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147号提案的答复函
索 引 号 swjj/2024-00141 发布机构 商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开目录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发布日期 2022-10-09
名  称 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147号提案的答复函


黄学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急救体系建设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的建议》(第14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政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的建议。我市目前设置市急救中心1个,急救站11个,有急救医护人员330余人。2021年共调度急救车辆19115余车次,救治急危重症病人6740人次,与110联合出警327次,实现了一体化调度、院前及院内一体化救治。前期我委对各县区院前急救现状进行摸底,印发了《关于全市规范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对院前急救的规划、设置审批、规范院前急救管理,指挥调度以及救护车的管理和使用等作出了明确的要求。2022年5月,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需要,我委联合市发改委、教育局、人社局等九部门印发了《商洛市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实施方案》,坚持行业管理,分级运行,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的投入,持续完善急救资源配置,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保障人民群众对院前医疗急救的基本需求,切实体现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的公益性,助力打造“一都四区”和健康商洛建设。

二、关于优化救护车网点布局,缩短患者转运时间的建议。

市卫健委积极打造“政府主导、覆盖城乡、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二级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市中心城区及各县主城区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构建以市急救中心为主体,二级以上医院(急救站)为支撑的城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基层卫生院加强与县级急救站的工作联通,建立绿色急救通道,形成县级急救站——镇卫生院二级急救网络,发挥县级急救站的作用,不断加大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提升乡村医生急救技能。市急救中心还配备了定位追踪、车载终端功能、移动通讯呼叫号码和位置实现实时显示,加强对县级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的指挥和调度,实现救护车、调度指挥中心、医院急诊室、“五大中心”无缝衔接,形成现场急救、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救治“四位一体”医疗救治网络体系,畅通急救生命通道。

三、关于建立急救培训基地,开展培训,提升院前基础救治能力的建议。我委采用多种形式培养院前医疗急救专业人才,建强急救队伍。一是坚持“沉下去”。2021年上半年市急救中心深入六县一区督导急诊急救质量管理工作,指导各基层医疗机构高效对接院前院内急救,开展教学查房、业务指导10余次;二是坚持“送出去”。连续两年我委选派13名医师前往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前急救培训基地参加专项培训,提升院前急救队伍能力建设。同时,拓展院前医疗急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形式及内涵,要求医疗机构定期组织院前医疗急救医务人员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急诊、重症监护、麻醉等临床技能培训,推动院前医疗急救与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共建共享。鼓励设立急救中心(站)的医疗机构组织住院医师晋升中级职称前在急诊科培训至少6个月以上,并考核合格。三是坚持“请进来”。依托市急诊急救质控中心开展全市2022年商洛市急诊医学质量控制工作培训会,邀请省级专家来商开展学术交流、业务指导,促进全市急诊医学科学化、规范化、同质化。

四、关于提升救护车设备配置的建议。一是高位制定规划。我委根据全市院前急救服务需求,科学布局、统筹规划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出到2025年末,各县区根据辖区人口的300%估算人口基数,按照每3万人口1辆的标准配置救护车,市急救中心统筹调度救护车辆达到每3万人口一辆以上的标准的主要目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院前医疗急救的需求。二是严格统一标识。2021年8月我委印发了《关于规范使用院前医疗急救标识的通知》,统一院前医疗急救标识,规范院前急救行为。三是加大车辆购置。2020年市财政下达院前急救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资金320万元,配置14辆负压救护车。各县区积极采取市县财政支持一部分、社会捐赠一部分等筹资模式,加强急救车辆等急救运载工具和装备配置,完善不同用途和性能救护车配备,提高装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确保满足急救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救护车123辆,其中普通救护车75辆,负压救护车48辆,均按照规范要求配备相应急救设施设备。

五、关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院前院内信息互联互通,提升救治效率的建议。为提高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水平,市急救中心使用全国较为领先的“安克120院前调度系统V7.0版”实现了接警处理、车辆管理、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将市急救中心和各县区急救站纳入“全国院前急救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各县区调度站的沟通对接,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贯通。同时,以“三大中心”建设为契机,各县区120急救站均安装了急救医疗管理系统(紫云),建立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信息联动机制,确保患者经急救中心(站)救护车转运到医院前,能够完成患者基本信息及医疗信息传输,并根据伤情启动相对应的预警级别和准备工作。

六、关于将院前医生、护士、调度员、驾驶员纳入编制内管理的建议。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相关规定,纳入编制内管理需通过公开招聘、资格审查、考核考察、政审体检、公示等环节,经人社部门审批正式下发文件之后,与医院签订聘用合同,纳入编制管理。下一步,我委将督促各医疗机构鼓励未纳入编制管理的院前急救工作人员提升学历层次,积极参加事业单位招聘、定向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纳入编制工作。同时,调动院前急救机构工作人员积极性,根据院前急救人员岗位的不同特点,采取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方法,进行分类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关心,恳请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

 

                           商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