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对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03号建议的答复函
索 引 号 swjj/2024-00118 发布机构 商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开目录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发布日期 2022-09-23
名  称 对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03号建议的答复函


王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持续改善乡镇医疗卫生硬件设施条件”的建议。“强基层”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是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委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工作,持续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条件。一是加强镇卫生院基础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先后投入资金17.01余亿元,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了新建或改扩建。通过上级项目支持,为大部分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X光机、煎药机、制氧机、生化分析仪、微机、打印机等适用医疗和办公设备。2019年,为全市50个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彩超等医疗设备106台件,为795个村卫生室配发了健康一体机;2020年,通过实施基层能力提升项目,为全市15个镇卫生院配备了DR和彩超等医疗设备;2021年,实施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项目,下拨96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特色科室建设和配备、提档升级医疗设施设备。二是强化内涵建设。以建设规范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抓手,全市共创建规范化镇卫生院123所,省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32所、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18所,甲级卫生院50所。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商州区大荆镇中心卫生院、北宽坪镇中心卫生院等39家镇卫生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丹凤县棣花镇卫生院、山阳县西照川镇卫生院等5家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并作为创建优秀单位受到国家卫健委通报表彰,镇安县云盖寺镇中心卫生院率先创建为二级综合医院。三是积极开展示范中医馆、村级中医堂创建活动。争取省级支持资金200万元、市县建设资金80万元,用于市级示范中医馆、中医堂建设。全市24所镇卫生院达到省市创建要求、106所村卫生室达到中医堂创建标准。四是补齐基层信息化短板。加强覆盖全域的远程诊疗系统建设,先后投资50万元,建立了南京市鼓楼医院、商洛市中心医院远程诊断平台,并与北京心医国际平台、省卫健委平台实现信息对接和资源共享,覆盖8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效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市县域内就诊率持续巩固在90%以上,县域内基层就诊率保持在65%以上。

二、关于“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完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机制”的问题。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制约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及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为此,我们坚持“人才兴卫”战略,围绕“招、培、引、留”,多方位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积极施策,把人才“招”进来。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定向招聘医学本科生、人才振兴计划、事业单位招录、免费订单培养等方式和优惠政策,制定了降低学历门槛、自主带编制招录本科生等有效措施,大力引进卫生技术人才,持续优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2021年,为县及县以下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生259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录21人,招聘乡镇全科医生15人,基层事业单位公开遴选医疗技术人员88人。组建由145名临床骨干人员组成的商洛市卫生健康人才服务团,累计赴基层开展义诊、讲学、培训活动120余场次,惠及民生群众2万余人。二是强化培训,培养一支用得上、留得下的“本土”医疗技术队伍。自2019年起,组织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采取线上基础培训和线下实际操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家庭医生团队实用技能和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基层实际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基层卫生人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2021年落实培训资金121.68万元,对580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骨干人员、管理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专项培训,选派75名年轻医生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骨干医师培训;2022年,下拨87.12万元项目资金,用于207名基层医务人员能力提升培训。三是积极开展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引进优质医疗资源。10所省内、省际城市三级医院和南京市21个区级医疗机构与全市16个县区医院和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以强化新技术、新项目培育为重点,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工作。据统计,省内派驻医疗队员111人次、省际派驻医疗队员51人次,先后培训医疗技术骨干2920余人、培养骨干医师84人、受援医院派出学习20人,支持开展新技术30余项,新建临床专科34个。实施“安心工程”,把人才“留”下来。为解决基层人员的居住、伙食、洗澡等生活困难问题,实施完成了125所乡镇卫生院“安心工程”建设任务,有效改善并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安心、静心、舒心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三、关于“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建议。原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医保在2020年1月1日起被整合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规定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按年缴费,不设个人账户。按照中省医保局对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设置起付线和封顶线的要求,本着“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研究制定了全市城乡居民医保政策,2021年底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三年实施方案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商医保发〔2021〕58号),严格落实省局清单制度要求,基本实现全省范围内医疗保障制度设置、政策标准、基金支付范围等规范统一。在此基础上,从2022年1月1日起全市调整了11项医保政策,包括对城乡居民医保参保患者市内二、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5%、调整大病保险年度累计起付线政策、提高医用耗材报销比例、调整扩充特药目录和将26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等内容,将居民医保报销比例稳步提高到70%。同时,全市药品三统一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初步建立药品集中采购长效工作机制。按照中省部署,稳步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严格执行采购范围,全面做好配套环节,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部门管理考核。二是规范配送和采购行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医用耗材配送供应管理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备案管理制度,加强配送考核评价,强化监管问责力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市药品医用耗材配送保供秩序管理工作,确保医药机构采购需求及时足量实现。三是高质量完成省药械招采子系统试点工作。按照省局全省药械招采子系统上线工作统一安排部署,逐层逐级培训系统操作、解读政策和答疑解惑,解决存在问题和运行堵点,高效完成了省医保局交给的“先行先试”光荣使命,为全省整体平稳切换上线运行省药械招采子系统探索出了可行经验。

四、关于“改革乡镇卫生健康服务体制”的建议。以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全力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机制创新。将县域内医共体作为整合基层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主要改革内容,积极稳妥推进落实。一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镇安县、丹凤县在2019年列入国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后,积极行动,率先制定了本县实施方案。市医改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商洛市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二是精准分类组织实施。结合我市各县区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市卫健委决定分三个类型推进:第一类是洛南、镇安2个县,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实力均较强,由三个单位同时牵头组建3个医共体,实现医共体内镇卫生院100%全覆盖;第二类是山阳、商南、丹凤和柞水4个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实力差异较大,选择2个单位牵头,组建2个县域医共体,覆盖镇卫生院达到80%以上;第三类是商州区,只有区医院综合能力较强,建立1个医共体,覆盖镇卫生院达到50%以上。目前,县域医共体共组建13个(商州1,洛南3,丹凤1,商南2,山阳2,镇安3,柞水1),覆盖80%以上的镇办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三是强力推进试点工作。镇安县和丹凤县作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内医共体试点县,按照“加强协作、形式多样、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县镇一体化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医共体框架,优化服务模式,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考核“七统一”管理。在医共体内设立人力资源中心、药品耗材中心,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等,实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开展合理分工、对口指导、团队帮扶等多种形式的紧密协作,让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期卫健工作方针,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最后,感谢您对卫健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望今后多提宝贵建议。

 

 

商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