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一切的基础,人民有健康,生活有质量,乡村振兴就有保障。近年来,镇安县积极探索健康乡村建设新模式,以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为抓手,以健康家庭创建为细胞,不断推广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确保健康乡村与美丽乡村无缝衔接、有效融合,实现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3年前提高了2.8%。
以公共卫生委员会为主导,建立村民健康自治组织
自2021年开始,全县各村(社区)在镇(街道)制定村规民约,将健康创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内容,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协助本地居民开展基本公共卫生、传染病和重大疫情防控处置、母婴安全保障、妇幼健康、综合整治和殡葬管理等工作。公共卫生委员会下设道德评价执委会、卫生协管执委会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价执委会每季度对各家庭户执行村规民约和健康创建进行评议积分,根据积分情况予以激励;卫生协管执委会定期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检查、评比、督查;红白理事会为乡村婚丧嫁娶活动提供全面后勤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106个,在健康乡村建设,移风易俗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生活方式转变为核心,推进健康家庭创建活动
结合乡村实际,通过“小手拉大手”“家庭主妇模式”“家庭医生”等不同方式方法,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健康知识“进村庄、进家庭”活动。选择一批个人素质较高、家庭环境较好的农户创建为健康家庭,对达到创建标准的予以授牌表彰,优先享受上级扶持政策。通过创建示范、带动引领的方式,不断扩大健康家庭覆盖面,三年共计创建健康家庭35030个;选择甘于奉献的健康家庭成员作为志愿者充实到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补充健康传播新鲜血液,不断壮大健康志愿服务队伍。依托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立片长、包扶干部、签约医生、志愿者四重健康管控责任,积极对辖区内家庭成员进行摸底,建立台账,根据疾病特点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分类宣教,提供个体化健康教育服务,三年来共开展个性化健康服务12类3800次。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与妇联会联合将专家库成员下沉基层、深入家庭开展“三减三健”、戒烟限酒、优生优育、意外伤害应急、妇幼健康、传染病预防等宣讲活动,通过一家一张“明白卡”、一家一个“明白人”、一家一个“健康包”、一人一份“健康教育处方”,引导家庭成员掌握健康知识,树立科学理念,改善不良行为,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

以人居环境改善为重点,开展健康乡村治理工作
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原则,充分动员广大群众,从改变陋习、清脏治乱、治理四害入手,自主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病媒生物防制活动,广泛传播“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进一步增强群众健康自我管理意识。三年来累计投入1.3亿元,为全县158个行政村招聘500余名卫生员,购置配备垃圾桶、转运车等环卫设施,修建垃圾回收、中转站335处,治理黑臭污水环境212处,坚决消除农村“脏、乱、差、臭”顽疾,确保村庄整洁、院落干净。建立卫生评比激励机制,卫生协管执委会每月对村庄、院落环境开展检查评比,标识好、中、差,不断激励群众养成“讲卫生、爱干净、重健康”的生活习惯。截至目前全县卫生村覆盖率达到100%,健康村庄覆盖率达到91.3%。

以疾病预防为目标,构建乡村慢病医防融合体系
在全县282个村卫生室建立“三高之家”,村医为三高之家签约服务医生,村干部为三高网格管理员,网格管理员发挥“哨点”作用,村医负责筛查、上报和跟踪管理。在25个基层卫生院建立“三高基地”,成立慢病管理中心、健康咨询中心和慢病康复中心,将“三高之家”筛查的慢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并与健康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县级三所公立医院建立“三高中心”,负责开展健康评估指导。三高患者实行“1+2+3+4+X”健康管理,建立两张处方,实行X项管控措施,确保筛查管控无死角。近年来,将符合条件的1.2万名三高患者纳入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率从60%提高至目前的98%,开展三高患者干预4780人,治疗4100人,下转康复680人。目前永乐、回龙、云镇、米粮、西口等镇正在探索将高尿酸纳入健康管理,逐步打造“四高共管、八病同防”模式,突出“医、防、管”三个环节高度衔接,切实推进乡村慢病医防融合走深走实。(镇安县卫生健康局 杨世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