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swlj/2024-00048 | 发布机构 | 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 | ||
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4-08-19 | ||
名 称 | 关于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9号建议的答复函 | ||||
时 效 | 主题分类 | 文化 | 文 种 |
周宗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挖掘商洛地方文化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商洛地方文化发展事业的关心,针对您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商洛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市文旅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工作总基调,整体谋划、系统推进,为奋力打造“一都四区”、谱写陕西现代化建设商洛新篇章提供了有力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雄秦秀楚、商於古道、仓颉造字、商山四皓、商鞅变法……一个个特有的文化符号,无不彰显出商洛历史文化的厚重与灿烂。商洛以实施文化提升“强根”工程为抓手,持续繁荣文艺创作和宣传推介,推动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欣欣向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二、近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实施“五个一”精品创作工程,新戏《若河》荣获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奖”,《乖姐》《红色谷子沟》参演,商洛获得2026年第十一届陕西省艺术节承办权。《情怀》参演上海国际艺术节,赴江西、湖南等地参加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原创歌曲《幸福花开万年长》荣获第十二届全国村歌“十大金曲奖”。美文集《商洛蓝》出版发行,纪录片《丹江》加快拍摄,电视宣传片《养在秦岭深闺的商山洛水》在东南亚五国播出,纪录片《秦岭有峰—商洛作家再出发》和百集微视频《丹江印象》全媒发布,公益广告《讲文明树新风·龟兔赛跑篇》荣获全国广播电视融媒体营销创新大赛银奖,商洛获评“中国散文之乡”。
(二)文化惠民多姿多彩。举办首届商洛原生态民歌民谣戏曲大赛、群众书画摄影展、清廉剧目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2100多场次,戏曲进乡村演出918场次,“周周有戏看”惠民演出常态化,山阳法官庙村全国“四季村晚”夏季示范点、商南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人气爆满。商洛剧院完成提升改造对外开放,丹凤县文化艺术产业园建成开园,柞水县获得第三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资格,商南县过凤楼镇、山阳县中村镇、法官镇被命名为第三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镇名。
(三)文化遗产保护有力。争取省政府对商洛崖墓群建设控制地带、洛南盆地旧石器地点群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予以调整,为高质量项目建设奠定基础。秦岭博物馆主体建成、广场向市民开放,商洛剧院完成改造投入使用。完成商洛北客站等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考古勘探37项、高铁康养新城等考古发掘7项,洛南夜塬遗址考古发掘获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评定第五批市级非遗19项,命名第二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3人,洛南草编入选国家级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三、下一步措施
(一)繁荣文化文艺惠民生。深化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推动戏剧、文学、音乐、书画等各艺术门类繁荣发展。整合市县(区)国有文艺院团艺术力量,组织开展好元旦、春节期间群众文化活动和重大节点大型文艺展演活动,不断提升文艺演展水平。依托贾平凹、陈彦、陈仓等商洛籍文学名家为代表的商洛作家群和遍布城乡的文学爱好者队伍,商洛以实施文化提升“强根”工程为抓手,持续繁荣文艺创作和宣传推介,推动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欣欣向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二)深入发掘商洛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文艺作品。正在建设的秦岭博物馆布展策划中专门设计了“红色商洛”展厅,展出商洛革命文物,弘扬红色文化,着力发挥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
(三)完善旅游业态促融合。围绕全省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链群和我市打造千亿级康养产业集群总体部署,突出文旅+、+文旅,发展民宿康养、体育休闲、房车野营、红色教育、工业旅游、文创研学等新业态,支持景区申报国省级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教育研学等基地,打造季节性度假经济、周末经济、夜间经济、露营经济、研学经济。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不断完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丰富文旅市场供给。
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8月16日
(联系人:张济凡 联系电话:17709141077)
抄送:市委(政府)督查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