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频道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频道首页

看病就医“问题清单”变“幸福账单”——商洛市镇安县医院以为民办事推动集中整治工作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4-10-15 16:19 来源:镇安县医院 作者:侯鑫 符明月 点击次数:

看病少花钱、少跑路、少受罪……这些牵动着千千万万家庭的民生实事,蕴含着群众最真挚、最朴素的愿望和期待。今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部署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镇安县医院紧扣大局所需、民生所系,坚持“集中整治”与“为民办实事”两手抓,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愁难盼”的问题,采取一目标、两建立、三破解、四提升工作法,从“小切口”着手做实为民办事“大文章”,形成为民办事清单,切实把难事办成、实事办好,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目前,医院共收集梳理群众急难愁盼的10件实事已全部办结,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清单,已逐步转化为群众满意的幸福账单。

立足“一目标” 让为民办事“热起来”

围绕“工作该交给谁干、任务不落实怎么办”的效能“麻痹”问题,医院坚持将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成效的根本标准,把“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得实惠”作为集中整治的目标任务。多次召开集中整治现场会,现场听情况、提要求、作安排,解难题、促进度、抓落实,做到历史遗留问题现场协商解决、疑难杂症就地协调化解,做到清单所列事项有人谋、有人盯、有人抓,真正达到“政府满意、群众满意、职工满意”的最终目标。

围绕“两建立” 让为民办事“顺起来”

“希望增加导诊人员数量,提供陪诊等个性化服务,这样我们看病能高效一些……”不久前,在镇安县医院门诊“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台前,“院领导接待处”的牌子格外醒目,党委书记杨长湖正忙着解答来自患者及职工的各类问题。这是医院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畅通为民办事渠道的切实举措,半年来,共接待群众有效诉求12件,均已按时办结。

围绕破解“麻木僵硬被动干、推进迟缓见效慢”的落实“梗阻”问题,医院建立月质量考核机制,制定并不断完善月质量绩效考核细则,覆盖全院全员、涵盖所有工作,逐月考核、奖罚分明,对改进作风、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优化结构和医疗指标起到了显著作用。目前,药耗比达到35%左右、DDDs、抗生素使用率等核心指标远低于国标,门诊和住院病人均次费用持续下降达10%以上。

聚焦“三破解” 让为民办事“实起来”

破解“晾晒难”。住院病人衣物晾晒是各个医院的难题,对此,医院对住院部11个病区南侧阳台进行改造,设置区域晾衣杆、晾衣围栏,彻底解决了住院病人无处晾晒衣物的问题。

破解“停车难”。协调相关部门,在院外50米处设置100余个摩托车、电动车停车位。利用院内有限空间划定30个机动车、80个摩托车停车位,安装充电桩。限制职工院内停车,把有限停车空间留给患者。

破解“挂号难”。医院门诊量每天一千多人次,其中约10%的患者当天拿不到检查结果需要再次复诊,对此,医院在全县率先推出“一次挂号管3天”的惠民政策。实施后受益群众累计达4万人次,减免挂号费近30万元。同时,加强网上预约挂号、错峰分流、先检查后就诊等措施,有效解决挂号就诊难问题。

瞄定“四提升”让为民办事“活起来”

提升服务环境。医院将环境卫生整治和“厕所革命”作为专项治理重点工作之一,达到院落、楼道及病区干净整洁、无杂物烟蒂。所有卫生间均安装一键报警器,改造无障碍卫生间2间;在儿科门诊旁设立“母婴室”,为前来就诊的孕期、哺乳期妈妈们提供了一个更为私密、干净、舒适的场所。

提升服务效率。打造“一站式”服务集群,实现患者只跑一次即可完成多种业务一次办结。“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提供导诊咨询、陪诊陪检、代取药、代办手续、证件复印、诊断证明盖章等服务,配备便民服务箱,雨伞、轮椅、热水等,实现“咨询有人答、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矛盾有人解”。“一站式”医保结算中心,住院处、医保管理结算中心合并办公,从“一事跑多窗”到“一窗办多事”,实现“随来随治,随走随结”。“一站式”就医联合门诊,打破传统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壁垒,推出肿瘤和失眠“MDT”门诊,让患者只挂一次号即可实现多学科联合会诊治疗。落实6类59项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一站式”病区用药配送中心,合并门诊住院药房,腾出人员配送所有病区临床用药,取缔护士往返药房取药现象,真正还护士于患者。

提升服务能力。压缩行政后勤用房,腾挪空间,扩大业务用房面积,先后组建设立了泌尿外科、老年医学、重症医学等8个短缺学科,满足群众治病需求。同时,为满足高龄、失能等出行不便人群就医需求,在今年4月,成功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平台拥有“网约护士”43人,开展30余例上门服务,患者满意度100%。

提升社会担当。对帮扶的永乐街道木园村,坚持“扶志、扶智”并重,从“微实事”着手,资助资金发展产业、抗洪救灾,8年来持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今年为该村19名学生资助2.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