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频道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频道首页

镇安县妇幼保健院“三聚焦三提升”为残疾儿童成长护航
发布时间:2024-12-23 11:22 来源:镇安县妇幼保健院 作者:王 雪 点击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残疾儿童康复是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镇安县妇幼保健院高度重视儿童康复服务发展,在县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以“三聚焦三提升”机制为抓手,扎实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工作,在探索服务模式、加强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质效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残疾儿童家庭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聚焦“融合”强基础  提升残疾儿童康复保障能力

一是党建引领深融合。医院将党建与残疾儿童康复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加大政策保障,优化服务水平,致力于为残疾儿童提供全面、专业的康复服务。逐步构建起党总支统筹、医院主抓、儿保科执行、多科室协同的高效工作格局,确保康复服务工作的全面性与系统性。

二是摸清底数建台账。组建由分管领导带队、保健科、儿保科和各卫生院相关人员组成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筛查团队,深入全县156个村(社区)开展地毯式筛查,入户上门筛查3000余名,为53名发育缺陷儿童建立详细的康复台账,实现了0-6岁儿童抢救性康复的早发现、早干预,为后续精准康复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建强队伍提能力。医院高度重视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先后选派5名执业医师、4名康复医师前往南京、西安、宝鸡等地进修学习,提升其全科康复服务能力,打造了一支技术精湛、素质过硬的康复服务团队,为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聚焦“因需”补短板  提升残疾儿童康复供给能力

一是因需设置康复项目。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需求,设立了6间独立的评估室与训练室,配备7套先进的评估系统与5台专业康复训练治疗仪,精准开展涵盖脑性瘫痪、脑损伤、脑发育不良、运动发育落后、先天性肌性斜颈、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疾病的康复治疗项目,全方位满足不同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极大提升了康复服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是因需开展康复服务。针对残疾儿童家庭的不同情况,医院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康复服务。对于重度残疾、家庭贫困或缺乏监护人陪伴无法到院训练的儿童,开展上门康复服务;对县城周边交通便利家庭的儿童,实施“一对一”约诊入院康复治疗,每周安排2次医院康复室训练及1节早教课程,每年免费提供40节早教课与100次康复治疗。自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实施两年来,康复效果显著,家长满意度100%,收到家长赠送锦旗14幅,充分彰显了康复服务工作的显著成效。

三是因需扩大康复供给。医院创新推行“1+X”康复治理模式,针对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欠缺与家庭养育技能不足的问题,积极开展医教融合早教课程,系统提升儿童身体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及语言发展五大领域能力,对发育迟缓儿童赠送1节医教融合早教课,对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儿童定期开展系统早教课程,助力儿童全面成长与发展。

聚焦“三提升”优服务  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能力

一是提高政策知晓率。医院综合施策,多维度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政策知晓率。充分利用世界“孤独症日”、全国“爱耳日”“助残日”等重要卫生健康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残疾儿童康复宣传活动,引导残疾儿童家庭及时筛查与治疗。累计开展义诊咨询受益4000余人次,免费筛查2300人次,在中国听力发展基金会支持下,为残疾儿童适配5件助听器及电池等辅助器具,切实解决家长的实际关切,让更多残疾儿童受益于康复政策,实现“康复一人,幸福一家”的美好愿景。

二是提升康复服务质效。围绕“康复有效率、康复有质量”的核心目标,医院全面规范康复服务流程。累计为15名肢体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治疗(其中8名接受康教结合训练),康复有效率达99%,家长满意度100%,显著促进脑瘫、脑损伤、运动发育落后等患儿的身体发育,有效减轻康复家庭经济与心理负担。同时,220名儿童参与医教融合早教课堂,有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与潜能充分释放,同步提升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长与患儿康复治疗的配合度与依从性。

三是提升后续服务能力。县残联与医院职能部门协同发力,不定期对上门康复的肢体残疾儿童进行回访督导与康复评估,及时提供个性化后期治理康复建议,持续优化康复方案,巩固与提升康复效果,为残疾儿童的长期康复与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孩子的健康与否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紧密相连。下一步,镇安县妇幼保健院将以残疾儿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整合医院优势资源,完善服务内容与体系,创新服务理念与模式,不断推动残疾康复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更多残疾儿童家庭点亮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