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skjj/2024-00031 | 发布机构 | 商洛市科学技术局 | ||
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 | 2024-08-22 | ||
名 称 | 商洛市科学技术局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6号提案的答复函 | ||||
时 效 | 主题分类 | 科技 | 文 种 |
类别:A
签发人:杨博
农工党商洛市委员会:
贵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加快“秦创原”科技融通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建议》(第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情况
提案是政协履行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提升工作质效的有效途径。贵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对我市加快秦创原科技企业融通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融入“一总多区”发展格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市科技局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对照《建议》逐一制定落实举措,办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坚持政府主推,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平台。出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政策包》,涵盖人才引育、主体培育、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生态优化5大方面10个层次36条政策,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全社会协同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深化西商科技融合,积极承接西安“双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开展科技服务进企业、科技局长进高校院所“科技双进”行动,梳理商洛企业技术需求54项,组织市内6家企业赴西安交大西部创新港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促成市域80家企业与西安16所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用合作,牵线省微生物研究所在山阳建设“食用菌良种繁育平台”,开展食用菌轮作套种技术攻关并试验成功;联系西安交大在柞水建设秦巴山区特色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开展2024年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特色中药材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依托各县区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出台《科技资源统筹体系建设工作导则》,加强科技资源统筹集成与科创服务,着力打造以“用”为导向的县域创新服务体系。巩固拓展秦创原(商洛)创新驱动网络平台资源链接功能,搭建“三项改革”线上路演专栏,动态扩充科技资源数据10万余条,加速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高效利用,为各类创新主体在技术供需对接、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科技型企业评价入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
(二)坚持市场主导,推进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启动编制《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对接耦合图谱》,对2023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3051家企业进行大摸底,初筛462家企业逐一编入产业链,梳理形成重点产业链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清单,目前正在按照先易后难的思路,逐产业链绘制图谱。修订完善《商洛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管理,围绕全市5条重点产业链群薄弱环节,凝练技术攻关方向,策划包装科技项目,2024年获批立项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5个,争取资金3575万元。加快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秦巴山区特色经济作物、果蔬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和科技企业融通创新示范区(生物医药)项目,推动我市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依托商洛高新区、商洛经开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分别策划建设新能源电池产业、硅钼产业创新聚集区,目前新能源电池产业创新集聚区建设方案顺利通过省科技厅专家论证。坚持扭住“科技成果转化”这个根本任务,实施“三项改革”拓面扩量提质增效行动,深入挖掘我市科技成果转化潜能,策划举办商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政策宣讲暨项目路演活动,现场路演科研成果项目20个。优化提升秦创原商洛飞地孵化器孵化功能和服务效能,支持商洛学院建设省级概念验证中心,盘龙药业、大西沟矿业建设省级中试基地,启动建设市域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对接西安远诺技术转移中心在商洛设立分支机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截止8月5日,全市组织路演活动4场次,推介项目112个,吸引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4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57项、实现成交额9723万元。
(三)坚持企业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按照每年增长30%的比例,确定年度梯次培育目标,提请市政府首次将科技型企业培育纳入县区“军令状”签字背书,同时在镇安召开全市创新主体培育现场会,观摩了均健佳、柏宏欧利等5家高新技术企业,首次拿出200万元对2023年度当年入库的科技型企业予以奖补。对全市121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经济贡献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形成《商洛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分析报告》。会同市统计、税务等部门联合出台《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费用归集指引》,指导企业规范填报企业研发费用,协同加强政策衔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依托秦创原商洛飞地孵化器和商洛高新区创新港孵化器,培育建设秦创原(商洛)融通创新高能级立体孵化器。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共同开展科研攻关,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牵线虎之翼与西安交大联合共建光电工程研发中心。认真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一条例”,用足用活“三项改革”政策,积极搭建连接科研和生产的桥梁,促进更多创新链的“好技术”变成产业链的“新应用”。
(四)坚持人才主力,发挥人才支撑引领作用。围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20条《具体措施》,制定柔性引才、项目支持、服务保障等方面配套文件,加强西商干部人才互培交流,实施联科研院所建人才联络站、联优秀人才建专家工作站“两联两建”柔性引才行动,引进“周末式”高级职称专业人才34人、人才团队4个、紧缺专业和学科硕士研究生64名。推广“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完成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立项1个,引导陕西锌业、和丰阳光等7家企业与西安交大、陕科大等高校院所组建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7支,鼓励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担任科技经纪人,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100名、“三区人才”153名,组建食用菌、林果等产业技术服务团7个,引进新品种50个,示范推广新技术75项。商洛康养产业研究院获批省级“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开展康养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商洛高技能康养人才培育基地挂牌成立,大力培育高技能康养人才队伍,助推“医养游体药食”全产业链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建议》,启动实施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打好“四提攻坚战”特别是创新开放提力赋能攻坚战,务实推进科技企业融通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打造“一都四区”、推进富民强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区域协同创新。深化西商科技融合,建好用好秦创原商洛飞地孵化器和网络平台,持续开展科技“双进”行动,促进商洛企业技术需求与西安高校院所创新供给精准对接,推动共建西商创新联合体,不断将西安优质科创资源引入商洛,巩固拓展“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协同发展”模式。按照“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思路,梯次培育一批有关键核心技术、有产学研合作基础的科技型企业作为融通创新示范企业,探索“产业-项目-人才-基地”一体化部署和“研发-推广-金融-科技”一体化支持,加快形成市县(区)协同一体、多区多园整体联动的融通创新差异化发展新格局。
二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围绕新材料、绿色食品和健康医药、新能源及储能、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康养旅游等重点产业链群薄弱环节,凝练技术攻关方向,策划实施一批科技重点项目,加大市域同产业类型创新平台整合力度和提档升级,梯次提高各产业链关键环节及细分领域创新能力。按照“延链聚合、集群发展”的思路,以产业园区为承载、龙头企业为引领,高质量建设新能源电池产业、硅钼产业等创新聚集区,构建贯通“科研-中试验证-孵化-产业应用”链条的产业创新“小生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焕新跃迁。
三是推进“三项改革”提质扩面。深入开展科技“双进”行动,常态化举办技术供需对接活动,持续扩大同省内试点高校院所的合作,推动“三项改革”向医疗卫生机构等延伸。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策划举办“三项改革”系列路演活动,全方位推介成果、产品、场景等项目,支持商洛学院、商洛中心医院等试点单位建设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鼓励企业组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落实先使用后付费、技术托管、先投后股等举措,采取“以演代评”等方式支持优秀项目落地转化。
四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落实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计划,深入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一批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高能级科创孵化载体,提升商洛学院省级大学科技园运营质效,健全完善“人盯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机制,“一对一”做好精准服务,推动科技型企业提质扩量。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实施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双清零”行动,不断提升企业研发活动覆盖面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企业融通创新。
五是打造市场化科创服务体系。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推进作用,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逐步补齐科技孵化载体、技术转移机构、科技经纪人队伍等短板弱项,探索“科技项目+贷款贴息”科技金融模式,实施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加大秦创原“三支队伍”和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加速科技、资本、人才、知识产权运用有机结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衷心感谢贵委员会对商洛科技创新工作和秦创原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商洛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