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606072-9-30/2020-1210003 | 发布机构 |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发布日期 | 2020-12-10 00:00 | ||
名 称 | 丹凤县“四个三”力促农民专业合作社 | ||||
时 效 | 主题分类 | 文 种 |
丹凤县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按照“整合资源、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培育壮大”的思路,探索形成了“支部+党员+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推动了全县产业提质增效、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被列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一是坚持组织、规划、政策“三个引领”,推动合作社建设高效化。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方案》,将包抓指导合作社发展列为县级领导包镇、镇办科级领导包村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对镇村和包扶单位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标。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123”行动,从2018年起,在核桃、肉鸡、食用菌、中药材等八个重点产业链上至少各培育1个有影响力的龙头合作社,每个镇(街道)每年至少培育2个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利用3年时间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组建全覆盖。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首问首办、限时办结、一站审批、不见面审批制度,推行刻印章、复印资料、寄送审批结果“三个免费”服务,简化用地、用电、用水审批程序,最大限度为合作社登记注册、经营发展创造便利条件、提供高效服务。
二是健全资金投入、人才支撑、过程监管“三个机制”,推动合作社经营规范化。出台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采取以奖代补、发展扶贫产业、实施扶贫项目等方式,多渠道投入资金,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复工复产100%。选聘懂经济、善管理、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30名机关干部担任农民合作社辅导员,下派46名科技特派员为农民合作社送政策、帮技术、带骨干,集中培训农民合作社理事、财务人员700余人次,组织80余名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赴延川县等地考察学习,组织农技人才服务团开展指导活动360场次,加大合作社人才培养。从规范注册登记、出资设置、组织机构、章程制度、经营行为、盈余分配等方面加强规范化建设,采取问合作伙伴、问入社群众、问周边四邻、问村组干部,看是经营场所、看章程制度、看生产经营、看会计账目“四问四看”方法,每季度对合作社经营状况排查一次,确保规范运行。
三创新“两社”联合、“抱团”联合、“龙头”联合“三个联合”,推动合作社发展系统化。坚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联营发展,在激活农民发展潜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集聚化、集群化、集约化,引导同一产业链上的合作社、同区域合作社抱团发展,形成了丹凤秦跃农特产品专业联合社、丹凤土门金钟古镇农牧专业联合社等一批产业链条长、抵御风险能力强的联合社,有效提升了合作社自身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引导华茂牧业、夏雨食用菌等龙头企业,围绕发展肉鸡、食用菌等产业领办农民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统一种苗、统一原料、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方式,吸纳社员参与生产经营,形成了种养加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社员生产成本平均降低20%,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四是突出带动产业持续振兴、带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带动合作社发展“三个带动”,推动合作社效益最大化。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带动全县“五大主导产业”“五大新兴业态”扩规提质发展,“八大重点支持产业”延链补链建链增效,形成的“贫困户+合作社”新型经营发展模式,成为贫困群体抱团发展、稳定增收脱贫的有力支撑。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鼓励注册商标品牌,对成功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坚持质量标准、效益导向,修订完善合作社评定办法,大力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全县共创建示范社61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个、省级示范社9个、市级示范社18个,树立了一批可学可鉴的典型,示范带动全县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张少杰)
扫描打开手机端