。加强对康养产业和康养企业发展重点、急难问题的会商协调,通过专题会议等方式推动解决。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打造“中国康养之都”规划进行提升。

二、坚持补短强弱,提升文化服务供给水平

繁荣文艺精品生产。坚持现实题材、革命题材、历史题材并重,创作创排一批文学、书画、音乐、摄影、戏曲等各门类文艺精品。加快剧目《若河》《红色谷子沟》创作排练和汉剧《程豫》打磨提升,全力参演省十艺节,力争推出更多“群星奖”入围作品。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抓好大型示范性文艺活动,深化“廉洁文化商洛行”活动,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文艺展演,完成市委、市政府赋予的重大演出任务。

提升公共文化品质。加强文化场馆建设,提升免费开放水平,“五一”前商洛剧院完成改造对外开放,配合做好市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场馆入驻工作。商商、山阳通过陕西省公共文化高质量发示范县创建中期验收,争创陕西省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县资格1名、示范镇3-5个。加大全民艺术资源推广力度。创新发展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实施“戏曲进乡村”“送文化下乡”“非遗小剧场”等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市、县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内涵,打造群众广泛参与、有影响力的市级全民阅读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积极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在全民艺术普及、书香商洛和清廉商洛建设中的作用。加强文化志愿者平台规范化管理,壮大志愿者队伍。

扩大文化对外影响。完善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体系。加大对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文艺团体和民间艺术的扶持力度,完善市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文艺团体和艺术人才信息库。恢复常态化对外文化交流协作。加强面向游客的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展演。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扩大商洛文化对外影响力。

三、坚持品质立游,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深化全域旅游创建。全面落实督查考核、点评通报、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示范区创建工作,高质量完成年度创建任务,力争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支持商南争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命名,支持山阳、丹凤、镇安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商州、洛南争取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命名。

打造特色精品景区。全面提升景区景点的旅游品质、管理质量和营销水平,杜绝低水平、同质化重复建设。支持塔云山、洞天福地、天竺山创建5A级景区,推进秦楚古道、北茶小镇等4A级景区和商南西街等3A级景区创建,启动镇安兰花小镇、丹凤留仙坪红色美丽村庄、山阳后湾等3A景区创建,加快商州莲花山、江山微风牧场等特色景区建设。完善旅游交通标识、自驾游营地等设施,建设一批示范性旅游厕所,提升智慧旅游水平。

加快旅游品牌创建。推动洛南伶伦、商州江山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支持金丝峡、木王、漫川关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推动棣花镇、商南后湾村等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丹凤留仙坪村、许家塬村等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推动商南西街、商州莲湖商业街、洛南花溪弄商业街等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推动商州、山阳、丹凤创建“康养旅游百强县”。支持创建甲级旅游民宿,评定市级精品民宿、特色民宿8家以上,民宿产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

壮大文旅市场主体。整合国有文旅资源,引进中青旅、陕旅、万豪、携程等专业机构参与景区投资运营管理。加快培育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年度文旅项目投资、接待游客人数增长15%以上。推动丹江百里生态文旅融合发展长廊、云山湖森林康养度假区、天竺山景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文旅企业纳归入统,组织举办银企对接活动,促进文旅产业扩规模、增效益。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编制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和百里丹江生态产业长廊发展规划。建立全市千亿级文旅产业项目储备库。推进镇安月河抽水蓄能电站旅游景区、商南茶旅融合示范园、丹凤葡萄酒城等三产融合类项目建设。深化“文旅+”“+文旅”,大力发展民宿康养、体育休闲、房车野营、红色教育、工业旅游、文创研学等新业态,使乡村变景区、产业变景点、农产品变商品,真正让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土房子、22℃成为金山银山。

四、坚持保护为要,促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守牢文化遗产安全。压实县区政府主体责任、文物部门监管责任和镇办直接责任,落实文物安全责任人公示公告、文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配合做好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勘探和考古调查工作,实施田野文物保护维修和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和打击防范文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守牢文物安全底线。

推动文物活化利用。编制商州城区古建保护规划、全市博物馆群发展规划、文物保护信息化建设方案。秦岭·商洛博物馆争取年底前建成,洛南旧石器博物馆项目争取尽早开工。实施商洛市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古建预防性保护、大云寺和洛南丁兰寺保护维修、洛南文庙防雷、丹凤二郎庙消防工程等项目。加强文博产品研发,创新宣教形式,展示好、阐释好、宣传好、利用好文物资源。加大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传播力度,推进文物活化利用。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做好市级第五批非遗项目、第二批非遗传承人命名和第七批省级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加强非遗项目和非遗工坊建设,梳理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立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并向社会公布。加大对非遗项目保护、利用、传承、转化的宣传力度。

五、坚持正确导向,推动广播电视融合创新

抓好主题主线宣传。办好“二十大精神在商洛”“基层心声”等党的二十大专题专栏,做好全国两会精神宣传报道,策划成就性主题报道。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开展重大主题宣传、典型报道、热点引导等新闻节目。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主流媒体作用,提升在中央、省级媒体发稿数量,扩大外宣影响力。

促进视听精品创作。加强新闻“头条”建设,创作一批接地气、富有时代感的精品力作。纪录片《丹江》完成拍摄力争播出。开展2022年度全市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选,组织参加中省评优推送。做好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申办工作。加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频率频道规范管理。组织开展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培训,加强编辑、记者和主持人管理,完成新闻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证核验工作。

加强阵地建设管理。加强县级应急广播管理,争取市级应急广播平台项目,推动成立市级广播电视监管监测中心。开展700兆赫兹频率迁移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组网验收工作。做好省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设备更新项目验收。加强高山台安全巡检、现场技术培训,做好安全播出、网络安全、监测监管、传输覆盖、设施保护、安全传输及5G基站干扰预判处置等工作。

六、坚持品牌引领,加快文旅市场复苏回暖

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办好2023中国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及四季主题营销。组织开展原创旅游歌曲电视网络大赛、“迎五一”旅游专场推介、牛背梁国家旅游度假区授牌仪式和精品景区、文化符号评选等活动。利用新媒体力量,制造“网络热点”,形成“网络热搜”,扩大“网络覆盖面”。做好传统媒体和西安车体广告、LED大屏、大型商超等市场宣传,扩大“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知名度和影响力。

做好项目招商推介。策划一批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高的文旅康养项目。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北上杭等发达地区和500强企业、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用好丝博会、旅博会、乡党发展大会等平台,开展以商招商、商会招商、网络招商、推介招商、叩门招商,招引总部经济1个。做好陕南绿色循环经济合作项目推介和文旅专题招商等活动。

推动市场快速复苏。做大文旅传统消费,发展定制、体验、智能等新型消费,举办文旅消费季活动,力争上半年旅游消费恢复到疫前水平。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一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提升文旅惠民平台,推出配套惠民举措。引导行业主管社会组织在市场恢复、扩大消费中发挥纽带作用。全年游客人数、收入分别增长15%以上。

七、坚持生命至上,构建安全有序文旅环境

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重要指示,增强文旅行业安全防范意识。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预警提示、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环节安全责任。指导文旅行业、场所制定落实安全应急预案,举办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落实乙类乙管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守牢文旅行业防线。

加强市场乱象治理。加强文旅行业隐患排查整治,做到定期排查、逢节必查、线索追查。加大“四不两直”、联合督查等“体检式”暗访督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和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确保文旅市场安全有序。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推进景区违建暨农家乐(民宿)专项整治,全面做好秦岭生态保护工作。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文明旅游公益宣传、教育引导和志愿服务,整治不文明旅游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绿色旅游新风尚。

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加强行业领域管控,守牢意识形态工作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加大法治宣传日、安全生产宣传月等重要节点法规政策,不断增强市民和游客法治意识。做好文旅领域信访维稳、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投诉处理等工作,落实24小时值带班和事故信息报告等制度,做好舆情监测引导,维护市场稳定。

八、坚持党建领航,服务保障文旅事业发展

强化思想组织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制度,加强党员发展和管理。坚持和加强党对文旅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创建、巩固、提升”提标创优,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升“党旗映红文旅路”党建品牌。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层层传导责任压力。深入开展“清廉商洛”“以案促改”等专项活动,大力弘扬担当作为、争先创优的优良作风,推动文旅系统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向好。始终保持高压反腐态势,加强执纪问责和廉政风险点防控,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文化振兴工程,制定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要点,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以文化人职责作用。实施乡村旅游倍增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高乡村旅游富民增收成效。实施驻村帮扶提质工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制定落实乡村振兴工作计划,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等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