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商洛市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
市科技局资源管理科 郑铎
按照工作安排,我于11月11日-16日在南京大学参加全市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一方面,身处六朝古都、百年名校,耳濡目染,再一次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另一方面,通过专题讲座和现场教学,对今后如何通过干好本职工作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有了一定启发。
最初接触到“优化营商环境”这一说法,我将其单纯理解为政府部门建章立制的管理行为,目的是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在当地经营生产、投资兴业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但经过后来不断的学习思考,我深刻感知到,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实践、共同参与,最终让“人人、事事、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作为科技系统干部,我们当前一项重点工作,就是为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优质服务,这与优化营商环境的任务定位高度契合。基于此,有以下几点思考,向大家汇报:
一是服务观念要再转变。从专家授课和外出参观学习过程中,传递给我最关键的一点感受是,南京市对于打造“服务型政府”非常之重视,并且已经做出了值得学习借鉴的典型。在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式现场服务+数据平台一站式服务相结合的模式非常引人注目,充分彰显了服务至上的先进理念。由此联想到我们创新开展科技“双进”行动,编制《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对接耦合图谱》等实际工作,下一步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以更加主动、热情的姿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政策指导要再精细。南京市开发的“宁企通”服务平台,其中有一项功能,是对每一条惠企政策进行细化拆分,结合企业自身创新发展情况,将政策与企业进行精准匹配,之后及时发布在平台上,为企业提供参考。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可以将秦创原创新驱动网络平台利用起来,在原有政策包的基础上,将创新主体培育、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平台申报等政策进行拆分,与企业匹配,作一些更加精细的解读。
三是加强学习积累,增添信心底气。这一点是结合南京大学商学院杨德才教授为我们讲述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时的思考。杨教授通过大量的政策分析和案例论证,最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国家出台的一揽子政策对于经济发展活力的刺激程度还未达到预期;近期公布的三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数据,有增长,有回升,但真正的目的是提振信心。所以,作为科技系统的一员,在当前经济发展颓势未减的宏观背景下,我们的工作自然也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一如既往地加强学习积累,增强干事本领,开阔视野眼界,以此增加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的信心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