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77号《关于加快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建议》的答复函
索 引 号 swjj/2024-00262 发布机构 商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开目录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发布日期 2024-07-03
名  称 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77号《关于加快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建议》的答复函

关于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77号建议的答复函

杜涛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加快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建议已收悉,经与市医保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整合资源,通过整合县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包括医疗设备、人力资源、技术力量等,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局面,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的建议

2021年以来,我市卫健领域开工建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5个,总投资9.3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到位资金1.53亿元,竣工项目11个,在建4个,丹凤县中医医院、商南县妇幼保健院迁建到位,丹凤竹林关医疗次中心基本建成,洛南县中医医院预计2024年底前搬迁到位,商州区人民医院扩建、镇安县职业病专科医院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大型医疗设备采购项目按照报备审批制度,二级以上医院完成了设备更新和提升,医疗资源配置逐步合理。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县区综合医院新建科室27个,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22项,培养专业人才团队31支,诊疗能力明显提升。建成市级质控中心50个、县级质控小组151个,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医疗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全市7家县医院全部达到国家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6家县级中医医院通过省级“二甲”医院复审,完成山阳县、柞水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省级复审,全市建成标准化中医馆110个、国医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3个,医疗服务水平逐年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任务,推进完善构建省市联动、县镇村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资源布局调整。深入实施“千县工程”,建立健康优先的政策体系,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加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持续推进“西商医疗三同计划”,做实“三支”帮扶,加强县城医疗卫生资源统筹,落实县级以上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有序开展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切实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

二、关于“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内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的建议

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2021年以来,完成紧缺人才、骨干医生、全科转岗等培训350余人次,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354名。其中,聘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72名,招聘特岗全科医生26名,定向医学生866名。特别需要说明的是,2023年全年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14名,公开招聘40名,免费订单定向毕业生27名,为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毕业生333名,柔性引进人才(团队)33个,推荐“商山英才”16名,较2021年和2022年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拥有执业(助理)医师5800人,注册护士6954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88人、注册护士3.46人,达历史新高。

下一步,市卫健委将持续深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卫生健康人才工作机制,健全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培养经费保障机制和“五级联动”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落实硬核措施,市、县(区)两级设立卫生人才专项基金,全面保障人才引进培养。大力实施“高质量医疗英才引培计划”,充分利用省、市、县、镇、院各级平台资源,分级分类选送中青年骨干人才参加省内外业务培训,市域内组织各类人才研修提升培训、技能大比武,年内组织各类人才培训不少于500人次。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实施定向招聘、免费定向医学生、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大力引才。同时,妥善解决村医养老问题,为村医解决后顾之忧。

三、关于“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建立远程医疗系统,为偏远地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建议

近五年来,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总投入达1.86亿,涵盖系统数量213个。截至目前,我市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均已开通预约挂号、移动支付、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推送和自助打印、远程医疗等线上服务,初步实现智慧服务。全市二、三级公立医院和镇卫生院在医疗服务、医保结算、信息互通共享等方面建设持续加强,一卡通、预约诊疗、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在各级医疗机构不同程度予以实现。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电子病历40%达到三级水平,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优化。市级秦岭云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全市29个有助产业务的医疗机构全部启用全省统一的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系统,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成医废信息管理系统。柞水县医院与南京鼓楼医院合作试点建设全市首家互联网医院。

下一步,市卫健委将按照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一是积极对接市级财政和发改部门,争取信息化建设资金和项目支持。同时与县级卫健部门联系,统筹资金使用,加快县区医疗领域信息化建设步伐。二是按照《智慧健康总体方案(2023—2027年)》安排部署,实施智慧健康和“三秦智医助理”系统暨基层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围绕我市“一云一网一平台(即:秦岭云、政务外网、全民健康大数据云平台)”建设目标,启动市级全民健康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整合各级各类垂直业务信息系统,联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待秦岭云平台成熟后,接入政务外网,衔接上云,切实推动“互联网+医院”向智慧医院和健康医院建设迈进。三是总结推广山阳典型经验,推动医共体在镇村一体化、“心电一张网”、院前急救分站、科室共建等方面实现突破。四是引导和支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建立和完善电子病历系统,力争2025年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达到三级水平。

四、关于“完善医保政策,实现医保基金统一管理、使用,确保患者能够享受到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的建议

2019年,我市根据省医保局《关于进一步整合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通知》《关于统一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了《商洛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商洛市城乡居民门诊慢特病统筹办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将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均纳入保障范围,严格按照中、省规定的筹资政策执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标准。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确定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统筹区域内实行统一的待遇保障范围和支付标准,规范执行全省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设施目录”“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制定统一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协议管理办法,加强对两定机构协议签订和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居民享受公平的医疗保障待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符合规定,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019年11月18日起,我市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两项医保基金进行政策性合并。2020年1月,商洛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含大病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全面到位,全市统收统支,并于2021年1月1日起实行全市统筹、统收、统支。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基金账户于2020年1月与基本医保基金账户同步招标设立,但受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影响,省上对财政直管县的国省补助资金也是直拨到县,医疗救助基金仍在过去县区统筹的账户中运行,开展收支结算。根据2020年12月14日省财政厅、省医保局陕财办社〔2020〕216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基金筹集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我市从2021年1月1日起,所有医疗救助基金收支均通过医疗救助基金账户出户运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市级统筹,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和稳定。

下一步,市医保局将按照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医保改革工作实际,持续完善医保待遇政策,逐步推进全市完成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实施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原则,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待遇政策,确保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不低于70%,城镇职工报销比例不低于80%。全面推动DIP支付方式改革向纵深发展,完成统筹地区、医疗机构、病种和医保基金支出“四个全覆盖”,在促进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医疗服务技术含量,提高医疗服务资源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探索县域内医共体医保“打包”支付改革,强化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提升医保服务管理能力,加强对其包干的参保人员的就诊费用的核查,依规引导参保人员在基层就诊。

今后,市卫健委和市医保局将扛起部门职责,积极履职尽责,持续深化医疗卫生领域和医保改革,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水平,完善医保政策待遇,做好政策解读,为我市“一都四区”建设提供更好更优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全市人民身心健康。

商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5日

(联系人:唐兆奇 电话:0914-233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