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秦岭深处的阳光洒在洛南县寺耳镇梁坪村的土路上。84岁的高水娃老人紧紧握住县卫健局局长雷军的手,声音颤抖:“没想到局长亲自来帮我看病,这恩情我记一辈子!”高水娃老人视力一级残疾,妻子尹玉梅81岁,患有脑梗和心脏病,就医极为困难,雷军现场协调镇卫生院派专车接送,医疗团队当天就为老人完成诊疗并安排住院。在入户走访过程中还发现,该村66岁的许天希因两年前发生车祸,腿脚不便,不能出重力,老伴上焕芹因心脏病于2018年离世,雷军现场打电话给县残联咨询政策,于次日到县残联鉴定并办理了三级残疾证,这暖心的一幕幕,正是洛南县卫健局开展“到群众中去”实践活动的生动写照。
俯身听民声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炕头”的初心践行
3月12日,阳光铺满寺耳镇梁坪村。洛南县卫健局局长雷军带领20余名干部来到这里,一到村子便迅速组织召开干部入户培训会议。今年以来,县卫健局以“干部联户+医生联患者”为工作抓手,要求干部深入群众,“脚底沾泥、兜里装本”。局长带头走访8户,科级干部走访5户,一般干部走访3户,力求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和看病就医中遇到的难题。
在梁坪村,雷军与群众围坐在火炉边唠家常,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的诉求,从慢性病拿药路途远,到留守老人无人陪诊等,共梳理出15类问题,现场解决了9件。
石门镇黄龙铺村八组的夏东娃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每天都需服药。以前,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离家50里路的镇卫生院买药,由于自己不会开车,来回折腾半天,十分不便。现在,家门口的卫生室就能买到他常用的降压药和降糖药,还能享受医保报销。“不折腾人还省钱,这对我们来说真是大好事。”夏东娃高兴地说。如今,全县259个村卫生室实现医保直报和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村民买药报销比例达70%,一年能省下数百元。
此次实践活动成果斐然,共走访群众50余户,提供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120余人次,现场解决实际问题15件。雷军表示,县卫健局将持续推进此项活动常态化,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在景村镇,88岁的姜书勤老人曾被西安的医院下达病危通知,镇卫生院副主任医师张永主动上门,8天日夜守护,让老人转危为安。“张大夫救了我妈的命!”儿子贠天社含泪道谢。
创新解民忧 从“翻山越岭”到“家门口”的服务变革
“针灸扎了两个月,我这脸能动了!”古城镇70岁的张大妈对着镜子咧嘴笑。她曾因面瘫辗转多地治疗,却一直未见成效。镇卫生院中医科采用针刺配合中频仪治疗,让她重新展露笑颜。洛南县卫健局积极统筹县镇两级医疗机构,以“村村进、户户到”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将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在柏峪寺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穿梭于薛楼村和柏峪寺街社区,走进重点人群和困难群众家中。他们与村民亲切交谈,关切询问:“叔,最近血压控制得怎么样?腿疼得还厉害吗?”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义诊宣传4次、健康讲座5场,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建成3个院前急救转运分站,构建起县域30分钟急救圈,大幅提升了基层应急救治能力;“一次挂号管三天”的惠民措施让5996人次受益,减免费用59864元;实行检验结果互认1193次,节省总费用14.8万余元。
为提升基层诊疗水平,洛南县卫健局组织开展“青年医师大练兵”等活动,还安排医护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慢病签约、“两癌”筛查等服务,累计达3.7万人次。县级三大公立医院严格落实医共体建设要求,定期到基层开展巡诊、带教查房及学术讲座,助力基层培养业务骨干。同时,创新开通“互联网+护理”签约、“心电一张网”及远程会诊服务,让群众在镇里就能享受到县级专家的诊疗服务,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镇(办)医疗机构对4类重点慢性病患者规范开展家庭医生履约服务,每年至少提供4次上门或线上随访。县级医院选派专家下沉乡镇坐诊,推动分级诊疗政策落地见效。
此外,洛南县卫健局以创建“国家基层中医药示范县”为契机,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全县259所村卫生室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其中38所建成标准化“中医阁”。612名乡村医生中,410人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确保群众“小病不出村”。所有村卫生室均配备针灸、艾灸、光疗等4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并能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服务在基层蓬勃发展。
走进三要镇卫生院中医馆,浓郁的中药香扑面而来。年轻的中医师杨波正熟练地为患者施灸,一边操作一边叮嘱:“阿姨,这个艾灸盒要放在足三里穴位上,感觉太热就说一声。”杨波是陕西省中医药大学的定向培养生,经过三年规范化培训,如今已成为卫生院的中医骨干。“近年来,选择中医特色疗法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艾灸、拔罐最受欢迎。”中医师薛丹介绍。正在接受艾灸治疗的张阿姨也说:“艾灸的热力能直达经络,对老寒腿特别有效。”
目前,全县16个镇卫生院全部建成标准化中医馆,形成统一规范的中医综合服务区。各中医馆不仅配备300余种中药饮片,还引进牵引床、推拿床、自动化煎药机等现代化中医诊疗设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同时,通过加强中医人才引进与培养,各卫生院均能开展6类10项中医适宜技术,中医康复科建设成效显著。
长效惠民生 从“一阵风”到“四季春”的郑重承诺
“医保报销不是‘做样子’,要让群众长期受益!”雷军说道。在高耀镇会仙村卫生室,村民王初芳刷医保卡买感冒药,74.8元药费当场报销52.36元。目前,全县村卫生室医保结算量同比增长40%,累计为群众减负超200万元。村级卫生室作为农村群众健康保障的首道防线,洛南县卫健局与医保局紧密合作,将全县247个村(社区)的25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纳入医保报销定点单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保报销的便利。
洛南县石门镇三岔村党支部书记薛卫锋介绍,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较多,看病需求大。村上公建卫生室在村委会院内,部分村民小组离村委会较远,看病报销很不方便。经过上级部门协调,村上的第二卫生室也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一举措真正做到了想民所想、利民惠民。
在洛南县高耀镇兰草河村,村民王云香在村卫生室看病买药时,医生告知她:“王姐,我给您开了治疗感冒、喉咙发炎的药,一共76.8元,医保政策范围内可以报销70%,您确认后在单子上签名就行。”王云香认真核对医保门诊结算明细后,满意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同样,在高耀镇会仙村卫生室,村民王初芳因感冒就诊,76.8元的药品医保直接报销了53.76元。她感慨道:“以前看个感冒还得跑几十里路去镇卫生院,报销手续繁琐。现在家门口就能刷医保卡,省钱又省力!”
为进一步保障特殊群体的健康,洛南县针对农村留守老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群体,推出“就近就医+医保直报”服务。通过简化报销流程、延长药品储备周期、提供上门随访等措施,将健康保障精准送到“最后一米”。目前,全县村卫生室已为特殊群体提供医保结算服务超2万人次,其中上门服务覆盖率达50%以上。
高耀镇龙河村卫生室负责人介绍,纳入医保后,卫生室不仅配齐了常用药品,还引进了智能诊疗系统,村民扫码就能查医保余额、看报销记录。为确保医保政策落地,2022年洛南县委、县政府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建成公有产权卫生室155家,做到“五室分开”,基本医疗设施齐全,人员资质达标,实现全县247个村(社区)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全县所有村卫生室统一接入医保结算系统,并对588名村医进行了医保报销业务培训,让他们能够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基本医疗和医保报销服务。同时,通过“县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联动机制,实现疑难病例远程会诊、药品配送“次日达”,村级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洛南县卫健局局长雷军表示:“村卫生室医保报销不是‘一阵风’,而是要让村民长期受益。”下一步,洛南县计划推行“医保+互联网”模式,在偏远村组试点移动支付终端,让村民“刷脸”即可报销。从“跑断腿”到“不出村”,从“自掏腰包”到“医保兜底”,洛南县以村卫生室医保报销为重要支点,推动了农村医疗服务的全面升级,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的健康基石。
记者手记:在洛南,卫健干部的白大褂常带着泥土的气息,药箱里装着民情账本。从局长“跑腿”协调救护车,到村医“敲门”送中药,这场实践活动的关键就在于“把群众当亲人”的赤诚之心。正如雷军所说:“只有双脚踩进泥土,才能读懂百姓期盼。”如今,在洛南的田埂间,健康中国的脉动正随着一个个暖心故事,滋润着这片土地。(陈太富 樊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